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塔的野心 盡管迪拜塔的最終高度還是個謎,但上個月它已超過臺北101大廈,成為在建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設計師史密斯是城市高樓的擁護者,他認為自己設計的建筑卻始
迪拜塔的野心
盡管迪拜塔的最終高度還是個謎,但上個月它已超過臺北101大廈,成為在建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設計師史密斯是城市高樓的擁護者,他認為自己設計的建筑卻始終堅持這一點:“高樓應該和所在城市保持一致性,而不是挑戰這個城市原有的東西。”史密斯的作品還包括上海金茂大廈。
迪拜塔整個工程將耗資7億美元,預計2008年完工。阿聯酋一直沒有公布“迪拜塔”的具體高度和層數。可以肯定的是,大樓的第123層將是一個觀景臺,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個迪拜市。“迪拜塔”第37層以下是一家酒店,45至108層則作為公寓。
迪拜塔目前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就是和它相距只有50公里的阿爾迪拜,后者的最終高度據說將要達到1200米。另外一個潛在競爭對手,是科威特“絲城”里的一座預計1001米高的大樓。與此同時,人類對超高層大樓的質疑也隨著大樓高度的增加水漲船高。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全世界最高的消防云梯高度是101米,如果101米以上的高度失火,援救是一個大問題。然而這些都不是建筑設計師要考慮的問題。著名建筑事務所SOM的一位設計師法茲勒?康說過:“要不要蓋摩天樓或在城市里如何處理摩天樓,那并不是工程問題,而是社會問題。”設計師關心的,是如何在建筑中體現自己的野心,是如何實現人類建造“通天塔”的理想。
迪拜塔的設計師史密斯也是一個超高層大樓的忠實擁護者。在他看來,超高層建筑不僅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實力的象征,更是一個建筑設計師對自我的挑戰——超高層建筑本身有很多優勢,關鍵在于設計師能否發現并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史密斯設計的建筑遍布全世界,包括上海的金茂大廈、美國特朗普國際大廈、美國迪爾伯恩中心大樓、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大樓、美國波士頓Rowes碼頭等等。
2006年10月,史密斯離開工作了40年的世界頂級建筑設計事務所SOM,開辦了自己的公司——Adriansmith+GordonGill建筑師事務所。和SOM一樣,他的新公司也以超高層建筑為主要目標。
史密斯是建筑文脈主義的忠實擁護者。文脈主義正好和后現代主義相反,不主張建筑的特立獨行,認為不僅建筑個體的形象要盡善盡美,而且建筑與建筑之間、建筑與整體空間環境之間也要和諧統一。因此,在金茂大廈的設計中,史密斯借鑒了中國古代寶塔的階梯狀結構;在迪拜塔的設計中,史密斯又借鑒了中東清真寺洋蔥頭屋頂形狀。
“迪拜塔”建成后將使世界第一建筑重新回到中東地區。1889年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建成以前,埃及153米高的吉薩大金字塔一直保持著世界建筑物的“第一高度”。
近日,艾德里安?史密斯接受了《外灘畫報》專訪。
B=外灘畫報
S=艾德里安?史密斯(AdrianSmith)
迪拜塔的文脈主義
B:你是怎么會接手迪拜塔的項目的?從一開始到最終設計圖紙定型,經過了哪些變化?
S:SOM是受到迪拜艾瑪房地產開發公司邀請參與設計的候選建筑事務所之一。艾瑪公司主席穆罕默德?阿拉巴看過我設計的金茂大廈,他很喜歡。最后,經過建造可行性、成本和美學這三個角度的評估,艾瑪選擇了我們的方案。
B:您現在還追蹤迪拜塔的建筑進程嗎?
S:迪拜塔的設計工作在我離開SOM前就已告一段落,但我現在仍會關注整個工程的進展。而且,我新成立的建筑師事務是迪拜其他建筑的設計顧問。
B:為什么您對建筑的趣味會從后現代主義轉向文脈主義?您現在是怎么看待這兩種主義的?
S:1975年,我在與理卡多?來戈里塔?維爾基斯、路易斯?巴拉干合作設計墨西哥阿爾法工業集團總部大樓時,我就對建筑的文脈主義產生了興趣。當時,來戈里塔和巴拉干提議就地取材,一可以節約能源,二可以使建筑本身與當地的歷史與文化相融合。幾年之后,在設計拉丁美洲銀行大樓時,我有機會將理論聯系實際。至今,拉丁美洲銀行大樓仍是文脈主義建筑的典范之作,在沒有空調或斷電的情況下,整棟大樓仍能正常運作。之后,在巴林、波士頓、芝加哥、倫敦和中國的設計項目中,我不斷深入挖掘文脈主義,并用現代的理念通過作品來表達當地的文化與歷史,使建筑物本身成為一種文化標志。
我并不是不喜歡后現代主義,但我覺得高樓應該和所在城市保持一致性,而不是挑戰這個城市原有的東西。我覺得許多后現代建筑都缺乏老建筑的豐富感和細節感。我喜歡在富含人文精神的細節上下功夫,所以我開始探索文脈主義。
B:迪拜塔是怎么體現文脈主義的?
S:事實上,周邊的建筑環境以及迪拜的氣候對迪拜塔都有很深的影響。迪拜塔的輪廓包含著中東建筑的標志性元素:包括洋蔥頭、尖頂拱門和當地的花卉。如果說迪拜塔和當地其他建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在迪拜,玻璃確實不是一種常用的建材。但迪拜塔雙層玻璃能營造出很好的外觀效果,而且它還能與樓內獨創的冷凝收集系統相互作用,每年產生1500萬加侖的水用于灌溉,相當于20個奧運會游泳池的容量。
能設計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塔令我感到很興奮,這種機會可不是常有的。由于世界上真正的超高層大樓很少,設計師們能在設計建造的過程中極大地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在設計完善迪拜塔的輪廓和外觀時,我們都受益匪淺。
B:迪拜塔的最終高度還沒有被公布,你能告訴我們迪拜塔是怎么“長高”的嗎?它的最終高度是由誰決定的?
S:在我們改變頂部設計之后,迪拜塔確實長高了,比700米還要高。它會有一個最終的、確定的高度。但在塔式起重機回到地面以前,誰也不知道確切的數字。
B:迪拜塔作為世界最高的大樓,在建設中遇到哪些前所未遇的難題?又是如何克服的?
S:我們對迪拜塔的設計進行了風洞測試,以確保它能抵御任何天氣狀況。建筑物的外形決定了它對抗強風和惡劣天氣的能力,迪拜塔的設計就能分散空氣阻力,減小風力對建筑的影響。
摩天大樓應該“超級節能”
B:超高層大樓可以反映出怎樣的野心?能舉個例子嗎?
S:超高層大樓可以強烈地反映出對當地文化、歷史成就的自豪感。金茂大廈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用現代風格重新詮釋了上海過去的地標,但不是對過去建筑形式的重復,而是很好地配合了現代化天際線。
B:為什么超高層大樓總是不斷誕生于發展中國家?
S:發展中國家建造摩天大樓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國家,刺激經濟發展。超高層大樓總是象征著前進的腳步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B:超高層大樓的建筑設計師和一般建筑設計師有什么不一樣?
S:超高層大樓很特別,因為它們通常不節約成本。設計建造一座摩天大樓,或是為了成為地標性建筑,或為了作為特定組織團體的象征,或為了使周圍地區增值。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不但要考慮摩天大樓自身的技術要求,也不能忽略了那些特殊原因。
由于高度的關系,超高層大樓比其他建筑都更引人注目。因此,我覺得摩天大樓應更好地融入周圍的建筑,鼓舞城市居民。城市總是第一位的,摩天大樓服務于城市的精、氣、神。
B:超高層大樓建筑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于哪里?
S:很多東西都能成為我的設計靈感,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遺產。作為21世紀的設計師,我們更有責任設計那些環保節能的大樓。摩天大樓是更應該實現“超級節能”的,更高的海拔能使它們利用到更快的風速,更深的地基又能使它們更好地利用地熱。這就要求設計師考慮周密,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大自然的能量。在我的新公司,我們把這個叫做“全球環境文脈主義”。要做到“全球環境文脈主義”,就要了解建筑物內的一切與大自然的聯系,了解建筑物對于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甚至整個世界的意義。
B:在當今這個可持續發展極其重要的時代,您認為超高層大樓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S:超高層大樓在本質上是“可持續的”,因為它們能在較小的土地面積上容納較多的人,還能提供高效的垂直和水平的交通系統—鼓勵使用公共交通,創建步行城市。
不僅如此,超高層大樓還能節約能耗,變得“超級可持續”。結構決定它們能在更高的海拔利用更快的風速進行風力發電;摩天大樓光照充足,能利用光電系統吸收太陽能;更深的地基能使摩天大樓更好地利用地熱和輻射冷卻系統。摩天大樓能開發出很多可持續技術,關鍵在于設計師理解這些并不遺余力地發揮這些技術的潛能。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