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概括
鑒于長江年年潮漲潮落的不定性,畢路德的設計手法即一切始于“包容”。瀘州濱江公園的設計包容長江這不定性,雖然公園的邊緣地塊會季節性的被淹沒,但是留下的部分又可以獨立的被利用起來。設計師更巧妙的運用長江這不定性,使公園在不同的季節里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創造出具有戲劇性的浪漫空間。設計的妙處也體現在這復雜的辯證論和歲月變遷的長廊里。
瀘州位于四川省東南部,長江與沱江交匯處,歷史悠久,為四川省南向綜合交通樞紐及世界級白酒產業基地。瀘州在歷史上的重要經濟位置和名譽都是歷代瀘州人智慧的集結和艱辛勞動的結果。為了造福下一代瀘州人,瀘州濱水公園的目標是把現有雜亂的場地整合成可以讓體驗者反思城市歷史的公共空間。
這個帶著21世紀現代風格的提案運用高品質的設計語言將瀘州有史以來的名譽展現在大眾面前,并且在嚴格的遵守自然準則的前提下巧妙的對現有的硬質堤壩進行了處理。
由于場地附和于一個密集的城市聚落,公園的整體線條布局都根據城市的走向發散開來。城市的肌理被延伸出去,重新將城市與河,人與自然相連接。
項目說明
這個占地十八萬平米的濱水公園是城市邊緣活動向自然濱水活動轉換的過度空間。因此公園景觀的設計圍繞自然生態,文化展廊和品質生活三個理念展開。
1.自然生態
1.1靜止的結構系統。結構標高圖表
1.2動態的結構系統。水位變換圖表
平均每年長江水位增長七米(達到海拔二百三十一米),而且每五到十年的洪水可以達到這個數據的兩倍。三個以梯田形式布置的平臺解決了水位變換的現實問題。平臺的線型布局遵循現有城市邊緣線,流暢的與長江相接。植物布置方面,由于在最接近城市的最上層平臺被使用頻率最多,視覺影響最大,所以布置的植物種類相比最多。設計方應業主要求,盡最大可能保留現有樹木。而新增樹木都保證是抗洪能力很高的濱水樹種。為了保持城市景觀完整性的行道樹樹種是唯一的例外。
2.文化展廊
2.1貿易樞紐 - 碼頭
2.2白酒 - 酒物語園
2.3詩詞 – 水幕景墻
2.4建筑 – 中國特色亭廊
呼應場地周圍豐富的瀘州歷史文化地標,當地迷人的歷史元素巧妙的被應用在公園當中。由于公園處于當地最繁忙的貿易中心,碼頭的布置為水上交通提供了方便的停靠點。碼頭節點還包括了吸引人眼球的戶外露天廣場和不管白天黑夜可以作為醒目參照物燈塔,營造了一個精致的多功能空間。
3.品質生活
3.1動態的品質生活 – 游樂場+運動場
3.2靜態的品質生活 – 摩天輪+小憩空間
緊靠高密度的住宅空間,公園的設施在四季為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提供活動場所。距離建筑最近的最上層平臺應用中國傳統園林風格。設計手段上利用"空"與"實"的交錯, 給人們探索。中層和下層平臺的線性空間更加突出,行人可以通過大型的坡道進入這兩層平臺。大部分的活動會發生在這兩個平臺,無論是動是靜,是公共空間還是私人空間。
沿城而下的長江更是給予了瀘州人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資源。公園的設計保留并修復沿江濕地,保護江體原始生態系統,打造城市綠肺。為了更方便行人進入公園空間,設計師在現有城市走廊與公園交匯處布置主要入口通道。橫向貫穿于場地內的木棧道及步行系統,結合沿江濕地,為人們提供了茶余飯后享受長江兩岸微風習習,綠意盎然的慢行走廊
瀘州不僅以酒聞名,當地更有著悠久的白酒制造歷史和著名的酒文化,酒早已悄然融入瀘州人工作生活之中。為了展示這讓當地人自豪的本土產業,公園北端場地特設詩酒廣場,以雕塑的形式將傳統制酒工序以現代的設計風格表現出來,生動的展示給公眾及游客。
公園的主入口被定位為瀘州未來的城市亮點。一方面,人們可以在摩天輪上一覽城市全景。另一方面,臨近摩天輪的瀑布廣場被打造成一個廣闊的公共集會空間,人們可以享受清水緩緩流下景墻的靜,又可以活潑起來,與其互動。
重新整合后的公園自然生態,風景靚麗,更可以形成可持續的地方經濟效益循環。首先,園內精心打造的生態,實用,文化元素會吸引大量參觀者,因而牽動公園周邊經濟發展,并最終促進地方在環境建設及公共空間維護方面的投資,周而復始。
考慮到長江水位的季節性變化,每一層平臺都布置了多樣的活動空間。其中有包括很多的運動場地,維護設施和游樂場。希望通過布置這些公共設施來鼓勵大眾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為自發性的體育活動提供場地,最終要地是喚醒市民們的想象力。設計師公共設施中應用了一系列的綠色帶來視覺的刺激。跳躍的顏色可以給簡單的散步或是具有挑戰性的單車騎行都帶來更多活力.
功能框圖
硬質結構
利用當地石材鋪制,支撐的三層平臺。
重要行走流線軸
縱向的軸線延續城市街道走向。這些應用木質鋪裝來強調的軸線幫助建立了公園內部形態和功能的空間系統。這些軸線將城市于河流自然風光對齊;合理分割廣大的公園空間;并且成為行人穿梭于各個平臺之間的行走通道。
分布于橫向平臺內的軸線,設計師利用色彩鮮明的鋪裝突出其走向,保證了公園各個角落的可達性。
最大的人流量將會出現在這些軸線上。
植物結構
所有的軸線兩邊都種植大樹,進一步突出其形態。走道兩邊布置的大樹不僅增加了公園內部的視覺連續性,并且為公園使用者提供了陰涼及舒適。通過使用適應水位變換及當地氣候的樹種,這個種植策略會提高空氣和水的質量,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環境。
功能節點及主要人行走道和主要活動類型
多功能區域(北區,橋下) 碼頭及戶外露天廣場/舞臺
娛樂及文化區域(中心區/北區)摩天輪廣場及酒物語園
運動區域(中心區/南區)運動及游樂場地
生態停車場(南區)
結論
畢路德繼續致力于通過打造“情調”,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濱水景觀設計項目。最終的目標定位在改善人居環境,使人們在其中領悟人生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