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家居》專家訪談--后SARS時代關注
admin
2003-07-01
來源:景觀中國網
[center][img]/upload/news/20037113232368.jpg[/img][/center] 現在的城市建設向商業的妥協越來越多,為了追求最大經濟利益,很多地產開發越來越不
[center][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37113232368.jpg[/img][/center]
現在的城市建設向商業的妥協越來越多,為了追求最大經濟利益,很多地產開發越來越不顧及符合健康與安全的設計標準.層高大多壓到國家規定的最低極限而不是去追求符合人體健康的最佳標準.樓間距采光面積也是取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
而早在唐宋,我國就十分重視城市設計對居家健康和城市安全的重要性。有很多關于建筑的規定都是為了防止火災蔓延或瘟疫流行。而1000年后。號稱科學文明的現代社會竟然連宋朝人就已明了的城市設計原則都違逆了。
我們現在新樓房的普遍層高大多在2。5米,這是人保持心理健康和生理衛生的最低標準.而心理學的研究更發現,較低層高會使長期居住此間的人罹患心理疾病。
至于樓間距更是關乎身心兩方面的安全。國家目前規定的標準是不少于30米,事實上這30米的間距只是有利于防火,卻防不了隱私泄露。不拉上窗簾,30
米外的對面房子中發生什么事可以一覽無余,長期處在擔心被窺視的狀態里,人內心的焦慮會一直存在,放松就不會那么徹底。更何況有的樓間距連30米都不到,它的危險就更大。相鄰太近的樓房,一是不利于防火,一處失火,另一處被殃及的可能性就很大。至于發生瘟疫,隔離就談不上了。此次SARS的傳播路徑是通過接觸病患飛沫導致的。但如果發生類似肺鼠疫之類通過空氣傳播的瘟疫,如此高密度的樓群將會是瘟疫迅速擴散的最大隱患。
但不少開發商只為追求高利潤而制造了諸多的隱患于城市里,而從另一方面。我們的消費者也因為缺乏必要的知識或屈服于低房價的誘惑。而容忍了這類產品進入自己的生活。
至于個人居家生活方式的諸多缺陷亦使健康與安全悄悄告別了家庭生活.
此次疫情流行中,缺乏家庭生活經驗的流弊變得明顯了起來。做飯變成了主婦們的一大難題。先是想不出吃什么,再就是手藝不佳。一家人終于有時間團聚在一起共度晚間和周末了,卻想不出有什么有趣的活動可以共同參與。對生活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家庭中欠缺一些全家能夠共享的娛樂空間或設施在這次SARS流行期間被清晰地暴露了出來。
至于很多必要的日常清潔工作以往一直被忽略掉,這次為了抗“非典”大家
漸漸有所意識,但仍然出現了知識不足,用具不全的問題。
一場SARS給安逸了很多年的中國人尤其是城鎮居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人們忽然發現,瘟疫在醫學昌明的今天居然仍能襲擊我們,而我們的防御系統確實露出了破綻。以往都是城市人擔心農村人的衛生條件差易傳播疾病,現在城市竟成了疾病的傳染源。
我們的人居生態看來是出現了傾斜,以致于在這場疾疫面前竟沒有足夠的抵御能力。
SARS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和人類歷史上經歷的其它一些瘟疫比起來還不是最可怕的,但我們現在就表現得脆弱而缺乏應變能力,這座城市需要防御的豈止一個SARS,我們靠什么保住我們的健康與安全呢?
SARS是一場災難,但如果能夠籍此去關注我們生活的缺陷,并積極地去予以補救,SARS之后我們才會有比以往更美好的人生。
《時尚家居》請來諸位專家,就如何重建城市良性生態,使我們的人居環境更健康更安全發表意見。
[center][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371132622963.jpg[/img][/center]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由于SARS的發作,中國人對公共環境衛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您作為研究這一課題多年的專家,能不能談一下您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SARS本質上和室內空氣質量有關,如果室內保證良好的通風,病毒的濃度就不會達到致病的程度。
但現在中國大都市的家庭里,寫字樓里由于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搞裝修,由裝修導致的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對空氣質量的破壞很大。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很多建筑設計對通風是重視不夠的。例如為了節能,很多大廈都采用密封式的設計,完全靠中央空調來換氣,有很多大廈甚至不開換氣系統,而且空調系統也基本上是只有進風口沒有出風口,室內廢氣沒可能被抽干凈,常年存在于室內,被人反復吸入,這樣一旦有病毒進入大廈,很長時間都會留在大廈里,很容易導致在人群中傳播。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您說的這種問題使我記起前一段看到一則報道,說某大廈近期做的空氣采樣里發現了幾年前的空氣樣本。我當時還認為這肯定是無稽之談,看來還是有可能的。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所以我們國家這十幾年的新建建筑中SBS(病態建筑物綜合癥)是廣泛存在的。
比如住宅設計,層高過低,通風根本達不到健康標準。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符合人體健康的層高起碼應多少?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像西方國家規定是2 9米,還有新風量,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有詳細
的規定,一間多大平米的空間每小時應保證有多少立升的新風量,新風量的流速應達到每秒多少米。但我們國家目前在這方面還沒有詳細的規定,這就給建筑設計的不科學不完善留下了空子。
而且由于現在都市空氣質量的下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室內生物性污染的問題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什么是室內生物性污染?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例如[B]塵螨、寵物的糞便、寄生菌等導致的污染[/B],這些加上使用加濕器等引發的變態反應疾病(普通老百姓總是把這種病簡單解釋為過敏)已成為現代人的常見病,而且由于這些病在過去并不常見甚至沒有,人們并不重視對這種病的治療,這會引發出很多問題。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還有什么也是由人居環境生態失衡導致的生物性污染?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垃圾。[B]中國的垃圾問題一直是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源頭[/B]。國內垃圾首先沒有分類,其次不是密閉式排出,再次沒有指定的時間地點來推放,這些都會使病菌、病毒隨時隨地隨著垃圾進入到公共空間,而釀成傳播的大患。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還有什么污染源嗎?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水也應該高度重視。中國首先是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B]但現代人卻把什么都排進水里,對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B],例如各種洗滌劑隨著人們洗澡,洗碗就排進了水里,有的人還習慣把過期的藥物也用馬桶沖掉,這些東西排進水里,使水的成分變得很復雜這些水有一些是被回收再用的,這樣的水它的安全性就很令人擔憂。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所以我們不要認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只是個人的事,它關系著所有人的安全,每一個人如果都能替大家想一下,我們每個人才可能真正安全。
[center][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37114334703.jpg[/img][/center]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從這場SARS疫情的爆發中,我們發現它所提示的問題不單是公共衛生,醫療系統這個領域的問題,它所呈現出的現代都市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諸多弊端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比如,香港的淘太花園,它的建筑設計所存在的缺陷導致了瘟疫的擴散,那么這對其它城市乃至鄉鎮有什么借鑒意義或啟發性呢?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我覺得一個最重要的提示是我們應該追求理性的繁榮與理性的城市化。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什么是理性的繁榮?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B]理性的繁榮就是這種繁榮是扎實的,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比如過去十幾年里,我們搞了很多示范街,景觀大道,很漂亮,這些要搞,但人居環境的一些基本工作卻做得不夠,像一些基礎設施與現在城市的發展水平不匹配,這座城市就是看起來繁榮,實際上很薄弱[/B]。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那么什么又是您所說的理性的城市呢?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B]城市化不是建筑做成什么風格的問題,而是體現在城市的功能達到什么樣的完善程度[/B]。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確實存在著一個沉重的歷史遺留問題,建國三十年我們的住宅欠債太多,人口增長又過快,我們需要建大量住宅來改善人民的居住條件,但這種改善需要基礎,例如公共設施的建設。我們在過去十幾年的房地產開發和城市建設中,這種理性有所欠缺,總是在想房子設計得多么怪異,多么新奇,但從城市到房子在功能上都有缺陷。
比如外來人口在城市中的位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城市流動人口都有幾百萬之多,這么大量的人群不是真的在這座城市里做短暫停留,他們
大多在城市里安家,一呆就是幾年,甚至會一直呆下去。而這些人之所以能留在大城市,說明城市對這些人有需求。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是。如果很多外來人口流出城市,城市中的很多行業不說陷于癱瘓,起碼也是難以正常運轉,城市的繁榮也就無從談起了。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沒錯。但我們只看到使用這些勞動力使生產成本下降,產品更有競爭優勢,卻沒有看到由于沒有妥善安置這些人產生的經濟負擔,例如深圳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只有200萬,但誰都知道這是一個不科學的數字,為什么?因為統計的只是所謂戶籍人口,而深圳作為一座移民城市,常住人口中絕大部分的流動人口沒有在統計范圍內,等到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按新的統計口徑,深圳人口有700萬人,多出來的這500萬人進入并支撐著這座城市,但整個城市規劃、基礎設旋建筑等都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人的消費需求和占用比率,于是交通問題、住房問題、就學問題都出現了。實實在在500萬人在這座城市搭乘交通工具,所以他們會占用道路;他們在居住,所以會產生生活垃圾,需要消費水電煤氣,而城市這些基礎設施一旦沒跟上,城市的平衡就失去了,這類問題在中國其它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而且這些外來人口中很多人都聚屬在城鄉結合部,因為這是他們謀生與生存能夠兩者兼顧的成本最低的地帶。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問題是,這些聚居區的居住條件很差,公共衛生條件非常之糟糕,沒有完善的排污系統,垃圾隨處可見,這些都是疾疫發生的隱患,而他們每天又會進入城市做餐飲、販賣、搞修理,和大量城市人口接觸,城市里的傳染病會經由他們帶回聚居區,一旦有一個人得了,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因為他們是高度密集地聚居。
[B]我們不能只看到城市里現代化的大廈越來越多,好像我們這座城市就越來越繁榮了,這里面還有一個“貧困的城市化”的問題。由于新進入城市的外來人口還處在貧困狀態,城市的繁榮總是有限的[/B],你在倫敦、紐約、東京這些也有1000多萬人門的大城市,不可能看到街頭有像我們國家的城市里看到的這么多的“外來人口”。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是。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看不到所謂的“農民”占據著城市風景線的重要一角,但我們國家這一點非常突出。因為這些外來人口在城市里過著與城市常住居民差異懸殊的生活,他們的身上印著他們所處的生存環境的烙印。從另外一個角度看,[B]這些年城里人一直被這個人群支撐著舒適的生活方式,卻較少為他們作更細致的考慮。而事實上這些人的命運和城里人是有著越來越緊密的聯系的[/B]。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所以[B]要將這批人妥善地消化掉,城市要付出應有的代價,你不能只向外來人口索取,卻不付出[/B]。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我注意到在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中,政府將防疫是納入到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中的。比如唐朝的長安,以“里”以“坊”為單位劃分城市的聚落,各坊之內有各種完善的生活設施、娛樂設施,坊中居民可以在一坊之內實現日常生活的全部需求,到別的坊去通常只是為了圖新鮮,并不是為了滿足基礎生活需要。一旦瘟疫發作,各坊四周坊門立刻關閉,自動與外界隔離。宋朝的時候,宋世宗也曾特別下詔,針對城市建設中防疫一事有所規定,他說“閭巷隘狹……多火燭之憂,每遇炎蒸,易生瘟疫”所以他要求“近者開廣都邑,展行街坊,雖然暫勞,夕成大利。……”“京城內街道闊五十步,許兩邊人戶于五步內取便種樹掘井候修益涼棚。”但我們國家現在的建筑設計標準中沒有關于防疫這一指標。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是。因為大家總覺得城市已經告別了瘟疫這種現象。無論是公共建筑還是住宅都很少顧及這一點。而且我們的住宅設計主要是以香港為榜樣,通風道狹窄,甚至是常年關閉,這種狀況一發生瘟疫就會迅速傳播。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其實危險沒有消失,只不過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而已.像我們現在這種住宅和寫字樓,一旦發生細菌戰,后果會不堪設想。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沒錯,而且現在我們的單位社區已經解體了,原來的前面辦公樓后面家屬大院的結構被徹底打破了,這導致的最直接的問題當然是通勤人口大量增加,道路為承擔這么多人上下班就不堪重負了。而且另外一些問題也出現了,很多能給人帶來安全感的熟人構成的人際網絡解散了,大家生活在陌生的環境里,溝通、社交都必須跨區域去尋找熟人,人們的生活成本,時間成本都上升了。這種生活方式和城市結構都成了疾病傳播的先天條件。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那么您能對我們未來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提什么建議嗎?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第—、我認為[B]應大力加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筑[/B]。以進一步改善由城市交通、排水、排污、垃圾等常見的城市問題;第二、[B]應對城市房地產的開發密度有一個科學化合理化的研究及規定,而不能都讓市場去做[/B]。因為市場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但公眾的根本利益是要由政府來保障的,這個工作只能由政府來制定規范,并進行監督和管理;第三、[B]建筑設計的專業化程度應再提高[/B]。比如我們現在沒有真正專業的醫院設計人員,醫院的通風、排水、排污系統什么叫達標,與居民區的隔離帶多寬應該有一個科學的標準,否則醫院會成為最嚴重的疾病傳染源;住宅中對衛生間的設施配套及其在戶內的位置安排應科學化,[B]像現在兩室兩廳兩衛甚至還有一套公寓里出現三衛的設計很值得質疑[/B],這里面肯定至少有一衛不是明衛,但暗衛的通風、換氣、采光不可能達到健康標準,這也會成為病菌滋生的所在。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我插一句,垃圾間(道)的問題也應該改善,現在樓房內的垃圾間和垃圾道口都是暴露式的,居民如果倒完垃圾后又不知道及時關閉垃圾間的門或合上垃圾道的蓋子,病菌,可吸入顆粒物很容易就飄散在空氣中,導致不良傳播。您請接著說。
[color=#006400][B]呂斌[/B][/color]:第四,[B]加強城鄉結合部外來人口聚居區的軟硬件建設。城里人不要忽視這個人群,不關心這個人群的生存與健康,城里人遲早要付出代價[/B],不論你情愿不情愿,道理很簡單,因為這個人群和城市常住居民的斗活息息相關。
一個城市的發展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個環境包括完善的基礎設計,公共設施,住宅商業各種功能區均衡分布。
[center][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3771365766.jpg[/img][/center]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當疾病等災難降臨的時候,我們的城市似乎脆弱得不堪一擊,我們的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應該從何處入手根治我們的城市?
[color=#006400][B]俞孔堅[/B][/color]:無論是人類本身,還是人居住的環境--城市乃至整個地球,實際上都是活的生命有機體,具有與生俱來的自我調節,免疫能力,當病毒肆虐時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相應的抵抗,不會讓災難發生。然而當免疫力降低或喪失,不能有效抵抗細菌和病毒時,疾病就會大面積爆發。所以面對疾病,我們固然需要治療,但更重要的是預防;而治療也好,預防也罷,都只是途徑與手段,最根本的做法是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人的,城市的,整個地球的。
未來我們需要做的,是建設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一套完整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這比研制出某種特效藥更具有前瞻性。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真實經歷:出國前得了感冒,到了山林里后很快自然痊愈了,這就是健康環境的作用。過去我們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土地開發建設上,而現在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城市建設中的得失,反思為此所犯的錯誤和付出的代價。
我們所說的生態基礎設施當然不是過去常說的那些需要大力興建的市政設施;恰恰相反,我要說的是一種“非建設的建設”,“反規劃的規劃”。我們曾經忘記了,自然對于我們不僅是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而且還是提供給我們一整套服務的生態系統;清新的空氣,悅目的色彩,開闊的空間,抵御治療疾病的物質,例如銀告、松柏等樹木就能夠分泌多種克制病毒的物質。[B]城市規劃和設計應該首先從規劃和設計非建設用地入手,而非傳統的建設用地規劃;優先考慮的不是建造新的東西,而是維護原有的巨大財富:河流.綠地.山林……建立健全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提高的不只是人類生命個體細胞的免疫力[/B],還應包括一個城市的整體免疫力,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抒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被動局面。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我們今后要加強的應該是什么,要避免、彌補和改變的又是什么?
[color=#006400][B]俞孔堅[/B][/color]:實際上這一切做起來并不難。無論是SARS病毒還是艾滋病毒,懼怕的都是明媚的陽光,清爽的風,潔凈的水。從單體建筑到小區到大面積公共用地的規劃中,我們都應該將這些基本的元素考慮進去,比方說建造更多的綠色廊道,引進北京西北郊的新鮮水源和空氣。都說西北方是北京的龍脈,拋開迷信的元素不說,北京西北山青水碧,的確是得天獨厚的寶地。然而如此貼近城市的自然卻被割裂開來,并未真正對城市開放。
在城市內部,我們確實看到了人類越來越多地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例如大面積地種植草坪,恢復原有的河道。然而所謂的河流與草地并不是以生態的方式存在的。河流被裁彎取直,岸邊和河底布滿的不是青草、泥土和鵝卵石,而是平整干凈的水泥地。這樣看起來的確光滑“美觀”,也不必擔心蚊蟲之類的侵擾。但是水至清則無魚,無魚的河還算是真正的河嗎?很多動物有隨著河流廊道遷徙的習性,這樣沒有生機的河水卻只能使它們遠離城市。這就背離了我們植桐引鳳的初衷。何況水系與土地及其生物環境相分離,河流的自潔能力也就喪失殆盡,造成的結果只能是:除非長期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否則遲早我們面對的會是一汪死水、腐水,城市也失去了最具靈氣的部分。
街道地面大面積的鋪裝似乎顯得干凈整潔,用大面積的優良草種替代雜草顯得更為整齊劃一。但是自然界生物鏈之間相生相克的微妙關系也就此被硬生生地人為斬斷。大自然本來就是復雜多樣的,我們還不能透徹地了解這其間所有的奧妙,但是作為城市的建設者而不是自然科學的研究者,我們有時候也沒有必要完全了解這一切。我們只需要明白,不顧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強行改變這種種關系,最后必將受到相應的懲罰,這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
在我們的城市建設中,越來越多18世紀的歐洲廣場和2O世紀初美國的景觀大道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涌現,一種風氣正在蔓延:追求“最”,攀比之風盛行;強調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繁復雕琢的幾何圖案。軸線性的“景觀大道”寬廣氣派,卻破壞了城市有機體的交流網絡;層出不窮的城市廣場把各種高大建筑和雕塑作為主體,而市民卻成了點綴和陪襯;公園成為了城市的“盆景”,—切自然的山水花木都被改造、扭曲,而后變成只適合拍照留影的旅游點。為了招徠生意,甚至連居民小區的居住者和居住環境也被作為展示品,花壇、樹雕泛濫成災。草坪上不能有人,夏季的烈日下,大理石和花崗巖的路面成為一面巨大的烤鐺。無論在哪里,[B]我們每每唯視覺美而設計,為參觀者而設計,卻忽視了人的基本需要,忽略了環境對使用者、居住者日常生活和休閑的意義,沒有多少喬木為人提供庇蔭,沒有多少安靜的場所供人休憩,也沒有多少設施供人健身和嬉戲。我們在挖空心思“為美而美”[/B],而實際上,只要有了生機盎然的濃蔭和綠茵,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氣,美就無處不在。城市景觀設計和建設絕不應是表面的化妝和美化,而應該旨在協調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創造人類審美的而又是現實的生活場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態系統、富有意味的物質與精神空間。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我們在城市設計和建設上存在的諸多弊端癥結何在,是否有歷史經驗教訓可供汲取?
[color=#006400][B]俞孔堅[/B][/color]:從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理想城市開始,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的巴洛克城市,城市景觀相繼成為君主專制、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暴發戶的工具。特別是從1893年美國芝加哥的世博會開始,以城市中心地帶的幾何設計和唯美主義為特征的城市美化運動席卷全美,留下了許多沉痛的教訓。所幸這種思潮及時得到批評和抵制,城市美化運動很快被科學的城市規劃思潮所替代。然而,城市美化運動陰魂不散,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里繼續泛濫于世界各地。二十世紀末90年代初開始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的城市“化妝”運動重蹈歷史覆轍,在許多方面都與城市美化運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B]城市景觀是人類生活的家園,它是人類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道德觀及審美觀,便有什么樣的城市景觀[/B]。以神權為價值取向,便有了歐洲中世紀以教堂為中心的城市景觀;以君主和帝王的權力為價值取向,就有了中國帝王之都和歐洲巴洛克的城市景觀,于是熱衷于紀念性軸線和展示性廣場;以金錢為價值取向,則有了堆金砌玉的琉璃瓦、漢白玉和羅馬柱廊;以莊稼為價值趨向的農業時代,人們自然會厭棄鄉野花草而專好奇花異卉,于是有了鋪張的模文花壇和雕琢的園林綠地;以機器和工業為美的時代,人們熱衷于用水泥和鋼鐵改造一切自然的過程和形態,相信機器的高效和快捷,最終使城市變成鋼筋水泥的從林、管道組成的機器。我們的城市“化妝”運動就是暴發戶意識與小農意識的綜合反映。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多年,我們的情緒一直處于一種高漲的狀態;而現在,[B]處于城建狂熱狀態的中國城市建設者們,是該冷靜下來認真思考,從過去西方國家的教訓中獲得智慧的時候了[/B]。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壞事中您看到了哪些好的方面嗎?
[color=#006400][B]俞孔堅[/B][/color]:每一場災難都會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是人類變得更聰明,對自己的認識更成熟,使人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更加尊重人,尊重自然。現在我們發現,我們的應急設施是薄弱、落后的,我們追求的封閉的、中央空調的摩天大廈是不健康的,缺乏生態基礎設施的城市是危機四伏的,那么我們就可以重新審視和設計我們的居住環境。
許多現代歐洲城市的現狀已經證明了:現代生活方式不是與優美的生態環境無緣的,哪怕是在那些最現代化的城市中,人們仍然可以在非常綠色與生態的環境中過著健康而舒適的生活。現在我們應該能夠以一種更長遠的眼光和更平實的態度來為城市的每一位居民建設一種健康、安全、和諧、優美、生機勃勃的城市景觀。
從細微處來說,很多人培養起多少年都不具備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了。長期不上班上學當然是不可能也不好的,但是暫時擺脫了工作和學習的壓力,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健康和正常起來:健身的人多了;遠離了游戲廳和網吧這些光線昏暗,空氣污濁的場所,孩子們開始玩一些二三千年前的游戲,例如跳皮筋、跳繩、丟沙包、扔飛盤,簡單而有趣。過去院子里很少有孩子們追跑嬉鬧,而現在一整天都可以聽到他們快樂的聲音,充滿活力。
[center][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3711463522.jpg[/img][/center]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從這次防SARS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人都重新回到家庭,再不去各種娛樂場所,過所謂的都市夜生活,很多主婦也開始為一家人的晚飯及周末的一日三餐忙碌操持著,這已經是很多年沒有看到的生活場景了,您分析這是SARS時代的暫時現象呢,還是后 SARS時代的長期趨勢呢?
[color=#006400][B]張頤武[/B][/color]:SARS的爆發它的社會意義絲毫不亞于它的醫學意義。在SARS流行期間,人的身體有高度的公共性和社會性,每個個體都被想象成一個爆點,由于個人的不謹慎,就可能為家庭、單位乃至社區帶來危險。人與人的信任感迅速降低,被扭曲了,甚至被摧毀了,多好的朋友也不能保證不被傳染。這時候家人的關系倒很緊密,因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核心家庭前所未有的緊密,穩固的、傳統的社區和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起來。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核心的動力呢?
[color=#006400][B]張頤武[/B][/color]:[B]二十年來,中國人確立的新的價值觀是力爭上游,通過個人努力就能成功[/B],如果不成功一定是你這個人不行。個人變得很強大,什么都靠個人。但[B]這次,這套價值觀變得十分脆弱,追求成功者受到的攻擊最多,因為這些人流動性最大,所以他們遭受感染的概率最高[/B]。
現在這種流動的速度被迫放緩,人們情愿不情愿都要回歸家庭,回歸社區。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是,這種時候你覺得你不能向全社會求助,因為風險就存在于公共環境里;你也不能向組織求助,因為組織中也存在著若干不安定因素,你只能向家庭求助,向社區求助,希望在這個小環境里求自保。
[color=#006400][B]張頤武[/B][/color]:沒錯。而且過去二十年現代人價值觀里的另一點也受到了充分的質疑。
[B]過去二十年里我們開始和陌生人做生意,而且善于社交是優點[/B],人們不斷創造機會,讓陌生人互相認識。但二十年來在陌生人面前建立的安全感[B]在這一次被摧毀了,善于社交、社交面大不僅不是優點,反而是很危險的[/B]。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過去隨著舊房拆遷,街坊鄰里都消失了,人們開始跨地區找工作、求學、結婚。于是我們生活在陌生人的社會里,人只能相信陌生人社會的安全性,否則人好像無法生存下去。
[color=#006400][B]張頤武[/B][/color]:是這樣的,而且我們會和遠在紐約的人通電話卻常常不知道鄰居姓什么。人們不斷沖破各種橫在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國家的、宗教的、民族的、文化的。好像你能沖破的界限越多,你就越成功。但現在人們開始在人與人,尤其是陌生人之間設定界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次是被徹底落實了。在外的生活瓦解了,你也別談全球化了,你現在去哪兒出差,都會受到國家設置的界限,人家先把你隔離14天。于是社區的力量前所未有地變得重要起來,大家發現像軍隊大院這種管理方式的社區最安全。人們原來不參與小區物業管理,現在人們的意識也加強了,開始向物業提要求,一切有利于保證小區安全的措施都會提出來要求物業執行。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這讓我想起倫敦17世紀爆發的那場瘟疫。那時候資本主義在歐洲是方興未艾,倫敦作為當時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房地產開發是雜亂無章,甚至對環境構成了破壞。那時候倫敦也是垃圾亂丟,空氣污濁不堪,伊夫林在他的《除煙談》里說:“倫敦已經不是一個理性動物的居住地了。”終于1665年倫敦爆發了一場瘟疫,有7萬人,即當時倫敦人口的1/7死于這場瘟疫。所以世界上最早一部關于公共衛生的法規是英國于1848年頒布的。
[color=#006400][B]張頤武[/B][/color]:這次的SARS給中國人的提醒或者說對其他國家的人也同樣有意義的是,我們需要回到生活最基本的價值上去,可能過一種保守的家庭生活是安全系數最高的。現在資本、物品、技術的流動仍然很強,但人的流動卻受到了限制。
過去二十年中國人都拼命掙錢,認為錢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哪兒都去,認為這是有能力的象征。但這一次人們發現錢甚至解決不了最簡單的問題,一個有錢人和一個農民比起來,前者感染 SARS的概率可能更高。原來你作國際旅行,你有錢就可以坐頭等艙,解決困乏的問題,但現在你即使坐了頭等艙,也不能攔住旁邊的人打噴嚏,你也不能不讓機艙里其他的人喘氣。這就不能保證你絕對安全。錢有什么用?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大家重視家庭,能量都在家里釋放了。你覺得后SARS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會有哪些改變呢?
[color=#006400][B]張頤武[/B][/color]:與SARS共舞的生活已經摸索了一段,即使疫情有所緩解,人們驚魂未定,也很難立刻回復到原來那種欲望過度膨脹的生活。而且我們也不能期望在短期內有一種沒有SARS的生活。我們似手應該考慮到SARS在一種低烈度的狀況下和我們共存的新的“常態” 生活。
[B]后SARS時代,對消費主義、個人成功主義是一個打擊。所有導致身體群聚的交往方式會改變[/B],因為不可控的人群不了解的陌生人令人沒有信任感,也沒有安全感。[B]但人還需要社交,只是更多的會退到網絡上、電話上[/B](我現在發現原來網絡的意義到今天才顯示出來)真實的酒吧會轉成虛擬的酒吧,人們還可以在“酒吧”里認識朋友、聊天,但關了電腦,就結束了,很安全。[B]SOHO辦公之類的工作方式、郊區化的居住和生活,超級城市周圍的生活和文化設施齊全的小鎮等等會興起。全球化不會終止,但它的方向和策略會有所調整。新老價值的對話和拉鋸會更復雜和微妙一些[/B]。
其實,對于像家居這樣的行業,會有新的可能,因為人們把原來過夜生活,請客吃飯等消費壓縮了,對家庭的關注會使他更重視居家的生活追求,在家的時間多了,自然就要將消費轉向對家的環境和生活的追求,在這方面的消費會增強。如裝修、藝術品、郊區的房子和廚房設施等等,會在未來有新的機會。
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區的神話受到打擊,高度的便利性是靠社會系統支持的,而不是靠家庭,這種社會系統很脆弱,現在人們更多地會依賴于家庭。人們會回家吃飯,半成品、配餐業會發展起來。
[color=#006400][B]時尚家居[/B][/color]:人們寄希望于純潔的家庭生活成為自己最后的庇護所。
[center][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37113399561.jpg[/img][/center]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