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孫 虎:廣州山水比德設計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
1、參與本次評審活動,您的體會是什么?評審過程中,有什么事或者作品對您個人觸動最大?
1)從參與這樣一場評審活動,可以感覺中國目前的景觀教育較之于過去提升許多,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景觀理念等。同時,評選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學校的學生作品明顯水平、風格極為相近,可以說,一所學校的師資水平、風格直接體現在學生的作品上。所以,我覺得在學校教育方面,有必要在風格等方面朝著多元的方向改變,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
2)評審過程中,一個學生作品對我觸動頗大,那是一個戒毒所項目的景觀設計,學生的設計理念非常不錯,以極為生態、自然的理念,將身處其中的人不自覺的引向大自然的盎然生趣間,生發出對于無限生命力的向往。此外,項目里設計了一些特殊的景觀小品,以生活的細節啟發出對于生活的熱愛,潛移默化間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
2、您怎么看待今年全國各大高校的學生作品情況?普遍存在的問題或值得提倡的地方分別是什么?
評審過程中,可發現學生作品的參差不齊是成批次的表現,這也體現了剛才說過的,老師對于景觀設計的理解、表現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景觀設計。
問題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形式主義傾向很明顯,過度追求景觀設計的外在表現,而忽視了內涵的演繹與承載,使得項目既無感情也缺乏生命力;其二,受商業景觀影響較為明顯,風格與表現手法上的抄襲痕跡很明顯,自我創意的部分就很少,或者缺失。
值得提倡的有兩點:其一,雖然在學校這個單位里,是相對統一,但就整個參賽作品的整體而言,在風格與表現形式等方面,還是呈現出了各有特點、百花齊放的局面,對于將來中國景觀設計的多元發展還是很有裨益的;其二,部分作品中都顯現了同學們對于社會、生態的關注與關心,注意依靠景觀設計的辦法去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比如關注老人,以及嘗試實現鄰里間、社區里的溝通與交流,而且不只是做了表現,還用模型盡可能完善的演繹。
3、評審作品的過程中,您對作品會更傾向從哪些角度去關注和評判?
1)????設計理念上,關注的是,是否關注生態系統的平衡,是否有對于城市化等社會問題的反思,是否有自己的創意;
2)????景觀表現上,關注的是,對于細節的把握是否到位,對于人性化是否演繹到位。 ……
4、對于學習景觀設計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您有何建議??
1)????做好基本功。比如繪畫技巧,走上社會之后,很難再有時間、精力去沉下心畫一幅靜物圖。所以,必須在學校培養好自己的基本功,而非進入社會之后才來亡羊補牢,便會晚了。
2)????博覽群書。景觀設計是一門比較綜合的學科,不僅牽涉到園林、地理等學科,還與生態學、社會學、建筑學等緊密相連。唯有博學于此,才能將作品賦予情感與生命張力。
5.????您認為一個趨向完善的設計作品具備了哪些元素?
理解、尊重場地精神;有一定的思想內涵與創意;關注人的同時,還應關注整個生態系統;注重對細節的把控……
6、對本活動中的作品征集、評選、展覽和出版等環節您有哪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建議將這樣的活動走出去,可以邀請一些國外的院校學生共同參與,擴大交流的同時,更有助于國內學生的眼界拓展,有助于多元化的同臺演繹。
7、您對作品呈現形式有哪些建議嗎?還有哪些方式能更好的表達設計意圖和更易于突出作品主旨?
應在統一標準的情況下進行評獎,比如對平面圖、效果圖、模型等進行標準化要求下,然后再去評選出最佳表現等專業獎項。而非,目前效果圖有優勢的同學,就將主要精力放在效果圖方面,其他的少做或者不做。
假如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將會更能見出參賽同學的水平高低。
8、我們希望通過具體的獎項設置對景觀設計學科應該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以及學科的發展給予引導,請問您對作品展的獎項設置如何評價,有何建議?您是否有設置其他方面獎項的建議,如果有,請說明其意義。
增加一個關于發揚傳統文化類的專業獎獎項,刺激學生對于傳統園林的關注與發揚,進而結合現代景觀發展出一條適合中國的景觀路子。
9、您是多年來從事景觀設計工作的專業人士,您如何看待當前我國景觀設計及相關學科的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當前景觀設計的問題是跟著市場走,市場需要什么風格的,設計師便只能聽取甲方意圖,而且這種風格是對西方的簡單模仿甚至是抄襲。由此,致使我們一直沒有找到一條屬于時代精神與當下中國的景觀路子。
就教育問題而言,其一,仍是在引導與創新方面較為缺失與短板,對于學生在創意方面的發展,因為教條式的與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而設下了許多框框;其二,受社會快速發展影響,國內院校呈現出大量擴招的現象,使得師資力量滯后,進而導致學校教育水平下降,畢業生的質量嚴重下降。
在既有的上述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國內景觀設計的教育任重道遠,且面臨嚴峻的挑戰形式:在國內建筑市場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國際設計力量境內參與競爭,呈現出了國內設計師與國際設計力量同臺競技的局面,因此,國內景觀設計專業的教育應反思、探索與實踐,如何培養出與狼共舞且能走出創新中國景觀路子的設計人才。
?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