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梳理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的構成要素及景觀美學、休閑娛樂、康體健身、自然教育、民俗體驗價值的內容。以倫敦濕地中心、香港城市濕地公園、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為案例,分析城市濕地公園在基礎構成要素不同的背景下確立自身的規劃設計和理念、開發模式、游憩產品策劃。
關鍵詞: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開發模式;規劃設計
游憩價值是指由游憩資源提供的,集經濟、生態、社會和文化效益為一體的綜合效益[1]。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構成要素是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的資源基礎。以此開發利用的游憩價值包括景觀美學價值、休閑娛樂價值、康體健身價值、生態教育價值[2]??v觀國外的研究進程可以看出,在理論方面,對游憩價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評估方法,如首先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旅行費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被廣泛應用于旅游資源的游憩價值評估中[3]。在此,通過對國內外城市濕地公園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為我國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開發提供借鑒。
1 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分析
1. 1 游憩價值的構成要素
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的構成要素是城市濕地公園藉以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的資源基礎,也是確保城市濕地公園開發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具體地說,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功能地發揮受到景觀要素、環境要素、文化要素的影響(見附表)。
1. 2 游憩價值的內容
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構成要素是濕地游憩價值的資源基礎。以此可開發利用的游憩價值包括景觀美學價值、休閑娛樂價值、康體健身價值、自然教育價值、民俗體驗價值。
1. 2. 1 景觀美學價值濕地景觀的美學價值是基于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樣性及生境的多樣性。既有大到整個濕地生態系統的協調美,也有小到一草一木、一魚一鳥的形態美、色彩美,以及各種水聲、風聲、鳥聲、蟲聲等聲音美,都體現了自然的和諧美,讓人感覺舒適怡然、賞心悅目。不同類型的濕地景觀美學價值也各具特色,如杭州西溪濕地以密布蜿蜒的水道見長,有“一曲溪流一曲煙”的詩意;浙江德清下渚湖濕地則以“白鷺低飛驚平湖”而讓人印象深刻。
1. 2. 2 休閑娛樂價值城市濕地公園的岸段往往被辟為城市景觀地帶,綠化較好,并建有休閑小木屋、小竹客,城市居民可以在此品茗、聊天、觀看濕地風光。有些地方還為游客提供船里娛樂,沿途欣賞水鳥、水景、岸景等。如在北美每年有6 000萬人觀察候鳥,320萬人狩獵鴨和鵝,可帶來200億美元濟收益。
1. 2. 3 康體健身價值城市濕地公園一般來說是城市中自然環境受人干預最輕的區域。不僅是城市中環境和小氣候最好的區域,同時也是空間較廣闊的區域,是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回歸自然的良好場所。無論是在濕地公園中散步、騎車、劃船和其他健身活動一般都能得到比城市其他空間更佳的健身效果。
1. 2. 4 生態教育價值復雜的濕地生態系統、豐富的動植物群落、珍貴的物種等, 為自然科學教育、生物教學、生態環境教學提供了難得的現實場地。能滿足各級學生的教學實習需求,同時也是社會大眾接受生態教育的生動課堂。有些濕地還保留了具有寶貴歷史價值的文化遺址,是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場所。濕地公園一般都有教育中心或自然館,以便更好地發揮濕地公園的生態教育功能。
1. 2. 5 民俗體驗價值城市濕地公園原多在郊區,區域內往往保存有有別于都市生活的傳統民俗,通過濕地公園的方式保留下來,為城市居民便捷了解傳統民俗、了解地方文化發展演變提供現實素材。民俗文化的旅游開發還能為居民提供休閑游樂新選擇。
2 國內外城市濕地公園游憩價值開發典型案例
2. 1 國際案例———倫敦濕地中心
倫敦濕地中心(London Wetland Center) 離市中心5km,位于倫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圍繞著的一個半島狀地帶:巴·艾爾姆(Barn Elms)區中,濕地公園共占地42. 5hm2,是世界上第一個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濕地公園。原來是4個廢棄的混凝土水庫,經填埋土壤40萬土石方,形成了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澤等水體,種植樹木2萬7千株,30多萬株水生植物[4]。將其改造成為現今歐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濕地系統。
2. 1. 1 開發模式原有水庫的擁有者泰晤士水務公司與野禽及濕地基金會(The Wildfowl & Wetlands Trust(WWT) 合作,將水庫轉換成濕地自然保護中心和環境教育中心。 《城鎮和國家計劃法令1990》為重建提供了法律依據。為了解決興建濕地公園的資金問題,野禽及濕地基金會與名叫伯克利房地產的地產商合作,國會允許出售少量土地給這家房地產商在濕地旁邊蓋房子。項目運作10年來,成為物種保護的勝地,每年吸引棲息鳥類超過180種,成為業余乃至職業觀鳥者的課堂,累計吸引全世界參觀者接近千萬人次。不僅泰晤士水務公司、水禽和濕地信托基金因此項目而獲得同業的尊敬,甚至連伯克利房地產公司也因此獲利不菲,實現了三方都贏的局面。
2. 1. 2 規劃設計倫敦濕地中心的成功還在于濕地項目的規劃設計。規劃設計、有兩個主要目的:(1)為多種濕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地飼養、棲息和繁殖機會。(2)讓參觀者在不破壞保護地價值的情況下、近距離觀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學習更多有關濕地的知識[5]。 規劃設計理念是以“水”為靈魂。以水為主體貫穿于整個公園,區域中水位高低和漲落頻率各不相同,因此,每一個水域都需要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濕地公園的主體是“人”。公園不得不考慮“人”的因素,如何讓這兩者之間和諧共存,則是設計中最大的難點。為了實現以上兩個目的,濕地公園在設計上針對水體和人流兩方面做出精心的處理。設計者按人流活動的密集程度、將整個公園分成若干的區域和點。規劃設計結構按照物種棲息特點和水文特點,濕地公園被劃分為6個清晰的棲息地和水文區域,其中包括3個開放水域:蓄水瀉湖、主湖、保護性瀉湖,以及1個蘆葦沼澤地、1個季節性浸水牧草區域和1個泥地區域———這6個水域之間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在總體布局上以主湖水域為中心,其余水域和陸地圍繞其錯落分布、構成公園的多種濕地地貌(見圖1)。
水域和陸地之間均采用自然的斜坡交接。陸地上建立了一個復雜的溝渠網將水引入,溝渠之間是平緩的丘陵和耕地,精致的地形設計使得水位稍微提高一點,就能產生一大片淺淺的濕泥地。作為一個公共游憩場所,倫敦濕地公園對參觀者開放,但同時力求讓游客在近距離觀測野生生物的同時,不驚擾生物的休養生息、不破壞保護地的價值[6]。
2. 2 地區案例———香港城市濕地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位于天水圍新市鎮東北隅,接近香港與深圳的邊境,占地61 hm2。這座公園是香港環境保護實踐和可持續發展兩者相結合的首個范例。它充分發揮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閑娛樂功能,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種功能因此在香港甚或整個亞洲都是獨一無二的[7],它不僅補償了因為都市發展而失去的濕地,更是分隔了天水圍與后海灣拉姆薩爾公約濕地和東北面的米埔沼澤區。
2. 2. 1 規劃設計目標和生態設計理念Met Studio設計公司和英國野生鳥類與濕地基金會(WWT)對該項目制定戰略性管理規劃,主要概括了用來指導下一階段濕地公園設計的目標及導則。香港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設一個世界級的旅游景點,服務市民、游客及對野生生物和生態學有專門興趣的人士;展示香港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并強調必須予以保護;提供一 個有別于一般觀光地方的景點,以擴展游客在香港的旅游體驗;切合本港居民的康樂活動需求;提供可與米埔沼澤自然護理區相輔相成的設施;提供教育機會和加強市民對濕地生態系統的認識,成為獨具特色的教育、研究和資源中心[8]
為了實現上述多樣化的設計目標,香港政府成立專責小組,并選擇資深的景觀設計師,確立了3個主要的生態設計理念:環保優先的理念;可持續的概念;人物和諧共生理念。
2. 2. 2 項目的生態設計濕地公園的設計始終以環保為優先考慮。游客踏足公園便會很容易見到這些顧及環保的設計。例如訪客中心將空間、天、水連接起來,并在屋頂設有大片草地,游客可以毫無障礙地在緩緩傾斜的草坡屋頂上漫步欣賞周圍的濕地風光;通過采用高效的地熱系統,使用地面作為熱交換的空調/ 加熱系統避免了排風孔、冷卻塔和其他設備的使用。大量采用木制百葉裝置,制造遮蔭效果;洗手間采用6 L的低容量水廁,減少水的消耗等。
可持續的概念在濕地公園的各處得以體現,主要包括物料的選用、水系統的設計和能源利用幾個方面。例如優先采用可以更新的軟木材而不是硬木材;研成粉末的硅酸鹽粉煤灰代替了一部分水泥摻入到混凝土中以增加其防水性;利用可以獲得的天然水資源,重建淡水和咸淡水棲息地;在空調設施中采用地溫冷卻系統,通過埋設于地下50m深的管槽內的聚乙烯管組成的抽送系統,以達到充分利用相對穩定并且幾乎保持恒定的存在于地表以下幾米的地溫等,在植物景觀中除鄉土植物材料的運用之外,花園中原有喬木和灌木都被盡可能地保留。建筑轉變成接待中心和售票室以后,樹木或保留在原地,或遷到公園的其他位置。
對于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設計者主要通過合理的功能布局和濕地生境的創造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整個濕地公園被劃分為旅游休閑區和濕地保護區。其中旅游休閑區主要是為游客提供在不破壞自然的同時,欣賞、研究、洞悉自然的場所,主要包括室內游客中心和室外展覽區等;濕地保護區占地約60 hm2,由不同的生境構成,包括淡水和咸淡水棲息地、淡水湖、淡水沼澤、蘆葦床、草地、矮樹林、人造泥灘、紅樹林、林木區等,使游客能夠親身體驗濕地自然環境和濕地的生物多樣性特點(見圖2)。
2. 3 國內案例———杭州西溪濕地公園
2. 3. 1 西溪模式西溪模式可概括為:根據國家的濕地公園試點要求,堅持“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六大原則,全面加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各種功能和效益,積極進行生態系統保護、園區環境修復、法規條例制定等[10- 13]。
2. 3. 2 西溪規劃西溪濕地規劃統籌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決定了濕地公園的保護規劃是一個特殊的規劃體系,是一種區域性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劃體系。(1)專項深入參照《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和《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的要求;(2)多科綜合濕地公園的規劃,是一個地區性的具有特色的生態發展規劃系統(包括自然生態規劃、文化生態規劃、科研科普規劃、鄉村/社區發展規劃、生態經濟規劃、生態旅游規劃等系列),也是一個整體恢復、綜合“療復”的系統規劃;(3)區域整合西溪濕地規劃,雖然是園區內的規劃,但其生態系統也受到園 區外環境的影響,因此西溪濕地的規劃必須與周邊規劃整合與配套[13]。
2. 3. 3 游憩產品和項目的策劃西溪濕地游憩產品和項目的策劃主要考慮3方面的因素:(1)基于濕地自然生態,充分體現濕地特點。主要項目有陸地和水上濕地自然觀光、觀鳥、觀魚、觀蟲等,利用濕地進行自然知識和生態知識的教育,建造了中國濕地博物館;(2)選擇性保留原有民居,西溪濕地是將農居建筑分為搬遷型、控制型和聚居型3種類型來處理,尊重和挖掘民俗。民俗旅游項目包括農居、農具參觀,每年開展的柿子節、龍舟節等;(3)放在杭州市城市公園體系中來策劃、設計游憩產品,深受杭州市民和外地旅游者的喜愛。西溪濕地通過差異化來實現與城市其他 旅游區的一體化,已經形成西湖、西溪濕地、西冷印社杭州“三西”品牌[14](見圖3)。
2. 3. 4 西溪管理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發展,涉及到政府、百姓、原住居民、經營組織等多種實體利益,要公眾利益、原居民利益、社會團體利益兼顧,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平衡[10]。
西溪濕地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組建機構對它的管理和利用,必須堅持公共為先、政府主導的管理方針。以民為先妥善安置原住戶,優先安排當地村民,優先免費開放。依法管理通過制定、完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和水 利、動植物規劃、周邊景觀控制等專項規劃,確保按規劃嚴格實施。加強對濕地景觀的控制在保護區外確定景觀控制區,設置外圍生態帶,通過制定控制性詳規,使之成為城市與濕地之間的過渡帶、緩沖區,成為城市新的生態空間。擴大公眾參與打造科普基地,西溪濕地作為濕地知識普及和生態道德教育場所,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成立濕地觀鳥協會、動植物保護協會等群眾組織,引導公眾關心濕地、愛護濕地。
3 經驗與啟示
通過對國內外具有代表性濕地的研究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經驗,獲得一些啟示:
(1)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采取前瞻性的規劃理念及科學的規劃措施,對城市中的濕地制定相應的保護政策,讓濕地保護做到有法可依。而不因為城中土地巨大的商業價值而挪作商業開發。
(2)濕地公園建設是一項公益事業,政府應將濕地公園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并考慮其基本建設與管理資金。在濕地公園內適當開發旅游項目,并采用多渠道,多元化投資策略。鼓勵相關非政府組織參與管理,開展定期的生態效益評價,建立濕地公園評價體系[15, 16],確保維護濕地公園的生態特征。
(3)由政府引導尋求科研、規劃、開發商、民眾多方合作,合力促進濕地的保護與利用。在保護和改善濕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適度的開發,兼顧經濟利益、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實現“以地養地”的經濟平衡。
(4)建設過程中規劃設計者要尊重濕地原有生態環境和地方鄉土文化,做到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
(5)濕地游憩產品的開發要依據濕地所處的立地條件和在城市整個游憩體系來規劃、設計,這樣既保留了濕地的自然性特點,又能形成差異化的游憩產品,完善城市游憩體系結構,最大程度實現濕地的功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