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
2023年3月17日 至 2023年5月21日
周二至周日,10:30 am 至 7:00 pm
周一不對外開放
地址:
URBANCROSS Gallery | 城市交集
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848號
主辦方:
童寯紀念館
展覽策劃:
織城研究室 UNO Studio
1921年-1924年在清華學校就讀時,童寯課余到學校西邊咫尺之距的長春園遺址閑游寫生,荒煙蔓草,寂無一人。同時他也采用相機拍攝地基殘壁,將荒廢沉默的長春園廢墟定格在膠片之中。
童寯攝于長春園,1923-1924年
?童寯紀念館
1980年,童寯在刊物《建筑師》上發表《北京長春園西洋建筑》一文,他寫道:“乾隆初年在長春園起造的西洋樓建筑群,標志歐洲建筑與園林藝術于18世紀首次引入中國皇居領域。同時,在歐洲如英、發等國也出現中國亭園風格。在相互影響下,東西方交流,歐亞兩地鮮花次第盛開,而以長春園的花朵更為圓滿燦爛,可惜在兩方都優曇一現,成為歷史陳跡。” 可見童寯對于長春園遭毀壞之嘆息。
海晏堂,1923-1924年
?童寯紀念館
童寯先生(1900-1983)融貫中西、通釋古今,是我國近現代造園理論和西方現代建筑研究的開拓者。他一直期望將東方與西方的園林藝術進行比較研究,將中國園林藝術置于世界總體的知識體系之中進行觀察和評價,但是他為這個復雜課題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因其去世而化為烏有。1983年,童寯在病榻上口述最后的篇章并校對完成了《東南園墅》,這本用英文寫作的向世界介紹中國園林藝術的小冊子,是他矢志不渝地研究中國園林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最后落筆。
長春園西洋建筑測繪圖
?童寯紀念館
在童寯先生逝世40周年暨《江南園林志》出版 60 周年之際,城市交集將展出童寯先生針對長春園西洋建筑群所作的平面圖繪制、景物素描、遺跡攝影,以及部分《北京長春園西洋建筑》手稿,特此紀念。
童寯先生是我國杰出的建筑大師、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畫家,中國近代造園理論和西方現代建筑研究的開拓者,以其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建筑的興起與發展。童寯先生在建筑創作、建筑理論以及建筑教育等方面為我國現代建筑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楊廷寶、劉敦楨、梁思成并稱為“建筑四杰”。
童寯先生早年畢業于北京清華學校,隨后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學習,是中國首批留學美國的建筑師之一。在校期間,童寯成績優異,才華出眾,并展示了卓越的繪畫天賦。1928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后,童寯在費城,紐約兩地的建筑師事務所工作兩年,隨后赴歐洲考察建筑。
1930年,童寯先生回國,任東北大學建筑系教授,后任建筑系主任。1931年,童寯赴上海,與趙深、陳植共同組建華蓋建筑師事務所,在將近2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于上海、南京、重慶、貴陽、昆明等地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建筑作品。童寯于1944年任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1949年任南京大學、1952年任南京工學院建筑系教授。
童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致力于中國古典園林研究,調查、踏勘和測繪、拍攝江南名園,于1937年寫成了《江南園林志》這部劃時代的著作。
童寯在上海短短不到六年期間,幾乎從零開始,完成了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學術著作《江南園林志》的寫作。這部中國近現代園林研究的開山大作大致成形于1936年,是我國現代最早一部運用科學方法論述中國造園理論的專著,也是學術界公認的繼明朝計成《園冶》之后,在園林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江南園林志》第一版樣書
?童寯紀念館
中國古典園林的記錄,除《園冶》之外并沒有太多系統地記錄,童寯為這門傳統建筑技藝納入了現代科學的方法。他在江南一帶花費大量精力進行園林調研測繪,撰寫文字分析,《江南園林志》中,許多園林今日早已蕩然無存,其中的測繪圖紙和照片都顯得格外珍貴。
童寯36歲完成的《江南園林志》,直到他63歲時才最終問世,此時為他手抄文稿的愛妻已離世多年,他不得不以花甲之年重新繪制年輕時逐個步測過的私家園林。
由上海久事美術館、東南大學、童寯紀念館共同主辦的《西行畫錄 · 東南園墅——建筑師童寯(1900-1983)特展》也將在本次紀念展同期開展。特展將首次向社會公眾展出童寯先生的旅歐水彩畫作、園林測繪手稿、信件史料、膠片攝影等等珍貴資料,全面呈現童寯先生在建筑、藝術、以及園林方面的卓越成就。
點擊獲得更多展覽信息
關于策展團隊
織城研究室UNO Studio是一個專業性的城市建筑研究平臺,我們在城市文化、歷史街區、中國近現代建筑等方面展開研究工作,并以開放的方式與來自國內外高校的學者、機構、相關從業者、以及對城市建筑文化感興趣的愛好者進行合作,不斷地通過展覽、活動、出版、紀錄片等形式將研究成果進行傳播,建立起專業領域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