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施旭東:澳大利亞柏濤(墨爾本)建筑設計亞洲公司副總建筑師
?
城市有多種解讀方式,從信息的角度解讀當今城市問題,可以稱之為信息都市主義(Information?Urbanism),設計的信息植入、分析和物化也包含其中。我試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來探討建筑與城市、建筑與信息的關系,在標識與建筑之間找到一種關聯。但標識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界線。例如,中國傳統的牌坊到底是標識還是建筑?在我們的古人設計牌坊時并沒有如此細致的區別,社會分工才使之成為“跨界”的課題。
?
上海外灘高層建筑群
?
國子監牌坊
?
西安曲江商業街項目以虛化、輕盈的城墻構形來體現對西安城市的特征的延續
?
建筑本身就是一種標識,其整體即可作為形象識別。建筑不僅具備基本的使用功能,也表達了使用者所有者的身份,成為其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外在表現。這就意味著建筑設計很大程度上是與權力捆綁在一起的,成為權力表達的一種形式。無論是公元64年尼祿(Ne?r?oClaudius?Drusus?Germanicus)的美化羅馬計劃,還是希特勒曾說過的“我們的新建筑是為了鞏固我們的新政權”,都說明了建筑與權力息息相關。建筑作為形象識別的另一個動因是經濟,很多城市財團希望通過一種更高、更大的形象來彰顯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權力和影響力需要物化表現,凸顯出競爭中的優勢所在。城市中不斷攀升的摩天大樓就是競爭的產物。
建筑作為形象識別背后的主體有哪些?首先的主體可以是個人。衣錦還鄉,回到家鄉蓋自己的房子,就是個人價值的一種表現。
第二種主體可以是社區或者社會團體。在傳統的村莊入口常建有牌樓或者亭子,通過這樣的標志物界定出村莊的界限或者指明路口,構筑物就成為社區的一種形象識別。北京國子監的牌樓,不僅界定出地理意義上的區域,而且是一種社會團體精神的代表。目前在中國,大部分社區都是封閉的,社區范圍有清晰的界定,能建立非常明確的形象。封閉的社區很容易被識別出來,但它們也因此成為了城市中的一座座孤島。在國外,社區通常是開放的,社區中會有一座教堂,教堂成為一個社區的精神核心,也是活動的中心。中國的社區管理由居委會執行,但僅是行政意義上的社區,缺乏真正的社區生活的交流。
建筑作為形象識別的主體可以是企業。在我公司參與的多個項目中,我們一直在探討如何將企業的品牌形象與建筑融合起來,用建筑的語言來表達企業的形象。
建筑也是城市形象的一種表征。在西安,城墻曾是城市的邊界,也是城市的象征。我們在西安的實踐中,不希望將歷史文化之感體現得過于厚重,但也希望能夠在形式上延續西安城墻的特征:我們設計了虛化、輕盈、柔軟的城墻,既表現出歷史的延續,又與城市的特征形成互補。
建筑不僅能代表一座城市,也能代表一個國家,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與法國的埃菲爾鐵塔都成為一個國家的標志。若建筑的形象超越國家的邊界,則可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象征。紐約世貿中心就代表著全球經濟中心。我們也看到這種形象牽動著政治與文化沖突,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在“9?11”事件之后,美國也在思考重塑世貿中心的形象。新建的紀念公園,營造了歷史與未來之間對話的空間:不忘歷史,但面向未來。
建筑作為人類社會結構的物化形象所表現出來的場地精神,既可以是優雅適度的形象表達,也可能成為炫富或強權的形象工程。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點,不僅是建筑作為形象識別的重要課題,也是考量我們這個社會集體理性的一把標尺。
注釋
本文由第六屆中國標識系統規劃設計研討會暨2012西利標識設計師年會中施旭東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原文摘自《景觀設計學》2012,(06),總26期:62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