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綠色建筑”發展要適應國情
admin
2008-09-08
來源:景觀中國網
近年來“綠色”、“生態”成了社會的時髦用語,建筑界也是如此,對此,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前院長、博士生導師秦佑國在2007中國科協年會期間接受本網在線訪談時表示,目前,在中國發
近年來“綠色”、“生態”成了社會的時髦用語,建筑界也是如此,對此,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前院長、博士生導師秦佑國在2007中國科協年會期間接受本網在線訪談時表示,目前,在中國發展綠色建筑,所需的并不在于設計和建造一些高技術水準的高標準的建筑,用以宣傳和示范,而是實實在在地解決最廣大的一般住宅和普通建筑的問題。?
秦教授說,幾乎每個設計方案說明書都要用到“綠色”、“生態”這次詞,但是,到底什么是“綠色”,存在誤解,例如有些人甚至一些部門都認為綠色奧運就是“多多綠化的奧運”,等于綠化的面積。他曾經出過一個研究生入學的考題,名詞解釋為“green?architecture(綠色建筑)”,一個考生的答案竟然是“多多綠化的建筑”。?
“綠色”概念,也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秦教授介紹,綠色建筑的背景是目前全球性的環境危機,使得人類不得不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現代建筑對環境和資源問題的響應是從六、七十年代的太陽能建筑、節能建筑開始的,并逐漸從能源方面擴展到全面審視建筑活動對全球生態環境、周邊生態環境和居住者所生活的環境的影響;同時,這種全面性審視還包括“時間”上的全面性,即審視建筑的“全壽命”影響,包括原材料開采、運輸與加工、建造、使用、維修、改造和拆除等各個環節。?
秦教授認為,綠色建筑本身就強調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中國是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全國各地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城鄉發展與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與社會習俗等都有著巨大的地區差異。這就一方面在生態技術策略上要考慮“因地制宜”,在傳統技術策略、中低技術策略、高新技術策略中采用適宜技術策略;另一方面在評估時也必須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宜作縱向比較,看發展;橫向比較要在相同或相近條件下進行。發展綠色建筑要為“普通人”的生活考慮,例如冬天保溫、夏季防熱、自然通風、建筑隔聲、垃圾收集、供水保障、降低采暖費用、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等等。還有8億農民居住的農村住宅也應該進入發展綠色建筑的視野。?
目前,不少人會經常看到某個城市的哪個建筑被定向爆破的消息,但是,這些建筑的壽命并不長,甚至有的才十幾年。秦教授強調,建筑應該壽命長,同樣的資源的投入可以有更長的使用期,從而節約資源。建筑的壽命長,不僅僅是這個建筑“很結實,很牢固,經久不壞”,還需要這個建筑有很好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前瞻性,能夠應對未來的功能變化和發展。所以建筑設計時,考慮長建筑壽命是綠色建筑的重要策略。而目前,一方面建筑設計壽命偏短,另一方面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的房屋在其壽命還沒有終結時就被爆破被拆除,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給Ta打個賞
相關訪談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