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訪談  /  正文

周保華:行云流水的“城市舞蹈”設計師

admin 2014-07-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周保華先生主持過許多“城市公共空間設計”項目,聊到城市這個話題,他談了自己對城市的感觸:“在一個城市里面呆一段時間,你會對它產生感情,會愛上它,雖然你也會看到一些無聊的,不舒服的東西在,但你總是能夠發現一些美好的東西,美好的事情,而那些不盡如人意的,我們要學會寬容,我認為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社會需要時間來進步。”

記者手記:

與周保華先生交流,感觸最深的就是他和隨性的生活態度。我的眼前浮現出電影《阿甘正傳》里多次出現的那片羽毛,生命就像那片空中的羽毛,一路隨風飄揚,看似不經意,浮起飄落間卻有著永不停息的執著。   

周保華的人生就是這樣,看似隨風自在飄,卻是一路向前,無為而為, 實現著一個又一個別人眼中的夢想,像是一場精彩異常的旅行。大概是因為澄凈而簡單,沒有太多的負擔與顧慮,羽毛飄過喧鬧的城市,它可以飛上云霄,與藍天白云為伴。

周保華之初印象

太太戲稱他為"urban??hiker",五歲的兒子喚他"place??explorer",在城市設計行業里有這么一位被雅稱為;城市舞蹈;的設計師周保華。?

眼前的這個男人,有著孩童般的純粹和真摯,文人的儒雅,俠者的坦蕩,隱士的淡泊和平和,藝術家的敏感和浪漫。我幾乎無法把這樣一個沒有被世俗的塵囂所沾染,被貪婪的物欲所羈絆的人與前美國易道公司(EDAW)董事及亞洲區創意總監”,“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景觀系最佳設計碩士畢業生;周保華設計工作室創始人”這些功名頭銜聯系在一起。驚奇之余,感嘆他長期生活在他鄉異國,卻;出世;和;入世的關系處理的如此之好,正是佛家所講的;用出世的態度或精神,來做入世的;,或許這就是他口中的善于平;吧。?
?????
這次的訪談頗為不同,交談的主題打破了專業領域的局限,這位散發著詩人氣質的設計師,用他特有的語言方式與我們分享了他的人生經歷與所思所想。?

踏入藝術的河流前行,選擇景觀是偶然

家庭的熏陶和影響是周保華后來選擇藝術與景觀之路的“培養皿”。父親對他的影響最深,他父親是做珠寶生意的,家里有很多書,關于古董的珠寶的等等,父親本人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就是感興趣,寫字毛筆也好,畫畫也好,設計也好,都是自學的。“每個星期天的早上,爸爸總是整理家里的小花園,種種花,養養草,這時候我總是陪著他,邊聊天邊幫忙。我猜想也許是這兩點在后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吧。”周保華先生小時候的理想是長大做一名醫生。“我喜歡把東西解剖,看里面的東西。仔細想來這和做景觀設計,城市設計很相似,只是研究對象一個是身體,一個是城市。”

因為小的時候練習過毛筆字,所以他的工筆很好。后來他們舉家移民到了多倫多,在寄宿學校,周保華跟著一位藝術老師學習油畫,主要是古典的意大利派。大凡熱愛藝術,學習藝術的人都有些浪漫特質,“我算是一個比較浪漫的人,但是不同的人對這個詞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覺得燭光晚餐非常浪漫,有些人覺得一個人孤單的看海是浪漫,我屬于第二種人。”周保華說“其實我只是感覺到自己很想往藝術的方向走,但具體是什么我不知道,后來選擇景觀也是偶然的。我覺得人生很多很多事情真的都不是計劃出來的,你只是順著這條河流前行,它怎么走你就怎么走。”

談起母校,他覺得對他影響比較深刻的是羅得島設計學院,而不是名氣更大的哈佛。因為羅得島設計學院非常鼓勵多元化思考,這在他到哈佛念碩士時令他受益良多。因為研究生階段其實不是單純地掌握知識,而是在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應該多思考,多感悟,盡量多了解事情。“我覺得人的一生,在能夠盡量控制在一定的情況之下,應該在某種程度上去做一些冒險。對我來講,做設計就是冒險……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哈佛的時候,一次學院讓我們設計費城一條河兩岸的公園項目,我在做完現場分析后,覺得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地區首先應該建一條隧道,來建立起兩岸的社會和經濟聯系,連成一個鄰里的中心。最后我設計了一條隧道。”堅持做自己,讓周先生成了一名比較有爭議性的學生,但同時也使他在哈佛獲得了諸多獎項,成為了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景觀系最佳設計碩士畢業生。

踏入藝術的河流前行,選擇景觀是偶然

畢業之后,周保華先生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有些盲目地迅速投入到特定的工作當中,反而在這段時間給自己機會去追尋本真的自我,發現自己真正鐘愛的職業和人生。他說,“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才能慢慢學會對工作、他人和社會負責。”“其實我猜想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自己,我們需要花多一點時間給自己去思考,到底自己想做什么。我給我自己從畢業之后到30歲之間的這段時間,去嘗試,看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用五年的時間去找我可以專心去做的一份工作。”周先生說,我們出生在這樣一個大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大家都非常忙,都非常拼命,在不停地做項目。大家在忙碌之外,應該多一些開放性的思考,比如自己究竟喜歡什么,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生活應該有個人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這也是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具備的條件。??

在確定真的要做城市設計、景觀設計之后,周保華先生便執著在工作的專業領域中,到現在已經整整十五年了。“雖然在這個行業做了十多年,但說實話我覺得我的職業生命才剛開始,前面只是累積經驗,這里所謂的經驗不僅僅是專業層面的,我覺得設計必須跟生活拉上關系,尤其是我們做景觀的也好,做城市設計的也好,這個專業是跟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周先生認為單是從設計這個層面去看設計,做設計是不行的。起碼要干過十年,二十年的人,才配得上“大師”的頭銜。你累積到足夠的經驗,實地考察才知道要看什么,才能看得透。“所以我希望學設計的學生能夠了解到完成一個設計項目,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不僅要花上很多心思做設計,還要到現場拼命去溝通等等,到最后出來的那個成品,或許是你設計的50%,但這已經相當不錯了,所以不要不假思索輕易去評價一個作品。”?

周先生說,作為一名設計師,要非常認真地去對待每一個項目。每一個項目,思考的過程和處理的手法都會不一樣,從中得到的經驗和收獲也會不同。“關鍵看態度,比如是不是認真地去走每一個場地?去看場地的時候,你不只是在做記錄,其實你會在對現場的直觀認識中萌生最初的設計思路。我覺得最影響人的是你的態度,而不是說你的設計有多好。”“有了認真的態度之后,”周保華進一步說,“等專業成長,業務學習和經驗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你必須要問自己,你的專長在哪里?這一點非常重要。”周保華在易道做了多年的創意總監,他用自己的工作來舉例,“我要面對創意和設計兩個層面,設計是比較具體的項目層面的東西,但是創意涉及到企業發展、文化、人事等方方面面,要取很多很多東西的平衡,而將很多不是我的專長的散點平衡地融合在一起,讓事物各得其所,這是我的專長。就像每一個項目它必然有主元素和次元素。從我的觀點主、次是一條線,它不是分開的,你要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讓它有一個平衡;處理好相關要素的關系,我認為這是設計很重要的一方面。”?

聊到理想與工作的話題時,周保華的回答非常獨特,也許是因為他在選擇職業時曾經慎重的思考,將自己的理想與工作充分的融合,也許是得益于他優秀的“平衡”能力吧,總之,他沒有其他人那么多關于理想與工作的沖突,矛盾的煩惱。“我越來越理想化,這一點非常奇怪。我以為我那些理想、夢、那一大堆很不實在的東西,會隨著工作的時間長了而消失,很奇怪的是,我發現有了夢想,才會有空間,?才不會感到窒息……有一些東西是必須要堅持的,不堅持下去,反而更難受,因為你面前的是太現實的東西,如果沒有一點比較抽象的理想的東西支撐著你,反而很難生存下去。”??

城市設計要避免趨同性,最初要對城市基因進行研究

周保華先生主持過許多“城市公共空間設計;項目,聊到城市這個話題,他談了自己對城市的感觸:“在一個城市里面呆一段時間,你會對它產生感情,會愛上它,雖然你也會看到一些無聊的,不舒服的東西在,但你總是能夠發現一些美好的東西,美好的事情,而那些不盡如人意的,我們要學會寬容,我認為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社會需要時間來進步。”?

周先生談到,城市設計的過程中各方面的專家都在參與,顏色專家,橋梁專家,建筑專家等等,這些專家設計出城市的不同部分,這些部分結合在一起應該有一種整體感,有這座城市的風貌。現在,很多城市的規劃設計都具有趨同性,這種現象應該盡量避免,另外整個城市的設計,整體應該是協調的。“從城市設計或者景觀設計的角度,好的景觀、建筑與它周圍的公共領域,與城市居民,應該形成一種對話。”?

這就需要在最初的時候,把方方面面的東西串連起來做一下研究,就是說在一個城市沒有開始去做具體設計規劃的時候,給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引導框架,要做一個城市整體的設計規劃導則,主要是做關系到設計規劃的城市方方面的背景研究,;我暫時把這項工作叫做城市基因的研究。我想可以找了解這個城市歷史的、考古的、社會的、文學的各方面專家一起研究,可以聯系一些當地專業的大學等等共同來做,然后用設計的語匯把它展示出來。”這樣做一份很好很全面的背景研究,這樣其他方方面面的設計,不管是城市色彩還是城市設計,都在這個背景研究定好的大框架里面來做,就像一個大沙盤。“我希望做完之后,發放給城市的每一個設計單位,這樣大家在做具體設計時有一個共同的大方向,既能使設計出來的城市整體風格更協調,又能提高設計的效率。”

做設計的人需要有愛心和社會責任心

“我要求公司員工做項目,不管它是盈利的還是非盈利的,都要誠心誠意地去做好,尤其是公共性質的項目,更要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周先生覺得做設計的人需要有愛心和很強的社會責任心。“我愿意去多做一些對他人有好的影響的事情,能夠幫助他人的事情,社會公益方面的活動我都很想參加。不管具體做什么,是要我建一座橋,還是要我去幼兒園教小孩子畫畫,我都可以的,真的可以。”?

周保華不想只是用作品來影響大家,令他更感興趣的是怎么去影響一些人的思考或者態度,特別是對設計的思考。他說“現在這個社會,大家往往更多關注的是看得到的東西,其實那些看不見的東西,精神上的東西,更值得關注。”?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