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城市規劃與設計 實踐新都市主義
admin
2003-07-09
來源:景觀中國網
現代主義是20世紀初從美國興起、并旋即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種城市規劃與設計思想。現代主義以“效率”和“功能”為城市規劃核心,強調城市街區的功能劃分,將工廠、商業、辦公
現代主義是20世紀初從美國興起、并旋即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種城市規劃與設計思想。現代主義以“效率”和“功能”為城市規劃核心,強調城市街區的功能劃分,將工廠、商業、辦公和居住分布于不同的區域;以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為紐帶,以現代交通工具(汽車)為手段,將各個功能分區聯成一體;功能街區范圍寬廣,建筑物高聳龐大;城市空間主要向外圍拓展,不斷擴大城市規模等。
現代主義是人類社會城市化和工業化進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適應了現代化高樓大廈興盛和現代交通工具普及這一社會潮流。然而隨著現代主義思潮的盛行,城市建設卻出現了許多原來始料不及的新問題。
1、城市運作效率低下
現代主義城市規劃的初衷是以“效率”為核心,然而最后結果卻南轅北轍。由于私人小汽車的大量增加,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不堪重負;政府不斷投資道路交通設施,結果又有更多的小汽車上路,形成交通堵塞的惡性循環。
2、土地資源浪費嚴重
現代主義的郊區化拓展主張,導致城市空間沒有節制地向外延伸,形成典型的“攤大餅”發展模式。“攤大餅模式”強調了城市的外延擴張,卻忽視了城市的內涵提升,屬于一種“粗放型”的城市發展模式,土地資源浪費十分嚴重。
3、大量耗費資源和能源
城市向郊區擴散的另一個前提,是建立在高速公路、快速干線的大量鋪設和小汽車的普及上。然而無論是建造高速公路,還是使用私人汽車,都需要耗費大量的物質資源和能源。尤其是私人汽車的大量增加,不僅耗費了大量的能源,而且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4、城市空心化現代主義城市規劃的“居住郊區化”模式,使城市人口大多居于郊區;而居民的大量外遷,又導致商業、辦公等城市公共設施的郊區化布局。結果城市中心人口減少,城市設施得不到及時更新,城市素質下降,形成城市“空心化”現象。尤其到了晚上,城市中心便成了一座空城。
5、生活時間成本大幅增加
現代主義形成的城市典型生活模式,是居住在郊區,工作在城市中心,每天開著私人小車來回穿梭。但由于路途較遠,加之交通堵塞,人們每天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路途上、在小汽車里。結果使人們參加公共活動和進行社會交往的時間大為減少。
6、造成心靈封閉和人際關系冷漠
現代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獲得了更多的獨立性和私密空間;但如果過分強調這種獨立和私密,則會導致現代人心靈的自我封閉。現代主義強調的大尺度街區、封閉性社區和私人交通工具普及,都容易造成人們之間的隔膜和封閉,不利于大家形成互幫互助、積極參與的公共意識和關愛觀念。
[B]城市建設新主張[/B]
新都市主義是在全面反思現代主義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城市規劃與設計思想。新都市主義具有如下共同主張。
1、街區功能復合化
在城市功能劃分與布局上,新都市主義主張同一街區應集合多種功能的建筑,如商業、辦公、公建、居住和休閑娛樂應混合布置,不應將不同功能建筑分別布于不同的街區,以避免造成街區功能的單一化和簡單化。
2、面向公共交通進行布局
新都市主義的“面向公共交通土地開發”理論主張,城市規劃應布置緊湊,以公共交通作為城市運行的支持系統,商場、住宅、公園、辦公樓和公建設施,應分布在可步行到達公交站點的范圍之內。
3、重視城市步行系統與現代主義強調私人汽車交通工具不同,新都市主義重視步行系統在城市格局中的作用,主張人們以步行方式到達目的地;并且目的地的分布半徑,其步行時間最好在10分鐘以內。
4、設計城市公共空間
在進行城市規劃和設計時,新都市主義十分重視城市公共空間的作用,強調要安排足夠的城市公共空間(如城市廣場、綠地、公園等),供人們休閑、娛樂和交流。
5、強調城市片區的有機聯系和街區的合適尺度新都市主義反對現代主義以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分割城市的做法,主張加強城市各片區之間的聯系;同時強調街區規劃應尺度適宜,與人的活動協調一致,不能忽視人的存在和尊嚴。
6、建設高密度社區,提升城市內在品質
現代主義將高密度建筑與城市質量相對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城市品質主要取決于規劃是否合理、設施是否先進、管理是否有序,而不是取決于密度的大小。高密度社區建設,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節約了土地資源,同時有助于增進人們之間的鄰里交往。
7、多元兼容的城市發展理論
新都市主義雖然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動,但并沒有完全否定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合理性主張,如城市效率觀念,新都市主義都完全繼承;同時對古典主義的規劃秩序、中軸對稱、因形就勢等城市建設理念,也一并兼收并蓄。
8、重視古建筑保護
新都市主義認為,古建筑是城市文明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們構成城市的文脈和記憶,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縮影。因此對古建筑應該加以保護和維護,而不能推倒重來。
[B]人文關懷是核心[/B]
新都市主義的城市建設理念,所有主張的背后都蘊含著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即人文關懷。無論是混合街區功能的考慮,還是對交通系統的組織,抑或其它城市建設主張,都強調要滿足人的需求,尊重人性發展。
1、增強鄰里交往
促進鄰里交往,是新都市主義最重要的明確主張。按照新都市主義的建設理念,城市不僅僅是“載人”的機器,而是一個適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理想居所,一個可以讓人的身心得到舒展和解放的空間。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城市規劃上,應強調合適的街區尺度、公共交通系統、步行系統,以及設計足夠的城市公共空間。
2、滿足人性的多樣化需求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每個人都具有多種層次的復合需求。這些需求從滿足的次序遞進關系上,可以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感和情感需要、尊重感及自我實現感等五個方面。人的需求滿足得越多,人的個性發展便越充分。現代主義主張的明確街區功能布局,不利于滿足人的多樣化需求。新都市主義強調土地功能混合開發,打破界限分明的功能區域劃分,將住宅、商業、辦公、公建、公園等設施緊湊布局,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性的多樣化需求。
3、可持續發展思想
現代主義導致的土地浪費、大量耗用資源和能源、污染環境等,使城市的再生能力和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挑戰。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一個綿延不斷的過程,不能中斷和割裂,因此可持續發展是人類自身的一種內在需求。新都市主義強調提高土地開發密度、節約土地資源、減少私人交通工具、節約能源、增加步行系統、降低環境污染等主張,都有利于增強城市的活力,提高城市質量,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從而促進城市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尊重歷史
我們不能割斷歷史(實際上也割不斷),更不能拋棄歷史。新都市主義強調保護歷史建筑的主張,可以使城市保持一種文明的血脈聯系,從而喚醒人的記憶,寄托人的情感,體現了一種深切的人文關懷。
5、與自然和諧共存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人類誕生于自然,依存于自然,因而人類不可超越于自然,更不可與自然對立,恣意破壞和虐待自然。其實,工業化時代人類征服自然的許多惡果,現在已經開始顯現。在自然危機面前,新都市主義者重新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主張城市建設應充分研究自然環境,城市規劃因形就勢,建筑設計適應氣候要求,從而使城市與自然形成和諧共存的局面。
[B]新都市主義本土化[/B]
新都市主義是從發達國家輸入的“舶來品”。但是,新都市主義的思想淵源卻不僅僅產生于西方,其思想內核也不獨為西方所擁有。實際上,新都市主義所主張的人文關懷思想,在中國以往的城市建設史上,也有充分體現。如中國城市規劃所遵循的街坊關系、里巷尺度,都與新都市主義“增進鄰里關系”的主張不謀而合;又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所強調的風水學說,與新都市主義“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對待新都市主義,我們不能因為它是國外的“舶來品”,便忽視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聯結與溝通。
目前,中國正處于快速城市化過程之中。從城市發展的階段來說,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城市發展,處于不同的水平和階段。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和科技、文明的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同時也打破了原來各地文明循序漸進的獨立發展進程。因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受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其發展進程,呈現出“跨越式”、“趕超式”特征。發達國家城市化所出現的問題,我們現在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我們不能重蹈西方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覆轍,造成新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大量耗損能源和“城市空心化”等問題。而這些方面,新都市主義將給我們帶來十分重要的啟示。
其實,在實踐發展過程中,中國不少城市已經開始自覺運用新都市主義。如深圳福田中心區的規劃,就實行了“土地混合開發”,在打造商業CBD的同時,也安排了適量的住宅、休閑綠化帶和公共設施,從而使中心區保持永續的活力和繁華。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深圳中航苑街區的改造方案。中航苑街區目前已經是一個集商業、酒店、辦公、休閑和居住于一體的復合功能街區,但新改造方案在遵循“街區功能復合化”的理念上,更加側重提升街區的綜合素質,強調社區的人文關懷。其一期開發的都市豪宅“鼎誠國際”,便是在原住宅區的土地上,建造功能升級、品質更高的住宅產品,從而提升街區的居住價值與生活質量。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