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1、街道意象的含義
街道作為城市的交通流線,承載了城市中人員與物品在空間上的流動,同時街道作為城市基本的線性開放空間之一還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后者的功能更強于前者。道路雖然與街道同屬線性空間,但是道路多以交通功能為主,而街道更多地與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步行等活動方式有關。這也是區分街道與道路的重要標志,即街道與居民的日?;顒雨P系更為密切,而道路更側重于交通功能。
城市居民和外來參觀者在街道行進的過程中,不斷地感受和認知城市空間和城市的市井活動,不斷累積最終形成了對城市的印象。簡?雅各布(Jane Jacobs)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American Cities)中曾說“當我們想到一個城市時,首先出現在腦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氣,城市也就有生氣;街道沉悶,城市也就沉悶”(圖1)
街道是人們停留時間較長的戶外公共場所,人們從一個地點向另一個地點行進要穿越不同的街道,因止街道對于人們形成城市的意象尤為重要。街道展現給觀者的不僅僅是街道的外在景觀,而且還展示了城市景觀以及街道中人的活動所體現的不同城市的各自空間特點和傳承已久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場所精神。
2、城市設計理論對城市街道意象的啟發
?。?)凱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凱文?林奇(Kevin Lynch)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被認為是戰后最重要的建筑理論著作。林奇考察了普通市民對城市的感受,研究他們是如何認知和理解城市的,提出了城市意象物質形態的五種構成因素及其特性和相互關系,從而找出城市設計的依據、在城市新建和改建中的意義。
?、?nbsp; 路徑(Path)路徑是觀察者習慣或可能沿其移動的路線,如街道、步行街、運輸線、運河和鐵路等。路徑是構成城市形態的基本因素,其他環境因素多沿路徑布局。
?、?nbsp; 邊界(Edge)邊界是兩個部分的邊界線,是連續過程中的線形中斷,比如海岸、鐵路、圍墻等,是一種橫向參照,而不是坐標軸。
③ 區域(District)區域是城市空間中中等或大型尺度的一部分,具有兩向性尺度,使觀察者有“進入內部”或“走出內部”的感覺,它也是城市的控制性因素。
④ 節點(Node)節點是觀察者可以進入的戰略性焦點,如廣場、城市道路交叉點、運輸線的起始點等。
⑤ 標志(Landmark)標志是觀察者的外部觀察參考點,為一種類點狀因素,有著與周圍環境迥然不同的特征和風格,易于識別,如建筑、標志牌或山頭等。
(2)《城市形態和自然過程》(City Form and Natural Process)中的觀點
由荷夫(M.Hough)著的《城市形態和自然過程》(City Form and Natural Process)一書,于1984年出版。該書重新審視了第二代城市設計理論與觀點的不足,檢討了目前城市形態構成的基礎,提出用生態學的觀點重新發掘城市生活場所的內在品質和特征。其主要論點包括①以往那種對形成城市物質景觀起主導作用的傳統設計,對于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或是文明多樣性的生活場所貢獻有限②城市環境觀是城市設計的一項基本設計元素。文藝復興以來城鎮規劃設計所表達的環境觀,除一些例外,大都與烏托邦理想有關,而不是與決定城市形態的自然過程相關。
荷夫加深了對城市設計內涵的理解,城市設計不是簡單尋求一種可塑造的人工美,在某種意義上,城市設計尋求一種包含人及人賴以生存的社會和自然在內的、以舒適性為特征的多樣化空間。
(3)雅各布關于“城市的多樣性”
1969年簡?雅各布(Jane Jacobs)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American Cities)中,第一次比較系統地提出了“城市的多樣性”的概念以及保持城市多樣性的意義和方法。并且指出產生豐富城市多樣性所需的4種情況(圖2)。①混合的基本功用Mixed primary uses)將人們的出行時間分散到一天的各個時間段②小的街塊(Small block)增加街道的數量和面積,增加人們接觸的機會③不同年代的老房子(Aged building)滿足經濟能力不同功用的需要④人口的充分密集(Dense concentration of people)使用各種功用充分發揮經濟效能,增加城市的舒適性。
3、城市街道意象設計因素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開始注意城市的形象和景觀的改善,對街道進行了景觀改造,城市街道面貌因此也有了較大的改觀。但是大多數街道的景觀設計與改造,還只是停留在街道視覺形象設計的層面:街道鋪設了嶄新的地磚,增植了整齊的樹木和花草,更新了街道的公用設施。這些措施對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嶄新的街道卻很少緬懷其過去的面貌,割斷了現實與歷史之間的聯系;同時街道綠化并未真正從生態角度出發,為改善城市環境以及保持城市原有的生態環境而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