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禎:景觀建設要形成傳統(tǒng)“接力”
admin
2008-04-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孟兆禎 中國工程院院士,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教育家,長期從事園林藝術、園林設計、園林工程、園冶例釋等科研教學工作?,F任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博導,建設部風景園林專家
孟兆禎? 中國工程院院士,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教育家,長期從事園林藝術、園林設計、園林工程、園冶例釋等科研教學工作?,F任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博導,建設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園林綠化顧問組組長,上海市綠化顧問組組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園林學會名譽理事長,韓國慶熙大學設計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如何看待廣州建筑“洋風”泛濫
記者(以下簡稱“記”):過去嶺南園林曾盛名遠揚,但近十幾年來“洋風”泛濫,隨處可見羅馬柱、人工噴泉、大草坪等景觀,您認為在新時期如何保持園林建筑傳統(tǒng)風格的生命力呢?
孟兆禎(以下簡稱“孟”):“洋風”的盛起主要是一些地產商單純從經濟效益出發(fā),想吸引人,搞所謂精品,但他們不知道什么才是精品,以為外國的就是精品,所以一段時期“歐洲風”很普遍。實際上歐洲氣候涼爽,而廣州高溫高濕,歐洲建筑大多用石材,我們用的是混凝土,所以從材料到工藝都達不到人家的效果。
最主要的是,建筑風格有它的文化基礎,歐洲建筑起源于古埃及丈量土地所使用的幾何學,用這種學問進行規(guī)劃建設強調的是科學理性,體現“一切美都符合數學規(guī)律”的理念。而中國則在古代治水堆山的過程中,形成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仁者靜,智者動”文理交融的建筑美學理念。一方風水養(yǎng)一方人,我們要吸取外國的經驗也是要吸取它怎樣因地制宜、實事求是,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
廣州的傳統(tǒng)是很深厚的,簡單講即白云山、珠江、南海。在古代,白云山流下來的溪水擴散成湖,經過城市廣泛應用,再到珠江,再到海。這既是生態(tài)的,又是美觀的。古代廣州的嶺南庭園也很出名,上世紀50年代掀起過“廣州風”,涌現出雙溪、礦泉別墅、山莊旅社等一批代表作,廣州的欄桿以曲代直,個性突出,直到上世紀70年代仍被各地效仿。廣州的工藝美術家還發(fā)明了一種“塑石”,全國聞名,現在小北花園、動物園石虎山都有,做得很逼真,連專家都難辨真假。
如何緩解廣州熱島效應
記:最近有報道說“廣州每十年氣溫升高0.4度”,熱島效應嚴重,在景觀建設方面有什么辦法可以緩解嗎?
孟:唯一方法就是改變土地性質,即拆建筑種樹。比如上海前幾年采用紅外線遙感技術,調查到熱島的高峰在延安中路北段,劃出了24公頃的范圍,每平方米花1.2萬元的高價把土地全部收回來,改建成5個公園,使市中心從生態(tài)到景觀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F在廣州也非做不可了,首先要對環(huán)境進行科學探測,然后再尋求解決辦法,才能實現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綠化中的目標。
另外,廣州應該多種大樹。比如人民公園,大榕樹樹蔭連片,下面才適合活動,利用率才會高。而從機場出來中間那么寬的綠化帶只種灌木,幾乎起不到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市區(qū)內就更明顯,有不少路邊種的是棕櫚科植物,所謂“椰樹無蔭”,這些地方的溫度當然比大樹蔭下高,起碼高3度左右。
廣州治水如何才能更有成效
記:人居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水環(huán)境,可廣州多年治水一直成效不明顯,這當中是不是有些誤區(qū)?能否從景觀建設方面給點建議?
孟:理論上講很簡單,但實際上不容易辦到———就是建水源防護林,因為有了樹就有腐葉層,葉子掉下來吸收并過濾雨水,河里的水自然就干凈了,現在城市發(fā)展都很快,要做到“有山皆綠,有水皆清”比較難,但還是有可能的。
另外,生態(tài)規(guī)劃不能太受行政規(guī)劃的限制,廣州要治水不單單是廣州的事情,它的源頭可能在別的市,就要求考慮城市群的整體規(guī)劃,目前城市單一的治水方式是違背傳統(tǒng)的。
總而言之,廣州在城市景觀建設方面一定要讓白云山、珠江、南海三者相協(xié)調,減少破壞。特別是新城區(qū)的建設,要把自然與人文資源有效保護下來,成為傳統(tǒng)的“接力”,承前啟后,與時俱進,把傳統(tǒng)做成現代的傳統(tǒng),這樣廣州才有前途。
給Ta打個賞
相關訪談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