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ZNA公司設計作品
由上至下(郭楓、鄭曉笛、王旭)
導語:
當中國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上一塊建筑設計的熱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建筑大師來中國“攻城掠地”,而三位中國年輕設計師卻走出了與之相反的路徑,他們的作品在海外各個國家受到追捧,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是下一個如同“躥紅的搖滾明星”一樣受世界關注的中國設計師呢?
11月的一個清晨,位于北京市電線電纜總廠內的尚8創意產業園,滿眼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工業建筑與當今最頂尖的時尚藝術元素激烈地撞擊。在一座舊廠房的二樓,澤碧克格魯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ZNA)北京公司里,早已一片忙碌。
故事開始于7年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2001屆畢業生王旭、郭楓、鄭曉笛赴美國高等學府深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王旭繼續了他的建筑設計專業;在哈佛大學,郭楓、鄭曉笛分別改學城市設計和景觀設計。而今天,王旭、郭楓、鄭曉笛三個30歲上下的年輕人,正是ZNA北京公司的最高管理者。
對比外國建筑師近年來在中國的大舉“入侵”,再翻看ZNA三位建筑師的履歷,也許會令人生出欣慰質感。這三位年輕的建筑師攻占海外“建筑場”的步伐原來早已起步——在阿聯酋設計酋長級高爾夫別墅、在美國曼徹斯特設計住宅小區,在迪拜設計世貿中心住宅、在棕櫚島設計21區酒店項目,還參與新澤西長灣百老匯總體規劃、紐約布魯克林富爾頓商業街改造以及美國曼哈頓哥倫布環島廣場改建等……
ZNA?“三人組”的海外之旅
2002年王旭就已就職于ZNA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隨后以團隊主設的身份先后在波士頓Jung?Brannan?Associates和Stubbins?Associates兩家設計公司工作。
王旭的關注重點在于創造一個新的適合新生代人群的環境和生活方式。他的建筑設計結合了傳統建筑風格與現代設計時尚。作為時尚設計先鋒一代的同時,他也始終在試圖對傳統建筑美學及其文化背景進行推廣和詮釋。2003年秋季,王旭開始任教于波士頓建筑學院,并始終是一名為師生所推崇的導師。
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建筑業,作為外來者的王旭,那些年在工作上并未遇到太多的困難,甚至覺得“很容易就能達到想要的目標”。在做迪拜阿爾加博媒體城大廈項目時,他以獨特手法創意的競標演示,讓挑剔的甲方“無話可說”,這位年輕人駕輕就熟的工作狀態,讓美國同行們甚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王旭的海外設計項目包括,沙特阿拉伯阿伯哈的Khalid國王大學、紐約東湖科技園項目、莫斯科Crocus大廈、阿聯酋迪拜阿爾加博媒體城大廈高層、科威特Eshbeeliya社區服務中心、美國藍十字與藍盾羅德島州的總部項目、美國麻省波士頓曼徹斯特住宅小區、佛蘭克林山高爾夫俱樂部項目等。
作為ZNA設計三人組中的規劃專家,郭楓從小就是數學、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高手,拿了多少個全國一等獎他早已記不清楚,但是至今仍然喜歡鉆研“高精尖”難題,在美國他曾設計過很前衛的異形建筑,而城市設計是他認為建筑領域里,最理性、最需要邏輯的專業,也最適合他的個性。
郭楓在亞洲、歐洲以及北美地區都擁有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經驗。他的工作范圍涉及旅館建筑、展覽館建筑及宗教建筑等大型公共建筑設計以及土地利用計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等各種大尺度開發,負責與參與的項目包括美國佛羅里達西棕櫚海灘濱海開發總體規劃、美國佛杰尼亞布蘭特伍德新城總體規劃、美國大學阿布達比新校區總體規劃等。他對技術理論的執著鉆研以及獨特的表現技巧常常能讓其詮釋創新、合理、宜居的建成環境。
ZNA?“三人組”中唯一的女設計師,鄭曉笛身上的知性多過柔美,父親曾經是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的系主任的她,從小就受家庭的耳濡目染,從5歲開始就幫父親一起畫規劃圖色塊,報考大學時甚至沒有考慮過建筑以外的專業。
鄭曉笛曾在美國費城的Olin設計事務所以及舊金山的SWA集團設計公司任職。她從每個項目的獨特情況出發,提出了有創意的設計解決方案,并且成為高效率的團隊領袖,她所負責或參與的獲獎項目包括洛杉磯蓋蒂中心斯塔克雕塑花園、華盛頓紀念碑景觀改善工程(2008年獲美國景觀建筑師協會年度設計獎)等。
創意無國界
毋庸置疑,海外的留學和工作不僅令三個年輕的中國設計師在專業上不斷吸取精華,而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醍醐灌頂,正如郭楓所說,“原來也許你腦海里有死角,覺得有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海外的經歷讓我明白它可能發生。”
不僅不可能發生的有可能發生,可能發生的事情也似乎多出更多種可能性,這是鄭曉笛的感受,“出國這個經歷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包容性,在學校會見到各國的學生,對同樣的設計問題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決方法,用不同的設計方案,而且有不同的評價體系。”受到不同價值觀沖擊的鄭曉笛坦言,這個過程會有痛苦,但之后思維系統會開放很多,對新事物的排斥心理逐漸減少。
在中國的高等院校,如今在意有幾個外教;而很多的甲方會關注設計單位有沒有外籍設計師,但是在美國,常常會出現學校里的外籍教師比美國本土的要多,企業里也是如此,自然沒有人關注國籍問題。
在什剎海的胡同里土生土長的王旭,看著北京城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喜歡CCTV、大劇院、鳥巢、水立方這些標志建筑,雖然不能用典型的建筑體系去衡量這幾個建筑,但是他們提升了北京的形象和知名度。而他對一些開發項目頗有微詞,認為他們破壞了整個城市的氛圍和古典的肌理。
而對于近年來海外設計師在中國“攻城掠地”的說法,王旭說,“很好啊,你可以在中國攻城掠地,我也可以在別的國家攻城掠地,這是公平的。”?正如迪拜沒有一棟建筑是阿聯酋人自己設計的,但也不能阻礙迪拜成為最耀眼的建筑聚集地。
“我們總是講中西文化,我們理解‘中’是我們,‘西’是所有的其他,但是美國不會把除美國以外的國家變成跟自己不同的體系,”郭楓說,“有一天你應該忽略,這個建筑是法國人建的還是德國人建的,只要是適合這個地方的好建筑就夠了,不用去在意是不是中國人建的。當然我們生在這個地方,道理上講應該有優勢,應該比他們做出更適合這里的建筑,但是今天外國的建筑師在中國做建筑一定有他們的道理。”
多元融合激發設計能量
如今,ZNA北京公司有著明確但又有些不明確的分工,王旭主管建筑設計,郭楓負責城市設計,曉笛則義不容辭地擔起了景觀設計的重任。但是他們三人又達成共識,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和城市設計,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目前他們選擇項目,最希望能把三方面有效融合,做出深入而有創意的作品,這是他們三個人合力的優勢所在,正如在力學上,三角形是最穩固的一樣。
目前,剛創立的ZNA北京公司,其主要業務以中東項目為主,而在國內項目的競標中,也逐漸嶄露頭角。
2007年,ZNA北京公司中標哈爾濱哈西新區發展大廈,主設計師王旭做了一個最不像“政府辦公樓”方案的方案,結合正和甲方的需要很合拍。整個設計把如何創造增進人們交往的公共空間放在了第一位,巨大的弧線為一樓的展廳空間和室外廣場之間建立了最長的交互界面,使市民在室外長廊就可以欣賞到室內展覽空間陳列的模型和展板。而在弧線幕墻后隨空間收放分布的開敞空間也為建筑的使用者提供了更舒適放松的工作環境。
在這個建筑體量簡潔的體型背后,空間的多樣性卻極大地沖擊著人們的視覺。建筑的實際中心位于室外的公共廣場,向弧形幕墻后放眼望去,每個角度都具有不同的空間深度,如同在舞臺上深度不同的臺口,時刻上演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幕……
由郭楓主持規劃的天津鴨淀湖新城,位于天津南郊鴨淀湖面,依托水體與400余公頃島群,設計概念追求湖光與島景的協調融合。將湖體完全地融入島群,以不同尺度與功能的水空間形式滲透浸入到地塊之中,使得島群開發享有優美的濱水環境,進而提升整體的開發價值與檔次。
我們也有理由去期待他們將西方先進的建筑理念與中國本土相結合,設計出能真正標志新時代中國的新時代建筑。
設計師語錄:
郭楓:?
建筑設計會涉及到技術層面的問題,有新的技術就會有新的材料、新的建筑形式。我比較反對做很復雜的建筑,用很多現代科技,也許在剛建好的時候很震撼,但是后期維護費用很高,而且容易出故障,就像我們很喜歡明星,但是發現他們是靠打肉毒素去維持那張我們很喜歡的臉,就會大失所望。
王旭:
出國的時候,沒有想過要選擇一條更容易的路,出去以后會面臨一個新的環境,更大的挑戰;也不是為了選擇一條更容易的路而回國,回來以后我們面臨著把出國的這7年國內的功課給補回來。國內設計師在這7年里做了什么,我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先進的狀態。
鄭曉笛:
好的設計追求一種平衡,一種動態的平衡,與其他設計專業有所區別的是,景觀項目每分每秒都是在動態變化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植物會開花結果,會落葉發芽,會成長茂盛,一個成功的設計可以只是建立一個框架,留有一些余地,讓各種自然元素有一定自由發展的空間,允許一定的靈活性。這樣即使是在你我日日經過的地方,這種動態平衡中的美感,也會給人們帶來一份驚喜。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