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發現  /  訪談  /  正文

駱世明:生態文明需要有力的生態經濟政策

admin 2013-04-09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在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新部署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新增加的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本期對話欄目邀請到華南農業大學的駱世明教授,請他對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主持人:?徐恒杰
  嘉賓: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駱世明
  
  在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新部署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新增加的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本期對話欄目邀請到華南農業大學的駱世明教授,請他對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主持人:近幾個月來,多次范圍廣、程度深的霧霾現象,讓國人對生態文明的必要性緊迫性有了普遍的認識。作為一位資深的生態學專家,您怎樣理解十八大部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嘉賓: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造成大氣中污染物增加,我國工業區和城市中心區等部分地區霧霾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呈增加趨勢。特別是在城市中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質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威脅。這是置身其中的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這促進人們更多關注人與自然生態的關系。
  
  我認為,十八大部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是非常重要的。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良好的生態經濟政策乃至法律來推動、維護和保障。僅僅靠環境問題的“倒逼”來被動地推進生態文明是不可取的。
  
  主持人:您如何評價目前我國的生態經濟政策,特別是涉及生態農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及其運行狀況?
  
  嘉賓: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問題,需要用生態農業方式才能解決。我國目前有一些生態經濟政策,但往往是單項的,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而且有的政策之間還相互矛盾。
  
  生態問題是公益性的,在經濟上具有外部性特征,需要通過資源權屬調整、政府直接補償和排污權市場建立等方式在政策和法律層面加以匡正。目前這些工作還沒有完全跟得上。
  
  主持人:您談到的問題,已經被越來越多地認同了,但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之路呢?
  
  嘉賓:由于中國人口密度大,人均資源大多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受到資源環境的制約更大。即使我國還處于工業化初期,我們的資源、環境、生態的壓力已經到了緊繃階段了。我們不可能重復發達國家高消耗的農業工業化道路,中國現代農業只能夠走自己的路。
  
  農業過分依賴以不可再生能源推動的、大量使用化肥、化學農藥的生產方式,加劇了水體污染、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盡量協調農業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可持續農業方式。現代生態農業,就是利用現代生產管理以及運營方式,既吸收中國傳統農業精華又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高效、優質、高產、安全、生態”的農業。擁有幾千年農業文明史的我國傳統農業有深植于協調天地人關系的生態理念和農業技術,實際上可稱為“現代生態農業之母”。現代生態農業需要繼承和發揚傳統農業中的生態哲理和相應的實踐措施。
  
  推進生態文明,發展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具體可以采取三大措施,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那種肢解了農業和農村的工業化農業重新組建為一個健康和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第一,合理的功能布局。自然保護區、水源區、農業區、工業區、生活區等不同功能區域間的關系必須在整體布局上得到妥善的處理。對生產、生活、生態布局進行合理的功能區規劃。甘肅舟曲的泥石流災害的發生,就是源于布局的失誤,把生活區建在了泄洪道上,在生態敏感區大量砍伐森林。相反,云南哈尼梯田,歷史悠久,由于在作為農業生產功能區的梯田之上保留了具備水源供應功能的大片森林,在大旱之年基本不受旱災影響。布局上還要開展農業生產優化的景觀安排。要在整個農業區域中通盤考慮生產什么和在哪里生產。
  
  第二,循環體系的建設。自然生態系統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循環體系。現在我們農業生產過程中很多寶貴資源都浪費掉了,循環被打破了。我們應當注意秸稈、糞便、垃圾、污水、農產品加工廢料、甚至大氣二氧化碳的農業回收利用。
  
  第三,農業生物多樣性關系的利用。比如在云南通過用糯稻和抗病的雜交稻間種就可以不用施農藥來防治水稻的稻瘟病。各種作物的適當套種、間作、輪作具備減少有害生物損害、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氣候資源利用效率等優勢。生物多樣性利用方面還有非常多的文章可以做。
  
  主持人:為什么最早的一批古老的文明發源地的國家有不少卻出現了文明發展中斷的現象?這與其農業哲學和生態學理念是否相關?
  
  嘉賓:遠古時期,中華大地的炎黃子孫就開始了農業文明,它與古埃及文明、中東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印度河流域農業文明、南美的瑪雅文明,都屬于燦爛的古代農業文明。古老的文明發源地的國家,大多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帶,加上氣候的變化,人類為了獲得穩定的食物來源,最需要嘗試農業開發,而豐富多樣的野生物種則為農業馴化提供了前提條件。玉米在墨西哥被馴化了,秘魯是馬鈴薯和甘薯發源地,兩河流域是小麥和山羊起源地,黃河流域則馴化了粟和豬。農業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然而,由于人類拓展農業生產的過程對于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最終又斷送了很多古老農業文明的基礎。大部分農業文明因而中斷了。在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也同樣產生過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然而相似氣候區的迂回腹地大,中華農業文明才幸運地得以保存下來。在長期農業實踐中,中華農業文明不斷演進,不合理的做法和思想被淘汰,千百載的大浪淘沙,逐步塑造了理念內涵深刻、實踐方法巧妙的傳統農業文化,其中不乏樸素和生動的生態學道理。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我們已經不可能重復發達國家高消耗的農業工業化道路,而要走中國特色的現代生態農業之路。這樣的現代生態農業能夠靠什么樣的能源來支撐?現代生態農業的可行路徑是什么?
  
  嘉賓:人們普遍認為未來的能源應當是由多種再生能源互補為基礎的格局。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太陽能、水力能、潮汐能、地熱能、風能已經得到重視。目前生物質能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紀的中國,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雙重壓力下,生物質能的研究和開發利用應得到更多重視。生物質能在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中也有重要地位,是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對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農業是針對20世紀初以來工業化國家按照工業模式塑造的“石油農業”而提出的一種農業方式。生態農業以生態學理論為主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生產。生態農業通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循環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以盡可能少的投入,求得盡可能多的產出,獲得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于良性循環中。
  
  生態農業是一個包括農、林、牧、副、漁多層次組成的復合農業生態系統。實行糧豆輪作、混種牧草、混合放牧、稻田養魚、生物防治、少耕免耕等都是生態農業常用的方法。
  
  除了技術層面以外,要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生態農業道路,還必須整合和激活社會資源,調動民間的積極性,建立起中國現代生態農業在科技、金融、企業、政府、民間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全面梳理和及時修訂我國農業和農村有關生態、資源和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府政策,引導和促進我國農業的生態轉型。

?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訪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不卡 | 国产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理论电影|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欧美性猛交xxx猛交|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日韩专区第一页|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播放| 国产成人最新毛片基地|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88|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午夜体验试看120秒|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中国美女一级毛片| 尤物视频www| 美国发布站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欧美色图在线观看|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电影免费观看| 18到20女人一级毛片|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男爵夫人的调教| 日韩女同互慰专区|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caoporn地址|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欧美夫妇交换俱乐部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小视频|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