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9月17日至9月18日,2004年國際建筑大師創作演示論壇在首都劇場舉行,這次論壇匯聚了來自瑞士、美國、法國等國家的頂級國際建筑大師,內容涉及到無止境建筑哲學、建筑理念、建筑風格、建筑結構、生活元素等諸多方面,配合圖片、聲音進行現場演示,豐富、形象。
主持人:中國一級建筑師工學博士 張在元
嘉賓:荷蘭建筑師:Ole Sheeren
主題:OMA最新設計作品--CCTV新辦公大樓
【主持人】:今天的最后一項演講,是來自荷蘭的OMA的建筑師。我想說到OMA,就知道這個先生,在1994年的中期我們看到了OMA一本書,也看到了他們的所作的一些作品,我們就看到了他們所作得城市設計所做一的一些探索。我覺得在整個世界建筑領域,OMA他們的建筑思想和建筑作品在推動21世紀的建筑的進程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在這本書里面可以看出他們最細的作品。大家可以看到,他們無論是對待一項非常小的作品,或者是一項國際性的大作品,他們的思想都是浪費的,細致的,我想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對于我們所處理的任何一項作品,他的品質不是與他的規模成正比。下面就請他們介紹自己的設計作品。
【Ole Sheeren】:感謝大家!非常榮幸被邀請到這里跟大家座談,在這里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自己,同時將會向大家介紹我們公司的工作,這位是瑞士先生,它是OMA的合伙人,同時負責CCTV的項目,同時也負責OMA在中國的項目,我是OMA的設計師,也是CCTV項目的項目經理,我們事務所是25年前成立的,在公司的開始是開始于一本書,它講到的是高層建筑,公司開始以后,參加了一系列的國際競賽,也有一些競賽獲獎,但是沒有一個方案在那個階段能夠建成,還有兩個圖書館的項目,一個是大學圖書館,還有一個是巴黎的圖書館。所有這些工作在《大中小》這本書里面得以介紹。這本書對我們事務所有一個決定性的影響,可以看到從這本書出來以后,我們的作品開始遍布全世界,可以看到歐洲、美國及亞洲的比例。我們最近完成了一系列的項目,可以提及的是最新完成的是在德國的荷蘭大使館,芝加哥依萊諾大學的學生活動中心,還有西雅圖的圖書館,還有洛杉磯的旗艦店,還有在紐約的旗艦店。隨著我們項目在全世界各地的擴展,我們也意識到了全世界金融和政治,還有一系列的變化對這個建筑實踐的影響,而且這個經濟的起伏也對建筑有所影響。我們最新的這本書叫做(英文),內涵了這個題目,有關這本書的同時有一個展覽,這個展覽在柏林已經開展過,在鹿特丹有展覽過,最近在莫斯科也有,可能還會來中國,這本書不光把視角限于這個制度,也把建筑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之后,對這個建筑的影響。我們意識到建筑不能是僅僅一個自我封閉的沿襲現代主義傳統的職業,應該把它放在一個更寬廣的領域來看待建筑這個職業。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公司成立了EMO,他有點像整個OMA的一個鏡面,他是一個研究機構,它的主要經歷是研究世界的有關文化和建筑學術方面問題,這個學術機構不僅對我們所做的項目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它又把我們的視角引導了世界的各地領域。在前一段我們被歐共體邀請來幫助他們設計這個歐盟的標志。我們不僅通過這種圖象或者是這種平面設計,更多的是從內涵上表達歐共體不僅僅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歐共體,眾所周知,在三年前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它對整個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它對我們公司的實踐和項目也有所影響。
在此,我們避開不談它的政 治和文化的影響,只是談它對我們公司決策的影響,當時,我們受到了兩份邀請,一份是參加把世貿中心重建的工作,另外一個是中央電視臺新址建設的工作,我們選擇了不去做這個世貿中心,因為他所負載的紀念性太強了,我們選擇了在北京的建設,因為北京的建設是一個高峰期,而且它有活力,有一種向前看的姿態。北京的增長速度之快,以至于它的人口比歐洲的人口都多了。我們也在做這個北京和上海的比較,可以看到,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北京也在經濟方面迅速地追趕上海,同時它在文化和其他一些方面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在央視的挑戰中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如何這樣一個歷史文脈的城市里來建造一個新的杰作,可以看到,故宮還有正在有一些被保護,有一些被毀壞的胡同,在這里也有一些祭禮,也可以看到在短短的幾年,北京的城市就變成了多重的連環圍繞的城市。胡同再也不是唯一的標志這個城市的特征的一種建筑形式,同時它和所有的環路、高架公路是共存的,新的住宅公寓的發展,也和這個環路的擴展相相呼應,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地的建筑在不斷地尋求一種當地的建筑特征。也可以看到另外一種類型的建筑在試圖為這個城市找到一種國際的建筑的特征。
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探索之間,如何參與到這個工作中來,建設一個地標并不是一個建筑師為了尋找實現他個人設計的建筑理想的渠道,而是為了2008年北京在奧運會的那個時刻,整個社會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建筑存在,可以看到現在的央視的地址,也是沿著三環,實際上是在西邊,現在的新址實際上就像擺設一樣到了東邊。我們的地段基本上是一個沒有特征的一個地平的構架,基本上一個廠房,沒有住宅,基本上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段。當時,CBD也提供了北京的CBD未來的前景規劃,可以看到摩天樓這種類型會占據和主導整個的天塹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來設計一個摩天樓。
一百多年前,摩天樓這種形式在紐約發展的時候誕生了,它是以一個代表大都市的形象,在現代化的結構中,能夠解決各種經濟、居住、辦公各種需求綜合的一種形式出現在大都市之中。以前摩天樓這種為了在有限的地段中能解決許多矛盾變化的時候,逐漸的消失了,而變成一種經濟力量的象征。漸漸地它所代表的這種建筑的類型,比如說住宅、辦公、酒店也變得模糊起來。這樣就變成像針一樣佇立在城市中的一種結構,對整個的城市和城市的文化并沒有什么過多的貢獻。不僅是對高度的競爭,贏者也只是保持幾個月的時間,摩天樓的設計者所剩下的只是說做一個摩天樓的裝飾!把大樓扭轉,做成一個曲面,在幾個月前的數據表明,在亞洲所建的高樓已經超過了在美國建的高樓的總數。摩天樓是在亞洲接受,是代表全球化的一個特征,這時候其實在西方已經停止了對摩天樓的思考,除了對摩天樓的商業思考之外,因為沒有了其他方面的思考,我們是想在探索一種摩天樓能夠做的更多,能夠探索一種空間。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摩天樓的內涵和城市密切地結合起來。
央視現在已經有15個頻道,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媒體,央視大樓蓋出去以后,可以播送到250個頻道,這種效能是無法想象的。我們對媒體的經驗來自于我們對洛杉磯宇宙媒體的設計,在這個媒體上面有一個趨向,實際上真正的媒體的制作趨向于比較分散和這個媒體的內涵也是分散的,因為技術提供了這種分散的可能性,其實我們的問題也是這樣的,分散是對還是不對。央視在城西的現址實際上是對城市自我封閉的一個建筑物,當它挪到東部有四分之一的是對公眾是開放的,這個可能也是一個標志,就是標志著這個機構會慢慢地向公眾開放,或者大眾更容易接觸這種機構,正如世界上其他的媒體一樣,CCTV也有它對媒體安全的要求,在我們分析項目任務書的時候,我們就特別把這個向公共開放和保密的這兩項分開,這樣比較容易組織,我們的地段上就出現了兩幢樓是CCTV的電視聚集,第二個是電視文化中心,他們是所有的向公眾開放的功能。那我們的地段將近有20公頃,把這所有的項目集中在兩個高樓里,可以騰出一部分空間作為公共綠地。央視這個大樓,可能除了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容的內涵,它把這個研究、辦公、節目制作以及播送,這個演播室各種功能結合在一個地方之中,這樣一個環路把所有的相關的機構做成一個相互連接的,而不像其他的那樣分散。這一種建筑并不是一個普通或者是呆板的建筑,而是集結了所有的功能而且有自我的循環機構的一個體系。雖然這個建筑是一個比較硬的幾何體,但是它自己的內部是一個環路,把各個功能連接起來。
央視這個機構里面,根據它不同的功能,可以說是有些是頭,有些是手,有些是其他的功能,通過環路,員工可以進入到中間的部分,這樣就有助于它的手、腦配合。整個的這兩幢建筑有50多萬平米,將來會有十萬多人在這里工作,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這樣的機構能夠集合在一起,能夠形成一種像社區一樣的工程。強調這個公共性和強調這種集體合作精神,可能也是這幢大樓的一個特征,剛才我們說到十萬人這個數字實際上對我們意味著很多,首先意味著這么多每天在這幢大樓里的流量,可以看出我們把這個大廳分成了三層,各個層都把這些人立體的組織起來。雖然CCTV這幢大樓是為央視的機構的一個保密式的大樓,但是我們在里面設計了一個公共的回路,這樣的話大家可以進去到大樓的各個地方進行參觀。在進入參觀流線之后,在底下的層可以看到各種制作的演播室,在上面可以欣賞城市的景色。如果說從一個傳統的角度來解決這么一個造型的結構的話,可以想象把這個樓分成幾個孤立的結構體系,我們也在為這個大樓的造型來尋找一種適合它的結構,而且適合它這種環路,形體之間能夠不斷循環的概念。最后的結構是菱形的網筒體結構,代替這種普通的統一菱形網狀結構遍布整個建筑表面的做法的,和我們的歐亞那的設計顧問,一起研究了整個大樓外表皮受力的情況,經過這樣一個全面的分析以后,我們決定在這個大樓受力不同的地方,哪個地方受力比較小,就把這個桿件拆除,如果哪個地方受力比較大,就增加大的結構桿件。這樣分析的結果出來,可能看起來這個外表的圖案有點非理性,但是實際上它代表了實際受力的一個分析,這個分析的過程也是非常有挑戰的一個過程,我們的工程師也承認在五年前,這種的結構體系還不能夠產生,因為那時候的計算機還沒有像現在這么先進,這樣一個過程產生的這樣的結構,可以說是在世界上的結構精確度最高的一個結構之一,它的這個結構不僅是在設計團隊之內經過了檢驗,而且還經過了中國的政府和當地的政府的檢驗。在評審整個結構設計的時候,有13位中國最棒的專家,他們和我們歐亞那的工程師,以及中方的工程師設定了一些結構的標準,在今天的年初通過了一個設定結構的初審會,北京的天氣氣侯今天可能是很晴朗,但是大部分的時候是灰蒙蒙的,有一點灰塵的,這樣都看起來灰蒙蒙的,實際上對建筑是很不利的。在這樣的灰天的背景之下,可能最搶眼的是這種被蒙著罩子的建設工地,這種腳手架的結構也給了我們一個靈感,我們在大樓里有設計了這樣的體系,這種玻璃有架的金屬網絲,在外面看整個大樓的結構是比較堅實的。這個金屬網絲有角度,這樣的話,從室內看出去是透明的,這樣的話可以保證我們光學的標準,而不用把整個的木墻去加上顏色。
整個這個木墻的支撐體系不像通常的建設在玻璃紙外,而且像捆綁嵌入到玻璃中的一種體系。隨著天氣的變化,可能這個建筑結構會有一個不同的效果,有時候會形成一個比較強的幾何形體,有時候會消失在塵埃之中,實際上我們有兩幢建筑,而不僅僅是CCTV一個建筑,在設計中我們要考驗的是這兩幢建筑之間的關系,而且沿著這個路段來設計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是CCTV是一個陽剛之氣的話,那CCTV應該是一種溫柔之美。相對這種CCTV很強壯的姿態,我們在CCTV面設計的是一種向公眾開放,歡迎大家的姿態。設計是的最初構思有點像把所有的向公眾的開放的任務書給堆砌起來,用一個金屬外殼把他包裹起來,這里面有一個五星級的酒店。這個酒店的房間能夠不僅看到城市,有可以看到CCTV這幢大樓,除了像新聞發布中心、多功能廳、電子電視應援還有錄音棚之外,它還有一個很大的劇場,傳統的劇場是有舞臺,然后有落地的傾斜的座椅,能夠容納很多的觀眾,這樣的缺點是說,它在舞臺和觀眾之間,把兩者之間的關系搞的比較模糊,我們的建議是把整個的觀眾席放在一個飄浮的平臺上面,把這個觀眾席完全提升起來,是把整個劇場的前廳和公共空間以及多功能區域和舞臺的后臺相互連接起來了,這樣對于一個電視制作的機構來講,這么一個劇場會給未來的使用帶來很大的靈活性,比如說汽車展,車可以從中間開過去,從南到北通過。對于電視制作這個相機的擺放位置來講,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滿足電視轉播的要求。
CCTV的地面布局是和整個的地段相互聯系的。
這個基地被分成了四快,這四塊實際上是功能各不相同,但是他們被有一點統一的,西方的古城一起所覆蓋,這個圖案有的地方是景觀,有的圖案是提供一些必要的功能。更多的我們是在認真的考慮這兩幢建筑與城市其他的建筑的關系。同時我們也在考慮CCTV這幢樓作為一高樓不是世界摩天樓,它們之間的比較。在這個由60多個建筑師所組成的設計團隊里,我們已經工作了一年多,這個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
可以看到,這裝大樓并不是一有一個完全的西方人設計的大樓,可以看到團隊中有很多重要的同事,在設計最開始的過程中,有13位建筑師從華東院、上海加入我們的團隊,從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這個團隊就融入了中國的力量,而且是密切配合的。上星期我們的項目得到了最后的通過,繼續這個項目,我們鹿特丹也會來12位建筑師到北京的現場加入到設計工作中,所以我們現在正在籌創我們的北京辦公室。現在有點失去時間觀念了,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已經超時了,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還有一段可以向大家講述。
加入CCTV的設計,加入北京現代化的設計是我們努力方向之一,但這個對我們來講還遠遠不夠。因為建造不僅意味著建設,有時候也意味著破壞,對城市,尤其是對北京來講,成為保護它的另一方面,作為余步的力量,加入到它的某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如何把這個外來的力量,融入到當地的整個的工作進程和文化的內涵之中去。因為中國的歷史和西方的歷史很不一樣的,如何考慮中國的歷史和文脈,西方人可能會擅長看過去哪些沒有做好,尤其是西方的建筑師。作為他本人來進,他12年之前來過中國,對他來講,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中國對這種新建設的追求,同時也把一些地方的現狀能夠保留。對于西方人加入到中國的這種建設市場上來講,可能最大的危害是變成一個機會主義者,是在這個市場尋找機會,另一種是陷入另外一種錯誤的懷舊的感受里。它想解釋一下什么叫做“錯誤的懷舊感”。
在西方這種古建保護和文化的遺產保護的思維方式中,如果某一樣東西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受到保護,如果有一些東西還不夠老,就會變成丑陋的東西,老到一定程度的東西大家都承認它是歷史文化遺產,不夠老的東西,比如說20、30年之久的歷史的東西,比如說有代溝,孩子總認為父母說的是不對的。實際上跟這種西方傳統的保護方法,參與到北京甚至中國的保護之中,我們把不同的類型加以分析,然后在整個的保護的視角進行分析,不會說等它失去了質量的時候再去保護它的。分析北京的這個城市之后,分析它的環路和環境的成長路襯來綜合地考慮北京的古建保護的問題。再用下面的一點時間向大家介紹我們在雙年展參展的一個項目,也是我們剛剛輸掉的我國的一個競賽。
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方案向大家陳述西方建筑師加入到中國的建設中并不是想建設一個引人注目的不同的結構,有時候也需要考慮到整個的歷史文脈來制作一個很貼近的建筑。整個的天安門廣場的文化基理我就不說了,大家一定很熟悉。
再次想強調的這個我國作為十大強國之一,透視可以看到它是一個很弱的建筑,任何一個對它都會造成威脅,我們也知道從它的建造里視場,雖然尺度浩大,但是內容很空。我們設計中的決策是把這個現有的技術做成一個有點像一個模子,把一些新的功能澆鑄在這個模子里面。這樣的做法使我們把各個功能部分連接起來,不僅把建筑,而且把這個內涵銜接起來,因為展覽的內容是美術館的靈魂所在。
再次我們用這個北京的故宮的形象來結束我們我的講座,來向大家陳述央視的項目是一種獨特的,而是說我們在北京的文化和這種歷史的條件下,對整個特殊問題的一個思考,謝謝大家!
【主持人】:我想破例延長了一點時間,因為CCTV和博物館都是很敏感的,我想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借這個機會提一下。
【聽眾】:您好,我是代表國內的事務所來參展的一起的建筑師,我想問一下,您剛才介紹的CCCTV的方案里面,您是投入抽象的環狀結構,得到了最終形態上的結果,它最終的結果確實環狀的,它在關口處是有很多的偏轉性的,這個整體使它的受力更好地解決一點,我的問題是作為OMA的做項目的希望當中,站在審美的立場上,它在設計當中起什么樣的作用呢?
【Ole Sheeren】:就你剛才說如果屋頂想不同的方向,或者是反方向的傾斜會更合理,您能不能再澄清一下。
【聽眾】:很簡單!如果一個盒子像一個S形立在地上,它很小有憂載,如果把它像U字形的形態立在那兒的話,可能會好一點,我想問的是為什么選擇用S形的形態,是因為它更有表現力嗎?
【Ole Sheeren】:如果您說的這個U形的這個結構是穩固的,可能您指的是雙塔,或者是塔的這種結構的類型。我們的建筑如果說從不同的角度看有時候是一個S形,有時候是O形,你的意思是說一個完整的O形嗎?這么抽象的來探討有點困難,這樣咱們可以在下面面對面的探討更容易一些。
關于這個的樓的造型設計中,我們確實做了很多的考慮和很多的測驗,我們選擇的這種造型,實際上是一種平衡的結合,就是說我們沒有選擇一眼看上去就很穩定的結構,我們現在選擇的這種結構,是把握了一種平衡,并不是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這個建筑就很堅固的。
在我們這個復雜的結構設計中,它的復雜性也報著一些先進的因素,像一個簡單的看起來很堅固的這個結構力,可能某一個元件的試完了以后,整個的結構都失穩了,因為它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的綜合體,并不會影響到整個結構的穩定性。
【聽眾】:剛才你們介紹的這個大樓的時候,首先是高樓,我們現在設計的摩天樓并不是把土地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土地放在第一位,他所擔心的,如果說奧林匹克體育館和CCTV這兩個巨型結構代表著中國的繁榮,而這個奧林匹克體育館在奧運會以后還有一些再利使用的意義,而CCTV不一樣,我們怎么樣看待這個媒體的問題?
【Ole Sheeren】:實際上您這個問題里包含了許多很好的問題,我們來一個一個地進行解答。先少這個高樓這種類型,作為紐約的高樓集聚地,他的早期的高樓和晚期的高樓有是不同的,有的是被我們稱為CBD的地塊也是相同的。紐約實際上它這個城市的中心商務區跟北京的中心商務區是不一樣的,跟世界上其他的中心的商務區也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它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這個純粹的中央商務區實際上造成的惡果是白天很多人,但是晚上就沒有人了,我們認為這種建筑類型是值得懷疑的,同時,如果只是做一個玻璃的天頂,把幾棟大樓給連接起來,就說大樓底下的空間是公共空間是沒有意義的。
回答關于您第二個問題,CCTV是一個媒體的大樓,而且媒體是一個變化最迅速的一個行業,你是提這個問題的第一人,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在項目開始的時候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而且有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些思考,在想這個問題對我們以后的方案會有什么影響,我們所面對的可能來對待這個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如果把不確定性作為一個前提和首要考慮的話,最后的結果是說,也沒有建筑,所有的前提也不現在了。我們社了設的大樓實際上是3是300×300,這樣這個也是為將來將來整調整留了很大地。在我們大樓的垂直運輸設計中,實際上我們也是到這些設計都是考慮了將來有些大樓條件的余地。隨著這個數據化這種革命,可能將來的空間會需要的越來越小,而不是越來越大,實際上,實施誰個數的進城,可能好多工作需要的這種環境或者是需要的硬件會越來越小,只是說這系硬件很小的單位體,可以說靈活得地布置。剛才你提到央視將來運作機制或者是媒體的變革會造成使用上的落后,不象體育館,奧運之后會一直作為體育館使用,實際上,體育館沒有那么強的功能性,同樣對于媒體建筑物這方面的疑問我認為不是問題。
【主持人】:有許多媒體認為,中國現在是外國實驗場,建筑式的的北京可能是石是的中心,當一個國家從一種封閉狀態到一種開放狀態,特別是從一種國內進入到一種國際的狀態,實驗的過程是不可缺少的。可能比全世界建筑界所關注一點就是實驗是否會成功,因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有國際一流的設計大師都在這里退推出自己的有獨獨立的作品,這些是否真正的理解了中國的問文化,或真正的了解了中國中國文化的歷史,他們所面對的并不是美國200年的歷史,應并不歐洲歐洲而面對5000年的中國。我個人理解,外國建筑師到中國來進來進行計的實驗對文化的難度遠遠大于他們對技術的難度。是不是作品只是進入到了表層并沒有進入到最深層的理解。但是我想這也是在進行實驗過程的一種探索。究竟這個實驗將來是否會成功,這個是在座的每一位所關心的,和全世界人民所關心的和關注的。今天有美洲和歐洲的建筑師介紹了他們的建筑設計作品,我認為在這個介紹過程中,有文化的交流,也有文化的沖突,在任何時候,文化交流和文化沖突沖突并的,我希望大家對今天的講座可能從文化交流與文化沖突雙重性的理解會比較合適。作為一位主持人我今天衷心衷心地各位建筑師以及各位的位聽眾的以及和的人員工作對今天會議的支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