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劉德涵:應大力提倡中華民族的建筑文化
admin
2004-10-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居住區規劃學術委員會主任 劉德涵 [B]要熱愛我們自己的建筑文化[/B] 一個民族只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努力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這樣的民族才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居住區規劃學術委員會主任 劉德涵
[B]要熱愛我們自己的建筑文化[/B]
一個民族只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努力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這樣的民族才會有前途。今年在法國舉行的中法文化年活動十分精彩,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民族文化。十分可貴的是,展覽不是把長袍馬褂擺出來,進行“復古”式的展示,而是在繼承民族文化精粹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分的創新,許多展品和活動既很現代又很中國化。中國的民族音樂在維也納都打響了,戲劇、繪畫等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不懈的推廣也在世界相關領域確立了自己應有的地位。中國文化的復興已經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豪。
相對于其他領域的良好表現,建筑界做得不盡如人意。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建筑界比其他行業要慢的多。繼承很不夠,也沒有多少創新,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汗顏。過去幾十年,中國建筑界走了許多彎路,還出現了明顯的“歐陸風”,在很多城市盲目的建造了“歐洲一條街”、“黎廣場”、“羅馬花園”,好像不是歐洲古典的建筑就沒有市場,沒有自己的創作,有的只是對國外建筑形式簡單的生搬硬套、生吞活剝。現在各色突出外國建筑風格的房產項目充斥著我們的市場,體現民族建筑文化的項目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我們不反對向國外學習,但是學習和借鑒都是要建立在尊重自己文化的基礎之上的,要做到洋為中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建筑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許多著名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譽。中國長期以來形成了獨有的居住文化,無論在建筑風格、形式上都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傳統居住建筑非常人性化,所以一定要很好的研究,一定要熱愛自己的建筑文化,要為自己的悠久文化自豪。繼承和發展傳統居住文化,這是進行建筑創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只有體現自己民族文化的建筑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我希望我們的政府官員特別是建設行業領導者、建筑界的建筑師們、開發公司的老總們,都應該大聲疾呼,用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傳統建筑文化。
[B]民族建筑發展急需理論支持[/B]
民族建筑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關鍵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的建筑理論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對建筑發展的指導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在對歐陸風、北美風的批判中由于自身對我們建筑文化認識不深而顯得不夠有力。建國初梁思成老先生提出要繼承我們的建筑文化、研究中國的民族建筑形式。但是由于歷史原因的影響,中國建筑文化的發展出現一個斷代,缺乏對民族建筑文化的深入研究,至今在建筑界還沒有形成一個對自己民族建筑形式、建筑文化的統一看法,沒有形成自己完善的建筑理論體系。
現在建筑界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凡是一些重大項目的建設規劃全是由外國的建筑師、規劃師參與完成的。我們的建筑設計單位都要和一個外國公司來合作,包括我們的大牌設計院在內都存在這種現象。我們不否定外國建筑師的設計水平,但是難道我們中國的建筑師就一個好樣的都沒有嗎?實際上不是這樣。這是我們自己不尊重自己和盲目崇洋的思想在作祟,是自己瞧不起自己。這個現象很值得我們反思。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繼承與創新我們的建筑文化,特別是要提倡創新,要花大力氣進行研究,加快建立我們自己的建筑理論體系。
[B]繼承傳統建筑文化重在創新[/B]
盡管現在我們對民族居住文化、民族建筑形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還沒有更多建筑作品能夠體現民族建筑文化,但是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很好的現象,建筑界整體意識在覺醒,有一部分建筑師和開發商開始去重視、研究、開發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為了矯正“歐陸風”的錯誤現象,建設部的有關領導也曾采取各種方法正確引導建筑發展的方向。只要我們現在認準了方向并且也開始嘗試著去做,這就是值得慶祝和鼓勵的。中國民族建筑的崛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要求探索者們一開始就做的很好,但是只要去研究、探索、創新,就會有收獲。要給中國民族建筑的先行者們一個過程。允許探索就要允許出現不足,發現不足才會有所前進,只要他們敢于探索、敢于創新,我們就應該肯定他們方向的正確,就應該鼓勵他們在提倡民族建筑文化方面的創新。
在我們幾十年的建筑文化發展中,不是沒有人來研究我們自己的建筑文化。而是這方面的研究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研究力量也很薄弱,有時甚至是曇花一現,沒有形成一定氣候。中國建筑理論體系的建設,單靠建筑設計界的力量遠遠不夠,更需要各界人士大聲疾呼。建筑界、開發界、設計界、政府都應該在解決民族建筑復興的根本性問題上做出努力。
給Ta打個賞
相關訪談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