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工業遺產被自由肆意的野草、流動的河水環繞著,廢棄的土地變成了一塊供當地居民使用的生機勃勃的土地。提倡“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的俞孔堅向人們展示了如何設計一個集歷史文化、日常活動、審美啟智、環境教育于一體的公共場所的過程。" /> 工業遺產被自由肆意的野草、流動的河水環繞著,廢棄的土地變成了一塊供當地居民使用的生機勃勃的土地。提倡“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的俞孔堅向人們展示了如何設計一個集歷史文化、日常活動、審美啟智、環境教育于一體的公共場所的過程。">
?
?
俞孔堅,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教授,博士生 導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設計師。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華,1987年獲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碩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主攻景觀規劃和城市設計;1998年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至今,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作品:中山岐江公園、浙江臺州黃巖永寧公園、秦皇島湯河公園、沈陽建筑大學稻田校園、臺州“反規劃"、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都江堰水文化廣場、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
Q:為什么會起“土人’這樣一個名字?
A:景觀本來就是體現人與土地、自然的關系的,它應該是“天地—人一神"合一的。另外,也是“鄉土中國人’的意思,因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國,人與土地的關系是最根本的關系。
Q:你對自己和事務所的未來發展有什么愿景?
A:我喜歡挑戰,就如小時候放牛喜歡走在羊腸小道,喜歡在田埂上穿越田野。更多的挑戰和險境就意味著你可以體驗更美的風景。所以,我的未來必定充滿艱辛和挑戰,我媽常說我是勞碌命.而我的收獲和喜悅就是看到一個個表達我自己理想的城市與景觀設計的實現,以及一批批優秀的學生的涌現。
野草之美
今年6月我們造訪過中山岐江公園,它是以俞孔堅為首的“土人景觀”在國內的第一個項目。
工業遺產被自由肆意的野草、流動的河水環繞著,廢棄的土地變成了一塊供當地居民使用的生機勃勃的土地。提倡“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的俞孔堅向人們展示了如何設計一個集歷史文化、日常活動、審美啟智、環境教育于一體的公共場所的過程。
?
1997年,俞孔堅籌建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的教育和研究中心。當時北大為他提供了1?O萬元的經費,可購買了一部機器和幾套軟件后就已所剩無幾了。而他對自己專業的教學研究有非常多的設想,“土人’就這樣產生。這位每年都在國外進行巡回演講的“學術明星”,深遠影響和改變了景觀設計學理論的發展方向,并引起使國際對中國制造的景觀的關注。在光環和溢美之詞的背后,俞孔堅和他的土人景觀經歷的是對中國城市景觀設計的漫長撰寫之路。
城市如同一棵生命之樹?
路易斯康把街道想象成河流景觀,而俞孔堅則愿意把景觀想象成街道和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理想的城市需要將水、生物、文化遺產和人的游憩網路整合在一起。這個網絡讓雨水留在地上,讓人自由步行或以自行車代步。如同一棵生命之樹,生態基礎設施之上長滿建筑果實。”?
???
在黃巖永寧公園的建設上,俞孔堅說服了當地官員,停止了正在進行的河道硬化工程,設計出一個同時滿足人的游憩需要以及防洪要求的濱河公園。而沈陽建筑大學的“稻田校園"則展示了俞孔堅如何將農業景觀或入城市環境,其中生產的大米更被包裝成“建大金米’.成為學校食堂的額外供給,作為紀念品贈與來訪者,已成為了該大學的標識和特色。而俞孔堅在秦皇島“紅飄帶”工程中,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態廊道的綠色基上,引入一條以鋼為材料的紅色飄帶:它整合了包括漫步、環境解釋系統、鄉土植物標本種植、燈光等功能和設施需要,用最少的干預,創造一個真正節約的城市綠地和環境。
可持續性就是尊重土地
面對近幾年中國各大城市不斷出現各種引人注目的標志建筑,俞孔堅顯得痛心疾首。“修建一個‘鳥巢’每平方米需要500公斤的鋼材,是悉尼奧運會體育場的17倍!我們能說這樣的建筑可持續嗎?再說央視大樓,它是用一種暴富的心態來接受一種‘帝國’的建筑。它違背了土地的倫理及現代建筑原理.建筑師,不論本土的,還是外來的,首先都應該尊重土地,尊重場地本身。但這些張揚的建筑絕不是西方優秀建筑師作品的代表,而恰恰是中國甲方暴富心態的典型。”
中國的火城市,假如你不走入里面的小街小巷探尋真實的居民生活,你會覺得他們的面貌幾乎沒什么不同。“作為一個建筑或景觀設計師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甲方要求作品要有所謂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那些泛濫成災的,作為特色來追求的建筑和景觀使城市變得丑陋、雜亂和干篇一律。當Rudofsky?Bernard向西方世界公開了‘沒有建筑師的建筑’時,實際上已向設計師們提出特色本來并不需要設計師創造。”
建筑師應擁有更大發言權
但即使建筑設計師作出努力,缺乏社會責任感和遠見的甲方的存在依然會讓中國城市面貌變得更無奈.而俞孔堅并不認為這是一個悲觀的現實:“我們需要更強大的專業素養。如果認同外界的束縛,就永遠不會有好的作品。曾有開發商請我設計中國的‘白宮’,要把湖底填平,把房子造在山頂上。但我們拒絕了。事隔5年之后,這位開發商又找回我們,這次他委托了一個更大的項目,他理解了5年前不聽我的勸告是失誤。我們不惟甲方是從,我們尊重甲方的功能要求,并盡力為他們的繹濟和社會效益做考慮:但在如何實現這樣的功能,設計師應該更有發言權。"
?
?
?
?
?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