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訪談  /  正文

李寶章、王倬:標識是一種城市競爭力

admin 2014-07-16 來源:景觀中國網
當城市缺失了標識,就像家里沒有了擺設。城市標識應該高效、直接、美觀地告訴人們,他們的目的地在哪里;在現代城市中迷失方向,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李寶章:奧雅設計集團創始人、首席設計師。
王倬:奧雅設計集團標識設計所平面設計師。

?

  您認為標識系統對于城市和景觀設計的意義是什么?中國城市標識設計的現狀如何?

  李寶章(以下簡稱李):
當城市缺失了標識,就像家里沒有了擺設。城市標識應該高效、直接、美觀地告訴人們,他們的目的地在哪里;在現代城市中迷失方向,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相對于規劃與城市設計這些景觀設計的上游行業而言,標識設計屬于景觀設計的下游行業。標識設計系統的發展還很不成熟,中國景觀設計行業目前缺乏專業的標識設計單位,現在通常的做法要么是標識制作廠家“供應標識、附送設計”,要么就不得不尋求工業設計師或平面設計師的幫助。但是這樣的結果通常不僅不符合我們設計方的預期,也不符合甲方和工程方的要求。標識就像是寫字與做飯,誰不會寫幾筆字、誰不會做幾個菜,但是世界上有幾個人可以管自己叫書法家與廚師?從景觀設計的總體考慮來說,標識設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倬(以下簡稱王):第一,我覺得中國內地的標識平面設計感不強,街道上設立的標識通常都是由道路名牌和支撐鋼管組成,雖然直白,但缺少變化;第二,色彩也不夠鮮明,視覺沖擊力還不夠強烈。標識本身的色彩應與周邊環境形成差異,這樣便于行人及駕駛者清晰識別。

  您認為完善的城市標識應具備哪些特點?

  李:
城市標識跟景觀元素一樣,都是一個城市精彩且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一,我覺得標識應清晰大方,能夠讓人一目了然。標識要讓人們知曉廁所在哪、公交和地鐵在哪、哪里可以就餐、哪里可以取錢……這些信息都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標識應讓那些不識字(不識該國文字)的人們也能讀懂。第二,要工藝精美。第三,應與設計結合,具有自己的創意。第四,我傾向于標識應具有現代性和簡潔感。

  比如,當你看到i,就知道那是信息咨詢的標志;看到P,就知道那是停車場的標志。第五,標識的色彩非常重要,因為人類對色彩非常敏感,我們要重視標識的色彩和質感。城市標識設計要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

  王:我覺得完善的城市標識首先要具備強大的功能性;第二,無論是色彩還是平面設計要具有一定的美感;第三,應力求簡潔,因為城市標識主要面向的是廣大行人和游客,不能像室內標識那樣陳列大量的信息,而應該帶給人們比較直觀的反應。

  您認為城市標識應當包括哪些組成部分?如何與城市建筑、景觀相融合?

  李:
傳統意義上的標識包括一些典型的指示牌、解說牌,還有一些能與景觀、建筑及構筑物結合起來的構件。我認為標識所涵蓋的范疇應該再廣泛一些,因為標識系統實際上等同于傳導系統,它們通過不同構圖和構造、不同的做法,表達著一個城市設計的理念。

  我覺得標識做得最好的城市是墨爾本和悉尼。在這些城市中,標識被認為是城市競爭力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旅游政策重點考慮的方面,還設立了相關的立法措施。因為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城市時,想找到你想找的東西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要想促進城市的競爭力和旅游業發展的話,整個城市的標識系統的明晰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墨爾本的城市標識非常明晰,完全和建筑、景觀結合在一起,具有清晰的設計理念和易懂的圖形與形式。

?


圖1:墨爾本展覽中心入口處的標識設計

?

?


圖2、3:悉尼動物園中結合了兒童喜好的標識設計

?

  舉例來說,墨爾本展覽中心入口的建筑設計就完全與標識系統融為一體(圖1),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對空間進行識別和區分;標識設計可以與現代媒體手段相結合,墨爾本火車站前的LED信息牌會將臨時信息或有變更的信息及時傳達給人們;在悉尼動物園中,解說系統還可以與聲音媒介融合,只要按一下按鈕,解說牌便會發出考拉的叫聲(圖2),長頸鹿園區的標識設計成和長頸鹿雕塑等高,還特意加上長頸鹿身上特有的紋路圖案,溫馨可愛,別出心裁(圖3)。

  在設計公園等休閑空間、車站等城市公共場所、居住區等不同類型的項目時,標識系統的設計側重有著怎樣的不同?

?


圖4:由奧雅設計的重慶兒童公園標識設計方案

?

  李:在公共環境中,標識要做到一目了然,方便人們識別。在公園中,可以融合教育功能,也需要考慮到兒童等特定使用人群的需要和喜好。我們在設計重慶兒童公園的標識中,從顏色、造型還有功能上,都顧及到了公園的主要使用者,即兒童的喜好,采用了鮮艷的顏色和活潑生動的造型,同時標識的位置也能讓兒童一目了然(圖4)。在居住區中,標識不要那么高調,使人們感覺到親切、易懂就可以了,不需要夸張惹眼,更不應該超過住宅主體。不管什么類型的項目,都需要符合其身份。(涂先明、田樂?采訪,田樂、李舒雅?整理)

  原文摘自《景觀設計學》2012,(06),總26期:59-60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