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至3月27日,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大地之歌——2023美麗中國紀事”展覽,將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是繼去年“特寫——美麗中國的一百個藝術實踐”展的第二次大展,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美麗中國案例文獻”展。展覽從調研的300多個實踐案例中遴選出近百個具有社會性、藝術性、示范性、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典型案例,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新時代進程中全國各地正在發生著的美麗中國建設。展覽編織起實踐者的“行動網絡”,征集到建設美好生活的百余個“未來提案”。這一美麗中國跨界創新的“智聯網”,展現出美麗中國建設的多元維度,讓無數實踐者們的“點滴之功、一己之力”聚沙成塔、涓滴成河,共同譜寫出美麗中國的大地之歌。
展覽開幕式時間
Opening Time
2023年3月1日 14:00
地點
Place
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發布廳
「大地之歌——2023美麗中國紀事」先導片
序 言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我校開學式上明確提出“以愛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們的生活。”百年之后,在新時代,新發展格局中,藝術已經超出了感物興懷、涵養人心的內涵,成為文化自信、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藝術教育也正成為一種扎根中國大地、推動社會更新的“有為之學”。
兩年前,中國美術學院成立美麗中國研究院,倡導“以中國美術助力美麗中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跨界貫通中打開生活藝術的新可能,在落地實行中激發文化生產的新方式,從文創、文旅、文教、文娛四個方面,形成藝術文化賦能社會發展的新實踐,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人文藝術的新能量。
“美麗中國”建設是個系統工程,牽動著生態、生產、生活多個領域,涉及自然生態、城鄉風貌、產業創新、人文素養、社會倫理等各個方面,從區域發展到基層治理、從城鄉規劃到社區營造、從生態修復到鄉村振興,再到每個人的身心安頓,均涵括其中,可以說是環境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的總和。在藝術維度上,“美麗中國”建設之關鍵是要在新時代城鄉建設中再造一種中國人的風景;從社會維度講,“美麗中國”建設之核心是鄉土體系的修復和生活世界的再造。
本次展覽以中華世紀壇為樞紐,從形形色色的美麗中國實踐中,遴選出近百個具體生動的代表性案例,呈現出美麗中國建設的多元維度。通過這個展覽,我們編織起一個遍布中國大地的美麗中國“行動網絡”,以百余個面向未來社會發展的“提案”,形成美麗中國跨界創新的“智聯網”。我們希望,通過“2023美麗中國紀事”,可以讓無數實踐者們的“點滴之功、一己之力”聚沙成塔、涓滴成河,讓無數建設者們的默默耕耘、久久為功,譜寫出美麗中國的大地之歌。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美麗中國研究院院長
高世名 于西子湖畔
紀事
因其質樸而豐富
因其真實而動人
那些致力于
真切地體察當地
真正地改變生活
堅持真誠的美學
直面現實的癥結
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實踐
都值得被記錄
美麗中國
案例文獻庫 + 提案庫
01.
從全國搜集的美麗中國實踐的檔案和實物近百個案例
展覽通過對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的300多位藝術家、學者、設計師、企業家以及案例者的采訪,積累了大量文獻、影像素材,匯聚成全國首個“美麗中國案例文獻庫”。案例遵循從研究出發,類別包含四大板塊:生態、鄉村、社區、數字。?鄉村
VILLAGE
這一板塊展陳的案例挖掘和記錄了真實鄉土的民俗藝術,結合新材料與新技術再創造,打造新民藝;營造鄉村日常美育,點亮孩子的藝術夢,將美融入鄉村的日常場景;以綜合多元的方式為鄉村振興建立系統方法并創立平臺激勵鄉村創業;通過嶄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當地的環境條件,著眼城鄉互動下的鄉村經濟。
?生態
ECOLOGY
開發綠色價值,人與自然共生
這一板塊體現了“開發綠色價值,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所展示的案例,以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以鄉村經濟帶動生態保護,合作共治維護綠色環境;將現代建造和自然材料的融合,喚醒下一代的生態意識,促進生態“平衡”;倡導減少污染的生活方式,探索“循環”利用之道;以“修復”文化與精神上的斷裂之能,讓生活狀態和文化意識重新和自然融為一體。
?社區
COMMUNITY
這一板塊打造了新話鄰里之間,煥發日常活力的“生活圈”。實踐者們以創新的方式尋找重新聯結社區關系的獨特切入點,試圖開創多元立體的公共空間模式,增強鄰里情感關系,從而喚醒共同生活記憶,保住生活中最真實的煙火氣,也為老舊場所和物品注入新的生命力,對社區在尺度和角度上進行新模式的探索。
?數字
DIGITAL
這一板塊體現了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帶來的全新可能,同時誕生了新的美學探索,“人機智能交融,科技動力賦能”得以體現。數字升級融合了設計制造,讓科技可以為弱勢群體賦力,以設計“智造”改變生活;“更新”創作思維方式,達成全新的情境與體驗,建構新情景,催生數字新視覺;發揮“聚能”功效,通過數字平臺連接都市與鄉村,促進鄉村發展;數字輔助梳理、記錄歷史遺存,活化非物質人文資源,促進從古到今的資源“轉化”。
“美麗中國”建設中的藝術實踐和提案,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特別行政區,包括了城市和鄉村項目,以及不依賴特定地域或城鄉融合的跨地域性項目。可視化的研究數據,如“案例篩選原則”“案例地域分布圖”“案例畫像”“詞云圖”等,為此次的美麗中國實踐之旅提供“深度導航”。
每一個案例都折射出劃時代的社會性創造力,這些力量既不是出自刻板計劃的集體行為,也不是出自放任自流的散沙狀態,而往往是來自被共同的信念和危機感驅動而開展的多樣競爭、自覺能動、開源互聯的群體性實踐。
02.
從全國各行各業的實踐者處征集百余個“未來提案”
在世紀大廳,過去幾十年來的“美麗中國建設大事記”鋪陳出社會進程,而行李箱中則裝載了由實踐者和公眾共同貢獻的未來“提案”。
“美麗中國”的未來,不是一個人的未來,而是一群熱愛這片土地、在不同領域孜孜努力的可愛的人們所共同建構的未來。我們邀請了這些正在進行學習、思考、研究、創作的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企業家、農民、工人、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提案人,串聯起一個或多個“智聯體”,形成在時間演繹、空間結構、邏輯語義、亦或是意義類比上的某種相似性,某種互通感,某種關聯性,共同暢想“美麗中國”未來的樣子。這是一個精彩的思想鏈條,將會在時代進程的齒輪中迸發出無限的力量。
“攜手的未來”將持續聯結更多的夢想家為美麗中國提案
未來提案人
眼科醫生陶勇、農業up主華農兄弟劉蘇良、胡躍清、攝影家爾冬強、Unity China CEO張俊波、騰訊紐約實驗室pixel lab主任&哥大計算機學院教授鄭昌熙、“黃河今流”歌手蘇陽、B站百大up主“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導演小策、住建部建設處處長鞠宇平、北京冬奧會設計總監林存真、神仙畫家文那、教育學者錢志龍、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臨床大數據中心主任吳及、熊貓和朋友們患者互助組織發起人韓凱、侗族大歌保護者歌手吳虹飛、春晚視覺總導演費俊、鏡朗生態創始人聞丞、當代藝術家冰逸、建筑與城市研究學者周榕、城市棕地與廢棄地改造專家鄭曉笛、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迪華、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輕量化引擎“老子云”創始人李韜、適老建筑專家周燕珉、養老認知癥剪愛公益湯彬、帝都繪創始人宋壯壯、邊境研究藝術家梁琛、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騰訊研究院WeCityX負責人王鵬、科幻作家顧適、紀錄片《大河唱》導演柯永權、天體物理學者「天文八卦學家」劉博洋、斯坦福人工智能博士后吳尚哲、可持續材料設計先鋒雷雨霫、Mapping工作坊何志森、菜市場攤主祁紅艷、黃月香、悟空研究院院長羅晴秋、大灣區虛擬現實實驗室負責人辛子俊、北建大未來建筑技術學院副院長李煜、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浦劍濤、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劉曄、工業設計專家呂忠園、繪畫圖書譯者黃朝貴、國風手工者雁鴻、大遺址保護建筑師劉克成、城市中積極實踐的建筑師王輝、俞挺、張佳晶、阮文韜、臧峰,在鄉村中深耕探索的盧健松、王求安、廉毅銳、莊子玉、傅英斌、孔祥偉,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站長于樂寧、村民義工組織發起人韓春光書記、鄉居未來實驗室創始人閔冠、“繪長沙”凡益工作室王蔚、“菜筐漂流計劃”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李倞、深圳市政院智數中心資深城市規劃師王波、深圳公交司機鄭青魁、北京大學校園公益營建社黃彬凌、易于歆、復雜問題研究所謝雯、兒童文學作家簡平、現代京劇作曲一個正經風平、二十余年家庭影像導演任鋼、青年作曲家/聲音設計師周天歌、關注超現實數字的港大教師張昊天&李天穎、城市更新影像單幀映畫王子睿、?-Studio覃斯之、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研究員閔嘉劍&于博柔、扎根涼山十余年的博士金珺、清華美院畢業生白豐一、鄉村戲劇節發起人牟昌非、未來農業光合未來創始人石俊峰、平面設計師張爍、劉釗、攝影美育作者吳曉隆、跨媒介國美教師胡沂佳、鄉村兒童美育胡俊、太陽公社陳浩如、自然造物張書雁、舊物倉楊函憬、CAP社區藝術計劃一介、數字體驗設計人倪鑌、社區花園發起人劉悅來、歸柳楊宅建筑師陳國棟、德伽零廢棄社區東周群培、火星營地創始人曲向東、DNA安吉數字游民公社作家許崧、鄉村筆記汪星宇、用音樂講述古建的故事戰馬時代劉釗……
下一站
NEXT STATION
從古時的驛站,到鐵路的發明,“下一站”永遠充滿著對未知的探索,推動著路線與版圖的無限蔓延。下一站,青年幻想著遠方的城市;下一站,學者準備著田野的調研;下一站,藝術家期待著創新的視角。展覽期間,中國美術學院將集結各界專家學者、聯動各大媒體,圍繞“生態環境”、“文旅振興”、“藝術鄉建”、“民藝復興”、“文學影像”、“公共美育”等方向,舉行“下一站NEXT STATION·美麗中國系列論壇”活動,意在立足中國大地,聚焦人民生活世界的修復、激活與再造,探索城市更新、鄉村建設的創新思路,共同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這些新時代進程中的“美麗中國”建設者們,他們穿越山河大地,扎根生活現實,他們在以真實而質樸的創作實踐建設更好的中國,他們也在暢想著創新發展的未來之路。2023,這些質樸的力量正在不斷地凝結而壯大,乘著時代的列車,在廣袤的大地上,探索,前行。
? 參觀須知
1.開放日期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不對外開放;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開放時間為09:00—17:00(16:10停止入館,17:00清場閉館)。
2.觀眾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通過微信小程序“中華世紀壇參觀服務”實名預約(含兒童),額滿為止。預約后逾期或未預約的參觀者,將謝絕入館。
3.每張有效身份證件每天限定預約一次,單個賬號每天最多實名預約3人(每個人的姓名和有效證件號碼均需如實填寫,信息不符將不能入館)。未辦理身份證的兒童須由家長出示預約訂單一同入館。
4.港澳臺人士、華人華僑、外籍人士等非二代身份證持有者,可使用護照、港澳通行證、臺胞證進行預約。
5.世紀壇會員享有免預約優先進館參觀權益(每名會員每次最多免預約 3人)。
6.如遇特殊情況需調整開放事宜則另行公告。
7.咨詢服務電話:010-84187900(服務時間:周二至周日09:00—17:00)
掃碼進入小程序,進行參觀預約
呂珮瑄、俞洲、劉藝璇、周嘉鴻、徐欣怡、唐麟、張真予、宋山杉、張可然、賴俊杰、范美珍、朱愷奕、張傲妮全球知識雷鋒|李思遙、連曉剛、張婉琳、蔡詩瑜、南川、吳祺琳、舒荷、高笙、 謝斯圓、許嘉琪、黃瑞楠、孫旖旎、孟禹彤、萬耀璘、劉芷含、劉瞻遠、武素素、溫梓苓、洪喆恒、任鋼、任栢何、鄭雨凡、段忻妍、李聰雪等劉義偉、秦詩雨、雷舒媛、薛雅麗、高祎聰、何瑜曼、郝悅穎、占文麗、孫之惠、楊雨桐、張博文、梁智涵、王薔、凌俊、樊欣悅葉潔、裘竹如、王瑾雯、陳鑠、魏丹丹、李一楠、沈茗之、戴玥杭州形而上設計機構|周峰、王曙光、林震 、鄭弘穎、徐茜雅、文沭二、柯泓偉、張暉、宋俊杰杭州鏡雨設計咨詢有限公司|高雯、王振宇、方艷蘋、范東方杭州光能合成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楊晨曦、葛瑤、蔡展威、王勤博、殷琦凡、盧建文、顧芊
來 源 |美麗中國研究院
編 輯 |沈佳琪 潘玉珊 王瑾雯 趙雨岑
責 編 |胡清盈
審 核 |徐 元 汪 莎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