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目前,中國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城市格局、風貌正走向雷同,由不同地域、地域、民族和歷史形成的城市文脈、肌理,自然生態特征和鄉土文化標識正在迅速消失,千城一面”已經成為中國當代城市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城市風貌特色作為極具價值的“稀缺性”資源,正在發展成為政府經營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銳利武器。
城市風貌是指由城市歷史、人文、社會、環境、經濟等因素所構成的自然生態、城市空間和城市景觀的綜合體。城市風貌以體現城市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滿足城市居民不斷增長的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樣化需求為目標,以促進城市社會、經濟、人文、環境等各方面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為宗旨。
一、城市景觀風貌特色規劃研究
城市風貌規劃或城市風貌特色規劃并沒有正式列入我國城市規劃編制體系。但從20世紀1980年代后期開始,很多城市就紛紛開展了以之為主題的規劃研究。目前,國內開展的此項規劃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列入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2)
作為獨立的規劃項目;(3)
設立相應的科研課題。國外的相關研究一直將城市風貌的保護與塑造看作是城市設計的重要工作。1960年代以來,西方的城市規劃開始從注重物質規劃為主的功能主義思想路線逐步轉向注重社會文化的人本主義思想路線。在林奇(Lynch),羅西(Rossi),諾伯格?舒爾茨(Norberg-Shulz)等學者的影響下,從人的認知心理出發,研究人在城市空間與城市環境中的經歷和意義成為現代城市設計的根本出發點。
二、規劃方法
本次對于海林城市景觀風貌特色的研究,基于以下規劃方法:居民的健康與生活。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1997年全國城市空氣質量仍處在較重的污染水平,二氧化硫的排放仍在上升階段。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二氧化氮的濃度嚴重超標。全國668個城市中,有300多個城市缺水。監測表明全國有2/3的居民在超標的躁聲里生活、工作。環境污染給城市居民帶來巨大的危害,使得廣大居民迫切要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建設,以改善生活與工作的環境。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設計區域的自然條件,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體,花卉等本著保護和恢復原始生態的原則,按照體現不同城市特點的要求,盡可能的協調綠地,水體和建筑物之間的關系。以大型公園,植物園為“面”以小型的街心綠地為“點”以建筑物之間的通道為“線”對建筑與環境進行緊密的結合。體現出現代城市的實地踏勘及相關資料研究
本研究建立在對海林市多次進行現場踏勘基礎上,多方收集信息,力求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積極解決實際問題。類比借鑒
以國內外相似城市的措施作為借鑒,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如:綏芬河、滿洲里市、瑞士、挪威等城市空間特色形成及城市空間特色塑造的嘗試;城市生產與城市環境的協調的方法等。
分析綜合 基于事物發展論證中的相互關聯性特征。城市景觀風貌特色是一個多方位體現的體系。通過多渠道努力打造城市景觀特色獲得綜合城市形象。注重各景觀元素間的協調。
三、規劃范圍
根據《海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本次風貌特色規劃地域范圍為海林鎮的行政管轄范圍,此外還包括市域內蓮花湖省級風景名勝區、橫道河子風景旅游區、中國雪鄉—大海林風景旅游區等重大工程及風景旅游區的用地,其具體范圍應以批準的各專項總體規劃中確定的范圍為準,總面積約770km2。重點風貌規劃區為中心城區控制范圍,即北起海林林場,南到海浪河南部的秦家村,西至五星村,東到鄉鎮界;海南鄉境內北起高速公路北300m,向南至海浪河南300m,東到海林市界,東山及碾盤山,總面積約144平方公里。
四、海林市景觀資源現狀構成
(一)自然景觀資源
海林市位于長白山東側余脈,地勢起伏多變,地貌類型齊全,自然景觀豐富壯觀,自然環境基本保持著“自然態的原汁原味”,有威虎山、中國雪鄉、佛手山3個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森林、冰雪、山岳、河湖、野生動植物、地方文化等6大風景旅游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