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2007年11月.中國政府與新加坡政府簽署了有關在天津建設生態城的框架協議2008年5月.《中新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對外發布.9月底中新天津生態城正式開工建設。
根據中新合作規劃.建設生態城的宗旨是要實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運用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和諧社區、科學管理的新理念,建設“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居住形式”,構建自然、城市與人融合、互惠共生的有機整體.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范例。
在宗旨和理念達成共識之際.規劃和建設就成為實現藍圖的關鍵環節在通過規劃建設實現宗旨、理念的過程中.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獨具特色模式的價值在于目標、途徑和實現方式的完美統一。筆者認為,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蘊含著三大核心元素:濱海國策、獅城經驗、生態實踐:其規劃邏輯主線為:水一人一路一業一能;其規劃模式特征包括:新建城區、利用鹽堿灘涂、建立多重目標、進行系統規劃。
一、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核心元素
(一)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
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津考察時.對天津發展提出了“兩個走在全國前列”、“一個排頭兵”的重要要求。5月2日,胡錦濤會見來訪的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時表示.生態城符合十七大精神主旨.即全面、平衡、可持續發展。將二者聯系起來即可看出。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為生態城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而生態城的建設同時也成為濱海新區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和生動體現。
從功能定位來看.濱海新區將成為“一個門戶、兩個基地、兩個中心”和“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所謂門戶、基地、中心都是功能,而真正的定位則是具有這些功能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在濱海新區的規劃建設中.幾大產業功能區發展迅速.但“宜居生態新城區”建設相對要復雜以及困難得多顯然,宜居生態城區建設涉及科學發展的各個側面.屬于多目標的社會發展范疇.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生態城項目無疑成為濱海宜居生態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濱海新區元素為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二) 新加坡的成功經驗
新加坡屬城市島國.土地資源是發展的最大約束.因為一切基礎設施和社會活動都要在641.4平方公里的土地內進行這其中包括過濾水的提供、污水處理、焚化工廠、發電廠、軍事設施、機場以及住宅、工業、商業和娛樂設施等因此,新加坡的規劃對于國家的生存尤為重要雖然新加坡的城市規劃管理者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在過去的4O年中.新加坡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品質得到了飛躍式提高.其設施建設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世界一流的機場、港口、高速公路、地鐵網絡和主干道.目前新加坡國土建成面積已超過5O%。
事實上.過去新加坡面臨的危機也正是我國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彈丸之地的新加坡,人口高度密集.包括人力在內的各種資源匱乏.但卻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制定了有遠見、高起點、高標準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空間發展規劃.建立了高效率的決策和管理機制.大力發展服務業.堅持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推行社會福利政策.創造了一個長期穩定發展的環境。新加坡的經驗正是我們當前所需要的.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中的新加坡元素與濱海新區元素一樣.是不可或缺的。
(二) 生態城區建設實踐
現代生態城市研究與示范建設總的發展趨勢是:從城市的“元件”生態到整體的系統生態:在方法上,從單一向綜合.從理論到方法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從純自然到人與自然結合:從城市的純粹社會學到心理、文化、經濟與環境的整合:從經濟發展到可持續發展:從開發利用城市中的自然到開發與保護相結合.以增強城市生命支持系統生態服務功能等總之.理想的生態城市必須是自然生態與社會發展的全面協調和完美統一。
上述的結合、整合和協調都必須在一個共同空間和社會活動中去實現.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是我國生態城市建設進程中一次不可多得的創新實踐.生態城區元素也正是濱海新區和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的核心目標價值之所在生態城若能成功打造.則能為中國600多個城市起到重大的標桿和示范作用。
二、中新天津生態城規劃的邏輯主線
(一) 治水
近年來.天津已成為我國缺乏水資源的城市之一.地表水資源短缺和水體污染致使天津水環境功能遭到破壞.水生態系統全面退化在水生態治理方面.中新天津生態城將借助新加坡成功的治水經驗.計劃用5年時間改造面積達2.7平方公里的營城污水庫.將濱海新區的污水治理為景觀水保留生態城西南側水系人海口的生態濕地.形成復合式水生態系統預留七里海濕地鳥類遷徙驛站和棲息地.保障“大黃堡一七里海”濕地連綿區向海邊延續.形成以河流為脈絡的區域生態網絡.構建“水庫一河流一濕地一綠地”多層次生態網絡格局在節水方面.將多渠道開發利用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資源.通過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循環利用。
(二) 聚人
向中新天津生態城聚集大量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一靠政策.二靠環境2020年生態城將規劃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約35萬人同時.能夠容納外部就業人口6萬人和內部暫住性消費人口3萬人在政策上.實現城市產業結構與人口結構的聯動調控:落實吸引高素質人才的各項政策:妥善安置原有農村居民,提供住房和就業保障:改革戶籍管理方式.減少人才流動障礙,使外來人員享受市民待遇在環境上.構建“生態城中心一生態城次中心一居住社區中心一基層社區中心”4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切實安排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舒適便利的服務.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均衡發展。
(三) 養路
先修后養.重點在養.充分體現綠色出行理念規劃“綠色出行所占比例”這一生態城特色指標控制在90%以上綠色交通是指為了減輕交通擁擠、降低污染、促進社會公平、節省建設維護費用而發展的交通運輸系統綠色出行方式是指區域內人的出行選擇除小汽車以外的污染小的交通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等。所謂養.一方面是指綠色交通體系的硬件設施需要精心養護:另一方面.由于綠色出行所占比例是指選擇以上綠色出行方式的人數占總出行人數的比例.因此居民的綠色出行意識也需要培養和加強當然.在宣傳引導綠色出行方式的過程中.必須從規劃設計源頭人手.以人為本.提供給居民足夠的綠色出行的便利條件。
(四) 樂業
為擴大區內就業.生態城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八大產業發展方向,包括節能環保、科技研發、教育培訓、文化創意、服務外包、會展旅游、金融服務以及綠色房地產等低消耗、高附加值產業。根據生態型規劃理念和我國社區管理要求.結合新加坡“鄰里單元”理念.形成符合生態城示范要求的“生態社區模式”,包括基層社區、居住社區、綜合片區三級。而為社區自身服務一項就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為了測算本地居民就業人口中有多少同時在本地就業.規劃特別引入了衡量居民就近就業程度的指標——就業住房平衡指數就業住房平衡指數越高.說明就近就業比重越高.對外出行交通的需求越少。
(五) 節能
在中國目前巨大的環保壓力下.實現建筑領域的節能降耗將成為未來該領域發展的主要方向.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建設有望開拓中國未來節能環保居住建筑模式與常規同等規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態城的能源結構、綠色交通出行方式、產業結構、環保建材的使用等.都可以保證規劃實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其中45%來自于能源結構的貢獻.24%來自綠色交通的實施.5%來自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時.按照規劃建設實施的生態結構,其中的綠地、屋頂綠化和水面還可以進一步實現二氧化碳的吸收.折算成少排碳的比率為6%。
三、中新天津生態城的規劃模式特征
(一) 新建城區特征
20世紀80年代.我國現代生態城市的理論與實踐得到了迅猛發展.在生態市、生態縣、生態村等不同層次建立了一些有推廣價值的示范點.對我國城市建設的轉型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類似中新天津生態城這樣在一個既成規模又相對狹小的新區域內,獨立建設一座系統的高水平生態城.在國內尚無先例。
在新的未開發區域統一規劃集中建設有許多好處。最重要的是可以大規模、整體性地快速構建城市基礎設施體系.這在老城市原址改造中是難以實現的而整體構建城市基礎設施系統.正是新加坡面對資源稀缺挑戰.不斷累積獲得的獨特成功經驗新加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特別引人注目的.空間狹小.在選擇性方面受到嚴格限制.需要運用系統方法在以下各個層面整合基礎設施:功能的整合、管理機構的整合、時間的整合、與其他國家的整合這使新加坡成功地發展了大規模、整體性的城市基礎設施系統。該系統包括公屋、地面交通、航空港口、裕廊島石化工業區、整體通信和信息系統。
(二) 鹽堿灘涂特征
在中新兩國協商之初.就確定了生態城選址的兩條原則:一是要體現資源約束條件下建設生態城市的示范意義.特別是要以非耕地為主二是要靠近中心城市.依托大城市的交通和服務優勢.節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
中新天津生態城所在的區域生態環境比較惡劣.項目所在地原始狀況是鹽田、水面、荒灘各占l/3,土壤鹽堿化程度高.屬于水質性缺水地區.完全符合選址原則.一方面開啟了我國成片開發、高效利用鹽堿荒灘的先河.節約了大量耕地.進一步提升了生態城建設的示范意義:另一方面.大面積人工改造水資源環境建立水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使新加坡的治水技術和經驗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三) 多重目標特征
作為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城市職能與濱海新區定位緊密銜接.不僅將生態宜居功能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之一,更要貫徹生態經濟理念.通過建立新型的國際技術和經貿合作機制、建立與生態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投融資體制等政策措施.以科技創新引領.構筑高層次的產業結構.構建國際一流生態型的產業體系和現代服務業體系.成為國際生態環保技術的策源地、總部基地和引領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區.提升服務能力.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與各產業功能區相互補充、緊密銜接,促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為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提供保障為此.生態城總體規劃按照建設一個經濟蓬勃、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社會和諧的生態城的目標要求,提出26項指標.其中控制性指標22項。引導性指標4項指標突出了生態保護與修復、資源節約與重復利用、社會和諧、綠色消費和低碳排放等理念.既體現了先進性.又注重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
(四) 系統規劃特征
中新天津生態城在世界范圍內并不是第一家.全世界已有30多個城市開展類似項目但是.在對全球很多已建和在建生態城項目研究后發現.像中新天津生態城規模這么大.一開始就按照生態城市的理念、指標體系進行全面系統規劃建設管理的案例還沒有從這個角度看.這個項目意義重大。新加坡方面承諾.將與中國分享在水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方面的經驗.將一個面對水資源短缺難題的地區,發展成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經濟發展相和諧的宜居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