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初探

member 2005-12-07 來源:景觀中國網
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初探

  小城鎮,泛指20萬以下人口的小城市,也包括依法建立的建制鎮和農村集鎮,它既處于中國城鎮體系的最低層次,又與鄉村有著緊密聯系,是連接城鄉的紐帶,積極發展小城鎮是我國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構成城市意象的要素一般分為五類,即道路、邊沿、區域、節點和標志,道路作為第一構成要素往往是具有主導性的,其它環境構成要素都沿著它布置并且與它相聯系。因而,街道在城市中絕不僅僅是連接兩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人們公共生活的舞臺,觀光游客沿著街道觀察了城市、認識了城市,當地的居民習慣性地在街道上活動并感受著街道及其周圍環境,商業設施也大都布置于街道兩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對小城鎮城市景觀最直接的感受來自于小城鎮街道景觀,街道是最能體現小城鎮活力的窗口。但過快的城市化為小城鎮帶來了許多非人性化問題:過境車輛的增多、交通廢氣和噪音、排水系統的改變和硬質路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因此引發本文對以上問題針對性措施的討論。

  一、小城鎮街道景觀的歷史沿革

  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觀比喻成城市景觀的血管。在城市交通運輸、購物、交往,都離不開城市街道景觀。每個小城鎮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或者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四周發展,或者脫離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或者新舊城結合。但是,不論哪種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景觀格局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鎮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小城鎮街道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小城鎮空間布局的特色,小城鎮街道景觀格局反映了小城鎮的特色。

  二、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環境的構成要素和特性

  構成要素 小城鎮街道景觀的空間環境在構成上屬于帶型空間,是相對狹長的地形利用相關景觀因素組織而成的空間景觀;主要構成要素有:街道平面、縱橫斷面、垂直綠化透綠生態圍墻、節點小品、環衛設施、廣告、街燈、人流、周邊環境綠化(植物)等,千姿百態的景觀樹與彩色花葉行道樹成為城鎮一道靚麗風景。

  1)城鎮街道景觀道路,是交通線,又是流動風景線;街道本身是小城鎮街道景片的景界,又是聯系城鎮各個區域的“紐帶”,是街道景觀構成的第一要素,具有組織交通、分劃空間界面、構成街道流動空間的框架。

  2)節點中的環境藝術小品是小城鎮街道景觀的各種地景設施,是具有藝術性、標志性的景觀構筑物,如雕塑、路標、座椅、花壇等。應布置合理、精致美觀,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水景是自然生態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城鎮街道景觀的水景常有噴泉、疊水泉、水池、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生態溝溪等。水景觀設計時應以節水為原則,充分利用水,或借水成景,或依水組景,作為景觀生態設計的重要元素。

  4)綠化或種植設計是組織景觀空間的重要手段,在小城鎮街道景觀設計中,運用景觀生態學進行規劃和植物造景往往是很重要的理念,并能產生很好的景觀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特性 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隸屬的帶形景觀空間,具有空間上的延展性、時間上的流動性、整體景觀的協調統一與連續性。

  1)空間上的延展性:指由于形態的狹長而產生的空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和展開的特性。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應充分運用帶型空間的延展性和連續性,運用韻律、節奏、復合以及色塊、光影等手法來進行創作,進行空間景觀的組織,注重整體的把握,在統一的基礎上尋求變化,如帶狀空間布置若干節點,并用綠色走廊加以串聯,形成綠色的“項鏈”。

  2)視覺與時間上的流動性:即指人們在不同的位置、視角或時間上有不同的景觀感受,也就是步移景異的效果。根據視覺原理,通過空間串聯在停留空間中,有一定的間隔規律。楊·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中提到“社會性視域—0~100m”,蘆原義信提出“外部空間模數”,大約25m左右。因此,距離25m左右對城市市民為視距模數,在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應以25m為轉換。在小城鎮街道大約25m左右距離形成一個較為有序的節點,能使小城鎮街道景觀有序地出現在視覺范圍內,以利于空間景觀的塑造。

  3)整體景觀的和諧性和連續性:街道景觀是動態的景觀,隨著街道線型、坡度、走向的改變,人們對街道空間的印象亦會步移景異。好的小城鎮街道景觀固然需要統一的風貌格調,一個和諧空間,人們在其間或快速而過,或漫步而行;同時也需要在25m左右的視距設置若干節點形成游憩空間以滿足人們習慣和情感的需要,就像一曲完美的樂章需要了幾處變調和高潮,變化豐富、趣味盎然是小城鎮街道景觀的人性化特征,也是景觀設計的魅力所在。

  三、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理念

  人是人類文明創造的主體,也是人類一切活動和發展圍繞的核心,因此,尊重并滿足人類生理的、心理的及精神上的各種需求,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天人合一是“人性化設計”的焦點。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的人性化設計理念是:

  1)在小城鎮街道景觀的建設實施過程中,研究人的行為心理、知覺經驗,注重“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回歸和對人性空間的重視,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都要從小城鎮特有的以人為本、親切宜人的空間尺度出發,強調鄰里生活和城市生活的融合。

  2)運用系統、環境、園藝等科學手段,對小城鎮街道景觀內部能量流、人流、物質流、信息流、價值流等景觀元素進行改善和調整,達到保護人類健康,與自然系統和諧共生,保護人居環境的生態美,保持生物系統多樣性,最終促進小城鎮帶狀空間中人與自然關系的持續協調發展。

  現代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應該是既協調自然風景、人文環境與民俗風情,浸透著融合地理環境與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又結合地形,節約用地;順應氣候條件,節約能源,注重環境生態及景觀塑造;運用手工技藝、當地材料及地域獨到的建造方式,形成自然樸實的建筑風格,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強調人性化設計的具有多義的空間功能,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處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具有尺度宜人的空間結構、形式豐富的景觀序列和融合自然的景觀空間,使人能夠“樂在其中”,又能“過目不忘”,從而形成高品位、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鎮景觀形象。

  四、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中出現的誤區

  1.建設指導思想模式盲目克隆大城市,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片面求大、求寬、求洋,熱衷開大馬路,往往造成街道尺度比例失調;同時割裂城鄉之間在景觀、居民活動空間方面的聯系,使得居民和外來者失去對小城鎮關鍵性生活價值追求的體驗。

  2.肆意破壞當地重要的人文—自然歷史景觀要素。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當地自然環境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地方風格;我們在小城鎮的街道景觀建設中應該設法使這些人文—自然歷史景觀要素暴露在城市人群面前,尤其讓外來者能夠有機會閱讀這些歷史素材。

  3.自然山水城的理念被忽略,小城鎮景觀建設任意開山取石、自然河道任意裁彎取直,一些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濕地被夷平或者填平,聯接城鄉之間的一些天然綠色通道被人為開發不當而破壞,失去了作為永久生物棲息地和城市中殘遺的自然保護地的功能和價值。

  4.忽視節點設計,盲目照搬照抄。節點是小城鎮街道景觀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游憩廣場、標志性建筑或構筑物和街道楔形綠地等,這些節點通常是城鎮不同空間的結合點或控制點,是人們對小城鎮形象記憶的關鍵魅力所在。近年來小城鎮的景觀節點設計已經受到公眾的關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遺憾的是節點設計手法大都照搬大中城市的一些做法:不銹鋼雕塑、大型噴泉、大理石或花崗石鋪地、幾何形規則圖案,歐式游園……,與小城鎮文化底蘊和空間形態很不協調,喪失了小城鎮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5.街道綠地實施“一哄而上”,違反科學規律,綠地景觀中“綠楔”、“綠廊” 與道路廊道帶狀空間結合不夠緊密,未能消除道路廊道的車流、人流、噪聲集中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也影響小城鎮外部生物基因正常流入和內部生物基因正常流出,影響能量流和物質流的循環;植物配置未優先選擇鄉土樹種,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盲目選用外來植物品種,只一味追求眼前效果,不考慮長遠利益,未經引種馴化的外來植物品種因不適應當地生態環境而逐漸死亡,不但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影響綠化的整體效果。

  五、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要素的人性化設計思路

  1.路面景觀的人性化設計

  小城鎮街道除了承擔重要的交通任務外,還從一個側面代表著城市精神與形象。小城鎮街道景觀根據道路的景觀特性分為生態景觀型、建筑景觀型、非物質型。

  傳統小城鎮大多具有以人為本的、親切宜人的尺度,其空間應具有序列性、模糊性、領域性,著意塑造街道兩側的凹凸角空間,形成“彈性空間”或者打造“邊緣效應”,可以緩和人流與車流沖突,豐富街道空間層次。所謂“路從景出,景從路生”,街道空間及各個細部空間(接近人的尺度的區域和范圍)盡可能的變化和豐富。

  而目前的小城鎮建設,熱衷于開大馬路,設計人員不去研究道路兩側的建筑與道路斷面的比例關系,凡事以“大”、“寬”為先,往往造成城鎮街道尺度失調。大中城市有大中城市的尺度,小城鎮有小城鎮的尺度,小城鎮如果盲目照搬大中城市的尺度,按照大中城市的“體量”建設,顯然是不合適的。即使要在小城鎮產生“大”的效果,也應小中見大才為上策。

  在當代小城鎮街道設計中,我們應樹立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注重突出小城鎮的空間環境特色和宜人的比例尺度,要與“城市設計”的理念和方法綜合處理來進行設計創造。

  街道路面材料主要分為瀝青類、混凝土類及合成高分子材料、混凝土砌塊、木材、石材、砂土類天然材料,磚材、陶瓷類人工燒制材料。瀝青類、混凝土類適合于車流量和人流量均較大的交通性街道,目前較為先進的是在改性瀝青的基礎上,人工脫色的彩色瀝青。其主要作用、性能、施工工藝都與瀝青相當,具有抗高低溫、耐摩擦、使用壽命長等特性,不易產生剝離、開裂等路面破壞現象。色彩鮮艷、持久,同時具有很好的透水性,提高了雨水循環利用率,符合環保、人性化設計的要求。而生活性道路(步行街、風景園林道路、游覽步道等)則多采用色彩鮮明、造型自由、性能多樣,易營造歡快、華麗氣氛的人工燒制磚材、陶瓷材料或觀感自然親切、質感舒適宜人的木材、石材、砂土類天然材料。

  按路面材料及其做法還分為透水性和非透水性。小城鎮街道景觀的人性化設計如有條件采用地表水“循環”設計理念,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使其作為水景創作的主要資源。對硬質路面,如主要道路為水泥鋪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設置雨水滲透口使雨水均勻地滲入地下;對半硬質路面要盡量采用可滲透性的材料,以形成滲透性路面,最大限度地讓雨水自然均勻地滲入地下,形成良好的地表水系統循環,以保護當地的地下水資源。

  2.生態橫斷面的人性化設計

  傳統街道綠化的種植橫斷面一般沿街道側石至街道紅線依次遵循:綴花草坪、灌木叢、中層林、背景林的從低、中到高次序,林冠線也依次從低至高過渡。這幾個層面的綠化往往較密,視線阻塞,且整條街道種植采用一種模式,缺乏節奏與變化,景觀單調又乏味。

  新型街道景觀橫斷面擬將人行道融入街道綠化之中,在綠化中穿插蜿蜒、舒展前進,直至街道交叉口處才從綠化叢中穿出,與過街斑馬線相接通過。同時在街道之縱斷面綠化配合路段起伏變化,形成豐富的多層次空間。

  3.節點環境小品景觀的人性化設計

  小品是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構成中必不可缺的部分,人性化設計理念更應顯示出小品時尚魅力的風格,讓人賞心悅目,情景雕塑化能體現城鎮文化底蘊與亙古歷史積淀。它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具有精神功能。

  小城鎮的魅力系其自身區別于其他小城鎮的個性特征,是小城鎮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所在,小城鎮街道景觀節點小品設計應以區域差異為立足點。我國地域差異明顯,自然環境、區位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民風民俗等各方面的差異為各地小城鎮特色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設計人員應善于從區域大背景中去挖掘小城鎮街道景觀節點小品的獨特內涵和品位,把一些潛在的、最具有開發價值的特色,在設計中表現出來。

  歐美各國,從歷史上就對市鎮廣場和街道的節點環境小品十分重視,各色街道景觀小品 “街具”與街道景觀珠聯璧合、相映生輝,形成了豐富的城市空間和多彩的人文環境,這也與其人文思想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如①注重藝術造型。街道兩旁散立的歷史名人、神圣動物等藝術雕塑極盡精美華貴,呈現著歐洲文藝復興后濃厚的人文精神遺風;城市街道兩旁的物件設施,如護欄、樹圍獨具匠心的不同藝術特色,各臻奇妙。②造景色彩、造型宜人。城市大多泛現出灰白、淡黃、赭紅、青綠等主色調,雜以其它各類奇花異卉,在艷陽、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令人賞心悅目;點綴其間的各類小景和留植的各種古木花卉,修剪成型,極富圖形化的藝術表現力和人性化的親和力,別有佳致。③國外的許多小品設施,獨具人體工學和人類聚居學特性,如花壇、臺階、水池等,大多與坐凳、靠椅相結合,既清潔美觀,又方便大眾,是多功能座椅,在一些社區里,有的擺些石礅、石板。

  也有設計“斷壁殘垣”,孩子們在其中可以盡興玩耍;同時細部設計更加符合人體尺度的要求,且布置的位置、方式、數量更加考慮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特點,與人的關系更為密切,尤其應充分考慮老人、兒童、殘疾人的生理特點和要求,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4.水景景觀的人性化設計

  由于人類有親水的心理要求,在眾多的景觀設計中,“水”都作為重要的景觀元素之一加以設計,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說法。但是,縱觀大多數的街道景觀水景,多是利用水的流動直接設計水景,諸如噴泉、疊水、瀑布、水池等,缺乏小城鎮典型性,多是強調改造自然,即以人工環境取代自然環境,由此帶來了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城市中自然要素的寶貴,因而尋求城市與自然、人工與自然山水生態環境的融合與呼應,在人與社會關系更加密切,人類空間活動尺度更為親切,強調“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小城鎮街道景觀水景設計中更加注重利用自然的因素,運用水景旱做、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生態溪溝等“半自然化”景觀進行人性化水景設計。

  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是根據植物在不同水環境下的生長特征與水動靜、深淺的不同要求,進行科學配置而形成的景觀水生態景觀。由于水位的漲落,處于常水位與最高水位之間的區域,形成濕地景觀。生態濕地在維持區域生態平衡中具有良好的作用。首先,生態濕地有濕潤氣候、凈化環境的功能;其次,生態濕地可產生很大的生物生產效能,植物在有機質形成過程中,不斷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從而凈化空氣;另外,生態濕地堆積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有助于凈化水體;最后,生態濕地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實現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多類型的環境。小城鎮街道景觀水景中的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就是利用自然濕地或人工濕地,運用濕地生態學原理和濕地恢復技術,借鑒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特征、景觀、生態過程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的水景空間;是將保護和利用相統一的,融合自然、園林景觀、歷史文化等要素,具有生態、景觀、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綠色人性化生態空間。它是人類親水性在現代生活中的一種表現,是對傳統園林水景的繼承和拓展。

  生態溪溝就是在景觀規劃中運用新型材料,在雨水管道系統設計中考慮雨水滲透,合理、充分利用雨水,涵養地下水源,營造人性化、可持續發展的水循環環境。目前比較流行的為常年充水性地面滲透溪(溝),溪(溝)中常年有水流動,水聲潺潺,可種植水生、半水生植物,構成人造天然濕地植物群落;既減少了人工和外來資源(例如水、能量、等)的投入,符合環保要求,又成為吸引野生生物,特別是鳥類、昆蟲(蝴蝶、蜻蜓、螢火蟲等)和兩棲動物(青蛙、龜、蟹等)的綠色源頭,造就人性化、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小城鎮街道水景景觀。

  5.綠地植物造景的人性化設計

  景觀生態學要求景觀要素如斑塊、基質、廊道等合理規劃,在數量和空間分布上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質流與能量流暢通,以符合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使人類聚居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小城鎮街道綠地景觀包括斑塊、基質、廊道和邊界。由于街道綠地景觀是帶狀空間,其主要表現為廊道(綠色走廊)結合斑塊(楔形綠地),表現形式為綠色走廊與街道廊道鏈接起來,在街道兩邊規劃一定寬度與不同形態的植被帶。通過綠色廊道把景觀中各嵌塊體連接起來,形成綠色聯網,改善棲息地斑塊之間的質地,減少動物穿越邊界的阻力,以利于各嵌塊體中小型動物沿廊道移動;同時將城市周邊的清潔冷濕的空氣引入城鎮內部,改善空氣質量。

  小城鎮街道綠地景觀人性化植物造景,涵蓋植物群落學、環境園藝學、修復生態學等多學科,是經典植物造景(用喬、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各種生態因子作用來創造景觀,發揮植物本生的形體、線條、色彩等方面的自然美感,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表達一定意境和功能的藝術空間)與景觀生態學的融合。

  提高植物配置水平,體現小城鎮地域人文特色,加強合理植物群落設計,提高生態效率,強調人與自然和諧,促進可持續性發展,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應該盡量保護小城鎮街道兩側原有的自然遺留地和自然植被,重建綠色廊道和生物暫息地,形成綠色生態網絡,配置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包括富于季相變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和人工誘引的復合植物群落,做到搭配合理,共生共榮。

  2)景觀特色上要注意利用植物本身特征,如樹形、花色、葉色、枝、果等,配合小城鎮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形成特定環境的景觀效果;同時充分考慮樹木的立體感和樹形輪廓,通過里外錯落的種植,及對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應用,使林緣線、林冠線有高低起伏的變化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

  3)植物品種選用上,最大限度地選用地方植物造景,這有利于鄉土特色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恢復,更是小城鎮地區文化和民族傳統的體現;為豐富本地造景植物與植物景觀,可有計劃適當引進外來馴化樹種或植被,但必須與當地氣候、土壤相適應,形成喬灌草結合、層次豐富、配置合理的復合植物生態群落。

  4)引入綠量概念,目前城市綠化中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往往不能真正體現出綠地的生態效益,提高立體三維綠量能大規模提高植物群落與外界物質流、能量流的交換效率,提高生態效益。小城鎮街道綠地景觀人性化植物造景,應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三維綠量高的植物,增加綠地的葉面積指數,促進群落的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提高小城鎮居民與自然環境的連接感,改善生活質量。

  5)加強植物群落自身更新、恢復的能力,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奧德姆(H.T.Odum)指出“人類應該用盡量少的自然能而足以對自然界產生巨大作用的模式和過程”,小城鎮街道綠地人性化配置,要努力把握小城鎮所在區域的地帶性植物群落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改變植物配置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為源頭的管理,運用生物控制共生理論來調整和構建改善種植結構,提高植物群落自身的穩定性和抗逆性,如盡量利用綠地凋落和綠肥等土壤適應物,進行再循環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環機制;在植物群落中為有益昆蟲和兩棲動物提供適宜的環境;實現城市綠地植物無公害控制;利用人工頂級群落和動態平衡演替理論,形成能參與自然界的演替,達到自然力平衡,穩定而優美的小城鎮自然景觀等。

  六、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的評價原則和評價體系

  在當代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中,我們要注重突出小城鎮特有的自然風景、人文環境與民俗風情,尊重并滿足當地居民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各種需求,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天人合一、可持續性發展,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評價原則如下:

  1)充分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的原則。城市的景觀環境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往往給人們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也為城市建立獨特的個性奠定了基礎。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要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遺產,認真研究小城鎮的發展史,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對小城鎮的歷史演變、自然地理風貌、文化傳統、居民心理、市民行為特征及價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并融入當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形成新的小城鎮街道景觀文化和城市風貌。

  2)以整體觀念有序組織創造景觀序列的原則。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要以城市設計的理念來做指導,從城市總體出發,從規劃一開始,就對道路、節點小品、水景、燈光、人、周邊環境綠化(植物)等小城鎮景觀空間構成要素進行統籌安排,與城市自然景色、歷史文物有機聯系在一起,把街道景觀空間道路與環境作為一個景觀整體加以考慮并做出一體化的設計,并利用當地材料、傳統建筑符號,并融合社會、文化、展現地方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來達到景觀空間設計的實用性、觀賞性、地方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充分展示小城鎮的整體形象與個性,體現人性化。

  3)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隨著城市的發展,環境也隨之惡化,環境的惡化要求我們盡量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本。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要求我們一方面要滿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為目標,另一方面要保護不可再生資源,盡量減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資源的使用,節水、節能,提高物質的循環使用率,維護生物本土性和多樣性,保持能量流、人流、物質流、信息流、價值流的暢通,維護自然界本生的緩沖和調節功能,堅持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發展三者統一的可持續發展。

  4)強調可適應性的原則。可適應性主要是強調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建設和各種服務設施的配置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適應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據人們的習慣、行為、性格、愛好進行空間選擇,提供最佳的服務。如午間休息、等公共汽車座椅、電話亭、小賣點、夜間照明、香氛植物等。

  在分析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的思路和原則基礎上,提出初步評價體系指標,探討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的標準化和可評估模式。

  本體系評價等級為:優、良、中、差。優:代表道路景觀環境人性化程度超過目前的行業水平,其實現技術在現有適宜技術基礎上稍有超前。良:代表比行業基準有很大提高,但仍然在目前的適宜性技術可以實現的水平內。中:代表比目前行業水平有一定提高。差:表示道路景觀環境人性化水平不高于目前行業水平。但本文只給出了指標體系的一級評價因子,評價的準確性及客觀性尚待提高,二級、三級指標因子量化評價有待今后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吳為廉.景觀與景園建筑工程規劃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3]金莉.趙之楓.張建.當代小城鎮和廣場設計理念.小城鎮建設.2005
[4]趙提綱.淺談城市街道景觀中的綠地設計.江蘇城市規劃.2004
[5]李迪華.李小凌.我國小城鎮建設的生態學途徑.小城鎮建設.2002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添人人妻人人爽夜欢视av|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社区8| 免费成人av电影| 欧美激情另类自拍| 9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最好看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青娱乐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28p|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6| 成人看免费一级毛片| 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无限在线观看下载免费视频|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久久 | 欧美va亚洲va国产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 欧美黑人xxxx|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扒开两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爽|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夜色私人影院永久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最近中文字幕的在线mv视频| 交换交换乱杂烩系列yy|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电影播放| 被cao的合不拢腿的皇后|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 北条麻妃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黑人巨大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日本牲交大片无遮挡| 香蕉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