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在19世紀,城市開放空間規劃的領導思想是建設綠色斑塊,即公園;20世紀,重點思想是建設綠帶,即公園道或者綠色通道;21世紀人們渴望擁有多樣化的城市開放空間,而不是僅限于街道、廣場、公園。具有很強的自然特征和很高的生態價值的綠色通道為開放空間規劃提供了有效途徑,最近幾年,綠色通道被系統的認為是保護城市生態結構、功能,構建城市生態網絡和城市開放空間規劃的核心[1]。
一、 綠色通道的概念及發展歷史
綠色通道譯自英文單詞“greenway”,來源于greenbelt和parkway。“green”指有植被的地方,更深一層是指存在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區域;“way”是通道的意思,意味著移動、從這里到那里,從這一點到那一點,是人類、動物、植物、水等的通道[2]。綠色通道是具備較強自然特征的線性空間的連通體系,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休閑、美學、文化、通勤等其它多種功能。
近幾年來,綠色通道在歐美飛速的建設,那么人們會產生一種疑問,綠色通道到底是潮流、是時尚、還是一種長期的、演變的城市景觀形態?關于綠色通道的來龍去脈要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綠色通道不僅僅象城市公園一樣帶給人們愉快的、宜人的環境,它更代表了一種反應,一種對于城市化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壓力的反應。追溯綠色通道作為景觀形式的發展過程,可能有利于我們認識綠色通道及其發展趨向。綠色通道是調和人類活動和自然的有效工具,綠色通道運動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人類的努力。
綠色通道概念雖然出現的較晚,但人們在很早以前就利用其思想進行規劃和設計。它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明顯的階段[3]。
第一階段:(1700——1960)
軸線、林蔭大道、公園道連接城市空間。這一時期還沒有綠色通道這一概念,主要是一些景觀軸線,歐洲的林蔭大道以及美國19世紀的公園道及公園系統(圖1),公園道路作為線性開放空間在城市公園之間起到十分重要的連接作用。它們為城市綠色通道提供了原型,也是最早的綠色通道;
第二階段:(1960——1985)
東方的小徑,主要是休閑功能,綠色通道與線性公園提供通往河流、小溪、山脊線以及城市內的廊道。而這些綠色通道大多數都是非機動車使用(圖2 );
第三階段(1985—— )
綠色通道出現了多目標、多功能,為野生動物提供廊道和棲息地、減少洪水所帶來的災害、保護水質、改善氣候、教育公眾、以及為其他基礎設施提供場地,同時具有美學、休閑、通勤、歷史文化廊道保護等功能。綠色通道功能越來越多,是因為城市的發展給城市居民和自然環境都帶來很大的影響,人們渴望自然,人們理解到應該來保護自然,保護環境,因此城市對這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
根據綠色通道的發展過程,綠色通道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征:(1)具備較強的自然特征;最直觀的即具備大量的植被,這樣就可以將完全人工化的景觀如硬質道路排除在研究范圍之外。(2)線形空間;這是綠色通道自身的基本空間特征。線形空間在人類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感觀上,它給人以運動感,構成了人類的一種重要體驗;在生態過程上,它對物種、營養、能量的流動起著重要的作用[4];而且它集中了多種具有很高價值的資源[5],因此這是一種很重要也很普遍的景觀組成。(3)連通的網絡;首先是綠色通道網絡本身的互相連通,這個網絡必須形成一個互相作用的整體;其次,它必須與周圍的景觀周況連接;它和周邊土地的利用方式之間有著深刻的相互影響。
二、 綠色通道在倫敦市開放空間規劃思想中扮演的角色
開放空間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間,主要由以下用地組成:城市大型公園(森林公園、市級公園、郊區植物園等),各種普通公園(動物園、紀念性公園、游樂場等),街頭游園與專向綠地,各種性質的廣場,專用的步行街區,大型文化性建筑的附屬室外休息場地,步行林蔭路等。包括自然風景、硬質景觀、公園、娛樂空間等。開放空間是城市設計特有的,也是最主要的研究對象之一。開放空間具有以下四個主要特征:(1)開放性,即不能將其周圍用墻或者其他方式封閉圍合起來;(2)可達性,即對于人們來說是可以方便進入和到達的;(3)大眾性,服務對象應是社會公眾,而非少數人享受;(4)功能性,開放空間并不僅僅是觀賞之用,而且要能讓人們休憩和日常使用,有機組織城市空間和人的行為[6]。在當代人口日益稠密而土地資源有限并日益枯竭的城市中,開放空間顯得特別稀有和珍貴。
倫敦從1929到1976年的一系列開放空間規劃都是在規劃公園空間。只有1943年-1944年的規劃曾經受到綠色通道概念的鼓舞。自從1986年后,倫敦缺少一個規劃的專業權威人士,但這也沒使得倫敦的開放空間規劃處于停頓狀態。規劃又重新回到起初沒有法定的狀態。
1、1929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這個規劃是大倫敦區域規劃委員會制定的。規劃中包括了關于Raymond Unwin雷蒙德昂溫的規劃思想即引入綠化隔離帶概念和開放空間的一些指標。'開放空間'不同于'開放用地',后者是指沒有開發的用地,而前者是指休閑用地。考慮到開放空間的布局,這次規劃最大的特征就是規劃了環繞倫敦的 '綠環'狀開放空間(圖3)。1938年,綠化隔離帶法案通過,征購了大面積的土地,但是這些土地沒有連接起來。而且許多地段都沒有實現休閑功能。大多數土地變成了地方政府所有的農田而非綠色通道和公園道。
2、1943-1944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這個規劃是由Patrick Abercrombie帕特里克.阿伯克龍比 (建筑師、城鎮規劃師、景觀設計師)所指導。他推進了1929年的思想并且引入一種設想:用綠色通道將內城的開放空間與大倫敦邊緣的開放空間連接起來,創建倫敦的綠色通道網絡(圖4),目標是實現:城鎮居民從家門口通過一系列的開放空間到鄉村去。這些連接性公園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擴大開放空間的影響半徑,使得這種較大的開放空間與周圍區域關系更加密切。總之,這是一個偉大的思想,相信它還會繼續影響開放空間規劃。
3、1951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1951年倫敦行政縣發展規劃參與機構單一(倫敦縣議會,1951)。這是一個法令性規劃,沒有明確的個人思想。他們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增加有植被的公園空間。如果這個規劃完全實施了,它將使得城市綠地和開放空間結構均質化(圖5)。規劃者自稱他們的成就是:使每千人擁有4英畝的開放空間。但他們忽視了Abercrombie阿伯克龍比為倫敦規劃的綠色通道系統。
4、1976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1976年的倫敦開放空間規劃基于對社會科學的廣泛深入研究,由倫敦縣議會發起,由大倫敦議會完成。這個研究被描述為:“任何近來的休閑研究中最有意思和最有用的”(Burton 伯頓和Veal維爾,1971)。但是它同樣忽視綠色通道思想,并且導致了不同尋常的結論即公園應該按照不同的大小等級來配置(圖6):大城市(metropolitan)公園、區域(district)公園、地方(local)公園。
5、1976年后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1976年后關于倫敦開放空間最有意義的改變就是發展不同類型的綠色通道,也被稱作綠鏈。最初的綠鏈由大倫敦議會整理調整(綠鏈連接委員會,1977),目的是為了保護大多數開放空間以及開發它們的休閑潛力。開放空間全面的以鏈狀形式在倫敦東南部展開(圖7)。在開放空間之間規劃了綠鏈步道,連接成一串綠珠項鏈。
6、1991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的綠色戰略
綠色戰略報告(Turner 特納,1991)提出了一系列的疊加的網絡,每個都有不同的屬性(圖8)。
第一個網絡是步行綠色通道,是為步行者而規劃,沿途設置不同項目,包括火車站、購物中心、學校、公園、河谷等。步行網絡是由一個非法定組織(倫敦徒步旅行論壇)發展的。步道唯一的目標就是作為休閑線路(圖9)。
第二個網絡是自行車綠色通道。這是由倫敦自行車組織提出的。1000英里的自行車線路網連接了倫敦的地方中心,這個網絡主要功能是通勤。象步行網絡一樣,這是一個局限的政策,兩個網絡都應該包括通勤休閑功能。
第三個網絡是生態綠色通道,是由第三個非法定組織提出的,即倫敦生態小組(大倫敦議會,1986)。規劃者希望這些綠色通道成為野生動物遷棲的通道。生態廊道具有的優勢:第一,它們是棲息地的一種;第二,它們能在整個城市尺度上延伸;第三,它們包含精神文明價值(因為我們常常會感到我們的文明銷毀了自然環境)。
總之,倫敦經過上個世紀不同階段的開放空間規劃,最終又再次認識到綠色通道在城市開放空間規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再次認識到1943年-1944年的規劃(到目前為至也是最偉大的規劃)所包含的生態和人文內涵。倫敦開放空間規劃歷史說明:法令性規劃并不重要,而思想和概念規劃才是最關鍵的。
三、 對我國城市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
通過對倫敦市20世紀開放空間規劃過程的分析研究,對于我國城市開放空間規劃有如下幾點啟示:
1、重視開放空間的生態價值
城市開放空間對于維護城市生態環境的穩定和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很強的自然特征和高生態價值的綠色通道為開放空間規劃提供了有效途徑,改進了原來只是關注開放空間的休閑娛樂價值的規劃思想。沖積地帶、濕地、陡坡、水源、農田都可以結合進開放空間規劃內。
2、維護開放空間的整體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關于開放空間的規劃還局限于規劃公園、廣場、步行街以及在殘余的、未開發的地方或者在密集的歷史街區發展開放空間;局限于規劃獨立的開放空間,開放空間規劃沒有從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沒有考慮城市甚至是區域尺度,因此很難維護開放空間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3、開放空間規劃優先性
我國城市開放空間規劃還處于初始階段,對于開放空間各組成因素之間的配置和功能關系往往沒有很好地考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的分區規劃在開放空間規劃之前制定,確定了發展格局,而這種格局常常帶來棲息地破碎化加重。有些連接在一起的開放空間曾經給社區帶來認同感,曾經是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但是分區規劃則忽視了這些沒有受保護的開放空間。綠色通道不但對這種喪失和破碎化有著緩解和補償作用,而且有助于尋找失去的場所感和地方感,這也是綠色通道運動之所以盛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城市規劃中應該采取開放空間優先規劃的原則,這也是構建城市開放空間網絡的有效途徑。
圖1 波士頓大都市圈公園系統圖片來源:查爾斯?A?伯恩鮑姆,羅賓?卡爾森編,2000.
圖2 城市非機動車綠色通道圖片來源:www.raleigh-nc.org/parks&rec/ greenway_multiuse.asp
圖3 1929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圖片來源:《City as Landscape》Tom Turner. 1996
圖4 1944-45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圖片來源:《City as Landscape》Tom Turner. 1996
圖5 1951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圖片來源:《City as Landscape》Tom Turner. 1996
圖6 1976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圖片來源:《City as Landscape》Tom Turner. 1996
圖7 1976年后倫敦東部開放空間規劃圖圖片來源:《City as Landscape》Tom Turner. 1996
圖8 疊加規劃 圖片來源:《City as Landscape》Tom Turner. 湯姆特納1996
圖9 步行網絡規劃圖 圖片來源:《City as Landscape》Tom Turner. 湯姆特納1996
[參考文獻]
[1] Tom Turner. 1996. City as Landscape: a post-postmodern view of design and planning.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at the Alden press, Oxford.
[2] Tom Turner. 1995. Greenway,blueways,skyways and other ways to a better Londo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3):269-282
[3] Robert M.Searns. 1995.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3): 65-80
[4] Richard T.T. Forman. 1995.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xiii, p3-5, 145-157
[5] Kerry J. Dawson. 1995. A comprehensive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Georgia’s greenway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3): 27-43
[6] 王建國 編著. 1999. 城市設計. 東南大學出版社:112
[7] 查爾斯?A?伯恩鮑姆,羅賓?卡爾森編 2000. 美國景觀設計的先驅.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孟亞凡,俞孔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