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到規劃:畢生精力孜孜求
admin
2006-08-30
來源:景觀中國網
作為最早從地理學角度研究城市規劃的資深專家,宋家泰著述頗豐,育人無數。他編寫出我國第一本從地理學角度系統介紹總體規劃的專著,培養出我國第一位人文地理學城市規劃研究
作為最早從地理學角度研究城市規劃的資深專家,宋家泰著述頗豐,育人無數。他編寫出我國第一本從地理學角度系統介紹總體規劃的專著,培養出我國第一位人文地理學城市規劃研究方向的博士。傾盡人生中最寶貴的光陰,在新中國城市規劃篇章中,留下了濃重的筆跡。?
從地理到規劃:打下扎實基礎?
記者:您從事地理教學和研究工作多年,并在城市與區域規劃領域頗有建樹。當初您是怎么從地理學轉入城市規劃領域的??
宋家泰:我很早就對地理學產生濃厚興趣,1939年起轉入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地理系,并攻讀了碩士研究生,打下地理治學的扎實基礎,牢固樹立了地理研究的兩個基本觀點:“區域研究”論和“人地關系”論。從建國到1975年以前,主要從事于經濟地理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從1975年開始,我的主要精力轉向城市與區域規劃方面,先后主編或合作撰寫了《城市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基礎》等著作,與其他同志共同承擔了“城市總體規劃布局研究”、“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等研究項目,并負責主持或參與了數十個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
記者:據我所知,南京大學地理系是國內大學地理系第一個設立城市規劃類專業的。對此,您功不可沒。?
宋家泰:1975年春,按照原國家城建總局的要求,為了培養城市總體規劃的高級人才,我們以原經濟地理專業為基礎,進行必要的改造,創辦了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在此之后,國家又相繼在一些院校的地理系創辦了這一類專業。?
我個人認為,在地理系設立城市規劃專業,最重要的意義是,由于經濟地理學科的介入和滲透,改變了城市規劃學的傳統結構,推動了這門學科由一門純粹的技術科學轉向了綜合性學科。?
城市規劃要有區域的觀點?
記者:可以看出,學科的相互交融對于發展城市規劃是非常有益的,您認為城市規劃可從經濟地理學中借鑒什么??
宋家泰:城市規劃與地理學外延相通,我認為,城市規劃可從經濟地理方面借鑒區域的觀點。城市是區域的中心,區域是城市的基礎,而區域基本上是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組成的。區域規劃一般是作為城市規劃的依據,一個城市規劃師應具備區域分析的基本素養,并應善于運用區域規劃觀點來編制城市規劃。?
記者:1980年,您首次提出“城市-區域”的概念。此后,一直在為“區域意識”的重要性大聲疾呼。?
宋家泰:新中國的城市規劃學科脫胎于建筑學,規劃師也有很多是由建筑師改行過來的,往往心中只有建筑,沒有城市;只看到城區,而沒有區域的概念。?
1980年,我在《地理學報》發表題為“城市-區域與城市調查研究”的論文,強調了城市與區域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關系,提出了城市與區域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兩者是主導和基礎的關系,其發展具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本質聯系。?
城市-區域的觀點對制定城市(鎮)體系規劃布局和科學合理地劃分城市經濟區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得到了國際地理學界的認同。此后,我積極宣傳,并在實踐中充實、完善這一觀點。?
記者:區域的觀點現已深入人心。但在區域規劃“熱”中,矛盾和問題并存。對此,您怎么看??
宋家泰:我認為,區域的觀點深入人心,首先這是好事。這個局面的出現不是哪一個人的貢獻,而是反映了學科發展的一種客觀規律。從中也可以看出學科的相互交融對于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講城市規劃要有區域的觀點,要“跳出城市論城市”,但是,這里面涉及到一系列具體問題,不光是一個觀念上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層決策者的注意,切實加以研究解決。?
用畢生的精力孜孜以求?
記者:您一直都在關注城市與區域規劃的有關問題嗎??
宋家泰:最近幾年,由于年齡及健康原因,我的學術研究活動受到很大限制,但還是十分關注一些問題的。譬如,關于中國大城市區域交流的研究是一個很富有挑戰性的大問題,這可以結合我國確定的城市發展方針來進行研究。國外的實踐豐富多彩,可以借鑒,但更應從我國特殊的自然、經濟、社會、地理特點出發,以推進我國整體的現代化和大城市區域的城鄉建設。中國大城市及城鄉建設發展必須和城市群的發展聯合起來研究。?
記者:確實如此。您對今天的規劃人有何期望??
宋家泰:在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繁衍自然條件復雜多樣、歷史文化悠久的大國,把廣大的城鄉空間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一件大事!我個人覺得,應該在規劃界大力提倡敬業精神,我們的不負責將會導致永遠的遺憾,對此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我們一直說,城市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體,不是一兩個人,或者一兩門學科能夠研究透的,必須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發揚協作精神,才能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
城市規劃的問題需要我們以畢生的精力去孜孜以求,沒有這樣一種精神,最多你只是一個略知城市規劃的工匠而已,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規劃師,更不用說是大師了。?
[采訪后記]對宋家泰先生的采訪,是我們最為難忘的一次經歷。數年前的一次車禍,讓先生無奈地告別規劃的公眾視野,從此臥床,再也沒有站立起來。?
躺在一張簡陋的小床上,穿一件五年前“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的文化衫,滿頭白發,瘦小而干癟,顫動的手臂,含混不清的口齒,虛弱無力的話語,我們看到的宋家泰,是那么羸弱而蒼老!但他的思維仍然清晰。從那頗有些無力的鏗鏘頓挫中,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他內在的激情。?
規劃中南京擬建多少座長江大橋,安徽某市脫離實際要建汽車城,等等,宋先生都如數家珍。躺在病榻上,他依然堅持看報,雖然已經是那么吃力。關注時事,心系規劃,那似乎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內容。?
采訪到后來,宋先生的聲音越發嘶啞無力,喘息也更加粗重不勻了,但他仍然不斷地詢問我們:“講清楚了嗎?聽懂了嗎?還有問題嗎?”?
近兩個小時過去,我們再也不忍心將采訪繼續下去,委婉告辭。在我們起身的時候,分明聽到了先生一聲深深的嘆息。他喃喃地說著:“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似乎在為沒能幫我們完美地完成這次采訪而心中愧疚。?
離開宋先生的病榻,跨過那道有些簡陋的防盜門,走出那個寒酸而凌亂的小小居室,剎那間,那股一直在胸中沖撞的情感激流幾乎要噴涌而出。?
此后有很長一段時間,采訪宋先生的情感記憶充斥著我們的心田,我們的心很痛。一個為規劃事業畢其一生的老人,曾經的業內泰斗,晚境竟如此凄涼!?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50年曾經走過的道路。不能忘記那些為新中國城市規劃事業奠基的前輩。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本報記者?李兆汝?通訊員?曲長虹?
宋家泰:1915年生,安徽肥東人。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資深會員,南京大學地理系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導師。1939年起在中央大學地理系就讀,1945年9月留校迄今。(本文從《城市規劃》、《規劃師》援引了部分資料,顧朝林教授也有貢獻。)?
給Ta打個賞
相關訪談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