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影的權衡——寒地城市居住區景觀日照環境分析
admin
2008-09-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陽光是生命之源,她給萬物以生機活力。居住區景觀日照環境宜“適可而止”,滿足人類最低陽光需求即可,避免過度光照對人造成的傷害;但另一方面,居住區建筑更要合理布置,滿足活動場地最佳采光,“多多益善”,激發人們情緒。
陽光是生命之源,她給萬物以生機活力。所以,在人們思想中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認為日照越多越好,特別是過去認為到達地面的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健康線”對人體有益,但是人們卻忽視了其對人體不利的一面。日光也具有雙重性,來自陽光的紫外線既有益又有害。當前,特別是臭氧層破壞嚴重的區域,對其有害方面更應關注!那么,那么居住區景觀日照環境應該怎樣權衡才能在保證使用需求的同時又不對人造成傷害使我們研究分析的問題。
1、陽光的機理極其對人的影響
太陽輻射的各種光線,包括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等。可見光有改善感覺、提高情緒和勞動效率的作用;而不可見光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與人類的健康緊密相關。射線照射人體時,紅外線有強烈的熱效應,使深層的組織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直射的紫外線以其強烈的殺菌消毒,促進傷口愈合等作用而顯得更為重要。
陽光是清潔的,更是不竭的。對于日照的積極作用我國古代醫學已有定論,近現代的科學家們對其機理及應用的研究亦日趨成熟。但日照的負面影響還是在近年來才得到了重視,據有關資料顯示:隨著臭氧層空洞的擴大,紫外線的危害日趨嚴重。法國的皮膚癌患者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澳大利亞7年里皮膚癌患者增加了兩倍。而紫外線還是醫學界公認的導致眼疾的第一殺手。此外過量的紫外線降低了皮膚免疫功能,促進皮膚過早老化等等。嚴酷的現實引起了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科學家要求人們盡力避免每天10:00~16:00時的日照,我國各大城市近年來也開始每天公布紫外線輻射強度指數,告誡市民注意出行的時間及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日照的負面影響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日益深刻,其造成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2、寒地城市居住區景觀日照環境
2.1氣候因素對環境影響
我國北方寒地地區冬季漫長、日照時間短、降雪量大,嚴酷的氣候因素給寒地居民的戶外活動造成了極大影響。以往的寒地城市居住外環境建設不注重微氣候條件的改善,住宅布局采用適合南方城市的行列式,沒有形成避風、封閉的院落空間。盡管這種住宅布置朝向良好,但對于冬季時間較長的北方地區來說,不利于屏蔽冬季寒冷的盛行風;密集的高層建筑群產生更大的風效應,在冬季降低了行人的熱舒適度,而利于防風的庭院綠化又較少,沒能形成有效防御寒冷氣候、具有微氣候調節能力的外環境。
規劃設計的同時進行合理的“氣候設計”,即通過對開放空間中氣候要素分布狀況的建筑形態和方位、綠化位置和種類等形態要素的進行設計,有目的的控制居住區開放空間中的“風”、“陽光”,為市民提供相對舒適的小氣候環境。如由于建筑陰影引起的日照不足,以及渦旋氣流引起過大風速帶來的不舒適性。改進的方法可以考慮在風口處增加防風的喬木帶,并將主要活動設施外移,以改善冬季的日照狀況。在設計中要考慮到日照、朝向、陰影、煙、廢氣污染、風等小氣候環境對居民產生的影響。居住區的建筑布局,盡量采用能形成封閉性較強的院落空間的手法,如“L”型、“U”型和“口”型,其中“口”型要做好入口過街樓的防風處理,同時要滿足消防要求,避免連接過長,產生消極作用。我國大部分寒冷地區冬季盛行風向多為西北風,夏季多為偏南或偏東風,合理選擇院落開口方向,可以獲得冬季防風夏季通風的效果。如院落開口朝南,在北側布置連排式住宅,而在南側布置點式住宅,北高南低,以形成開敞的院落空;多層和高層建筑穿插建設,風的影響要比均為多層或高層建筑區域小得多,適當布置高層建筑群房,可將風導向群房屋面以減少風對地面的影響,從而形成一種高低錯落,引導風向的布局效果。
2.2日照環境分析
對于居住區,建筑密度對居住質量影響很大。而日照、自然采光對居室意義很大,并且進一步影響到居室的微氣候,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建筑物的配置、間距或者形狀造成的日影形狀是不同的。對于行列式或組團式的建筑,為了得到充分的日照,必須考慮南北方向的樓間距。在我國一般民用住宅中,要求冬至日的滿窗日照時間不低于1小時,有的國家則要求更高。最低限度日照要求的不同,建筑所在地理位置即緯度的不同,相應的建筑物南北方向的相鄰樓間距是不同的。所以應該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和最低限度日照要求來確定建筑物南北方向相鄰的樓間距。寒地地區居住區建設要考慮建筑室內基本采光的要求,又要滿足室外活動場地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的日照需求。
室外場地往往處于高層之間,建筑陰影之下,要完全避免高層建筑落影的影響不大可能。但是通過場地的合理布局,可以創造出令人滿意的外部空間,比如步行道可以采用不對稱的布局方式。在冬季,由于道路積雪,室外道路應保證行走安全并提高行走的舒適度,所以應該將人行道布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般東西向的陰面人行道由于日照時間短,全天大部分時間處于陰影中。因此可以將人行道設計成為非對稱式,即南北向寬、東西向窄的形式,在不增加街道寬度的情況下,使人們能夠獲得更多的陽光,有利于提高冬季行人的舒適度,并有利于初春冰雪融化。
此外,可以通過合理的外部空間組織盡量減小不利影響,將對日照要求高的部分,如入口小廣場、公共活動場地等置于較好的區域,停車場、后勤場地等置于日照差的地段,這樣在高層建筑外部空間本身的范圍內較好的解決了日照問題。另外可以通過準確的掌握建筑外部空間領域不同時間的陰影變化,利用陰影的時間差特點,結合外部空間使用的高峰時間、冷落時間,安排各種不同用途的場地,高效率的利用日照條件。開發充滿陽光的未用空間。由于高層住宅體量大,地面層的日照變得越來越少,而屋頂空間則充滿陽光,因此,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部分屋頂空間。
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寒地地區夏季干燥炎熱的氣候特點,居住區活動場地日照環境要求呈現出不同的態勢。夏季,烈日烈日當頭,紫外線輻射強烈,人們過度暴曬與陽光下會遭到很大傷害,因此,環境設計要求有必要考慮,以構筑物和綠化的形式對強烈的陽光予以遮擋或過濾,給人提供舒適的活動空間和陰涼的休息環境,從而避免了紫外線的傷害。
3、結論
權衡以上幾方面敘述,居住區景觀日照環境宜“適可而止”,滿足人類最低陽光需求即可,避免過度光照對人造成的傷害;但另一方面,居住區建筑更要合理布置,滿足活動場地最佳采光,“多多益善”,激發人們情緒。
參考文獻
[1] 李旭光. 城市居住區日照的認識誤區及對策.住宅科技,2005(1):28-29\37
[2] 張姍姍,呂程,劉瑋. 寒區高層住宅環境氣候條件改善策略.低溫建筑技術,2008(2):27-28
[3] 劉維彬,王珩. 寒地城市冬季居住外環境設計探討. 低溫建筑技術,2007(3):22-23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