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貝聿銘:1917年出生于廣東而成長于蘇州,17歲就負笈遠涉重洋來美國求學。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筑設計。31歲的時候,開始從事商業住房的設計,后來在紐約成立了“貝聿銘設計公司”,專門承擔工程的設計任務。他設計的項目,一些有代表性的,包括像美國國家藝術館的東樓,約翰肯尼迪紀念圖書館,還有巴黎羅浮宮的重建工程等等。他的這些建筑,被人稱為是充滿激情的幾何結構,也成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他一生得到過無數的榮譽,設計的作品包括像博物館、藝術館、辦公大樓、鐘樓,甚至還有搖滾音樂廳。貝聿銘設計的建筑物,遍布中國、美國、法國、伊朗、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家。??
?
以下文字資料摘自大型人物紀錄片--華人縱橫天下《貝聿銘》篇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維持十足的信心,你必須對自己說,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是對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誰。——貝聿銘?
貝聿銘:職業教你學會觀察,你的眼睛會教給你建筑的內涵。因此要學會去看去觀察各個地方不同的事物。在學習和前輩和杰出人士的優點之后要用親身經歷來豐富自己,然后生活就變得更加充實。?
貝聿銘現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香港的中銀大廈。而設計高樓大廈并不是貝聿銘的興趣所在,但中銀大廈不僅僅是一座建筑,她更是中國在世界銀行界顯著地位的象征。65歲的貝聿銘接受了這個設計。他試圖再次證明自己有能力為國人留下一棟傲人的摩天大廈。
中銀大廈曾經是亞洲最高的建筑,貝聿銘試圖使中銀大廈的設計近乎純真,一如他童年時的純真,一種結構意識上的純真,進而達到美學上的純真。因為建筑賦予人類尊嚴,建筑是力量的代名詞,它必須要代表“中國人的雄心”。貝聿銘在他的建筑內布置了許多雕塑,它們來自許多朋友,他把繪畫作品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建筑中,通過看別人的作品豐富自己的閱歷。?
在美國呆了65年的貝聿銘對國內的事情一直都很關注,他在北京、西安、蘇州的城市保護、城市規劃上都參與了意見。第一次回到祖國,設計的作品就是香山飯店,他想通過建筑來報答孕育自己的文化,協助中國建筑界搜索一條新路。他想振興一般人都能了解的特色——不是迂腐的宮殿,而是尋常人家的白墻灰磚。他相信這絕不是過去的遺跡,而是告知現在的力量。北京香山飯店1982年建成。香山飯店結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將體積約15萬立方米的龐然大物切成許多小塊,以達到“不與香山爭高低”??的目的,飯店只用了白、灰、黃褐三種顏色,室內室外都和諧高雅。因為重復運用了正方形和圓形兩種圖形,建筑產生了韻律。后花園內遠山近水、疊石小徑、高樹鋪草布置得非常得體,既有江南園林精巧的特點,又有北方園林開闊的空間。前庭和后院雖然在空間上是絕然隔開的,但由于中間設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連續性。?
貝聿銘:我是不趕時髦的,比較保守一點。在現代做建筑應該現代主義,不能往后走,要往前走,唯一的辦法就是往前走。我當然真心希望人們喜歡我的作品,但是那些作品的持久性對我來更為重要。?
巴黎盧浮宮拿破侖廣場升起了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壯麗的景觀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金字塔取代了艾弗爾鐵塔,成為巴黎的新地標。1983年,在法國,設計這個金字塔的建筑師就是一個叫貝聿銘的華人。法國人不分晝夜表達他們的不滿。指責這項建筑已經超出了法國人的心智空間。貝聿銘:免不了,旁的人批評,尤其看誰批評。有的人批評沒價值的,有的人的批評你應該想一想,也許他說話是對的,是應該的??墒谴蟀胱约哼€是靠自己。批評是應該留意的,可是自己還是要自己想批評是不是有價值,有價值沒價值,這里面還是靠自己。?
對于一個建筑師來說除了幾何把東西連起來之外,還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紋理、色彩、形狀和光線。貝聿銘極力追求光線、透明、形狀,而最主要的并不是貝聿銘的建筑和他本身捉摸不定的個性,而是這位現代主義者兩難處境的游移不定,賦予他的歷險一種特質,貝聿銘試圖設法修復他這一代因為未曾經歷苦難,過度優雅,而對世人造成的一種似乎永遠難以彌補的時間差距。一度像一個被放逐者的貝聿銘,他這樣評價金字塔,金字塔和巴黎的夜空一樣,活生生的。?
在紐約貝聿銘度過了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他長袖善舞,八面玲瓏,與企業大老板、藝術家和國家元首交情不淺,但他的內心世界不是西方所能了解的。在他經歷了太多的建筑與權力,移民和同化,美國式的奔放和中國化的收斂、頑固之后,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建筑。貝聿銘今年83歲,但活潑、冒險犯難的精神從來沒有改變,這個在上海市長大的中國人,了解、滲透進各個城市的內部,并在他的地圖上填滿東西。他從不循規蹈矩,總是試圖在標新立異中做到精益求精,而他的建筑因其現代感獨具光彩。他長期積累的精湛技術和藝術修養透過他那副黑邊眼鏡的眼睛穿透出來,沖破藩籬和整個時代。他均衡內心世界,陰和陽、上海和蘇州,東方和西方,新與舊。也許能從蘇州老家古老庭園的石頭和流水之間找到答案。?
貝聿銘:當今建筑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與資訊時代有關,電腦給我們帶來的可能發展是前所未有的。就此而言,建筑的未來無限寬廣。我們已進入了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對建筑界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貝聿銘的一生的七十多件作品無一例外地與金錢、權利和政治糾結在一起。他將外交手腕和設計的獨特混合運用在香港中國銀行、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法國巴黎盧浮宮等七十多件建筑身上。盡管有巴黎民眾對盧浮宮改建的反對聲浪,這些并沒有影響貝聿銘躋身全球最重要建筑師的行列,他是現代主義風格邁向人性化的工具。他把自己設計的建筑比作自己的女兒,不必借助過度裝飾一樣可以創造出絕妙的公共空間。
??在這個所有的建筑師都在向西方看齊的時代,貝聿銘想通過他的設計提醒人們:中國的傳統中還有如此寶貴的建筑風格與技藝,需要被我們保存和延續。他希望為新一代的中國建筑師發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語言——亭臺、屏風、曲折的回廊、掩映的花木,這些中國人擅長的空間處理方式,在貝聿銘看來,與西方的鋼鐵、混凝土和玻璃同樣強有力。?
在美國移民一般都會迷失在不同的文化中,最后找不到真正的歸宿,只有中國人例外。身為一個文化縫隙中的優雅擺渡者,當往事成為貝聿銘在美國的絆腳石時,他吸收西方最高級的事物,同時不放棄本身豐富的傳統。他與海外華人維持聯系,經常光顧中國城,喜歡吃毛蟹、鳳爪和鴨舌頭。了解他了以后就會發現他和他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有人說貝聿銘的耐心、他的體態、他的精力、他的習性與魅力以及他眼睛里閃耀著的光芒都還在。他從不緬懷過去,而是專注于現在。貝聿銘說,我把每個睡醒后的早晨都當成一件禮物,因為這表示還有一天可以工作.他只做他認為美麗的事,那就是有震驚效果的你無法選擇的美感。?
在紐約,人們常常看到建筑大師貝聿銘像青年人一樣敏捷地沖過第五十七街,趕著回家。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