綠化也要遵循自然規律嗎?
admin
2003-07-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克羅地亞一位生物學家去年在《環球時報》上載文說,北京綠化有缺陷,人工的東西搞得太多,野生的太少;光污染嚴重,夜間到處燈火輝煌,浪費能源,釋放有害氣體,還影響動植物生長,鳥類、
克羅地亞一位生物學家去年在《環球時報》上載文說,北京綠化有缺陷,人工的東西搞得太多,野生的太少;光污染嚴重,夜間到處燈火輝煌,浪費能源,釋放有害氣體,還影響動植物生長,鳥類、昆蟲和植物都有生物鐘,有其自然的生長規律,人類應當盡量少干擾它們。對此環保志愿者李小溪很同意:“一個城市的綠化違背自然規律是一種落伍的觀念。評價一個城市是不是真正實現了現代化,一個重要的標準是是否實現了生物的多樣性,有無大量符合本地特點的鄉土植物。”
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一直反對從外地引進大樹,因為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大樹移栽的成本很高,例如移植一棵雪松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可成活的很少,還犧牲掉大量的大樹。從山區和農村購買大樹這股風最早從沿海某大城市刮起,迅速向全國蔓延,據調查,成活率最好的城市也不過50%左右,一般只有30%。俗話說得好:人挪活,樹挪死。一棵成長多年的大樹在原生地已經形成自己完整的生態系統,移植一方面要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到一個新的地方成活又很困難,即使勉強成活,也會很快衰老,壽命大大縮短。李小溪激動地說:“我們有多少大樹經得起如此折騰?再說樹在你這里是樹,在別的地方就不是樹了嗎?有人想一夜之間把森林搬進城,這是一種為了追求政績急功近利的做法。有的房地產開發商也是如此,從深山老林把生長了幾百年的樹挖出來,這是一種犯罪!居然還被一些地方當作經驗和成績宣揚!”
“一修路,就砍樹”成了不少城市以往建設中的一種固定模式。一座城市在建設中砍掉了多少大樹?無法統計。路是給人走的,沒有了樹,人在路上舒適度很差。現在有些地方為了保留樹木讓道路繞開,或者利用了原有的樹做成隔離帶,這也是一種進步。
[B]哪一棵樹沒有價值[/B]
為了美化城市有的人提出更新樹種,對此李小溪也有不同看法:“楊樹柳樹春天飄絮,這的確是一個缺點,但是楊柳樹的‘功’和‘過’相比,‘功’遠遠大于‘過’。北京大規格的楊柳樹超過一億棵,它們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對北京環境的改善功不可沒。”美國一個研究機構曾經公布一個數據:一棵生長20年的楊樹生態價值可達十幾萬美元,而賣木頭就不值錢了。李小溪說:“北京園林部門的同志對我說,現在種楊樹不可能像六七十年代種的樹那樣長得高大參天,原因是六七十年代北京的地下水比較豐富,而現在急劇減少,樹木的根系已經夠不到地下水,現在種樹能活就不錯了。還有人說楊柳飛絮傳播非典,有什么根據?完全是捕風捉影。北京太缺大樹了,每一棵大樹都很珍貴,能不砍就不砍。有人居然說北京的樹木都應該更新,說這是一個多么大的產業!他知不知道北京綠化多么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大樹是多么珍貴!決策部門一定要有理性思維,決策要科學、民主,經得起時間考驗。”
李小溪認為有人把雪松、銀杏、玉蘭等稱之為“高檔樹”、“貴重樹”,而把楊柳槐稱之為“低檔樹”甚至“垃圾樹”,憑人類的好惡把樹分成三六九等是不科學的。每一種樹都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在大自然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有的人喜歡到處都整齊劃一,單純追求視覺效果,不考慮生態效果,不喜歡本地樹種,這是決策者的失誤。每一棵樹都有獨特的生態價值。每一個城市都應該有大量適合本地特點的獨特的植被。如果北京全都是園林式的、人工化的,那是多么單調乏味啊。
“我認為市區少數地方可以搞一點人工草坪,但是越往郊區越應該讓草木自然生長。當然現在園林部門也改進了方法,提倡三分種草,七分種樹。”
[B]綠化也“打假”[/B]
有的地方熱衷于搞人造仿真植物,假草坪,假花,假樹。環保人士介紹說,這些東西大都是聚氯乙烯做的,釋放有害物質,浪費資金,還不可降解,又降低人們的審美品位。李小溪說:“我曾向園林部門提意見,大冬天哪來的桃花盛開?居然說為了好看!假的綠化哪來的美?還破壞環境。全國上下從南到北都搞人造仿真植物,到處都是假椰子樹、棕櫚樹,真可怕。我相信人們的審美品位會逐漸提高,會有更多的人討厭這些假的東西,喜歡真正自然的美。”誰是主人剛剛從劍橋回來的清華大學教授劉兵也是一名環保志愿者,他深有感觸地說:“并不是有綠顏色就有綠色生活。高爾夫球場是草坪,但是對環境的破壞很大,國外是不能夠隨便修建高爾夫球場的。在劍橋,對自然、對歷史建筑、包括自己的房子做一點點小小的改變都是不允許的。劍橋很多綠地就是野草坪,人工草坪很少。”
他專門提到了“荒野價值”。“我們總認為‘荒野’是不好的,非要人工化才是高級的。其實荒野有自己獨特的生態價值和審美價值,這就是人們要去郊外踏青的緣故。同樣是大都市的倫敦也有很多野草坪。人工化的城市不是現代化,應該盡量追求沒有人為干擾的自然。”
在劍橋,無論是高級住宅區還是邊緣的居民區甚至是熱鬧的購物中心,每天清晨都能聽到小鳥的歌唱。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段,各個著名古老的學院里都有很多鳥,自由嬉戲,任憑游船、行人擦身而過。劉兵曾看見一對鴨子從河里走上草坪,往草上一趴就睡著了。在路邊的草叢里還看見有孵蛋的鴨子。看到它們,劉兵感到:“它們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學者學生都只是過客。”劉兵在國內也參加了環保團體,曾經為了看清一只鳥長時間守候,最終因為小鳥對人的恐懼只聞其聲不見其面。“在英國沒有國內公園里面因為野鴨子孵蛋需要大學生日夜值守的情形。在英國鳥是自由的,絕對不怕人,因為沒有人會去傷害它們,中國的小鳥實在是太不幸了,因為可怕的經驗,為了生存不得不遠遠地躲開人。”
李小溪和劉兵的觀點代表了現代的環保觀念—回歸自然。“西方發達國家早就開始向這個方向發展,而我們還在搞中看不中用的人工景觀,不考慮人的舒適、人的方便、人的需要。我們當初向大連學習大種草坪,現在大連已經為節水而停止種草,提倡種樹。即使是種草,也應該種本地草。因為綠化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