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懷想大學老建筑的文化余韻
admin
2011-04-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南門那些老建筑,北大想拆不是一年兩年了。2007年,北大就曾動過心思,結果引起輿論一片嘩然,然而,不管校內外釜沸的質疑之聲,27號樓,還是被拆除了。時隔4年,京城房價、地價暴漲數倍,這一次推土機又來到了16號至18號筒子樓前。此前,這些筒子樓曾是學生宿舍,距今已經有60余年的歷史。
南門那些老建筑,北大想拆不是一年兩年了。2007年,北大就曾動過心思,結果引起輿論一片嘩然,然而,不管校內外釜沸的質疑之聲,27號樓,還是被拆除了。時隔4年,京城房價、地價暴漲數倍,這一次推土機又來到了16號至18號筒子樓前。此前,這些筒子樓曾是學生宿舍,距今已經有60余年的歷史。
如果說北大西門給人以歷史感,東門體現了排場感,那么,南門則存在著一種生活感。說實話,北大南門一帶煙火氣頗重。當然,不食人間煙火的大學不是一所好學校,然而,如果一個大學里有太多的煙火氣、銅臭氣、脂粉氣,恐怕也不是一個一流大學。南門有那么幾棟老筒子樓的存在,倒是在一片復雜的氣場中,起到了中和調理的作用。
這些建筑按照所謂的標準,或許稱不上是著名建筑,當然也不在依法保護之列。但是,我們也不要忘了,這些建筑也都是有歷史的。它們見證了將近60年的風雨和一代又一代北大學子的青春。所以說,這些建筑并不只是簡單的土木磚石,這些筒子樓里有故事、有情感、有文化、有歷史。如果,這些筒子樓不是什么危樓,那么,它們理應繼續存在下去。而負責任的管理者,也理應珍視這些建筑,不讓它們變成危樓,更不會拆除。
現在,隨著時間的自然延伸,很多民國時期、建國初期的建筑,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也都在不斷地積淀、增值,它們的建筑形式還是體現了一定的時代風格,因而,也都具備了建筑學價值,依法保護它們當盡快提上議事日程。如北大南門的這幾棟筒子樓,由著名建筑學家陶宗震參與設計,后被稱為上世紀50年代初“社會主義內容,民族形式”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古典建筑形式的一種現代演繹。
以上皆是這些筒子樓的人文價值所在。北大的行政部門至少絕大多數也是北大畢業的學生吧,因此,他們不會不明白這些筒子樓的價值。即便原本不知道,通過4年前的那次爭論,也應該多少知道點的———這也是2007年這些筒子樓能夠幸存下來的重要原因。如今推土機又重現北大南門,難道,北大人真的那么健忘,辦公環境真的拉不開栓了嗎?
現在,在北京以及在全國很多城市,一些老宅子、老建筑都已經被拆掉了。當輿論進行質疑的時候,有關方面總會說,這些建筑不屬于文物建筑,不在保護之列。那意思就是,不被依法保護的建筑,都可以拆除,北大在4年前便也是這么說的。其實問題的關鍵,不一定是文物的保護,倒是這些建筑本身所承載的文化余韻,更值得關注。作為老北大氣質的組成部分之一,南門建筑群承載的,并不只是記憶而已。
一些地方政府要做薛蟠,焚琴烹鶴,倒是毫不稀奇。北大是百年學府,大家都知道這個地方有文化,并且以傳承和傳播文明為己任,不是那些眼里只有GDP的地方政府。在這個事件中,北大應該知道筒子樓群的價值,卻要毀滅之。“明知故毀”,將置斯文于何地?
國外很多名校無不以其悠久的校舍為榮,因為,這些建筑本身就是名校從實體存在到其精神存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大這些年來頗有爭創世界一流大學的焦慮,有焦慮不是壞事,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上每日拱卒,自然會離目標越來越近。而靠拆筒子樓拆不出一個世界一流大學,反倒有日退千里之虞。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