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我們深知景觀是生活的載體,我們要關注日常,關注生活。因為景觀設計師做了什么樣的空間,人們就會在社區產生什么樣的行為。
孫虎
山水比德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
南京林業大學客座教授
亞洲園林協會副會長
中關村海綿城市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
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國際會員
分享主題丨重構——場所精神的話語權
尊敬的李迪華教授、俞勝總、張坪總、劉麗娟總,及各位來自重慶的同行,今天你們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機會,在這里代表山水比德感謝各位的蒞臨指導!
首先,我想用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一句話作為今天演講的開場——我等系由物而定。實際上我們所有的人,包括在座的各位,都是由物而定的。這個“物”實際上指的是場所,場所的精神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設計也是根據場所而定的,人與文化也是由場所產生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重慶的水土養育了一批開放且包容的西南人,廣州的水土則養育了一批務實敢為天下先的廣東人。今天我將和各位分享四個“重構”,以此一步步解讀場所精神的話語權。
第一個重構,是場地的重構,也就是場所精神的重構。我要分享的第一個項目——重慶千江凌云。實際上最近咱們大家都說,同質化太嚴重了、空間批量生產、空間碎片化、空間的意義也喪失了,究其原因是因為場所集體失語。
項目的設計靈感,源于王澍老師的一次講座《觀山之法:山水畫與園林》。王澍老師提到,面對被隔離的現場,以觀山之法重構場地各種嚴肅的關系。山有動觀,意味著你被邀請進入一個充滿喜悅的世界。這個世界的構成是沒有中心的,是一步一景的流動。他甚至沒有固定的形象,迎接你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訝異。山窮水復,柳暗花明,應接不暇。
看見山時,你在山之外 | 重慶千江凌云
山是原生的,當建筑建起來后,就出現山體和建筑并置的情況,這也是景觀和場地的縫合和重構。我們希望建筑是從山里面生長出來的,保持著原有的生態和平衡的關系。直面建筑切入后被割裂的現狀,讓建筑浸入山水。我們通過結構去分析,可以看到空間上不同的變化,這是我們的第一個策略,就是場地的縫合。
第二個策略,是精神上的縫合。原有的山體被解構后,我們希望把山的記憶和場地的原生材料,在這個場景里面重新再現,從而達到精神的縫合。比如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石頭,就是拆掉山之后保留的。
第三個策略,是細節的縫合。這也跟我前面提的石材有關。我們把重慶自然的山體,如疊巖,在設計中體現,這是我們當時的效果圖。在這個地方,我們保留了場地本身的記憶和肌理。其實,場所早已經寫好劇本,景觀設計不過是劇本的一個導演。
第二個重構,是生活的重構。北京通州萬國城MOMA,是“盒子里的山水”系列的第一個作品。我們深知景觀是生活的載體,我們要關注日常,關注生活。因為景觀設計師做了什么樣的空間,人們就會在社區產生什么樣的行為。如果我們設計一個景觀,只是讓人們來欣賞,那就沒有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可能性。但假如我們做了一些可以交流的空間,制造了這樣的場所,那么陌生社會就會被打通。這樣的景觀是具有社會性,所以重構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下一個課題。
「盒子里的山水」一次關于未來社區景觀的研討 | 北京通州萬國城 MOMA
我希翼,通過盒子里的山水這個“細胞”,逐漸把各個區域連接成一個街區。最后,實現城市的山水,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理想。山水城市的構建,是從細胞開始,因此,我想先做一個盒子的山水。
在創作的初期,我畫了一張草圖,有點群山松嶺的感覺。實際上,萬國城是一個下沉空間,并不是很大,大約2000平方,有一面約6米高的擋土墻。現在市場上大多數擋土墻的設計會做一個瀑布,或者做一面景墻。我想打破這種固有的思維去重新構建,并且賦予生活的內容。所以,我們把場地解構成六個盒子,分別賦予了六種功能。這個空間本身很生硬,但是通過設計師的導演,使整個空間實現了轉化,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空間,有的是茶室,有的是兒童娛樂空間,還有的是小書房,里面的空間都是跟未來大區息息相關的。
目前這個項目還沒有全部施工完畢,盒子里面的軟裝也還在繼續進行,所以目前呈現出來的照片還沒有很多人參與進來。在這里,為了大家有更深的體驗,我想跟各位分享下在盒子里面的感受。當人穿越到空間的時候,回頭看售樓部的時候,那么,他就成了畫中的人。當人穿過這座橋時,經過這個體塊的時候,人是可以拾級而上,到達塔的頂部,鳥瞰全院。總而言之,我們希望構建一個可游、可行、可望、可居的空間,人們可以行山涉水,可以穿越在山水之間。
第三個重構,是人文的重構。廈門龍湖·云峰原著是“盒子里的山水”系列的第二個項目。它相對來說比較現代,線條簡約和干凈,材料非常統一,在空間上還有高低錯落的視覺體驗。那么,為什么我們會做這樣的設計?
項目的景觀設計沒有過多的語言。前場干凈和簡約,但當人們穿越盒子后,會突然進入到一個非常戲劇的空間。它不光是戲劇性的,還是生活的空間。我們希望人們從嘈雜的城市進到社區之后,看到平靜的水面,能產生一些聯想。到了黃昏時分,光影的變化非常豐富。當你站在這兒,你會看到對面,仿佛若有光,于是有了更多的期待。在這個空間里面,無論人們朝向哪個方向,都能夠看到景觀。
第四個重構,是人和自然的重構。以下這個項目,是我每一次在外講座都會分享的一個案例——大一山莊。這個項目,我們做了整整十年,它代表著我們還有更深一層的設計追求。項目從以人為本到對生命共同體的關照。在古典藝術的教養中,我們保有自然的基因。自然,不僅是古典文化的原型,更是文明的未來必然。借由山水,重新審視當下現實,重返自然趨向生態文明。
【比德·作】中國十大超級豪宅之首:大一山莊
這就是我們今天談到的4個重構。我希望通過恢復場所精神的話語權,對棲居文明和棲居范式的山水路線進行探索與實踐。山水比德一直不斷地在實踐,借由山水的重構與縫合,經由“斑塊-廊道-基質”的新山水路線,達成從山水社區到山水城市的升華。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