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來到位于中關村的一座現代化辦公大廈,在這里如約見到了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規劃敎研室的朱建寧敎授。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是朱建寧的一個重要職務,從釆訪中可知,朱教授非常尊重并看重大學教授這個職務。教書、研究學文對于一位學者型人才來說是非常重要之事。朱建寧敎授的另一個職務就是北京北林地平線景觀規劃設計院的首席設計師。
入座后,在釆訪中筆者了解到,朱教授是1984年從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畢業的。畢業后于1968年前往法國,在法國凡爾賽國立高等風景園林學院學習,經過4年攻讀,獲得了法國國家風景師。在法國取得風景園林專業學歷與專業職稱后,朱教授在法國連續工作了5年。主要從事城市景觀設計,以及西方園林藝術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那么,您是哪年回國的?回國后主要從事什么工作?
朱敎授:我是1995年3月回的國,回國至今已快16年了。回國后就進入北京林業大學教書,至現在已是該校敎授、博士生導師。
教書育人已16年,看來,您在北京林大培養的大學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已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了。
朱敎授:教書育人、搞園林藝術的學術研究,這是讓我十分欣喜的事業,我常常以自己是一位學者、研究人員而自豪。
我了解到您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專家型人才,不僅在高等教學與園林學術研究上很有成就,在園林規劃、設計上也有很多自己獨立的思想、理念,甚至是作品。據我所知,您在建設部擔當了風景園林專家組成員與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兩個職務。能在國家建設部同時承擔兩個專業技術職務,這本身就證明了您的學術水平與專業實力。
朱敎授:今天利用這次釆訪,我很想與您一起討論幾個事關中國園林行業的問題,您看如何?
那太好不過了。
朱敎授:我首先想談一下園林規劃與設計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的一生有三方面的關系是必須面對的:
其一是:人與自然外界、自然物質的關系。
其二是:人與人的關系。
其三是,人與內心、人與自我的關系,或與宗敎,如佛教、天主教的關系。
西方園林是圍繞著人與自然、自然科學的關系發展的,而中國園林是圍繞著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人際關系發展。
西方園林反映了西方人的自然觀,而中國園林則反映了中國人的社會觀。中國人從個人自我的角度去認識自然,將自然擬人化,并用社會觀點、文學觀點來描繪自然。
人整治并利用了自然,但自然是否適應?自然是否需要?自然是否遭到了破壞?自然長期是否能承受?這些似乎并無人深刻的去考慮、去研究、去認識。
而西方人在確立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是以自然觀、科學性與科學思想為基石的。因此,西方園林是圍繞著人與自然、人與自然科學關系發展的,對于這一點,是很值得中國園林界認真學習與借鑒的。
當前,中國急需一個適合中國園林發展的自然觀與科學觀,并以此做為切入點,引領中國園林事業的科學發展。
現在國家領導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我想,“科學發展觀”就集中體現出了您所說的中國園林發展所急需的自然觀與科學觀。而體現在園林規劃、設計上就是要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朱敎授:您說得非常正確。"科學發展觀"是指引中國園林事業正確發展的最高、最核心的理論。我們從事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研究的工作者,一定要用這一理論指導園林工作的實踐,同時,又要將實踐中獲得的經驗、收獲與敎訓來豐富、充實、提升這一理論。
朱建寧個人簡介: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規劃敎研室博導,北京北林地平線景觀規劃設計院首席設計師,建設部風景園林專家組成員,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朱建寧敎授。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