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1.概念探討
作為地理名詞,景觀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觀則涵蓋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園林是西晉沿用下來的名詞,園林設計是園林學的中心,孫筱翔教授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譯為園林設計是正確的。園林設園林設計因素包括構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園林建筑布置、園林小品、園路和場地、園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貫穿,科學性和藝術性的交融。綠化是建設綠地的行為,城市街道景觀不僅有街道綠化要求,還要顧及園林城市建設,體現該城市的文化和藝術。
2.1 街道景觀功能
2.1 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觀比喻成城市景觀的血管,在城市交通運輸,購物,交往,都離不開城市街道景觀。
2.2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個城市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隨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用地不斷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四周發展,典型的如我國首都北京,有的脫離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典型的如山西的平遙市,有的新舊城結合,典型的今天的沈陽城。
不論哪種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門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市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城市街道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例如:邯鄲新改建學步橋街區,該區以邯鄲學步的故事建成。
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格局,也就確定了該城市的發展形態,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間布局的特色,從而在市民中形成相應的文化特色,可以說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2.3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人們對街道的感知不僅涉及其路面本身,還包括街道兩側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樹、廣場景色及廣告牌、立交橋等等。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體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種事物質量的低下,都影響整個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響城市的形象。
街道景觀質量的優劣對人們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響。對于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來說,街道景觀質量的提高可以增強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對于外地的旅游者和辦公者來說,由于他們停留的時間較短,而且大部分時間在街道上度過,因此街道就代表整個城市給這些外來人員的形象。
總之,城市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隨城市的發展,人類對生存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街道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這就要求設計者拓寬對街道的研究,適應社會的要求。
2.4 城市街道是展示城市景觀的舞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凱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著《城市的形象》一書中探討了城市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問題,他認為“任何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公眾印象,它是多個印象的疊加。”他通過大量資料得出結論:城市形象主要與五種城市要素有關,它們是“道路、邊沿、區域、結點和標志”。
一般人很少從城市形態、城市發展史這些專業角度來認識。一個城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觀、街道上的尺度,街道兩側建筑物的體量和風格,色彩各異的廣告牌匾和指示標牌,獨具特色的綠化、小品、設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車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們,或駐足聊天或看熱鬧的市民……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例如法國巴黎老城內的鄉榭麗舍大道,兩側傳統風格獨特的建筑物,容納世界著名的名貴時裝店,與街道軸線上的凱旋門一起構成法國巴黎老城所特有的城市景觀。
3. 我國城市街道景觀現狀
近十幾年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但是我國城市景觀與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不斷努力。就目前城市街道景觀的存在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功能設施不健全
在我國有許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環境現狀,僅僅考慮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對路面的要求,忽視街道各種設施的建設,如交通標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種設施,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
3.2 環境質量差
我國街道現狀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環境質量問題;街道綠化系統不健全,對缺損綠化修補不及時;沿街建筑形式雜亂無章,沒有特色;圍墻多為沒有修飾的實墻,廣告隨意亂貼;交通標志缺乏系統的精心的設計。街道設施缺乏系列化、標準化設計,整體性較差。
3.3 街道環境“重車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橋、過街地道和人行橫道線,行人不得不冒險橫穿街道;許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擠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寬機動車道,步行者不得以而進入機動車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險性;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缺乏應有的隔離設施,步行空間因而缺少安全性。
3.4 街道設施水平低下
街道照明滿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鋪裝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質量低,不能滿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為殘疾人、老人、推車兒童的媽媽提供方便的無障礙設計。輔助設施嚴重短缺,為街道上行人服務的設施,如公共廁所、街路標牌、交通圖展示板、公共電話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間等嚴重短缺,與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3.5 街道建設缺乏個性
千樓一面、千街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過去人們批評‘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歷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體風貌,又出現了到處仿歐式建筑的現象,使得街道失去了個性。街道建設在空間上,兩側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過于雷同,缺乏可識性。
3.6缺乏公共活動場所
道路交通環境的設計很少考慮,為市民提供交往場所。人行空間缺少,缺乏街頭廣場,人們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場所,更談不上舉辦更豐富的多彩的活動。
經分析存在問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a.歷史原因
由于我國歷史的原因,導致城市交通設施欠帳太多,供需失調,再加上改革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劇了這一矛盾。
b.觀念問題
過去我國城市建設長期以來遵循著“實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講究美觀”的原則。這個原則在解放初期,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修復戰爭的創傷,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城市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可是我們的觀念卻沒有隨著更新。
c.管理不嚴密
城市街道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存在許多條塊劃分,由于界限不清,出現問題時往往會互相推脫、踢球。造成了城市街道都來管又都不管,往往出現管理失調的現象,較為典型的現象是同一段城市街道不斷的開挖。
d.立法不健全
目前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法規《城市規劃法》和城市建設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詳細規劃,關于城市街道方面僅對城市紅線寬度、斷面及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做出規定,卻未對影響城市街道環境的諸多因素做要求。
4. 針對存在問題,街道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4.1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思想來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思潮,人本主義是中世紀歐洲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思想,也成人文主義,主張思想自由和解放。
在城市街道景觀中體現以人為本,主要體現人們的主人翁位,在總體規劃中控制詳細規劃的街道景觀設計。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設實施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為人群是街道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一個好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
4.2 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的作用
城市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所給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這就為城市個性建設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城市有歷史意義的場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間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與隱藏在市民心中的、駕駛行為產生地域文化認同社會價值觀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鳴,喚起對過去的回憶,產生文化認同感。
由此看來,我們在街道景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同時要向前發展。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4.3 整體性原則
城市街道格局的設計要從城市的整體出發,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要體現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個性。
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要為突出城市的個性服務。
4.4 可持續性原則
隨城市的發展,環境也隨著惡化,環境的惡化警醒了人們,可持續發展應運而生。可持續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主題,它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強調滿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為目標;一層是關注影響發展的因素。
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環境設計中也要遵循這一點,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景觀設計中要注意加強自然景觀要素的調整、運用和恢復。
5. 城市景觀設計分析
城市街道可分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業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們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觀特性。但他們又有許多共性,既方便性、可識別性、可觀賞性、安全性、適合性。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5.1 街道形式的考慮
對于交通性街道,我們要以直線大半徑的曲線為主,通過道路兩側的建筑和綠化樹木的高度與街道寬比產生空間感受。這樣為流動的車輛提供刺激的服務。在停車廠附近的墻上整一些壁畫,為街道增添亮色。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續,在設計時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中關村的北區在種植序列處理上就做的很好。如果再步加寬的地方設置一些園林小品如小型噴泉雕塑,增添了街道的自然情趣,如加拿大的特科果街。
5.2 廣告牌、環境雕塑小品和設施設計
廣告是信息時代的產物,街道廣告在現代城市景觀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廣告的作用在于宣傳,它需要強調刺激,為此尺寸較大,常常影響城市的形象,因此對于廣告要嚴格審批。但如果街道廣告和雕塑小品結合,既增添了不少樂趣,又節省了空間。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設施應當擺脫陳舊的觀念,強調形式美觀,功能多樣,設計思想要體現自然,有趣,活潑,輕松。例如大膽的將電話亭、座椅和標示牌藝術化。
5.3 城市街道綠化設計
城市街道綠化設計是城市街道設計的核心,良好的綠化構成簡潔、大方、鮮明、自然、開放的景觀。古今中外道路綠化都備受重視。我國早在《漢書》中就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 說明二千多年前我國已有用松樹作行道樹,唐代京都長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樹。隨著城市建設飛躍發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異,形成了各種綠帶。也有將行道樹、林蔭道與防護林帶共同聯成綠色走廊。街道綠化設計同其它綠地一樣也要遵循統一、調和、均衡、節奏和韻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則。
城市街道綠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街道形式的選擇要根據街道環境特色決定的。例如兩側建筑景觀比較有特色,要表現建筑那么就選擇比較低矮的植物。街道綠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為重要。道路綠化的植物配置要體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結合的美學的思想;在立地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通過隔離帶的配置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真正達到大、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的結合,是街道景觀呈現層次化。
城市街道綠化更應注意行道樹的選擇,改變行道樹樹種單一,地被色塊過于重復的現象。應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樹的配置手法相對統一的方式。我們可以選取十幾種行道樹作為基調樹種,確保城市道路綠化能體現和諧一致的總體風貌,而中下層盡量豐富多彩。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同時大力推廣本地自然條件適宜的樹種。
另外,在選取行道樹時,不要為了美觀而忘了行道樹的遮陰功能,例如廣州的濱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觀忽視了行道樹的功能。
6. 街道景觀透視
街道景觀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作為設計者,在對街道景觀進行多方面考慮,但是這些更需領導的大力支持,因為一個城市起主導地位不是設計者。要建設美好的街道景觀,還需包括領導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孟兆禎.園林設計之于城市景觀.中國園林2002/4(13-16)
[2].徐文輝等.杭州市城市街道綠化的研究.中國園林2002/3(23-25)
[3].邱巧玲.城市干道綠化的幾個問題. 中國園林2002/3(26-28)
[4].申曙光等.挖掘歷史文化,豐富文化內涵,提高廣場品位.中國園林2002/2(6-8)
[5].李漢飛.環境在先 巧在立意.中國園林2002/2(11-12)
[6].呂正華.馬青.街道景觀環境設計.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7].倪琪.西方園林與環境,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