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IFLA學生競賽獲獎者談參賽經歷
admin
2008-06-23
來源:景觀中國網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學生獲獎作品“Waving Mat” 6月11日,IFLA學生競賽評委會主席Beverly Sandalack教授公布了今年的獲獎學生名單,中國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學生李晶竹、趙越、袁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學生獲獎作品“Waving Mat”
6月11日,IFLA學生競賽評委會主席Beverly?Sandalack教授公布了今年的獲獎學生名單,中國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學生李晶竹、趙越、袁守愚、凌春陽、陳靖作品“Waving?Mat”獲得佳績。對此,景觀中國網對獲獎者進行了獨家專訪。?
景觀中國:今年的競賽主題是“水的變革,?通往伊甸園的路?”(?“TRANSFORMING?WITH?WATER,?THE?WAY?TO?PARADISE?”),請問您的設計是如何體現這一主題?
獲獎團隊:今年的主題是“transforming?with?water”,即“因水而變”。我們的設計圍繞“潮水”這一富于變化的自然水體要素,選擇水陸交錯地帶作為設計基地,順應潮水變化規律和變化范圍,提出潮間帶生態修復及可持續的土地利用策略,來體現這一主題。
景觀中國:當初,在選題上有沒有經歷什么挫折?為什么最后選擇了這一選題?
獲獎團隊:我們的選題基本沒有經歷挫折。首先,我們的指導教師龔清宇老師長期從事水環境友好的城市設計研究,2005年以來尤其關注河口和感潮河段的城市設計,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積累和設計經驗。同時,天津濱海新區和2007年中新政府簽署的生態城項目備受矚目,使沿海城市的海洋資源保護、土地開發、潮洪災害應對成為城市規劃和景觀建筑專業關注的熱點。開學前,指導教師給碩士生和本科畢業生分別布置了與城市水環境相關的課程設計題目,當看到本次學生競賽的任務書時,指導教師將碩士生和本科生的題目合并,想選定天津薊運河河口及其北側的潮間帶區域城市設計,來參加這次學生競賽。
景觀中國:在你們的設計過程中,導師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獲獎團隊:導師在我們的設計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本屆競賽的主題是導師長期以來的研究領域,因此,可以說我們的選題基本上是由導師確定的,并且她在之后的設計過程中不斷為我們提供設計思路,以及圖紙、文字表達和構圖上的建議。
景觀中國:你們五個人在團隊配合上,當意見不統一時,是如何實現溝通、協調的?
獲獎團隊:關于團隊協作的積極經驗是,期間我們有一段時間采用workshop的形式在設計教室完成設計階段,最后階段也是每天都在一起畫圖,隨時溝通和交換意見,基本避免了出現大的分歧。(但整體來看,團隊合作并不順利,最初我們的團隊由1名碩士研究生帶領3名本科畢業班學生組成,概念基本由碩士生和指導教師討論產生,不存在爭執。中期由于本科生各自有事,主要方案仍由研究生完成,不存在分歧的機會。后期截止時間臨近,另一名研究生在時間緊迫的前提下加入小組,大家各自完成分配的圖紙,唯一目標是爭取按時交圖。)
景觀中國:最后,您感覺你們勝出的關鍵是什么?
獲獎團隊:關于此次獲獎的關鍵,首先是指導教師引導我們正視跟國際尤其是歐洲國家在設計上的差距,關注生態的工程措施和生態技術的研究進展,努力在設計過程和設計方法上縮小這一差距,避免一味地將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概念強加于設計成果。再有,對于我們團隊來說,能夠按時交圖是關鍵。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由于各種困難曾經準備放棄參加競賽,但最后還是在導師鼓勵和大家的堅持下,在截止時間前15分鐘完成了圖紙上傳。
設計團隊人員名單:李晶竹、趙越、袁守愚、凌春陽、陳靖。本訪談內容由五位獲獎學生共同協助完成。?
給Ta打個賞
相關訪談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