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xiàn)  /  思想  /  正文

2002年第39屆UNESCO-IFLA國際風景園林學生設計競賽大獎作品介紹

member 2005-11-30 來源:景觀中國網
2002年第39屆UNESCO-IFLA國際風景園林學生設計競賽大獎作品介紹

  2002年初,收到了第39屆IFLA國際風景園林設計大賽的通知,本屆大賽的題目是:景觀設計中廢水的綜合利用(Integation of Havested Water in Landscape Design)。通知中要求:“設計的選址可以是一處城市公園或者特殊地點的開放空間,利用廢水以及(或者)地表徑流水進行景觀設計,設計應在生態(tài)功能和社會功能上有所反映。”(有關此次競賽的概況清參見文后附件)
  拿到題目后,大家議論紛紛。雖然,在國外有不少在景觀設計中水源再利用的成功項目;但在我國,通過景觀規(guī)劃設計對廢水進行綜合處理利用的項目并不多見,很多水景項目都是利用干凈的溪水、河水、井水甚至自來水來造景,可供借鑒的東西不多。
  當時我們也很茫然,不知從何入手,在哪里找一塊有代表性的地塊進行規(guī)劃設計,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1 切 題

  春節(jié)過后,開始進入了實質性的工作階段,導師王向榮教授建議我們4人組成一個設計小組參加本次競賽,并建議我們以杭州西湖作為創(chuàng)作的母體。正為選址犯愁的我們,聽到導師建議心頭不由一亮。2001年,我們參加了導師主持的研究課題“杭州‘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該研究對西湖西部區(qū)域進行了科學系統(tǒng)的調查分析,對西湖西部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提出了科學的、前沿的研究成果[1]。當時進行課題研究時,我們對西進區(qū)域內的3條溪流進行了具體勘查,對這3條溪流的匯水面積、日(年)徑流量、污染情況都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計算和相關數(shù)據(jù)的處理,并針對各溪流的污染問題考慮用濕地生物塘的方法對溪流水質進行凈化。      
  由于當時的工作重點主要是論斷“西湖西進”是否可行,所以其中的生態(tài)問題、社會問題、水源問題、引水問題和經濟問題是研究的主要工作,溪水的污染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這次競賽的主要針對點則是水的污染問題與景觀設計的結合,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抓住問題的重點和切入點。
  經過分析比較,在流入西湖的4條主要溪流中,以龍泓澗的年徑流量最大、污染較為嚴重,溪流周邊的環(huán)境最為復雜,同時其所流經的區(qū)域具有較好的景觀價值,這些都為我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施展的余地。根據(jù)導師的建議以及由于圖面的限制(組委會要求全部的規(guī)劃設計圖和文字說明在一張120cm×90cm或兩張45cm×60cm的圖紙上表現(xiàn)),我們選取了龍泓澗進行規(guī)劃設計;同時希望本次設計研究也能為西湖西進區(qū)域內溪流的治理提供參考。
  工作的過程是快樂而又辛苦的。對現(xiàn)場進行了又一次的詳盡踏查后,我們找到了需要解決的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所在,并通過查閱大量的西湖歷史文獻、水文水利資料、社會資料以及生態(tài)、水土保持等專業(yè)文獻,理清了問題的脈絡,也初步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2 相 地

2.1 西湖變遷
  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杭州西湖是經歷了湖盆——海灣——瀉湖——淤積——疏浚及人為治理等幾個階段而形成的。唐代的西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山麓,湖體面積為10.8 km2,比現(xiàn)在的5.66 km2大近一倍。

2.2 西湖污染
  西湖的水源主要來自于天然降水和西湖流域中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溪、長橋溪等幾條溪流的匯水。由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在這些溪流周邊的山坡、平地上,逐漸繁衍發(fā)展了大量的居民點、生產企業(yè)、賓館、療養(yǎng)院等,僅常住人口即已達7505人(2001年統(tǒng)計數(shù)字)。這些居民、單位每天產生大量的污染物進入溪流,然后經溪流進入西湖。據(jù)調查,每年排入溪流污水量達71.93萬m3;枯枝落葉、各類垃圾和土壤表層土由于雨水的沖刷也隨著溪水流入西湖,造成西湖的淤積。

2.3 龍泓澗概況
  龍泓澗起源于鳳篁嶺龍井村,自臥龍橋入西湖,由胭脂泉澗和金沙泉澗兩條支流匯集而成,干流長度3.2km,兩條支流長度分別為2.0km和1.7km。溪流兩邊有茅家埠村、雙峰村、龍井村三個自然村落,常住人口3443人(2001年統(tǒng)計數(shù)字),并且在溪流兩側分布著眾多的單位、學校、賓館、農田、茶園等。僅各單位2000年直接排入龍泓澗的污水量即達24.91萬m3,溪水中的污染物包括了生活污水、工業(yè)生產污水、養(yǎng)殖污水,以及農田、茶園中的化肥農藥的使用對溪流水質產生的污染。溪水中富含氮、磷等元素,水質位于Ⅲ至Ⅳ類之間,是造成西湖水質富氧化的主要溪流。

3 解 題

  經過調查分析,我們首先針對龍泓澗所存在的污水、廢水等核心問題進行了研究,在生態(tài)措施方面相應地做出了比較具體的技術解決方案,同時研究了整個西湖流域地區(qū)的人文和歷史。我們決定從生態(tài)技術以及傳承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精神兩條線路入手,結合藝術審美,因地制宜地賦予溪澗上、中、下游各段以不同的景觀形式,希望通過景觀形式的創(chuàng)作能反映出對西湖水域的污染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關注,最后將得到的是多功能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景觀形式。這樣,通過生態(tài)工程措施和景觀設計的結合使得龍泓澗水質既得到了凈化,又為西湖增添景觀新貌。

3.1 生態(tài)工程措施與景觀形式的結合
  生態(tài)工程措施專為凈化水質而設,具體方法為:格柵、沉淀、曝氣耗氧、人工濕地生物塘。這4個具體措施反復交叉、但又各自為主地分別運用于溪澗各段,以解決各段不同的污水、廢水問題,并將這些具體措施結合具體流域段的地貌以及該地段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創(chuàng)作出具體的景觀形式。

3.1.1 格柵
  在溪澗水流速度相對湍急的地方如溪澗上、中游等天然落差大的地段設置格柵,以阻擋并收集溪流中的枯枝敗葉和生活垃圾,防止其進入下游,還為安排專人定期定點到格柵處進行清理提供了可能。通過此段的工程處理使得90%以上的枯枝敗葉、生活垃圾等被阻隔,從上游開始一步步地以生態(tài)手段開展處理水污染的步驟。

3.1.2 沉淀
  在溪澗地勢相對平坦的地段開拓水面,設置沉淀池,主要用于沉積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使其逐漸發(fā)育成為自然狀態(tài)下的沖積扇,其上可種植水杉等耐水濕植物。分布在不同地段的沉淀池分別成為村口池塘、匯水堤壩、小型湖泊、游覽水面等。沉淀池除其所具有的生態(tài)功能外,還具備沿襲村落文化、促進經濟生產、發(fā)展旅游觀光等社會功能。

3.1.3 曝氣耗氧
  利用溪澗中地段的自然落差,結合沉淀池的匯水堤壩攔截,以及在局限范圍內設置長距離的水道,分別于上、中、下游形成多種具有曝氣耗氧功能的具體景觀形式,如激流石、分流帶、水階梯、擋水壩瀑布、起浪池、螺旋形水道等。它們使溪水流動自然活躍,增加了溪水與土地及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做到曝氣耗氧,達到為溪水充氧減少藍、綠藻量,以及利于水中多種生物生長存活的目的。

3.1.4 人工濕地生物塘
  通過地表徑流的污水、廢水,經過格柵、沉淀、曝氣耗氧等生態(tài)措施的重復交叉處理后,進入人工濕地生物塘。人工濕地生物塘利用仿生學原理,如仿照牛的消化系統(tǒng)中胃的反芻功能對于食物消化吸收的機理,設置不同排列組合形式的水生植物種植群島。溪水在這些點狀島嶼中流動循環(huán),與蘆葦、茭白、慈菇等水生植物親密接觸,在增加水中養(yǎng)分的同時,也利用這些水生植物的吸收除去水中過多的氮、磷等富氧化作用的元素,同時出產綠色經濟作物。

3.1.5 再度重復交叉運用格柵、沉淀、曝氣耗氧、人工濕地生物塘等生態(tài)工程措施
  經過以上步驟處理的水已經流向連接龍泓澗與西湖的茅家埠村落交界地帶,此地段呈方形,地勢平緩。經查閱西湖流域歷史資料和通過GIS分析,現(xiàn)狀中的農田和水田用地原為西湖水面部分,后被淤積形成田地,因此,此處用地數(shù)米以下為原西湖湖底,可以擴展為西湖水面用地。為了讓幾經處理的溪流進一步純凈,做好龍泓澗溪流進入西湖主水面的最后水質處理,為此,我們設計了具有人工濕地生物塘功效的游覽水面,以及在局限的地域范圍內設計了具有曝氣耗氧功能的螺旋形游覽水道。
  較為開闊的茅家埠游覽水面可為游人提供蕩舟游賞的空間;岸邊、港灣中耐水濕樹種的配植既創(chuàng)造出多層次的水景空間,也進一步吸收水中殘余的氮、磷等無機化合物;螺旋形水道則進一步加大溪水與土地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凈化水質,增加水中氧氣含量。通過這幾處對水的再度處理,再經過臥龍橋處所設置的格柵濾去殘留的枯葉后,使純凈的溪水進入西湖。
  經過以上一系列的生態(tài)工程措施使得溪水水質得以凈化改善,同時以此作為核心技術支撐,并結合地段不同地貌,創(chuàng)作出了具體景觀形式。

3.2 地域文化的傳承與景觀形式的結合
  伴隨著西湖的成長而產生的西湖流域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其上游龍泓澗流經地域中也保留著眾多的西湖風情。我們在設計中將西湖的歷史、文化貫穿融入到整個龍泓澗流域的景觀規(guī)劃與設計中,以期做到景觀、生態(tài)、文化的有機結合。

3.2.1 禪
  查古籍知,原茅家埠處皆為水面,與西湖相連,直至山麓。昔日古人泛舟自西湖直至靈隱山腳下,再系船上山膜拜。龍泓濕地生物塘和茅家埠游覽水面的開拓以及溪流水道的拓寬,為人們尋求往日膜拜之路提供了水上交通途徑。
  此處所創(chuàng)作的人工濕地生物塘中,設計以木棧道形成游覽線路并連接兩處參禪平臺,四周水網如織,樹木參差,清籟明凈,為靜思冥想提供較為幽深的空間。螺旋形水道與人工濕地生物塘一樣,具有實用的生態(tài)功能。其形式意取佛家輪回之意,溪水流至此自然迂回,以大地藝術的景觀形式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可供游覽休閑的公共開放空間。禪之輪回警醒人們重視自身行為對自然環(huán)境資源所產生的因果關系,促使人們自覺保護與之休戚相關的自然環(huán)境,以期對人之所需與自然資源做到持續(xù)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靜思的環(huán)境倡導禪中所包含之精華,一山一水掠去心中浮躁,代之以平和處世的人生態(tài)度,為當今生活節(jié)奏日益繁忙的人們提供心理舒緩空間。

3.2.2  茶
  位于西湖西部的龍井村以出產龍井茶蜚聲海內外。龍泓澗源于龍井,在龍泓澗兩側山坡上依次分布著數(shù)百畝茶園,由此利用茶文化創(chuàng)作景觀。如結合龍泓澗周邊村落民居的改造,設茶室、茶樓、茶肆。清明時節(jié),游客至此,可與茶農同采茶、炒茶,購龍井、問茶史、品香茗、享茶趣,體會眾多龍泓茶鄉(xiāng)風情。 通過人們的切身體會學習感受中國悠久的茶文化,豐盈人們的精神生活,使其得以傳承;同時,茶禪一體,一期一會的禪宗思想也進一步說明龍井茶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引發(fā)人們對短暫人生的思考。

3.2.3  民居
  龍泓澗水域范圍內分部著茅家埠村、雙峰村、龍井村等自然村落,尤以臨近集中水面且人口較多的茅家埠村之村落布局合理、具有典型浙江民居建筑造型特點,為此次龍泓澗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所推崇的特色文化之一。
  景觀規(guī)劃中擬通過挖掘村莊自身文化特色以發(fā)展其旅游業(yè),使其社會經濟形式轉型,使當?shù)鼐用褶D為以從事第三產業(yè)為主,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規(guī)劃當?shù)鼐用?,為西湖旅游提供當?shù)靥厣幕諡橹?,以村養(yǎng)村,并用于民居建筑的維修保護,為昔日民居賦予新生。
  借鑒浙江村落民居文化,引水入村,以擴大溪水地表流徑面積并改善村落中小氣候環(huán)境;在村頭、村中形成以水面為主的集散廣場,并引水入院形成水院;村民住房進行統(tǒng)一的改造設計,以粉墻黛瓦為特色;臨街、臨湖民居建筑從使用功能上將其改造為茶室、茶樓、飯館、家庭旅館等;村莊道路以當?shù)厍嗍鍨殇佈b材料,恢復其原有青石板道路風貌,以及修繕原有但現(xiàn)今已衰頹的石橋、木橋、石砌水井、水車等,使游人入村即可感受到淳樸濃郁的浙江民風。

3.2.4  其他
  虛實相融的‘0’與‘8’字形土堤連接了‘0’與‘8’字形所間隔開的內外湖面,游人可蕩舟游覽至種植以水杉為主的耐水濕植物的土堤上。深淺不同的內湖、外湖將為魚類多樣性的生存提供可能;水位高漲時,溪水將淹沒土堤,這將為魚類的生息繁衍帶來便利。
  兼有交通功能的擋水壩、仿生物消化系統(tǒng),以及利用耐水濕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的人工濕地生物塘、大面積的水杉林、游憩功能組合水面、溪流兩側山坡上大面積的林地等共同形成水系處理紐帶上的點面組合,緊密結合相關生態(tài)工程措施,共同形成結合生態(tài)、使用、文化等多功能并充滿逸致閑情的景觀環(huán)境。

4    命 名

  全部設計做完以后,才發(fā)現(xiàn)還沒有一個能全面表達設計思想的名字,于是大家群策群力、各展智慧,希望找出一個合適的名稱能表現(xiàn)出設計的宗旨。經過數(shù)次斟酌,最后我們選定了“尋找遠去的西湖……”。因為西湖遠去的不僅僅是西部區(qū)域的水面、清澈的湖水,還有西湖古老的文化、西部區(qū)域美麗的風景、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寧靜安逸的水道、叢林遮日的登山石徑以及虔誠的上香客……。我們希望通過西湖龍泓澗區(qū)域的建設能重新找回這些遠去的風景和喚起人們塵封的記憶。

5 后 記

  水面、清水、禪冥、茶香……,這些因素通過設計以新的方式和面貌得以再體現(xiàn)。設計力求通過以上的努力激勵人們采取措施保護我們的自然,同時也啟發(fā)人們追尋和諧的最佳境界,深入的思考我們所正在失去的一切……
  杭州“西湖西進”工程已于2002年12月1日開工建設,我們希望所作的這個設計能為西湖的決策者、設計者、建設者們提供一點借鑒和幫助。我們更希望西湖能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動人。

致謝
我們參加的這個競賽創(chuàng)作是在導師王向榮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設計還得到了《園林設計》課程任課教師劉曉明老師的指導。在此向各位老師和相關單位一并致謝。

作者簡介:本文四位作者均為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學科2000屆碩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參考文獻:  
[1]王向榮,韓炳越."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J].中國園林,2001(6):11-14.  

注:部分資料來源于IFLA網站 (website:www.iflaonline.org)。

附件:2002年第39屆UNESCO-IFLA國際風景園林學生設計競賽簡介
  UNESCO-IFLA國際風景園林學生設計競賽是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國際風景園林師聯(lián)合會(IFLA)聯(lián)合舉辦的國際性大學生風景園林設計競賽,每年舉辦一次。目的是通過競賽了解世界上風景園林專業(yè)大學生的設計水平,選拔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并希望通過競賽促進世界范圍內的風景園林教育。競賽委員會每年在前一年年末發(fā)出競賽通知,確定競賽題目。
  第39屆設計競賽的題目為“景觀設計中廢水的綜合利用”(Integration of Harvested Water in Landscape Design)。競賽要求 “設計的基址可以是城市公園或者特定基址的開放空間系統(tǒng),利用廢水以及(或者)地表徑流水進行景觀設計,設計應有生態(tài)和社會的考慮?!?
  競賽設一、二、三等獎各一名。一等獎(1st Prize):IFLA-UNESCO獎和3500美金(A IFLA-UNESCO Priz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S$3,500);二等獎 (2nd Prize):IFLA Zvi Miller 獎和2500美金(IFLA Zvi Miller Prize US$2,500);三等獎(3rd Prize):Merit獎和證書(Merit award Gifts and certificate)。
  大賽規(guī)定授予最高獎的設計作品應具有以下特點:A.最好地體現(xiàn)競賽的主題;B.具有增進風景園林標準最有效的方法;C.對當今的環(huán)境問題給予充分的關注;D.具有風景園林藝術與功能的完美融合。
  參賽者必須是國際風景園林師聯(lián)合會承認的風景園林專業(yè)學生,可以以個人形式或者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每個參賽者或每個參賽的設計小組只能有一份參賽作品。如果參賽小組成員所學的專業(yè)交叉,風景園林專業(yè)的學生必須是該設計小組的組長。每個參賽小組的人數(shù)不應超過5人。所有的參賽者,如果其作品滿足規(guī)定的參賽作品要求,將獲得一份參賽證書。對于給予競賽大力支持的大學、學院或其他機構以及獲獎者參賽時所在的單位將給予褒獎。
  競賽委員會要求參賽作品應將全部的規(guī)劃設計圖和文字說明在一張120cm×90cm或兩張45cmx 60cm的圖紙上表現(xiàn),設計應在二維的空間上表現(xiàn),任何在三維空間的表現(xiàn)(如模型)將不予接收。設計圖應包括所有參賽者所要表達的設計信息,但不能含有與參賽者身份有關的任何信息。

  來自中國、日本、韓國、英國、保加利亞、新西蘭、南非、奧地利、加拿大、美國、以色列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風景園林專業(yè)學生參加了本次設計競賽。競賽結果如下:

  一等獎:參賽題目是尋找遠去的西湖,設計作品參賽號:18,參賽者:韓炳越、李正平、張璐、劉彥琢,參賽者單位:中國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競賽委員會對該參賽作品的評語為:
  “該參賽作品是致力于對被破壞的湖盆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生態(tài)恢復。設計者對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進行了綜合全面的研究,并采用了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方法。設計者對水的凈化和利用進行了生態(tài)的設計,成功的展示了不同的生態(tài)處理手法,并使之成為設計有機整體的一部分。該作品是多方位的,非常有趣的,非常好地展示了自己的設計思想?!?
  國際風景師聯(lián)合會主席瑪莎?法扎多(Martha Fajardo)認為:
“通過該項目,該設計小組在設計上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責任感,滿足了我們對競賽主題的預期設想。該參賽作品是一個有機的設計,多種有關水凈化和利用的生態(tài)方法融入設計之中,并成為設計有機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等獎:參賽題目是關于社會和生態(tài)的改進,設計作品參賽號: 55,參賽者:西克?戈汝尼(Silke Gruner),參賽者單位為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建筑系,競賽委員會對該參賽作品的評語為:
“該參賽作品高度基于基址所處的城市環(huán)境,盡力通過設計來解決生態(tài)問題和社會問題。該設計處理了流經花園的3條徑流,使花園成為城市格網的延伸。水的設計活潑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使水用于養(yǎng)魚、小型社區(qū)花園和娛樂場所,并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水景。該方案用黑白兩色表現(xiàn),表現(xiàn)手法新穎活潑?!?

  三等獎:參賽題目是滲透-再補給得以恢復,設計作品參賽號:13,參賽者:娜特麗?瓦克森(Natalie Watkinson),參賽者單位為新西蘭林肯大學,競賽委員會對該參賽作品的評語為:
  “該參賽作品用簡單然而有效的方法處理了一個普通問題。設計基址原來是雨林,現(xiàn)在為一個有著巨大瀝青停車場的購物中心。該設計的目的是盡量從所有的物體表面(如屋頂、停車場、鋪裝等)收集一些自然雨水,用之澆灌基址中的花園。該設計是如何用最小消耗最大程度地改善環(huán)境的成功范例。一個“事實求是”的設計方案通過優(yōu)美而巧妙的方法展示出來?!?
  2002年第39屆UNESCO-IFLA國際風景園林學生設計競賽已經結束了,每年一次的UNESCO-IFLA國際風景園林學生設計競賽仍將進行,我們希望通過這一介紹能提供給大家一些有益的信息,以期對大家有所啟迪。


一等獎作品:尋找遠去的西湖


  • 給Ta打個賞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黄色免费短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林俊逸高圆圆第1190章| chinese打桩大学生twink| zoosk00lvideos性印度| xxxxx免费| 尾野真知子番号|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800av在线播放|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播放网站| 雄y体育教练高h肌肉猛男|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红颜免费观看动漫完整版| 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俄罗斯激情女同互慰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产香港日本三级在线观看| tube美国xxxx69|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旧里番yy4480在线高清影院| 麻豆高清区在线|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久久久免费的精品|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v电影v亚洲v欧美v国产| 国产剧情片视频资源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一进一出抽搐呻吟| 嗯!啊!使劲用力在线观看| 健身私教干了好几次|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