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在城市建設之中,為解決復雜的環境問題,多學科合作成為常態。對于多專業的協作,往往需要不同學科的工程師、設計師相互啟發與理解,才能形成工程可行、措施合理、能讓市民接受的項目。協作中需要雙方有共通的知識理念、相互的信任,甚至認識到對方的短板。明晰多專業協作中的共識與界限,才能發揮出協作中的最大效益。
2022年9月15日下午,在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新樓一層報告廳,迎來《景觀設計師職業素養與事業開拓》系列講座的第二期。本期邀請北京雨人潤科生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楊,為大家帶來“雨人公司多專業協作中的共識和界限”主題講座。
趙楊
現任北京雨人潤科生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從業以來,先后完成超過60余項海綿城市相關規劃和設計工作,參與完成3部國家標準、在編3部國家標準,并主持多項地方標準與團體標準的編制工作。公開發表論文26篇,完成2項實用新型專利研發。承擔了30個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4個城市的咨詢技術專家,并與城市政府建立長期合作,開展海綿城市試點整體技術咨詢、運維管理咨詢服務、第三方績效考核工作。
于1998年成立事務所,2011年逐步開啟在景觀和水文的跨學科的工作。公司致力于研究城市雨洪管理,協助城市政府管理灰色和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針對暴露出的城市問題,不斷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在世界范圍內尋找雨水相關問題的解決思路,結合本地化研究,通過規劃設計解決這些問題,形成獨特的工作方式。
【案例一:西北地區沿河行泄通道公園】
背景——形成城市洪澇的主要原因:1.城市建設中,切斷了城市的行泄通道。2.提高堤壩標高的同時,形成城市中的低洼區域,不利于排水。
在該案例中,根據徑流分析和洪澇風險圖,在城市空白用地開了一條溝渠用于通水,打開城市缺口,使得小雨時可以滯蓄,不排出污染;暴雨時能夠讓城市中的水都通過這個洪澇點流走,降低城市的洪澇風險。
【案例二:綠色還是灰色設施—池州市中心城區的改造方案】
在池州老城區保留較少的綠色設施,在城中的百荷公園做了一個地下調蓄池,用于凈化雨水,凈化后的水通過水泵可用于灌溉,形成了綠色循環過程,減少造價,同時符合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此外,景觀設計師在空間布局中,通過設計陽光草地的方式把調蓄池隱藏在草地后方,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并為市民提供了優美的休閑游憩場所。
1.強調共識
水工程師與景觀設計師的工作并非一條線、硬性切割的關系,而是需要大家日常交流,所以形成共識非常重要。
(1)解決問題:任何設計的目標都應該是至少能夠解決場地中的問題。
(2)符合基本邏輯:景觀設計師在做設計的過程中不能追求圖面表達,而是在尺度、規格、種植等各個方面都要能講出道理,水工程師也要致力于解決場地問題,形成自己的項目邏輯。
(3)盡可能自然:在城市原狀、經濟條件等各方面因素允許的情況下,更多的使用綠色基礎設施。
2.強調界限
(1)不定明確的界限:水工程師與景觀設計師之間并不是割裂的工作關系,而要及時溝通交流。
(2)項目負責人為主體:項目最終的方案需要項目負責人來做決策。
(3)好建議也來自于項目不決策的人:一些旁觀者、去過場地而非決策者的人,往往能夠針對項目提出更有價值的建議。
(4)給排水學科的專業性:有豎向、標高、邊坡、結構等各方面的要求,需要通過深入計算以獲取相關數據。
科學精神
-培養科學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有矛盾的地方入手,要允許爭議的土壤。
-當出現矛盾的時候,做決策的人不能過于強勢,要清楚自己能力的局限——不要強化自己成功的點,也要知道自己的局限——試圖理解別人,聽別人的看法,尊重別人的專業多去學習,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非決策者可以多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建議,從而在爭論中產生科學精神。
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可以讓項目變得更好,景觀設計師可以通過人性化、藝術性的景觀,把工程上的隱形基礎設施顯化,達到更好的項目效果。
最后,趙楊老師結合雨人公司跨專業的工作環境,為大家分享自己對于工作的態度、正確看待錯誤的方式、以及公司內部良好合作氛圍的形成條件。并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傳授在個人選擇中的經驗之談,從“自己想過什么樣的生活”角度出發考慮選擇,在工作中持有自己的基本要求,以及以“第二時間”處理問題的方法等。
多元交叉與深度垂直
——梁源
這場直率而坦誠的講座給我的啟示是在專業領域力求做到深度垂直、深度耕耘,同時要跟隨多元化的市場做到多學科交叉,不固步自封,兩者結合才容易成為市場寵兒。
恰逢學科變動之際,由于缺乏深入的學科核心,存在非常嚴重的學科交叉內容,泛泛而不精,一直處于左右逢源的邊緣窘境,像是無源之水缺少動力,如何源遠流長?
我在反思作為從業者如何真正做到本專業上的深度垂直?多學科交叉、多元化合作反倒是我輩擅長的,也符合當下多元化、跨界融化的社會環境,可這又容易陷入雜而不精的死循環。我目前探索的答案是選1-2個細分領域深耕,在實踐、總結和研究中成為細分領域的專家,繼續多元交叉,做到廣博而非淺薄,接觸和創造無限可能。
從矛盾開始懂得跨專業合作
——王可欣
溝通從矛盾開始。因為不同的專業知識、經驗見識產生了意見分歧與爭吵,這時問題的核心才浮出水面,溝通剛剛產生意義。
成長從矛盾開始。認知的邊界不會因為原地打轉而拓展,只有在行進過程中遇到了障礙、感受到了阻力,才說明走出了舒適圈,開始了新的學習。
若一路順遂,豈不太過乏味單調,“可以預見結局的事情就不要去做”,所以請不要討厭或回避,勇敢的直面矛盾吧!
自洽才自得
——宋嘉
趙楊老師的講座,充分展現了前沿性的學術理論、求真務實的專業精神以及自洽從容的人生態度。
1、專業之爭無謂,順勢而為。以科學的精神看待自己的專業,尊重別人的同時,也要把持專業標準與專業,認清自己的上限和局限,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專業無高下,用心在自己的專業專精踐行下去就可以安身立命。
2、團隊弱管理,無為而治。管理的問題就事論事,先進與否是其次,有效有粘性才是關鍵。
3、成功不是標準,自洽才是。充分接受自己,或好或壞,不為向誰證明,無謂社會標準,人行于世,自洽才自得。
圖:來自趙楊老師講座資料
文/版:劉曦遙 崔宇晗
審核:葉艷寧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