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觀要素,能為場地帶來無限的活力,水循環也是自然生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城市會因暴雨來襲而成澤國,也有缺水之城卻比比建造“宏偉”水景。我們疑惑于中國的現代城市雨水管理處于怎樣的階段?水敏感性城市設計、低影響開發、綠色雨洪基礎設施這些火熱的概念是否能直接“拿來”?綠色屋頂、雨水花園,這些流行的雨水管理的措施是否適應于所有城市?我們的城市究竟需要發展怎樣雨水管理措施?帶著這些疑惑我們采訪了來自國外有著豐富經驗的城市雨水管理專家以及密切關注城市水問題的中國學者,希望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線索。?
?
德國城市設計師、藝術家、景觀設計師,戴水道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景觀設計學(以下簡稱LA):我們知道您的設計工作室非常關注雨洪的管理—是什么讓您對于水元素如此感興趣呢???
赫伯特•?戴賴塞特爾(?以下簡稱戴賴塞特爾):對我而言,水是城市生活和城市社會中最重要的關鍵性問題。能源和交通的問題或許將在今后能夠得到解決,因為我們可以主動降低消耗,但是水的問題卻是不易解決的,因此它也顯得更為重要。水是一種最基礎的需求,就像食物。從某種角度而言,雨水是淡水循環中的第一步,它非常重要,因為水與景觀設計、城市、食物、植被,以及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對這一重要的資源而言,需要一種智慧的管理方式,這也是一個對景觀設計而言緊密相關的問題。??
LA:您認為水景觀是如何激活城市空間的???
戴賴塞特爾:水景觀不是一種裝飾性的事物。它們關乎基礎設施,保護城市免受洪災并保護飲用水資源。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值得慶幸的是,水體極易創造美感,為場地營造氛圍,使人們樂于置身其中。除美感之外,水體還有助于調控溫度、改善室外舒適度,以及創造自然空間。因此,每一個宜居的城市都會首先考慮水這個關鍵性的問題。水景觀與一座城市的宜居性以及城市景觀、基礎設施的功能是緊密相關的。??
LA:在坦納噴泉公園(Tanner?Springs?Park)項目中,其主要功能是通過作為收集、凈化雨水的濕地區域得以實現的。然而公園吸引人的主要特征是一面“藝術之墻”。您能描述下如何在項目中平衡這兩方面???
戴賴塞特爾:在我的作品中,美學和功能性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在我看來,美學并不是一種奢侈,它是人們一種最基本的要求,它將我們的內在價值與精神生活同外在世界與自然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糟糕的設計中,人們往往對此關注得很少,缺乏與城市環境的聯系或是責任感,導致景觀遭受破壞,最終需要更多的維護和修繕投入。而相反,當你將美學與功能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人們便會喜歡上這個地方,會更加愛護這個地方。坦納噴泉公園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范例。周邊的居民很細心地照料著它,公園沒有受到任何損壞,事實上公園僅需要很少的維修費用,因為這里的居民同這座公園產生了非常強烈的聯系。這座公園除了具備清潔、收集、處理雨水,減緩雨水徑流,將凈水引入河流的功能之外,其中還設置了藝術作品,例如采用火車舊鋼軌制成的、能使人們回想起工業時代的“藝術墻”。人們能夠從情感上與之產生共鳴—他們對這個經歷過改變的場地感受強烈。?
?
如今,公園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地方,那里有舞蹈表演,人們進行娛樂性的滑冰和休閑活動,或在那里午餐休息。處于公園之中就如同度假一般,它的確成為了城市之中的一處宜人之地。在我們的項目之中,工程技術方面很重要,但還不足以促成景觀設計的成功。我經常會搜尋文化方面的信息,尋覓如何將場地的內外特征相結合。實現這一點則需要將之融于“故事”之中,這也是藝術非常重要的原因。??
LA:您的公司已經在中國進行了一些項目,包括位于天津張家窩新城的住宅總體規劃項目。這一地區的降雨變化很大,并具有漫長的干旱期。這樣的因素是如何影響你們在中國城市中雨水花園及水文景觀的設計的???
戴賴塞特爾:中國擁有多樣的氣候帶,天津幾乎可以被認為是半干旱氣候區域。我們的工作涉及世界不同的地方,包括美國、亞洲,以及熱帶和沙漠地區,因此我們會運用這些經驗來應對不同的氣候區域。通常,這種全球性視角對我們很有幫助。所有項目的出發點都是基于詳細的數據信息,例如降雨數據,我們據此制定水管理概念以及水文計算。我們在適當的場地進行長期的計算機模擬。天津的情況并不是非常特殊。面對的主要挑戰是存儲雨水來緩解旱季缺水的情況,并盡快補充地下含水層以停止含鹽水從海洋倒灌。在天津的許多項目中,我們將大自然的智慧帶回到人工的城市之中,帶入到城市肌理之中。??
同時,隨著氣候的變換,我們也對在未來,如何調整項目以使其適應氣候的變化充滿興趣。作為景觀設計師,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創造出“活”的系統,使其能夠足夠靈活地應對氣候的變化,同時減少因氣候變化而帶來的損害。??
LA:您剛剛談到了活的系統,涉及水、植物和其他活的有機體,您是如何處理其中維護問題的???
戴賴塞特爾:這些活的系統中的自給自足和自我調節非常關鍵。這就像是我們人類的身體以及任何的健康的器官一樣,它應該是不需要維護和修復便可以順暢運轉的。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就如我們的“清潔性群落生境”(Cleansing Biotope)技術。我們使得一種非常特殊的基底與植物和微生物共生,我稱其為清潔性群落生境。水體通過微生物、根系系統及特殊的植物收集系統這些非常緩慢的過濾程序進行處理。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系統,生命的系統本身不斷更新—非常接近自然本身的過程。你僅僅需要不時地收割植物即可。另外,通過采用其他活的系統的技術,我試圖使這些系統不需要非常高深的科學技術,因此也就無需太多的資金及維護,我們不將它稱之為機器,而更像是一種活的有機組織。我相信這才是未來。??
LA:天津張家窩是一個十分迷人的新城鎮居住區項目。在項目完工后您得到項目的相關反饋了嗎???
戴賴塞特爾:是的,我們得到了一些反饋。在我們項目開始前,那里的水以及鄰近的景觀污染很嚴重。從一開始,我們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收集城鎮中的每一滴水,之后經過不同步驟來進行過濾并減緩雨洪的過程,最終將潔凈的水收集進入河道。事實上,運河被完全從一條污染的河道轉變為了一處自然的河流景觀。在一年之內,河水變得清澈透亮,周邊的孩子們都樂于來此玩耍。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這種景象,特別是在夏天,因此我們修建了一些平臺,父母和爺爺奶奶們可以坐在那里,看著孩子們玩耍。我們還添設了一艘船,孩子們可以泛舟穿越水面,甚至一些人還在那游泳!從這個項目中我們學到了很多。中國的人們是與眾不同的,他們需要具有活力的設計,從而使得所有人都能夠樂在其中。??
LA:我注意到您的項目覆蓋了相當廣泛的尺度范圍,在面對一個河流匯水區和一個小型的城市廣場的項目時,有什么考慮上的不同嗎???
戴賴塞特爾:我不得不實話實說—無論是一個數英里的大項目,還是一個小的藝術項目,所需要的精力和考慮幾乎是一樣的。對于我來說,尺度并不真正影響什么。通常,我會在一些小尺度里發現大項目中問題的答案,反之亦然,我也能夠在大尺度項目之中尋找到小項目的新想法。它們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
?LA:我喜歡這樣,這使得我的思維更加靈活多樣。中國有句古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字面意思上講,這反映出了水的自然兩面性。??
戴賴塞特爾:是的,在我所有的研究和項目之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水不僅僅只是一個美麗、安靜的元素,它同樣也是非常危險的。當我們看到洪水時,例如最近泰國所經歷的,你就能了解到水的力量。特別是在城市之中,這種危險更加突出。我們并沒有對水投入很多的關注,水迅速地分流,迅速地流入溪水和大海中,在我們的城市環境中水難覓它的一席之地。這樣自然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包括水源破壞、洪水爆發、侵蝕問題、污染問題、旱季缺水等等。這也是我們為何將水的和諧與平衡看得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城市水文和景觀設計兩者相結合,能夠為我們的城市水景觀帶來更多的和諧和可持續性。我們在新加坡有一個項目—碧山公園(Bishan?Park),它建立在城市中一整塊匯水區上。我們在那里收集、處理雨水,減緩水流過程并創造出一條新的河流,作為整個城市主要的飲用水來源。這是一項真正的生態基礎設施,同時也是一個充滿趣味的嘗試,將自然與具有文化性的城市主義結合了起來。??
LA:就文化和社會文脈這一問題再向您更進一步討教,您認為它們會受到外在或傳統環境的影響嗎?就如泰晤士河之于倫敦,多瑙河之于維也納,西湖之于杭州。您是如何將這些元素融入到您的設計中去的???
戴賴塞特爾:它們對我設計的方式而言非常重要。整體氛圍—人們如何思考、如何移動、人們具有怎樣的社會和工作關系,以及他們的精神概念—根據所處的地點和當地的條件,這些方面都各有不同。每一種文化都具有未來發展的潛力,我很喜歡找出地方文化以及項目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在未來的10、20或30年內可能的樣子。我更感興趣于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發展的變遷。我通常喜歡研究未來會如何發展變化,而最好的專家就是當地的人們。我們以這樣的動力自我鞭策的話,便能夠得到最好的想法。我經常開展這種“展望未來”的研討會。?
坦納噴泉公園就是基于我們開展的一個?研討會而創作完成的,我們邀請了300名居民共度一個周末。在觀看了當地藝術家的藝術表演、水景實驗以及一些繪畫之后,我們請他們想象一下25年之后公園的樣子。我們在小范圍之內征詢創新性并汲取勇氣,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就如曾有人嘗試以蜘蛛的視角來觀察,盡管伴隨著很多的滑稽和嘲笑,但他能夠清楚地知道公園究竟能夠是什么樣子。雖然并不精確,例如并不知道一座橋的具體位置在哪里等等,但這種方式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一種我稱之為“氣氛”、“時代精神”、“地方特色”的東西,它們能夠將場地與當地的文化緊密聯系起來。超越了有形的外在、氣候條件等等,這些是將西湖和多瑙河相互區別的原因所在。這是一種最深入體會的研究,當我感受到并知曉了與場地的聯系之后,才能得出適宜的方案,這樣我們才能夠創造出真正符合此地的設計。?
LA:自您成立公司以來的實踐之中,哪些方面曾對您有所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您的方法是如何發生改變的???
戴賴塞特爾:我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從1980?年成立個人公司以來,我一直努力地去認識水。我們進行了各種實驗,嘗試了很多事物,制作了1:1的模型來理解水體的自然變化、它是怎樣流動的、如何才能展現水的美麗、如何避免出現枯燥的千篇一律。我從以前的大師那里學到了很多,他們通常都是非常嚴格和精準的,切實地關注水是如何運作的。對我而言,我的哲學是更加關注于過程,而非結果。??
一方面是觀察物質:觀察景觀如何緣起,因為水在這個尺度上是一種非常強有力的力量。每一種景觀都是要通過沉降、侵蝕、移動轉換等等,才被創造出來。而唯有變化是永恒的。另外一方面需要學習的則是哲學和社會的品質。我們的內心感悟引導了我們的思想,引導了我們如何創建城市,以及如何對待我們的景觀和環境。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內在精神和社會認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對于我而言,這是很重要的另一個出發點。我認為,這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很重要,而因為在水和內在精神領域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智慧積淀,這一點對于中國而言也許尤為重要。??
綜合這些因素,我產生出了觀念,然后進行我的設計—設計并不只是一個偶然的結果,更是一種非常深思熟慮的產出,它源自于深入的理解。??
LA:您事務所的工作范圍非常廣泛,包含著整體系統的應用實施。您能描述一下您是如何同您的顧問團隊進行合作的嗎???
戴賴塞特爾:我們是一支擁有80名員工的多學科、多文化背景的團隊,由景觀設計師、城市規劃師、土木工程師、水文工程師、模型制作師、建筑師、環境工程師以及藝術家組成。我的合伙人迪亞特•格勞(Dieter?Grau)、格哈德•霍勃(Gerhard?Hauber),和我一起運作著整個的核心團隊,我們的顧問以最優質的配合進行著出色的工作。我們擁有著頂級的團隊,我們與世界頂尖的研究機構合作。我認為我們團隊的規模很好—有些人認為我們人數太少了,但是我認為團隊中核心的專家與新鮮、年輕的畢業生一起工作,并保持交流的暢通很重要。??
我們會進行非常有趣的團隊活動,例如,在今年夏天我同新加坡團隊一起去了馬來西亞的一座小島。針對“土地和水”的主題,我們繪制了堅挺和柔和、筆直和彎曲的線條。我總是試圖使我的團隊對這些基本特性更為敏感。然后我們進行了潛泳,我們能夠看到海洋之中的形式和形狀。回到岸上之后,我們分為4個小組,經過探索和拓展,每個小組形成了一個概念。在兩天的行程結束之后,每個小組為整個團隊進行了匯報。所以,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師,我正在做的是將機會賦予整個團隊,使其能夠創造出新的想法與新的理念。員工自身開始成為一種學習型的團隊。我們也會定期從外面邀請專家來開展一些講座,這很有趣,對于團隊很有意義。我們的不同辦事處之間同樣也有很多交換的機會,我們的團隊成員來自?中國、新加坡、美國和歐洲。我們試圖將團隊進行混合,同時也使文化有所融合。在設計時,我希望能夠保持地區的特色與品質,因此對于我們而言,文化的敏感性和認知度非常重要。??
LA:您遇到過的挑戰都有哪些?在未來,您期望有哪些新的進展???
戴賴塞特爾: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我們社會的快速變化。例如,東德和西德的統一對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來講非常震驚。在柏林市中心的波茲坦廣場(Potsdamer?Platz)項目中,我恰巧在那段時間里從事著這個熱點事件的相關工作,而且很幸運地通過我的項目在象征意義上將東西德聯系了起來。通過與倫佐•皮亞諾(Renzo?Piano)以及其建筑工作室的合作,我們試圖在我們的設計中反映出這一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變化。當我們考慮未來的時候,我們經常抱怨,說這些城市運作不暢,人們一成不變,每個人都想要開上高檔車等等。但是我認為環境會向我們發出更多的挑戰,我們需要轉變我們的條條框框和先入為主的觀念。人們會非常快地發生變化,因為如果我們繼續這種生活方式,很顯然,我們將在地球上自取滅亡。?
的確,我對未來的看法非常樂觀,我看到希望,這種希望是激勵著我作為一名城市設計師、藝術家和景觀設計師的動力。我推崇變化和新的觀念,我也相信我們的行為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水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水很靈活,就好像它對新事物都抱以開放的姿態,并勇于推陳出新。水并不只是在破壞,它也會進行建設,它是生命之源。??
除了上述的解析之外,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發展,并認為我們的職業以及我們所做的事情并不僅僅是為了某一個項目,而是為了給所有后輩指明對于未來的愿景和方向。這就是我為之奮斗的目標。?
原文摘自《景觀設計學》2011,(06):36-38???
?
?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