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李俊奇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系碩士生導師
李俊奇老師[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系碩士研究生導師]講授的主題為:現代雨水控制利用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現代城市雨水管理是當今城市規劃面臨的嚴峻課題之一,李老師的講課內容,直擊當今城市水環境的最敏感問題,對現代雨水控制利用技術進行詳盡的闡述,從多角度對傳統雨水設施和新型雨水控制利用技術進行分析,并輔以項目案例,對低影響度開發理念以及多功能調蓄技術在景觀設計中的關鍵作用進行深入的思考。
傳統的雨水設施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排水體制、雨水排放方式、城市內澇、生態環境破壞這四個方面。李老師強調,在排水體制方面由原先的“應建立分流制排水系統”應改為“宜建立分流制排水系統”。從工程排水向生態排水進行轉化,充分發揮自然在雨水調控方面始終被人忽視的作用。采用傳統雨水排放方式,全國通過排水損失的徑流量占到全國全年缺水總量的20%,人們常年在面對特大暴雨導致的城市內澇束手無策,一味將其排走的同時實際上流失了重要的水資源;另一方面,生態環境破壞往往是傳統雨水排放設施引起的最嚴重問題,過去這一問題始終被人們忽略。因此,我們亟待在探尋新型雨水控制技術的道路上取得突破。
隨后李俊奇老師詳細說明了雨水排放系統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得知國外典型的雨水系統發展經歷了一個從末端控制為主,到源頭、過程、終端協調作用的綜合系統的發展歷程。它始于傳統的排水方式,上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的最佳管理措施是雨水排放系統發展歷程中關鍵的一環。直到90年代初,一些發達國家提出地影響度開發(LID)理論,也就是人們今天看到的現代雨水排放系統的基礎理論,其核心理念是確保土地開發前后,保持水文狀況的一致性。簡而言之,現代雨水系統的發展就是由單一排放向徑流污染控制、洪澇控制、資源化利用和生態影響最小化多方面綜合考慮的過程。
上半部分最后階段,李俊奇老師介紹,國家相關部門將在《公園設計規范》、《綠地設計規范》、《建筑與小區雨水規范》、《溢流調蓄規范》等一系列規劃設計規范中著重加入LID理論的相關內容。這意味著,LID理論將不僅在城市水管理領域發揮作用,更會在全面城市規劃建設中擁有展現其先進性及科學性的機會。
在與學員們進行了熱烈的課間討論后,李俊奇老師開始了課程的下半部分。這一部分李老師全面地分析了低影響度開發(LID)理論及其技術措施。LID的核心理念是從源頭上不產生流進而達到減少徑流量的目的。LID的核心技術是分割硬化面積,由于硬化地面不利于雨水的下滲,導致雨水直接沿地表形成大規模的地表徑流。分割硬化路面,使得雨水能更多地下滲到地表以下,從而減少徑流量。
那么現代城市為什么要采用LID,在哪里采用LID,值不值得做LID,如何構建一個LID系統呢?
從源頭上控制雨水徑流量是LID的靈魂,也是LID技術區別于傳統雨水排放技術而必然存在的關鍵所在。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城市建成區和新建區、高密度區和低密度區都適用于LID的建設和實施。原因在于低影響度開發(LID)歸根結底是一種理念,它雖然有具體的工程和技術來支撐,但它并不是一套固化的工藝或者工程設備,而是設計師在根據場地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之后,做出的一套融合低影響度開發理念的科學性規劃方案。
關于做LID是否值得的問題,李老師以西雅圖HIGH POINT和北京東方太陽城為例進行分析,表明對于LID的質疑主要來自對其經濟性、環境效益、社會效應等方面的考慮。通過案例分析不難發現,LID實際上減少了管線使用、降低內澇帶來的災害、減少水體污染,降低處理水體污染費用,具有更高的經濟性;設置控制目標,做合理的豎向規劃,選擇設施設備,對設施的規模進行規劃,進行及時評定分析(對不合適的部分進行調整)則是LID技術在實施過程中所涵蓋的具體操作步驟。
課程的尾聲,李俊奇老師著重講解了全過程雨水控制系統設計和多功能調蓄水體應用的案例。
東方太陽城實景圖
全過程雨水控制系統設計應用于北京東方太陽城項目之中,設計師從中得到以下啟發:首先大家相信建立一個多目標的雨水控制系統的設計分析是可行的;其次最佳管理實踐(BMPs)和低影響度開發(LID)理念的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管理體系適用于城市新建區和改造區;同時全過程雨水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徑流削減,峰流量控制,污染物總量控制,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規劃設計特別是豎向設計和水資源規劃一定要先行于其他專業。
李俊奇簡介: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系碩士研究生導師
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環境工程學帶頭人
目前從事環境工程與市政工程(給排水工程)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理論與技術、水環境生態技術、水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與資源經濟等。近年來,完成科研項目30余項,示范工程應用項目3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參編教材和出版著作6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優秀規劃設計獎1項,合作申請專利10余項。目前主要承擔的研究項目包括: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城市道路與開放空間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研究與示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課程“城市雨水排放許可與雨水資源化激勵政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