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發現  /  訪談  /  正文

文化先于科技,保護優于改造,創新基于傳統

admin 2012-06-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規劃前要對老的城市形態和歷史風貌研究透徹,改造和開發都應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下。全盤地否定過去,一味地大拆大建,對一座城市而言與戰爭帶來的毀壞沒有什么區別。

src="http://www.36byz.com/Upfiles/BeyondPic/2012-06/2012653703592096.jpg"


  張松自2004年起任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2年起兼任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他長期從事城市規劃專業的理論研究、教學和工程設計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遺產保護、城市史、城市景觀控制方法。出版有《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為誰保護城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憲章和國內法規選編》,《歷史城市保護規劃與設計實踐》等多篇著作。

  在本次采訪中,張松教授由淺至深、由表及里,在批判了城市風貌同質化的趨勢之后,一一細述了其產生的多種原因。對如何看待歷史保留與建筑創新之間的關聯性、如何解決城市特色危機等問題,他更是基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提出了深刻獨到的見解。?
?
  媒體:一個時代一種建筑,您如何看待和總結這個時代的建筑文化特色?
?
  張松:我國現在的建筑環境非常開放,從設計、施工到投資、管理都為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們創造了大量的機會,從在本國找不到工作剛畢業的大學生到一些著名的國際建筑大師,都活躍在中國城市建筑的舞臺之上。然而,在這種看似百花齊放的表象下,人們又會發現真正基于傳承中國文化的好作品、或在過去基礎上的創新之作,可能非常稀少。特別是一些標志性建筑,各地的辦公大樓、市政中心、文化建筑,包括世博建筑、奧運建筑等,在追求表面上的現代化道路上好像越走越遠了。?
?
  媒體:現代化建筑與傳承地方文脈之間是否有一定的沖突?
?
  張松:建筑創新與文脈傳承本來應該是非常密切的事情,而我們看到許多大手筆作品在這兩者之間似乎沒有太多的關系。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主要是許多大項目的規劃建設會選在空曠的新區,周圍幾乎沒有任何參照物,再加上地方領導在提設計要求時常常過于追求規模宏大、結構先進、以及高度和體量的獨一無二方面,過于看重技術先進而忽略了對環境的關注和在文化上的追求,于是導致現在的很多新建筑雖說在本城是唯一的,但放在北京或上海都能找到類似的,自然也就談不上地方城市文化傳承或創造了。?
?
  媒體:從很多過去保留下來的建筑中我們仿佛能感受到當時對奢華、對地位的追求,像今天的建筑您認為大家追求的是什么感覺呢?
?
  張松:現在依然存在類似問題,一種普遍的認識是:規模越大越宏大,材料越是高檔就越代表了進步。這實在是把建筑設計中的時代風格和地域特色問題過于簡單化了。通常,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總是在進步的,但文化藝術并不一定跟著時代的步伐在相應的進步或繁榮。最近中央開始大力倡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相對于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的本土文化可能確實是在消退甚至萎縮。一方面,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沒能很好地延續下來,而且外來的文化又不斷地沖淡、消解著自身的傳統文化及文化環境。尤其是在城市的新區或是舊城改造地區,城市空間和建筑文化的差異幾乎難以分辨出來,新的建設模式不關心本土環境,不關心氣候特征、地形地貌,更不關心文化精神和歷史遺產,一些新建筑甚至連構造細節、色彩、裝飾似乎也完全不重要了。
?
  在參加方案評審中,常常會遇到一些令人尷尬的情形。例如在青浦的一個項目中,業主要求國外建筑師做巴羅克或其他歐式建筑風格,對此想法負責的老外設計師也很苦惱,在地屬江南水鄉環境中做設計,他們本來也是基于地域環境特征來考慮方案的,第一輪設計方案出來后,業主很不滿意,他們甚至認為做這樣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方案就不需要找老外來做了。所以說開發商也好,當地領導也好,他們也許認為建設新的建筑時追求一種完全不同于過去建筑的感覺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他們不曾想到,如果所有地方的所有的人都去追求這種與本地文化迥異的建筑風格,而建造出的體量又都是非常突兀的話,那么這個城市的環境特色,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就會被徹底毀掉了。?
?
  媒體:在這種大部分以業主態度為主導的模式下,建筑師能夠發揮多少作用?
?
  張松:我認為建筑師的作為是有限的。倒不是說建筑師沒有責任感,而是每個團隊、每家公司都要在市場中生存,都得有一套商業經營的路子,更何況即便自己不做這樣的設計也會有其他公司來做。很多時候,甲方所選中的設計公司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最好合作、溝通的單位。盡管這些年來我國建筑師的地位日益提高,但跟法國、日本等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日本,安藤忠雄或是其他知名建筑師經常會在電視上講城市建筑文化,有時也會上時尚商業廣告或期刊,影響力與電影明星差不多。所以我覺得我們更多的還是應該依靠宣傳、媒體,或者由政府領導人的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之后,來認真思考和切實解決地域文化傳承這一重大問題。
?
  當然我也碰到過一些年輕的建筑師,一部分是從國外留學回來了的,見識過歐美國家的古城后非常重視歷史;也有一部分略有了解,但在市場上打拼久了之后就不再堅守原則了;還有一部分即便是留學歸來,但完全不懂建筑跟歷史的關系,甚至對中國的文化傳統持徹底的否定態度。因此,建筑文化傳承的責任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部分年輕建筑師的文化信仰缺失在內。?
?
  媒體:學校是孕育年輕一代城市建設者的搖籃,作為同濟大學教授,您是如何教育學生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
?
  張松: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在課堂,我負責講授中國城市建設史和城市遺產保護的課程,學生聽完課也許會覺得有道理,但換一堂課教了功能主義的思想他可能會認為更有道理。于是他的設計目標和價值觀念都會產生混沌甚至沖突。還會有在課堂學習了相關知識和理念,到實踐時早已忘記了的情況吧。
?
  同濟的城市規劃專業在城市總體規劃環節是需要去現場做調查并與真實案例結合起來做的。在前期的調查中學生一般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參加社會實踐,但部分學生抱著“讓我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思路,不太愿意積極思考這個城市空間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如果規劃新的道路,大概就只會橫平豎直畫方格網,很少注意到道路線形規劃是要結合地形這樣基本的問題。
?
  我們建筑城規學院最近辦了一個名為“城市徒步”興趣小組活動,我帶了幾個同學,當然大部分人來自一、二年級。在茂名路附近告訴同學這里過去是法租界現在是歷史文化風貌區,這里的開發建設比如建筑高度是要嚴格控制的。于是有學生就問我,如果控制建筑高度城市還怎么發展?我很驚訝她有這樣的想法,一年級學生不懂歷史保護很正常,但怎么就知道或者就會認為保護老建筑一定會影響城市發展,這些觀念是誰教的呢?我說巴黎的大片老城區房屋高度都是六、七層,街道保持在歷史上形成的寬度,現在也沒有影響發展問題,而且還是著名的國際文化大都市。?
?
  媒體:今天我們談建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但上海半數左右的建筑出自于國外建筑師手中,所以在你看來海派建筑文化的精髓究竟是什么?
?
  張松:從積極方面講,海派文化的精髓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海是一座在近代快速發展起來的大城市,當時的施工和營造,有些是由留學回來的中國人所做,有些是外國建筑師做的。在租界里,西洋建筑風格往往非常強勢,它反映了外來文化入侵的特征,導致當時很多中國人對此殖民建筑景觀非常反感。這么多年過去之后,這段時間的印記經過沉淀,大家都認識到這些建筑歷史文化還是需要保留和保護的。
?
  在建筑創作上,1980年代初上海的建筑師和北京、廣東的建筑師一樣,設計方案在整體做得比較細致,體量上也能和歷史城市維持相對友好的關系。到了90年代以后,隨著資本的大量涌入和舊城改造強勢推進,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開始追求宏大敘事和權利審美,具體體現在過高的容積率,“高大洋”建筑成為建設主流,有人可能認為傳統形態就是弱勢文化的代表,而大體量、高容積建筑物才是現代化城市的直接表現。?
?
  媒體:為了歷史文化傳承,老的建筑要保留;為了經濟增長需求,新的建筑要蓋起。但用地只有這么多,我們要如何才能權衡好這之間的矛盾?
?
  張松:首先我們來看歐洲,他們在戰后發展很快,等到發現時自己的文化已被美國文化侵蝕得相當厲害時。從六七十年代起他們做的更多的就是保護老城區,復興傳統文化。好在老城的整體環境依舊存在,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比較容易維持下來。但我們如今的老城區幾乎已經遭到大規模破壞,在新城區更是完全不存在地域文化和本地風貌的影子,所以在進行建筑設計創作時就會失去方向,設計師只得想入非非,或憑空杜撰、或山寨移植。
?
  有人認為歐洲的建筑是石結構的,而我們的建筑多是木結構所以不適合保存太久,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在歐洲,當人們認為老房子殘破了、功能跟不上了,他們就會去進行維護、改善和適當改建,將功能必要的轉換。比如凡爾賽一處過去屬于皇家的馬圈建筑現在就改成了凡爾賽建筑學院的綜合功能廳。我們的木結構建筑也是一樣,只要認為它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完全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加固、改建保留下來。
?
  當然,雖然我不否定在保護中可以運用一些新材料或新技術,但是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我認為首要的還是應當合理規劃。規劃前要對老的城市形態和歷史風貌研究透徹,改造和開發都應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下,而非全盤否定過去,一味的大拆大建。我覺得徹底拆遷改造一座城市與戰爭對城市的毀壞沒什么區別。?
?
  媒體:那么可否還是以上海為例,談談您是如何對這座城市的規劃做評價的?
?
  張松:90年代上海開發浦東、改建浦西時,很多專家都在呼吁新區開發務必要結合舊區保護、同時控制整體尺度。起初僅是在浦東地區建造高樓大夏,漸漸地城市規劃就失控了,沒過多久浦江兩岸的建筑風貌就變得幾乎沒有太大差別了。
?
  舉一個例子,前段時間同濟通過“”引進了著名建筑師張永和擔任特聘教授,在聘任儀式之后他的演講報告中,有一張徐家匯副中心的實景照片,他認為從城市設計角度來看這里沒有一處是正確的。但就是這樣一個區域卻被看作是我們上海最為成功的城市副中心。所以說我們的城市開發基本是失控的,包括小陸家嘴、北外灘、五角場等地區在內。也許商業是繁華了,交通是便捷了,但如今的這個形態還有沒有屬于這塊地區特有的痕跡呢?
?
  目前盡管我們已經愈來愈重視城市文化,但不可否認凡是文化建設涉及到多個部門,比如要牽涉到宣傳部門、建設部門、規劃管理部門等,而它們之間又往往甚少聯系。將文化發展和物質空間建設之間完全是斷開的做法,乃是當下中國城市文化發展的一個致命缺陷。?
?
  媒體:張老師剛才從設計和規劃的技術層面上談了一些解決方式,那么對其他環節是否也有一些建議呢?
?
  張松:在一個時代如何做好設計創新,地域特征、法律規范、節能環保、與城市的關系等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環境空間塑造方面,我認為主要的責任還是在管理審批和設計控制上。前幾年我們曾在青浦做過城鎮整體風貌規劃設計,也參與過新江南水鄉建筑的一些方案評審,期間挑選的一些國內外建筑師大多是對江南水鄉文化有較深的理解。完成的一些建筑項目在業內外獲得了較高的評價。我有幾點感受,如果分管建設的領導能夠認識到建筑跟文化發展關系密切,那就應該設定相應的游戲規則,引導建筑和文化的追求趨向一致。或者也可以建立設計審查審議制度,比如風貌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機制等,這些都是激勵地方城市在延續文脈的基礎上創新建筑文化的重要途徑。?
?
  媒體:彰顯城市個性與魅力是我們當下共同面臨的課題,可否請張老師大膽預測一下十年后我國的大城市會是什么樣的風貌?
?
  張松:我覺得如果再過10年,尤其是像上海這樣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應該能夠回歸到一個相對理性的位置來思考這些問題,屆時我們再談可持續發展也好,文化大繁榮也好,宜居環境規劃也好,都會更加理智一些的。而我們的政府部門也會明白,對于城市生活而言GDP是沒有那么重要的意義的。真正的城市發展,應該是讓市民易于實現自身的價值。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城市的生命和文化能夠得以延續和傳承。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訪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小莹与翁回乡下欢爱姿势| 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你懂的网站|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四虎免费影院ww4164h|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а√天堂地址在线| 最近在线2018视频免费观看| 97影院九七理论片男女高清|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美女露内裤扒开腿让男生桶| 色老头老太xxxxbbbb| 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差差的很痛| 立川理惠在线播放一区|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 | 青青国产在线视频|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被男人躁的女爽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女在线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播视频播放网站|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手机在线视频你懂的| 欧美综合国产精品日韩一| 日本娇小videos精品|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