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2019ASLA通用設計類榮譽獎:內蒙古敖包山頂公園景觀設計 | 中建設計集團

糯米團子 2019-10-11 來源:gooood
  • 項目名稱:
    夢想之窗—敖包山頂公園
  • 項目地點: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黃羊洼村
  • 項目規模:
    5890㎡
  • 設計公司:
  • 委托方:
    內蒙古文冠莊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建成時間:
    2015.10

一百年前,敖包山是當地的“神山”,寄托了牧民的信仰和精神世界。由于人們對環境的任意破壞使這里變成了荒漠。敖包山公園是為了“紀念”而重生的!紀念生態修復的同時,也展現了牧民新生活。這是一個集科普公園、露天紀念館和冥想空間于一身的新農村景觀。設計原則是盡量減小對山體的變動,與此同時最大化的得到當地農民及政府的認可。項目發展至今,儼然成為了中國防沙造田,荒漠修復最好的實例之一。

項目位置\背景

大漠黃沙,土壤沙化,牧民搬遷,這就是中國東北部的真實寫照!

敖包山位于內蒙敖漢旗,她一直是當地牧民心中的“神山”,更是他們精神的寄托。這個65英尺高、26909平方英尺的小山立于一望無際的文冠果莊園之上。誰能想到這里曾是黃沙漫漫的荒漠呢!二十世紀30-70年代,當時對生態的破壞使得這里變成了荒漠,迫使牧民含淚搬遷。曾經的大漠,歷經改造,成為了三十年后的“全球環境500佳”。敖包山公園是為了“紀念生態修復及牧民的新生活”而建,同時集科普公園、露天紀念館、冥想空間于一身的多功能鄉土景觀,除了滿足公園本身的功能以外,還通過室內外的自然轉換和結合,賦予她更多人與自然產生共鳴的空間意境。

▽ 朝向四個方向的瞭望臺

客戶 

我們的客戶是新一代的中國農人,他們用五年時間建造了3789英畝生態文冠果莊園,同時希望設計團隊能幫助他們修復退化的農場及三個已經敗落的村莊。并且在敖包山上開發建設一個公園用來紀念生態修復過的沙漠沙地,并使其成為一個對當地牧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紀念性新農村景觀。

▽ 取勢于山的設計

意義\影響力

敖包山公園和農場修復策略是客戶與政府合作進行的,直接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及經濟收入。該項目采用本土材料、遍地芒草及框景打造了一個中國東北部少有的新農村景點。對土地最少的干擾,卻最大化的被當地牧民、訪客及中國政府所認可,現在儼然成為了中國防沙造田,荒漠修復最好的實例。

▽ 遍地芒草及框景

設計

敖包山山體90%由石塊組成,只有表面附了很薄的土壤,是個名副其實的“石頭山”,而這座小山現在成了瞭望臺、露天紀念館更是牧民的歇腳之處。為了尊重山體自然坡度,取勢于山、順勢原脈,融合自然的同時給予訪客觀察自然的機會和體驗四季的變遷,而且兼顧了當地的牧民午休、歇腳及飲水的需求。

“框景之窗”遵循了以下原則:

①減少接地—尊重地形地貌,盡量減少對現有地形環境的改動。

②不定基面—體現山地特色,不同的基面標高使得建筑隨著山勢的變化不斷與山體發生直接的關系而形成了步移景異的展示路徑。

③取勢于山—利用山勢,將山勢融入建筑特色。

除了“框景之窗”,周邊還有一系列小盒子與之呼應。由路徑和其旁的土壤構成了若干個小盒子,這些小空間承載了展示歷史、科普文化的功能。行人游走其中,首先視野會注意到地面之上的展示之窗,是高大并且震撼的,而這些匍匐在礫石之上的小盒子又拉近了你和展示物的關系。 這種沖突,及豐富了視覺效果也做出了不同的空間感受。大與小的沖突結合,室內外的自然轉換,山體與建筑的融合,造就了歷史就在腳下,你就行走在歷史之中的人與自然的感悟。

可持續

場地內所有現場挖掘的石頭全部再利用

采用耐旱的本土芒草及野花

所有鋪裝都是可滲水的礫石及重復回填的石塊

景墻采用山體挖出的石頭重復再用

保護所有現存的樹木

▽ 石材的再利用

15.jpg

▽ 本土芒草及野花

16.jpg

▽ 總平面圖

17.jpg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0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時光不再:  很有意思的精致小作!現場感把握得很好,尺度恰當,肌理的表達還有提升空間
2019-10-14 15:30:31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