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為文化遺產鑲上綠邊兒
admin
2003-07-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一個案例: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日前對游人開放的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是以特色(主題)園林景觀為基礎,集歷史遺跡保護、市民休閑游憩、改善生態環境于一體的大型帶
一個案例: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日前對游人開放的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是以特色(主題)園林景觀為基礎,集歷史遺跡保護、市民休閑游憩、改善生態環境于一體的大型帶狀城市公園。去年有關部門針對如何改造該公園進行了公開投標,其中土人景觀的設計因其文化和生態保護的獨特性得到了最高評價。目前土人景觀也是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設計的參與者之一。土人景觀的景觀設計師石穎接受記者采訪時,以他們對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設計為例,表達了新一代景觀設計者對生態和人的關注。
“我們提出的概念首先是一條遺產廊道。文化保護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元大都城垣遺址邊上是小月河,還有一些公共綠地,將現有的休閑活動場地及道路盡量移出土城,減少人為的破壞。以前自然生長的樹木和灌木雜草,盡量保留,僅僅修剪了遮住視線的灌木,在通透的喬木下將土城遺跡的風貌清晰地展示在人們面前。還在重點的地方做一個斷面,讓游人了解歷史,還增加了解說系統,對元大都城市規劃特色、土城構造特點、元代治水成就進行說明。”生態保護首先是運用鄉土植物營造原生植物景觀。可以栽種的鄉土植物很多,例如有觀賞型庭蔭樹———合歡、白皮松;規則型庭蔭樹———千頭春;觀賞型濕地植物———睡蓮、荷花,菖蒲、水蔥;生態型———蘆葦、芒草;隔離型綠化帶———楊樹、銀杏、垂柳。第二個是建立生態駁岸,這是土人景觀一個獨特設想。小月河水系南起明光村向北經過元大都遺址、花園路、京昌公路最終流入清河。由于污水排入河道,水質極差,臭氣熏人,水位很低甚至干枯見底。河岸現狀是垂直的混凝土駁岸,生硬而缺乏變化,需要加以生態治理。南側因緊靠土城遺址,不宜大動土方。在水資源短缺的北京城,河道更顯得寶貴。“城市中自然水系被水泥化很不好,計劃拆除一部分混凝土,全部拆除當然最好。在不能拆除水泥的情況下,我們設計恢復郭守敬治水曾經用過的編籠裝石的護岸技術,就是在石塊外面編制鐵絲籠,分層疊落,不破壞混凝土,石頭縫里還可以沿河分層種植水生植物。”元大都的水利工程建設在北京古代水利史上占據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郭守敬的治水曾采用“跨河跳槽”的方式,即橋上用石板砌成矩形的石渠,以此將水引到河對岸。他還用荊芭編籠裝石,妥善處理了引水和防洪的關系,保證了城區的安全。“水泥駁岸視覺不好,生態不好,最后就是臭水一攤,生態駁岸就不同了,可以依靠自身來凈化。”為了讓人親近河水,從城市道路進入公園采用了直線型道路,讓游人能夠便捷迅速到達園內,享受安靜自然空間。河道兩岸用橋連接,橋的間距盡量保證游人順暢通行。慢跑道布置河道旁邊,或進或遠,輕松舒展,將人流吸引到水邊。設計中的草坡都是陽坡,將來還要做成緩慢的坡道,種植北京本地雜草,可以讓人踩上去,并種植可以遮蔭的大樹。
這里也是一個休閑的公園。設計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居民是分群活動的,放風箏、下棋、玩山地車、學習、看書,不同興趣的人小范圍活動。但是目前很多地方設計的廣場很大,不方便人們分群活動,于是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的設計者化整為零,每一個小廣場有自己的服務對象。并結合歷史上土城的肌理來設計這些廣場。
能不能把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按照設想的一樣建設成一個生態的、文化的公園,還有待科學的論證和時間的檢驗。
石穎還參與過一些商品房的綠地設計,他認為在商品房中設計生態綠地是完全可行的。“對開發商來說,環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賣點,設計者完全可以說服甲方放棄人工草坪,采用本地植被。生態綠地可以調節小氣候,可以持續發展,是人們追求的健康生活。另外從經濟上來說,新做的本地草坪并不會增加成本,改變舊的會增加一些成本。”
最重要的,也是最吸引人的是:“我們設計的草坪全部可以供人使用,即使不能使用,我們也會設計穿過草坪的小路,讓綠地為人服務。”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