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風景名勝區內的旅游人工設施是風景名勝區開展旅游活動的基礎設施,它一方面是風景區景觀較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承載著景區內的各種旅游活動,直接關系到風景區的景觀質量和服務質量,因此風景區規劃和設計中應該予以必要重視。
一般而言,風景名勝區內旅游人工設施的規劃和設計應能滿足以下三個要求:必須與自然景觀、自然生態相協調,必須滿足旅游活動的需要,應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協調的風格。由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以觀賞自然景觀為主的風景名勝區,因此作為景區的人工設施規劃,應以強調自然景觀的真實性、完整性為首要,各類人工設施作為開展旅游活動的輔助性設施,應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不可喧賓奪主,既不應破壞原始的自然景觀、自然生態,亦不應成為新的人文景觀。因此本次規劃中的人工設施規劃主要是指對景區內各種人工設施的規劃,旨在為景區人工設施的建設制定引導性原則,確保其審慎適度地發展,同時滿足其自身應具有的服務功能和美學要求。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景區人工設施建設現狀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現有的旅游設施由于長時期較為混亂的建設,存在著破壞自然景觀、自然牛態,設施配置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缺乏地域特色、形式風格雜亂等問題,未能體現出武陵源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所應具有的品質。具體的現狀問題如下:
1.1城市化、人工化趨勢明顯,破壞自然景觀,缺乏地域特色
在進行旅游開發活動之前,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一直保持著較為原始的自然狀態,傳統世居居民的耕作、砍伐等活動雖然對景區有一定的破壞,但無論民居、耕作及生活方式等都與環境比較和諧。
在旅游業發展進程中,新的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比較雜亂,建筑缺乏地域特色,城市化氣息過重,風格蕪雜,與風景區背景不和諧,造成了一定的視覺污染。
景區內的游道建設也呈現出較明顯的公園化趨勢,大量硬質鋪地以及混凝土結構顯得過于規整,引入植物與自然背景等都非常不和諧。
在旅游開發中交通設施的建設對峰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百丈峽的景觀在張清公路的建設中幾乎破壞殆盡,而天子山索道、百龍電梯等建設也對石英砂巖峰林景觀造成了直接的破壞。
1.2不合理的人工設施影響和破壞自然生態
旅游人工設施的不合理建設還破壞了武陵源區的生態,包括對地表水文過程、動物遷徙繁衍過程以及植被的破壞。
(1)破壞自然水文過程大量新建硬質游路的建設不合理,形成了阻礙垂直方向地表水文過程的屏障。原來自然狀態的水文過程,如地表水下滲、經地表植被吸收緩沖后緩慢均勻下瀉,有利于水土涵養以及生物的生存,如今變成了集中式排水,改變了原來的水文過程,易于形成沖溝,造成水土流失。
(2)破壞植被:游道建設中,以追求規整美觀為目標,對植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3)影響動物的繁殖遷徙活動大量旅游活動的進入,影響了武陵源區生物物種的活動。原來的金錢豹等大型動物固然無法生存,而原來在金鞭溪等處容易見到的猿猴種群等如今也難以見到。此外硬質游路包括機動車道路的建設,使武陵源風景區內形成一定的生態孤島化效應,不利于動物的遷徙。
(4)侵占河道及河道人工化武陵源以山水秀麗而聞名,尤其河流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物質、能量傳輸的載體所在,需要保持其自然狀態。但隨著旅游的發展,旅游城鎮的發展,自然河道在建設中受到侵占,并出現了人工砌岸、溝渠化等現象,破壞了其自然形態,大大影響了其景觀價值,對整體生態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5)垃圾、噪音等旅游景區中,由于比較多的高臺游路及高臺觀景點,下臨峰林,游客隨手丟棄的垃圾落在峽谷中,非常難以清理。
1.3旅游服務設施配置不合理、功能不完善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現狀仍缺少對游客進行解說和教育的游客中心,環保設施和解說系統的設置也仍不夠完善。
因此,目前急需對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的各種人工設施進行統一的現狀整頓和新的規劃設計引導,以完善功能、協調風格,恢復被破壞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特征,使人工設施實現適度發展,彰顯自然景觀的原始風貌。
2.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人工設施規劃基本原則
(1)人工設施審慎、適度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避免喧賓奪主,強調自然景觀的首要地位;
(2)人工設施必須與自然景觀、自然生態相協調;
(3)人工設施必須滿足旅游活動的需要,具有完善合理的服務功能;
(4)人工設施應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統一協調的風格,應能體現一定的湘西地域特色。
3.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人工設施規劃的內容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人工設施規劃的內容包括景區內各主要人工設施,具體內容如下:
(1)人口及游客中心;(2)服務網點;(3)休憩觀景亭、平臺;(4)停車場;(5)游道;(6)環保設施;(7)解說系統。
4.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人工設施規劃導則
4.1入口及游客中心
(1)入口
a.現狀情況:現狀的風景區人口包括索溪峪入口、鑼鼓塔入口、中湖鄉入口和天子山鎮入口,入口建筑的標志性和鄉土特征不夠強烈。其中索溪峪人口應對其建筑形體進行修改。
b.設計要求:應體現原始自然的鄉土建筑特征。
c.適用范圍:索溪峪入口、鑼鼓塔入口、中湖鄉入口和天子山鎮入口。
(2)游客中心
a.現狀情況:現狀缺少正規的游客中心,無對游客進行游覽教育和景區介紹的集中場所。應在索溪峪鎮吳家峪口風景區主入口處設立游客中心。
b.設計要求
基本內容:展示教育等候休息
具體設施包括:放映廳、管理用房、展廊或展示廳(景區介紹、解說系統介紹、游覽規則)、等候休息廳、廊等
c.適用范圍:索溪峪鎮吳家峪口風景區主入口
d.示意性設計:見附圖
4.2服務網點
(1)現狀情況:現狀服務設施建筑形式混亂,建筑質量優劣混雜,部分存在過分城市化的傾向,應進行適當的改造。
(2)設計要求:體形不宜過大,建筑形式應采用湘西鄉土建筑的風格,自然簡樸,與風景相融合。
(3)適用范圍:風景區內各旅游線路沿線。
4.3休憩觀景亭、平臺
(1)現狀情況:總體情況較好,但在精品旅游線上存在過分城市化、公園化的傾向,自然鄉土的構筑特征不夠突出。
(2)設計要求:
a.分類:濱水山間山頂
b.風格要求:采用湘西地方民居的建筑風格
c.形體:宜小、隱
d.結構形式:采用穿斗式木構與吊腳樓風格
e.材料:宜采用原木或仿原木材料
f.細節及色彩:宜自然古樸,并采用地方傳統工藝
g.選址要求:因地制宜,順應地形和景觀,融于山林
(3)適用范圍:風景區內各旅游線路沿線。
4.4停車場:
(1)現狀情況:存在大面積硬質鋪裝、破壞原生自然地貌景觀的情況,應予以改造和適當縮小面積,減小對自然景觀和生態過程的破壞。
(2)設計要求:
a.服務對象:景區內停車場的服務對象為景區內的環保巴士及少量的服務、應急車輛。
b.類型:集中停車場(索溪峪鎮吳家峪口),和分散的小型停車場、??奎c。
c.建設要求
(a)不使用全硬質鋪裝地面、水泥地面;采用砂土鋪地需做好防沖刷措施??刹捎卯數氐募t砂巖石板粗鋪地面,既可防沖刷,又是可滲透性地表。
(b)面積宜小、因地制宜,在停車場設計允許的坡度范圍內,順應原生地形的起伏,不必強求平整。
(c)較大型的停車場內須通過設置分車帶種植樹木,對停車場進行綠化遮蔭。停車場周邊利用喬木、灌木、微地形等進行視覺遮蔽,以減少對周圍自然景觀的破壞。
(3)適用范圍:風景區人口處(索溪峪鎮吳家峪口)的集中停車場及景區內分散的小型停車場、停靠點。
4.5游道(略,另撰文專門論述)
4.6環保設施
(1)現狀情況:現狀精品旅游線路上的環保設施——包括垃圾桶和公廁,配置較為完善,但需進一步提高其設計水平,在形象上體現一定的地域性和獨特性。
(2)設計要求:采用自然鄉土的材料和視覺形式、構筑方式,同時結合新的生態技術。
(3)適用范圍:風景區內各旅游線路沿線。
4.7解說系統
(1)現狀情況:現狀的解說系統形式雜亂,不夠統一,配置不完善,應進行統一的設計。
(2)設計要求
a.精品游覽線:清晰明確。
b.自助探險游覽線:自然古樸。
(3)適用范圍:風景區內各旅游線路沿線。
5.結語
上述內容融合了《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中典型景觀和游覽設施兩部分要求,但操作中考慮到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的特殊性質,規劃組認為,應該盡量減少對自然的規劃。原因是,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實際上在風景區中普遍存在),一些經過規劃建設的所謂“景點”往往由于導向作用,而使游人過于集中,而不得不建設額外觀景和安全設施,從而造成對風景資源的破壞,過多過于集中的游客不盡使人們無法正常觀賞風景,也淡化了風景區的游憩的體驗和國民教育作用。人工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應該融人自然環境之中,而讓游人充分從容體驗自然之美、自然之奇,而這種行動是發自他們內心的,不是受規劃專家引導的。但這種處理和《規范》要求不完全一致,還需要得到專家的認同和在遺產保護和管理實踐中檢驗和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