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張巍很樸素。老北京拍記隊一如擁有了這種對北京古老文化樸素的熱愛。認真對待自己生命一般去對待北京的歷史文化,恐怕不難解釋這種執著力量的來源……
我們在給子孫拍“罪證”
中國文物網:拍記隊的使命是記載失去的還是阻止失去?
張巍:都有。拍記隊一開始是一些文化愛好者,由一幫草根兒們組成,現在我們把點連成了面,單憑一個人是無法完整記錄北京的,我們就把大家組織起來,通過不斷的活動來記錄。我們發現一個問題,現在要看一百年前的北京資料和圖片,不是在中國,是在境外,所以我們希望從現在開始再過一百年,我們的子孫看到的百年前的北京一定是我們自己留下來的。老北京網收集的資料會在某個時期整理完后,捐給公益組織,比如境外的圖書館,但不會給境內,為什么?你不知道珍惜。包括我們為什么要拍,拍本身就是一種抗議行為,可以說給胡同拍“遺容”,也可以說給我們的子孫拍“罪證”。
?
記錄消逝的院落
?
從文物保護這一點上我絕不抗日
中國文物網:胡同四合院在老北京心中的涵義是什么?
張巍: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的細胞,胡同是文化的血管。現在是細胞在死亡,血管在潰爛,文化在斷裂。很多人說,不能因為感情的問題而去左右北京的舊城改造進程,可是胡同作為老百姓情感的寄托,這就夠了,四合院的生命本來就是百姓賦予的,無數個人的情感寄托加一塊兒就是一個文化體系,就是老北京文化、胡同四合院文化,我們要保護的就是這個東西。
說“胡同不代表北京”,扯淡!沒有胡同就不是北京!中國有很多城市都做過皇城,都有皇宮等宏偉的建筑,但只有北京有胡同。北京的胡同是一些官員為皇城服務的,而周圍又有老百姓為官員服務,這是一個大的社會階梯圖象,胡同作為承載北京文化的一個土壤,現在被拆得七零八落,這文化怎么往下傳?我們現在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識到北京現在的生存狀態,而不是單純地把北京變成多么大的現代化都市,北京是歷史文化古都。北京現有的文化平衡已經被打破了,老北京網就是在努力恢復一種文化的平衡,但現在的這種恢復,政府并不重視。
舉個真實的例子,民國二十五年,當時的北平市(今北京市)工務局出臺一個文件,叫《北平市工務局關于三合院、四合院保護修繕標準》,幾頁紙,非常詳細。民國二十五年可是1936年,日本鬼子已經在盧溝橋了,當時的北平政府還在保護北平的古城。《標準》里面任何一個細節都規定了,使什么料什么料非常詳細。到了2005年的時候,政府卻說保護胡同我們沒有標準,扯淡!那標準就在北京市檔案館,開放檔案。我這里不是在夸民國政府,但是當時人家那種意識。包括日本人,占領北平后,他們認為北平已經是自己的了,他們對自己的文物,自己的文化相當愛護,從這一點上我絕不抗日。
?
急促的拆遷腳步
?
胡同里的老人
?
我這代人沒有看到城墻,我的下代人可能就看不到胡同
中國文物網:有沒有去把老北京的歷史文化變遷放到更大的社會歷史環境中去看待,而覺得這也是社會歷史進程中的自然環節?
張巍:只能說分區域、分時段地看。比如說2000年之前的北京,當時的拆遷可能也是符合歷史發展需要的,畢竟當時很少有人提過保護這個概念,人們也沒有那個意識,但是2000年之后呢,當時已經拆剩下了的不到五分之一,是該警醒了卻沒有警醒。從49年到2000年吧,當時拆也是歷史種種原因,這也沒辦法,包括北京所有門墩上的獅子都在文革時被砸了,那也是歷史背景之下的。歷史是無法挽回的,而且當時沒有意識到。可是現在意識到了,而且也在說保護,為什么還要拆?這就不對了。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更多地喚醒一些有良知人的意識。我這代人沒有看到城墻,我的下代人可能就看不到胡同,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至少能留下一些殘片讓后人去看。
?
70年代的北京舊城
?
前門大街是文物破壞的一個典型
中國文物網:在拍記隊眼中,存在合理拆遷的胡同和四合院嗎?
張巍:可以有被拆的!現在北京的龍須溝,那邊的胡同確實該拆了,沒有辦法,那房子快塌了,現在外面用精美的廣告牌擋著。就是我們希望拆遷的時候,你是有針對地去拆,而不是規劃局劃一個區域,這圈兒里面的都得拆了,不是這個概念。有些房子也是確實該拆了或者重新修了,包括像有些危房還有私搭亂建的房子。有些棚戶房,就像60、70年代建的紅磚房拆了我們一點都不心疼,可是北京的四合院不同,它再堅持一百年一點問題都沒有。當時蓋房不像現在蓋房,那都是真材實料,精工細作,蓋得非常結實。現在蓋四合院里面紅磚外面青磚,破木頭還沒干就上梁了,那房子堅持不了20年!現在大搞修繕改造,我們怎么稱呼,叫做把文物變成工藝品,但工藝品不可能成為文物,為什么?它堅持不到成為文物的那一天。比如前門大街,它就是一個工藝品,10年20年后你看吧,還得重拆一遍。前門大街我能看到的就是原來的三個建筑沒有動,再過多少年這些瓷磚不脫落嗎,彩繪不掉嗎?到時候再修一遍,你告訴我們是文物保護,這就不叫文物保護了。所以現在千萬不要把前門大街當作文物來看待,這是文物破壞的一個典型。前段時間我帶了很多老專家去前門大街,前門大街現在變成什么樣了?老專家只說了一句話:地很平。什么話不說了,為什么?沒法說!
?
前門大街舊貌
?
為了迎接奧運會,北京市政府把所有的胡同都刷了一遍涂料,我們很反對,但是沒人聽。這種涂料沒有經過任何理化指標測試,直接刷到文物上,三五年以后,這些油漆脫落的時候,便是對文物的一個極大傷害。因為老磚,它表面有一層釉面是非常好的,刷完了,幾年之后漆一掉,就把這釉面給粘下來了,會更加速磚的風化。當時這個刷漆不知道是誰提的,這是很文盲很無知的表現。據說還有人提議要把老北京刷成五個顏色,我一聽傻了。你有刷灰的錢你給老百姓修房子好不好?刷漆經費很高的,一平米幾十塊錢呢,這其中的利潤和黑幕很大。當時很多老外都問我,北京怎么這色兒?多寒磣,你們騙誰呢?北京已經很脆弱了,所以現有的東西就別再動了,你從衛星圖上看,整個北京跟一張爛漁網似的,東一塊兒西一塊兒,可是原來的北京城是個城市規劃的杰作,非常規整。我們一直盼望的是,北京老城能不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通過這個把拆遷的動作給停下來。國家05年批的文件要整體保護,可是很多地在05年以前就已經賣完了,所以拆遷還在繼續。
?
油漆·胡同
?
中國文物網:遇到的最大阻礙是什么?
張巍:錢!主要是經費,沒有錢。現在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有充足的資金,我們會干更多的事,我們會去完善一個城市的記憶,可現在我們連個協會都弄不起來。在整個運行過程中,政府沒有投過一分錢,我們都是自籌,很困難。
在國外都是小政府大社會,基本上都是社會去干。我跟一個美國人聊,她說,你要是在美國你會很幸福,第一,你會很容易地成為一個合法協會,第二點,會有大量的公司給你掏錢讓你去做文物保護。可是那些境外基金摸不清底兒我也不敢要。所以說扛八年很不容易,這八年就是扛過來的。
中國文物網:經費都是通過什么渠道去籌集的?
張巍:現在是最低維持吧。辦公室是我一個朋友提供的,設備是別人贊助的。現在網站上帶了一點兒小廣告條,夠服務器托管經費了,然后就是拍點東西,吃喝就夠了。因為成本低,也干不了更高的事。很多老專家在我們這里發的稿子,稿費誰也不要,他們知道我們沒錢,很支持我們。不排除以后會有一些資金進來,但現在不好說。
古城與經濟并不矛盾
中國文物網:會不會去分析胡同保護與北京快速的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
張巍:這不矛盾。保護胡同這是長久之計,是子孫受益的。搞經濟開發不一定非要以葬送老北京文化為代價,況且老北京留下來的文化價值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這是經濟發展到任何階段也無法代替的。很多不負責任的官員為了追求政績,就開始在老城區有限的地段進行拆遷,不拆遷沒有土地去搞開發。這么多年北京拆的,先說個數字吧,1948年當時統計的胡同數字是3068條,2000年的時候是1200條,現在可能就500條,這是什么速度?現在北京文化很多都斷流了,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北京的花市地區,是專門做絹花的,那里是產供銷一條龍,北京以前的古城里有很多民間的產業鏈,現在產業鏈都拆沒了,文化就自然消失了。所以,不能說北京舊城的存在就成了阻礙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我們沒有理由去勉強古城去推動北京現代經濟的發展,可是它會側面地為北京帶來很多效益,這里面有經濟效益,也有文化效益。
?
被拆除的東鐵匠胡同9號院
?
拆遷動員招貼
“零四門”不是文物
中國文物網:怎樣去看待文物的修繕復建?
張巍:這要分幾方面來說:首先,北京大量被拆的古建筑說要遷建到現在還沒有建,我們首先想知道的是,什么時候能建?比如儒福里過街樓,比如孟端胡同45號。其次,現在既然說“遷建”,那你就別拆了,來個整體平移;可是他們不但拆了,連磚瓦的號都不編,舉個特逗的例子,07年我帶一個日本記者在鮮魚口地區逛,看見在鐵山寺門口堆了一堆磚,上面寫著哪個哪個胡同多少號,我一看全部是拍成碎磚了,好磚全賣了。所謂掛牌保護的院落,歸市規劃委員會管理,跟文物局卻沒關系。其中有一條胡同的四合院全部掛著保護院落的牌子,其實也就是為了湊數,該保護的全拆了,一個牌兒沒掛。再有,永定門復建,現在有人叫它“零四門”,是零四年蓋的。其實永定門如果能按照老工藝認認真真重新修起來,過一百年還是文物,現在不敢說,這個“零四門”可能堅持不到一百年。
?
新永定門側面很明顯的不銹鋼護欄
?
老北京網是政府得到民意的一個渠道
中國文物網:你們的努力在整個北京歷史文化及文物保護鏈條中所處哪一環?
張巍:就像自行車鏈子斷了,我們屬于接鏈子的那個片兒。在拍記隊沒有出現之前,很多人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它最大的生存意義就是讓更多的人去關注胡同,關注這些文化遺產的價值。我們希望整個社會能真正的去重視和保護這種獨特的文化。
對文化專家的保護也是一件事。日本的一些老專家、老藝人,他們叫“人間國寶”,在韓國叫“國家文化財”,政府會投入許多津貼!而中國的文化專家,政府連管都不帶管,有些專家生活都不能自理。其實北京有很多老專家、老藝人,他們每個人都是一部史書,他們的去世,歷史就少了一塊。那么政府能不能讓人家多活幾年,能不能掏錢給人家養個老?不管!這事我們還要繼續呼吁。就像上次周年慶上我們給一位老專家辦壽一樣,是由我們掏錢來給老先生辦的壽,雖然賠了6000多塊錢,我們覺得辦這事值!可這事兒本來應該是由政府來管的,我們這塊兒本來就經費很少。在很多事上政府太滯后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搞民間花會的老藝人,他們的表演能不能得到大家的喜愛,會不會有人去看,這些表演藝術家會不會有飯吃?沒人看,吃不上飯這文化自然就消亡了,現在有很多工作做到指定傳承人,但“承”沒有做到。所以好多的工作還是民間自己在做,政府是不支持也不鼓勵。我們就是要依靠民間的力量來做這個“承”。
有人說,如果沒有老北京網,老北京的消失速度會加快10倍。因為老北京網代表了一種民意,政府也知道這種民意,老北京網是政府得到民意的一個渠道。我們通過我們的方式,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進來,因為年輕人沒有這種胡同情結,他沒有住過胡同,我們告訴他們胡同里是非常美的,里面有很多文化在里面,這是任何人做不到的,而我們正在努力地去做。
最后,張巍說:老北京不存在“釘子戶”,“釘子戶”是對這些人誣蔑的稱呼。只不過現在社會的大聲音是站在開發商一邊,這些人都是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現在很多人一提老城拆遷就想到老百姓想拿老宅子換錢,可是你沒有住在那里,你是體會不到的,老百姓是不愿意搬,為什么?因為祖祖輩輩在這生活!此外,即便說要買賣,那就公平、平等地來,現在市場上四合院買賣的價格都是8萬到10萬,開發商憑什么3萬就拆走?如果說要修路,蓋醫院,這是施政工程,是公眾利益,老百姓會配合的,關鍵現在是開發商用于商業利益,那憑什么要這么強拆?這本來就不合法也不合理的。
?
老北京網“掌柜”張巍
(圖片資料來自老北京網!)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