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它建于 1851 年倫敦博覽會,設計者是帕克斯頓(Joseph Paxton),這哥們是個園藝師,他非常稱職的把它設計的像個種植物的大棚。當時的習慣折衷主義的建筑師們有點消化不良,喵的這也叫建筑?
于是,在建筑師們的一片哭喊聲中,它還是建起來了……是第一座使用鋼和玻璃作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建造只用了 9 個月。在這之后,這樣具有工業時代味道的建筑橫掃歐洲,在法蘭西人民的一片哭喊聲中,埃菲爾鐵塔拔地而起,啪啪啪打了一群人的臉。在極短的時間內,一片鋼鐵建筑物如同雨后的蘑菇一樣冒出來,教育大眾審美,閃耀工業時代的光芒。
當人們還沒從水晶宮開啟的光輝中回過神來,叛逆的天才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登場,人們讀他的《走向新建筑》像嗑藥了一樣(好吧,其實也沒有這么夸張)。在 1925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 新精神館(Pavilion of the New Spirit)展出,作為 別墅公寓的一個單元,功能至上的先驅者。對功能考究,使房屋像雪鐵龍汽車一樣精確建造。
住宅是居住的機器。
柯布這一生一直在改變,不變的是革命的精神。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他晚期的浪漫氣質。
為了表達我此刻情深義厚不知所措,特獻上一張大一時的渣畫。o(# ̄▽ ̄#)o
它其實長這樣:
朗香教堂(The Pilgrimage Chapel of Notre Dame du Haut at Ron-champ)。1955,法國浮日山區。
建筑是純粹幾何形體在陽光下的精確表演。
20世紀初現代主義畫派使得美術與建筑之間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施羅德住宅(Schroder house)就是這樣一次優雅的語言重疊。
荷蘭建筑師里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設計于1925年。說風格派大家都知道,蒙德里安,凡杜斯堡等藝術家一戰時的一個小圈子,一同狂奔上了抽象的不歸路。說他們是狂奔,里特維爾德則是跳躍,撐桿跳,從二維展身一躍到三維,姿勢優美不喘氣。撐桿跳是需要一雙靈巧的手的,里特維爾德就有一雙這樣的手。父親是木匠,小時候學的木匠手藝。一生設計了無數的家具,開了一家具店,廣為人知的“紅藍椅”“折彎椅”就是他的杰作。
繼續來說施羅德住宅,磚墻承重,木質樓板,陽臺是混凝土的,那些紅黃條狀物是工字鋼作為支撐構件。總的來說立面簡潔而風騷,塊面交錯現代感十足。同時業主施羅德夫人,打通任督二脈,強行亂入,參與室內布置和設計。這種業主與建筑師和諧共處水乳交融的情況真是喜聞樂見啊。
提到現代建筑四大師,賴特是其中最可愛的,最讓人難忘。
流水別墅(fallingwater),這是賴特最著名的作品。
"自然(Nature)"這個詞是賴特有機建筑理論的核心,指自然物生成原理,賴特稱之為“固有原理”。解釋起來非常抽象,賴特本人也頭痛。于是流水別墅成為賴特作為建筑師來傳達這種思想的最佳途徑。
流水別墅的結構是可以分分鐘逼死強迫癥患者的。據說1934年建造的時候,工人看著這個懸在瀑布上“博大精深”的出挑感到十分恐懼,出挑部分澆筑完工后,工人拒絕拆掉腳手架。。。賴特老人怒了,親自上陣,一頓簡單粗暴的拆除后,深藏功名。。。
流水別墅驚人的水平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賴特設計它與瀑布形成對比,來看一張有趣的圖:
中國山水畫的垂直瀑布與賴特流水別墅。
賴特還非常討人喜歡的設計了約翰遜制蠟公司辦公樓中庭
為什么說討人喜歡呢?因為這么牛逼閃閃的辦公樓,美國各大媒體追捧,搞得這家公司路人皆知,廣告費都省了,并且公司員工也深愛著這里。
但是當初建造那些蘑菇(金針菇?)的時候,工程方不讓建,對安全性表示質疑,只答應先讓賴特建一個一比一的混凝土蘑菇測試一下。。。賴特老人怒了,親自上陣指揮,一陣簡單粗暴的荷載施加,蘑菇遠遠超過安全荷載才坍塌,Mr.Wright深藏功名。。。
這也算是構筑物的偉大作品吧。
之后我最喜歡的就是路易斯康了,我和他同一個星座^_^)y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咱們水瓶座們都不乏詩意的世界(不要打我)。以下是路易斯康與磚的對話。
磚,你需要什么?
我需要一個拱劵~
做劵太貴了,能用更簡單些的混凝土過梁么?
你沒我問我昂貴與簡單的問題,就磚存在的欲望而言我還是愿意成為拱劵~
The Salk Institude(索爾克研究所)
這是一個建筑群,在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角,設計給科學家與學者們研究,交流,生活起居用。康雄心勃勃的目標是設計成一個20世紀的雅典衛城。
材料用的是清水混凝土搭配墻窗上的木頭,建筑全部面朝大海。
路易斯康有著深厚的古典教育背景,對建筑多年的研究,使他在現代建筑的尾聲之中輕撫了一曲天籟。
他真是太適合偉大這個詞了。
孟加拉國達卡國民議(National Assembly Building of Bangladesh in Dh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