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內容提要:墓園景觀規劃是景觀設計學科中的一個分支,同時也是一個城市文化景觀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當今社會迅猛發展的今天,墓園景觀文化的發展究竟趨向何方,成為我們墓園設計者首先考慮的一個問題。與西方歐美國家的陵園相比,我國的墓園景觀文化建設還比較落后,雖有個別墓園率先引進了西方陵園的規劃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可這種差距還是很大。主要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尤其是象我國這樣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民族風俗習慣各異的國家,要想建設一個真正有文化、有特色、有格調的現代墓園,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那是一項長期的、巨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從那做起,就是我們當前最主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墓園、文化、墓園文化、景觀
前言:
中國的墓園在社會上還屬于一個邊緣特殊行業,了解它的人不多,因此更談不上對墓園景觀文化的了解。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古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獨特的上水景觀風格在世界上又獨樹一支。同時它又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風俗習慣國家,由于受民族風俗和不同文化傳統的影響,所以在墓園發展方面,就一直處于非常保守落后的局面,在當今,要想真正建設一個有文化、有特色、有格調且滿足全部殯葬功能的現代墓園。首先就要對中國的墓園景觀文化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再進一步分析如何才能更好的推進現代墓園景觀文化建設,并提出墓園景觀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我們要談兩個概念墓園和文化。
1.墓園和文化
1.1什么是墓園,墓園的含義是什么?要弄清這個問題對現代墓園景觀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將影響到墓園建設采取什么樣的思路和途徑。
墓園,用現在的話說也叫公墓或陵園。墓園是一個在社會上還屬于邊緣的特殊行業,了解它的人不多,但很多人在聽到墓園或公墓這一詞匯時并不會感到陌生,甚至應該說是比較熟悉.通俗講墓園也就是為逝者公民提供遺體或骨灰安葬的公共場所。也是每個生命的個體最終必然走向的歸宿地方。用現代墓園的含義解釋,就是給人類的靈魂提供一個安息的家園,當生命走過一段漫長的旅程之后,即將在這里得到安寧、恬靜、釋然。同時也給往生者提供了一個與逝者晤面、交談的地方。緬懷追思已逝親友,將彼此難以割舍的情感無言的在這里表露出來。
追思記憶也許是人生痛苦的源泉,因為記憶,所以思念;因為思念而又彼此相隔遙迢,讓活著的人感到安慰,讓死去的人得到安寧。是墓園真正所要體現的含義。不可否認,生者對死者的憶想絕不會因時空的隔離而枯干、斷絕,只能隨時間的流失而漸漸淡化,時空仿佛能讀懂人內心深處的憂傷,因此希望能把墓園變成一個充滿寧靜安詳、草綠樹茂、松鼠覓食、滿園清香、鳥語花香的心園。讓死者的靈魂永遠停留在他(她)至親至愛的人的精神世界里。這也是墓園建設未來所要采取的思路和理念。
1.2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含的內容很多,可以說是包羅萬象。譬如從大的方面講國家有國家文化;地區有地區文化;民族有民族文化;歷史有歷史文化。從小的方面講它含蓋了許多理論知識。譬如科學、藝術、信仰、道德、倫理、風俗等等。但總體可將文化歸納定義為兩種:一種是靜態文化。把文化看成是人們創造的各種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廣義上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和形態:如政治、經濟、科學、自然、藝術、教育、衛生、文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設施。另一種是動態文化。即把文化看成是人類進化的可持續發展的過程。我們今天所體驗到的每一個文化成果都是人類長期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歷史階段。文化不僅是一種靜態的成果和實體,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文化是人類生活的方式是一種行為模式。文化不是名詞,而是動詞。不是把文化作為一個已經完成的事態,一個現狀,而是把它看成是現代文化的一個階段的歷史過程。
2.什么是墓園文化。
“輕輕的,你走了。正如你輕輕的來,你的微笑如這常青的松柏,永遠銘記于我們心中。”
“一生情,半世緣。聚散離合兩相依,愿已了,心已靜,云淡風輕笑別離”。
“ 人生無論長短,終歸要走到盡頭。得到的帶不走,失去的更不會回復,只有眷念是永恒的。”
這些平淡而樸實的話語,體現的是墓園的一種文化。叫墓志銘文化。墓園文化是一個感情豐富的文化,它具有一般社會文化的共同特點,屬于社會文化中的一個分支,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文化中的特殊分支,又必然具有其特殊的特性。要建設好現代墓園文化,對整個殯葬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2.1墓園文化的內涵和歷史傳承。
2.1.1墓園文化的內涵。
墓園文化首先涉及到的是有關“生與死”。中國人注重生也注重死,對死者的緬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從古至今,中國人通過祭祀、服喪、憑吊,清明掃墓等一系列活動形式構建了墓園文化的框架。形成了現代墓園文化的獨特地位,同時也鑄就了墓園文化的內涵。
2.2.2墓園文化的歷史傳承。
墓園文化是文化大江中的一條支流,談及墓園文化究竟意義何在?這里有一個故事可以使我們從中得到一些啟迪。一位文化研究學者到馬來西亞考察,特別光顧了地處馬六甲海峽邊上的特大公墓“中國山”。該山上有12500個墓,均為世界著名的航海家鄭和將士的后裔。“中國山”上墳冢密布,綠草覆蓋,并無其他建設,顯得十分冷落。旅游者到此無人對此感興趣。然而山下一個英國傳教士的墓卻能引起眾人的好奇與興趣。華人后裔的導游,用流利的口語講述著自己祖先的英雄業績,介紹時一筆帶過,而使游人對異國的傳教士卻興趣盎然,言辭頗豐。要說“中國山”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歷史的傳延可謂久遠。然而一個公墓的歷史再久,如果不注重文化的積淀、顯示或傳承,墓也只是一堆黃土而已,無人注意。墓區光有綠色,并不足以吸引別人,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更加注重的是文化的脈絡,特別是歷史文化。一個特大的“中國山”,終落得成為日曬雨淋的荒墳,不是沒有歷史文化或文化的匱乏,而是后人在遺骨和文化傳承的抉擇中,拋棄了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數百年來卻保存了遠不如文化可貴的東西-遺骨和泥土。可見,歷史長久,不等于文化積淀,沒有文化積淀,墓總不能擺脫成為荒墳的厄運;一個好的墓園,不能只重視它的功能和含義,必須重視它的文化建設。
3.墓園中心文化景觀
3.1景觀的概念
在地理學中,景觀是指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各種地理現象的綜合體。由于地理現象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現象,另一類是人文現象,所以景觀也分成兩類,即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人文景觀亦稱文化景觀。文化景觀一詞是德國地理學家拉采爾于19世紀末在他的《人類地理學》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并認為文化景觀(當時稱歷史景觀)是一個獨特組合的各種文化特征的復合體。美國的蘇爾1927年在《文化地理的新近發展》一文中,把文化景觀定義為“附加在自然景觀上的人類活動形態”,主張通過人文景觀研究區域人文地理特征。我國著名人文地理學家李旭旦認為,“文化景觀是地球表面文化現象的復合體,它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疊加上自己所創造的文化產品,稱之為人文景觀,如園林建筑、書畫藝術、寺廟、紀念碑、音樂、校園、農田、道路、城市、等等。
3.2東、西方的墓園景觀
東方、西方,長期以來受各自歷史、文化的影響,在對墓園景觀的認識上有很大的區別。
3.2.1西方國家,在墓園景觀規劃設計上,隨著歷史的變遷,逐漸形成了它特有的風格,一種典型的歐洲嚴謹的幾何布局形式,嚴格的中軸對稱,高大莊嚴的紀念建筑宏偉而精致,中軸線兩側依自然地形合理的安排對稱的墓碑群。科學的分塊布局,整齊劃一的道路,顯示出人類嚴密的邏輯思考、規劃潛能和超自然的力量。這種以建筑、雕刻、園林與人類相鄰并存的墓園,使之成為不僅僅是安息亡者、撫慰生者的寧靜園林,更是教育啟迪后人、流傳后世的藝術博物館。同時也形成了城市文化景觀的和諧部分。那里沒有陰森恐怖的氣氛,只有藍天、草地和小鳥啼鳴的幽雅環境,給活著的人們留下思念和欣慰。大體量的墓碑雕刻,與建筑想得益彰,襯托在綠樹從中,仿佛每一個墓碑都寫出一段感人的歷史故事,因而成為人們游玩、旅游的勝地。
就拿墨西哥國家來說。墨西哥也有清明節,但和我們的稱呼不同,墨西哥人把清明節叫“亡靈節”時間定為每年的11月1日和2日。“亡靈節”是墨西哥傳統節日之一,但其墓園不像東方墓園那樣素凈,而是被裝扮得五彩繽紛,鮮艷奪目。墨西哥人掃墓時喜歡獻上鮮艷的玫瑰或向日葵并邀請民間樂隊在墓前演奏一同為死者守夜,并祈禱亡靈能回家同家人團聚。在加拿大,墓園多在鬧市區,當你看到一大片綠色的草地,樹綠茂密,一排排低矮的綠籬和修剪整齊的花壇圍合的空間時,一定首先會任為這是一個街心花園,而深入其境,看到草地中用鮮花圍成的墓碑時,才會恍然大悟。可在墓園的四周卻有學校,機關、圖書館、餐館,人們每日在墓園中穿行、棲息,散步,仿佛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秘魯是拉美第一座墓園,被當地人稱為“墓地藝術館”。墓地主干道兩旁安葬著不同年代的著名人物,有秘魯前總統、有同智利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還有首位演唱秘魯共和國國歌的歌手等等,每一個墓碑都是一座造型精美的雕像,真人大小,而且都是由19世紀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的藝術大師創作而成的,這些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使墓園成為南美洲唯一的露天雕塑藝術館,也見證了利馬在殖民時期曾經是南美的文化中心。這些國家的墓園都代表了他們國家的歷史和文化。
3.2.2中國的墓園在景觀方面,自古受中國傳統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沒能體現出中國的山水園林風格,在墓地的規劃布局上也是非常嚴禁,中國歷代帝王和臣民的陵墓規模和形式絕不相同,帝王陵墓規模宏偉,堅固耐久,構筑精美,所選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也是景色幽雅,風景別致。而臣民的陵墓卻及簡單無規模,在其上聚土統稱墳頭,而且常常把最惡劣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不愿涉足的偏壤地帶留做墓地,給那些無法選擇和拒絕的人們。因此在古典的東方文化意象里面,墓冢常給人落下“荒野、陰風、凄雨、黃沙、蒿草、厲鬼……”的印象,令人不寒而栗、恐避不及。魯迅先生曾戲作小詩說:“大家去拜謁,強盜裝正經,靜默三分鐘,各自念拳經。”意思是說,大家去拜祭,即使是再兇悍的強盜到了墓地跟前,也要裝出一副正經的樣子。可見墓地在東方人心目中是被處于旁擱、被遺棄被“打入另冊”的角落世界,大有“生者不得入內”的“禁區”之嫌。所以,東方墓地,在眾多人的心目中便多了份孤苦與凄冷,少了份是溫情和眷顧,顯得落落寡合、神情凄涼,給人頹敗、落寞、蕭瑟之感。
總之,墓地在東方文化視野里,是灰暗、泥重、沉疴和苦難的形象。而在西方文化視野里,則寬敞、明亮、靜雅、生動得多。前者是陰森,是僵滯,后者乃肅穆,莊重。前者以沉寂與陰郁來塑造。后者取寧靜的素色作批覆。形意差去遠矣。
3.3現代墓園的景觀趨勢
墓園景觀是景觀的一個分支,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在隨著歷史的變遷,中國人對墓地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人打破了傳統的封建束縛,大膽的引進了西方的現代陵園的規劃布局,把中國的山水景觀和西方嚴謹幾何布局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墓園的新趨勢。同時也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充分的發揮出來。現代墓園要注重的就是這種文化景觀。一個墓園的人文景觀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景觀,景觀就是商品。文化是景觀形成與變化的一個重要因子。尤其是人文景觀,它與文化相互影響,文化塑造景觀,景觀反映文化。中國的文化,積淀著中國的歷史,形成一種獨特的人文地理特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從中國景觀文化的深層意蘊來說,風水是中國文化景觀的傳統,人文景觀是中國文化的根系。這兩方面都是中國景觀的最基本的要素。
3.3.1墓園的人文景觀帶給了墓園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功能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3.3.1.1緬懷、追思功能。也是墓園的衍生功能。墓園是“生者與死者對話的地方”,將活著的人吸引到墓園來進行緬懷追思已逝親友,從生者對死者的祭奠、祭祀活動開始,其本質就形成了一種文化活動。利用景觀與文化的相互影響,發揮緬懷功能的作用,有利于帶動墓園的產業發展,給墓園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這本身就體現了墓園的衍生功能。
3.3.1.2傳承功能。傳承功能是墓園新派生的功能,傳承什么?不是骨灰,傳承的是死者的文化。人生就是一本書,書中承載著死者的經歷、生活和成就,以及對子女親友的那份關愛之情。這些情感、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后人都要好生的傳下來。這將大大豐富墓園的文化內涵。
3.3.1.3景觀生態功能。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死本身就是回歸自然。中國傳統講究“入土為安”就是這個道理。墓園要想擺脫過去那種“青山白色化”必須注重園林建設和生態建設,加強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改善人類的生存空間,避免更多的環境污染,讓墓園真正實現生態化和園林化,同時也要注重人類視覺形象的要求,根據美學規律,利用空間實體景物,研究創造賞心悅目的環境形象。為此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更多的做好墓園的綠化和美化工作。
3.3.1.4休閑功能。現代墓園應發揮其為人們提供游園、休閑、觀景的功能。當今城市日益呈現老齡化趨勢,許多老人們需要一些空氣清新的地方暢游活動,如果能讓墓園實現這種具有功能、休閑、游園、觀景為一體的功能是許多老人的宿愿,將墓園打造成清新、舒暢、愉悅的人生完美后花園,是墓園開拓者們的制定的奮斗目標,如果墓園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將對墓園的經營和發展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收益。
3.3.2風水景觀。風水是集自然地理學、建筑景觀學、心理學、美學等知識于一體,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產物,是中國傳統宇宙觀、自然觀、環境觀、審美觀的一種綜合反映。它將自然生態環境、人為環境以及景觀的視覺環境等做了統一的考慮。可以認為,“風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景觀設計理論和東方的環境科學。
3.3.2.1風水理論.風水又稱堪輿。是自然界萬物的二個代表,堪代表高處,輿代表低處,表明地勢的變化與自然環境。風水用抽象的氣來解釋自然環境,認為按照氣的運動變化規律,也即按自然的秩序,采取自然的行動,就會獲得平安與快樂。在地理學中,這陰陽二氣交流出各種變化。概括而言,風水通過對氣的控制、迎合、引導使人類與之產生和諧,從而有助于改善環境,保證人類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
3.3.2.2墓園的風水。風水自引入墓園景觀文化中,利用其“拆成”原理將荒山陡坡化為“風水寶地”風水中的“拆成”術,即根據環境情況更好地組織空間,并有所布置,或者將不利的環境通過適當的時空重新組織和改造,使其人為地轉變為新的意義上的“風水寶地”。因此,可利用“拆成”術,將生態條件惡劣、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的荒山陡坡,通過現代化工程技術,人工地將其建設成為有山有水、環境宜人、安靜祥和的墓區。
4.景觀文化與藝術相結合
4.1景觀建設和藝術化相結合的必要性
景觀建設和藝術化是相對統一的完整體。景觀建設離不開藝術,同樣藝術需要景觀建設的有效結合。景觀建設包括墓園的土地合理規劃和利用,建筑的構筑,道路、景觀、綠化、水脈以及雕塑的建設。而藝術化,則含蓋了建筑的風格和形式藝術、規劃的布局方式藝術(譬如是采用西方嚴謹的幾何布局,還是中國山水園林布局)。道路的自然和嚴謹藝術,景觀小品的造型藝術,水脈的形式和特點藝術,雕塑的造型和體量藝術。同時還包括墓穴墓碑產品的設計、制造、安放、材料和色彩的搭配以及配飾藝術。綠化中各植物物種配置藝術。社會各階層知名人士的個性化的引導和開發藝術等等一系列。而景觀建設就是要突出這些明朗的建筑,優美清新的環境,風格各藝的墓石雕刻,突出人造環境,環境造園的人文互動的景觀現象。
4.2景觀建設和藝術化遵循的原則。
當前我國城市公墓建設普遍存在規劃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環境和安全條件差,污染嚴重,建筑構建沒有特點結構不規范,園區綠化及設施落后、墓園管理不完善等問題。因此,加強和改進墓園景觀文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們墓園設計者迫切思考和首要解決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關鍵首先就是必須遵循現代陵園發展的原則
4.2.1第一個原則以人為本的原則。
要迎合人的心里,重視人的行為規范。做好生者對逝者緬懷追思的祭日工作,充分發揮墓園的優勢作用。
4.2.2第二個原則墓園公園化原則
現代陵園要摒棄過去的陰森、恐懼、凄涼的感覺,要重新賦予她一種祥和、寧靜的氛圍。墓園公園化的理念就是要把墓園做成一個花園式公園,通過一個“古”字體現中國古典園林的典雅風格、通過一個“幽”字體現園區道路的曲徑通幽、再配合園林景觀小品,讓我們的前輩和故人安靜地置身于這樣一個花園中,每逢祭掃之日,后人可踏著和風,迎著煦日,來緬懷他們。
4.2.3第三個原則因地制宜的原則
充分利用陵園自身的地理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避免破壞生態環境,使用一些特殊地形來打造景觀特效,即增強了園區的層次感,又突出了景觀效果。
4.2.4第四個原則道路設計原則
園區道路同城市區間道路有共同之處,園區內的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級道(園區小徑,墓間人行小道)。主干道可行機動車,在祭日到來之際用于快速疏散人流的作用。次干道可供墓園服務使用,園區小徑,墓間人行小道重點在鋪裝上考慮即要安全,又要美觀大方。原則上采用景觀設計中的 “曲則順”、“直則沖”的原理。
4.2.5第五個原則產品藝術化原則
墓園的產品不僅僅是一座座墓碑,同時又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藝術品,給后人以舒心的視覺享受。當生命結束后,用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將人生的喜愛用藝術的形式展現給后人,即豐富了人生又啟迪了后人,藝術產品的多姿多彩同時也美化了墓園,達到了景觀的藝術效果。
4.2.6第六個原則植物設計原則
目前大多墓園現存在綠化樹種單一,樹種配置不合理等特點,要使墓園的植物綠化合理,樹種的搭配符合墓園的自然環境,就必須在選擇樹種配置上多下一番功夫,同時也要遵循生態經濟效益,地理氣候和景觀美化原則。更重要的是要能表達生者對死者的深深緬懷之情的特殊心理需求。墓區綠化要符合景觀設計學原理,在道路邊緣兩側應種植行道樹,樹種應以喬木、常綠為主。可選擇常綠的松、柏科植物,如雪松,側柏等,間植一些蘇鐵、銀杏等一些觀賞性樹種。另外喬灌木應以落葉與常綠搭配,強調色彩組合和林冠線的變化。眾所周知,這些樹種在中國傳統思想中象征永恒和萬古常青,正好寄托生者對死者的懷戀和哀悼。同時,根據不同季節和氣候適當配置一些滕本植物和其他開花植物,這樣給掃墓者及游客一個陰涼舒適的環境,比如紫藤、桂花,山茶等。另外還可種植果樹,以便在不同季節結果,象征豐收吉祥。
4.3創建現代陵園的景觀建設新理念
景觀建設規劃要立足于創建文化景觀陵園,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并賦予陵園新的屬性:公益性、文化性、紀念性、經營性,形成現代陵園的新理念。將人文紀念功能與陵園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既為廣大民眾提供一個祭掃先祖、寄托親情、弘揚中華傳統孝道的一個文明場地,同時又為青少年和民眾提供游園、休閑、欣賞藝術、接受教育的場所。即為社會提供了精神文化效應,又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從而形成墓園的良性循環,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要想創建現代陵園景觀文化,建設一座有深厚文化積淀,有濃郁的藝術氛圍,有特色的綠色生態公園,我們要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結束語
當今人類社會對人生觀的體會是一種新的思想觀念,也是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的體現。現代陵園的發展正努力適應社會的這種變化,陵園不在是那種給人陰森、恐怖感覺的陵園,而多的是一份祥和、安逸的氛圍。陵園公園化的理念成為當前墓園發展的新趨勢。同時也是活人從中獲得崇高啟示與人生感悟的哲學公園,是一個人造環境,環境造人的人文互動系統。因此要創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景觀墓園是勢在必行,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工作。我們陵園設計者要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