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一、現狀分析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于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如圖一)卻靜靜的躺在水里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如圖二)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圖一:泰安市政廣場噴泉
圖二:泰安市樂園小區中心鋪裝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筑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制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1]。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解決對策
一般地,我們很多的設計師在設計水景時大都在采用借鑒的原則。國外及國內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噴泉、大水體(如圖三)來形成壯觀美麗的水景,于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顧自身的條件,爭著去模仿這種很體面的景觀,最后就出現了上述的結局。
在設計水景時,我們更應該考慮地域水資源的狀況,尤其是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如何設計水景更應該值得考慮。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資源缺乏地區營建水景做一些探討。
2.1 宜“小”不宜“大”原則
圖三:泰安市高新區旁大水體
圖四:圣?荷塞廣場公園旱噴泉水景
此處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如圖三)。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么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后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如圖四)更易于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后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于更好的養護,并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于治理。
2.2 宜“曲”不宜“直”原則
圖五: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一
圖六: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二
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于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于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圖五)!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如圖六),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2.3 宜“下”不宜“上”原則
圖七:東京灣喜來登大飯店賓館入口水景
圖八:芝加哥標準石油大廈旁水景
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如圖七),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如圖八),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2.4 宜“虛”不宜“實”原則
圖九:加州情景雕塑園中水景
圖十:在缺水地區用石塊營造的水景
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如圖九)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于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如圖十)。這樣的水景對于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于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2.5 關注野草之美,反對草坪熱
圖十一:浙江臺州黃巖永寧公園中野草之美
圖十二:中山岐江公園中野草之美
前幾年全國各地興起了一股興建大草坪的熱潮,不管是身處海南,還是位于大連,你都能感受到這股熱潮的猛烈侵襲。到處是讓游人止步的大草坪,到處是被踐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處是需要園林工人經常澆灌、修剪的大草坪,結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對于人們所真正需求的環境卻并沒有多大的改觀。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征、生命力強的野草的消亡;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正因為這股浪潮,最后終于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野草的美麗(如圖十一、十二)。因此,對于水資源缺乏的地區,更應該重視鄉土草的應用。
三、結語
水資源日益缺乏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對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營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們每一個景觀設計師的責任,正如約翰?O?西蒙茲先生所言:“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 [2]
(注:文中圖片八載自孫成仁先生著的《城市景觀設計》,圖片四、五、六、七、九載自王曉俊先生的《西方現代園林設計》,圖片十載自《世界建筑》(2005,06),圖十一引自土人景觀網 http://www.turenscape.com/project/show.asp?id=323,圖十二引自土人景觀網 http://www.turenscape.com/project/show.asp?id=71,其余圖片均為自己拍攝。)
參考文獻:
[1] 載自景觀中國網站 http://www.landscapecn.com/news/html/news/detail.asp?id=27585
[2](美)約翰.O.西蒙茲著,俞孔堅等譯[M],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李先軍 山東農業大學02級園林3班 郵箱:lixianjun.135@163.com qq:729141302
致謝:首先,我要感謝于東明和王洪濤兩位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細致的指點和教導;同時,我還要感謝山東農業大學園林規劃設計院的師哥、師姐以及我的同班同學們,因為他們同樣給了我很多的幫助。在此,我向你們表示深深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