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香港人口接近700萬,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香港如何保持城市交通的順暢、有效地控制交通污染,值得各地城市的借鑒和學習。香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公共交通一直擔負了全港80%以上的客流量,僅有大約6%的居民出行使用私人交通工具。香港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公共交通社區式的土地利用形態。根據1992年的分區人口統計結果分析,全香港約有45%的人口居住在距離地鐵站僅500m的范圍內。如果僅以居住在九龍、新界以及香港圖島的居民計,這一比例更高達65%。除少數散布在半山和山頂的高級別墅外,絕大多數位于非鐵路沿線的住宅也圍繞公共汽車站形成高密度組團。這種布局有助于公共汽車線路拉長站距,提高旅行速度,同時也縮短了居民向站點步行的距離。由于客源充足,公共汽車公司能夠保持良好的經營效益,維持高質量的服務,形成良險循環。香港的就業用地布局也采用類似模式。在新界,約有78%的就業崗位集中位于地鐵站附近的就業中心內,其用地面積之和僅占新界總面積的2.5。商務中心更是高度集中在各類公共交通工具的大型樞紐處,其中,中環—金鐘—銅鑼灣地鐵沿線的平均就業密度超過每公頃2000人。
香港地鐵按照TOD模式進行規劃的,每一個地鐵場站的建設,都是在規劃的指導下完成的。在市中心區,地鐵建設與周邊的物業發展緊密結合,地鐵站與公交站、商業設施等實現了無縫接駁。同時兼顧附近現有舊建筑物在未來改造時,能夠實現與地鐵接駁,因為那樣可以提升其物業價值。而地鐵規劃建設時,也會為規劃建筑物預留接口。在住宅區亦有同樣考慮,提供了周邊發展物業與地鐵站間的接駁設施,利用公交及行人系統實現無縫接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