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俞孔堅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
2023年10月22日(周日)下午2:00
上海圖書館東館閱劇場
上海圖書館講座中心
上海三聯書店
微言文化傳媒
幾十年的城市發展,讓人們的居住環境得到巨大改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鋼筋混凝土打造的樓房越來越高,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越來越寬;城市公園與都市廣場越加多樣。但現代化城市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城市病”:交通擁堵、高污染、高耗能;脫離了自然與土地的城市生態脆弱……如何治愈“現代性”造成的都市創傷?如何重塑城市未來,讓我們回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桃源之境”?10月22日,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與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一起,探索人居環境如何重歸“生存的藝術”。
人是群居的動物,城市是社交的場所:為了愛情、友情和共同的興趣,為了交易和交流的方便,人們選擇了群居,這才有了城市。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現代化進程加快,許多人離開了鄉城與土地,涌入城市。城市在不斷建設,山丘成為平地,湖泊和濕地被填塞,城市擁有了綺麗的建筑、寬廣的交通路網以及精貴的廣場和裝飾。
但是城市的生活卻與自然界相疏離,充斥著鋼筋水泥、高堤低壩、摩天大樓。生活在其中的人失去了交流,失去了可供交流的場所,如水邊、樹下、橋頭、街道、市井、場院——為了追求“城”,我們卻丟失了“市”。不斷擴張的城市也在快速且不可持續地消耗著自然資源,高污染高耗能,生態脆弱。
我們的城市何以至此?城市文明是否還有另一種可能?——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和睦鄰里關系、童叟無欺的平等人際交往、“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的通暢信息交流、“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物資共享理念。陶淵明筆下“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桃花源”,是否還能重現?
俞孔堅
浙江金華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學院創辦者、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學博士,羅馬大學名譽博士,挪威生命科學大學名譽博士。現為中國城科會副理事長,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海綿城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住建部人居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俞孔堅先生數十年躬耕于國土空間生態保護與修復、城鄉規劃及風景園林設計等領域,對中國城市文明卓有探索與思考,將城市與景觀設計作為“生存的藝術”, 倡導生態優先的國土空間規劃途徑,提出通過構建生態基礎設施來綜合解決城鄉生態與環境問題,并將其落實于二十多年的實踐中,在全國二百多個城市和十多個國家主持實施五百多項工程,大量建成項目以生態性和藝術性的結合享譽國際,獲大量國內外重要獎項,二十多個作品被收入歐美大學專業教材。被中組部和國務院僑辦等聯合授予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及首屆華僑華人專業人士杰出創業獎。2020年,世界景觀學與風景園林聯合會授予俞孔堅終身成就獎——杰弗里?杰里科爵士獎。2023年,因其在海綿城市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規劃設計方面的杰出貢獻,俞孔堅分別獲頒美國國家設計獎和奧伯蘭德獎(Oberlander prize)。
《大腳革命與新桃源》
俞孔堅著 上海三聯書店2023年1月版
一場實踐二十多年的“大腳革命”,探索人居環境如何重歸“生存的藝術”。
一段關于“新桃源”的憧憬,反思人與土地、自然、生態的關系。
一次源自“天地人和諧”審美觀的“大腳美學”之集中呈現。
點擊http://landscape.cn/book/370.html購買
上海圖書館東館閱劇場
(出入口: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閱劇場入口處)
請根據現場導引,或咨詢現場工作人員,到達指定的活動場所。
軌道交通:2號線(上海科技館站3號口)、18號線(迎春路站4號口)
公交:640路、794路、987路、184路、浦東35路、浦東36路
1、開場前,預約成功的聽眾請提前15分鐘入場;
2、讀者到館后須提供本人預約信息;
3、入館讀者請按指示牌或聽從工作人員安排,遵守館內秩序;
4、謝絕讀者攜帶各類食品和有色飲料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