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太原 風華古韻——太原市龍潭公園規劃設計方案
admin
2008-08-27
來源:景觀中國網
太原在公元前497年建城,古稱晉陽,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太原古城歷經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十數個朝代,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素有“花花正定府,錦繡太原城”之稱。從公元979年趙宋毀太原,新興的太原又先后在宋、金、元、明、清等數朝中崛起,它不僅是軍事重鎮,而且發展成為著名的文化古城和商業都會。
簡介:太原在公元前497年建城,古稱晉陽,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太原古城歷經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十數個朝代,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素有“花花正定府,錦繡太原城”之稱。從公元979年趙宋毀太原,新興的太原又先后在宋、金、元、明、清等數朝中崛起,它不僅是軍事重鎮,而且發展成為著名的文化古城和商業都會。
關鍵字:錦繡太原,風華古韻,太原市,龍潭公園,規劃設計方案,公園規劃設計
1.項目背景
太原市龍潭公園位于城區東部,西鄰新建路,東接城坊街,南北兩側均同居住區相連。公園占地面積約為40hm2,其中水面面積約為15hm2。現主要為動物園用地,地勢平坦,現狀土壤條件較差。建成的公園將成為太原市建城2500年慶典的場所,成為展示城市園林文化的窗口,成為太原市最具特色與風采的城市文化內容。
2.主題景觀
龍潭公園設計強調各景區的內在特色景觀和總體景觀的呼應關系,景點以景觀秩序與文化情結的創作題材構成,各景區布局注重現代景觀理論的綜合應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規模向游人展示一個全新的以2500年慶典為主題的生態文化休憩公園。在體現都市文化的基礎上,突出景觀情節的視覺空間與展示空間。
2.1特色景觀
(1)慶典廣場 作為全園的主景,以太原的“太”字作為構圖原型,并且結合太原地區“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這是流傳很久的古語,形成水中的慶典廣場,突出強勁的視覺景觀與園林生態文化景觀的感染力。
(2)城市季節 以都市樂章景區為城市季節的主體空間,營造出獨具太原文化特色的綜合室外文化展示區,形成展示太原都市文化、民間文化、多題材景觀雕塑的室外布展中心,豐富全年的公園文化景觀特色。
(3)唐風 在都市樂章景區中通過“唐風”景點,把太原最具特色的“唐”展示出來,它不僅是太原的“唐”,而且是全世界華人的“唐”,它既展示出唐朝的輝煌,更展示出唐人在全世界的影響。
(4)生態畫廊 公園的主水面以象征蓬萊、方丈、瀛洲的水中三島突出傳統生態氣氛,并結合濕地園營造出現代景觀氛圍。
2.2軸線、空間
龍潭公園在景觀布局上強調軸線與空間的特色,通過軸線轉折的方式,把主景區的景點巧妙地貫穿于景觀序列之中??臻g的序列構成更把不同題材的內容融于各大景區之中。
(1)軸線 通過龍情、慶典廣場、唐風使公園的主視覺軸得到貫穿統一。在這樣的軸線中,視覺軸成為公園的主要軸線內容。在視覺的轉折中,把公園最具震撼力的景觀展示出來,并且強化了公園的主題內容,以更為簡潔的手法,更有創作力的景觀品質,把主要景觀區推向高潮。
(2)空間 龍潭公園的各大景區空間,強調親情化的景觀內容,把情感空間作為空間的主要組成內容,在突出以文化為底蘊的景區特色中,賦予各序列空間不同的情感與文化主題。這些極富親情化的情感空間,給游人以強烈的交流感受及零距離的空間感受。
3.景區劃分
龍潭公園設計充分利用原動物園的自然條件,在保持水面與樹木現狀的同時,運用景觀序列組景構成手法,在景區構成上,體現秩序景觀的序列布局,在分區上體現不同主題思想的對比與統一。把景觀與人、都市文化、環境本身聯結起來,強調動感空間與情感空間的相互融合。在景觀的序列布局中把“人”作為景觀創作的核心,在主題思想的展示中,更強調觀者在景觀構成上的地位,其景觀構成元素也圍繞著這樣的參與主題來完成。
公園規劃采取景觀語言的方式,展示出本創作的特殊魅力。以“龍·2500·唐”作為總創意骨架,以都市樂章、古韻風華、生態畫廊和水上活動區等4個景觀區為景觀主線,將城市與人,人與生態、休閑充分地融合于景觀設計中,既突出了濃重的建城2500年慶典氣氛,也體現了極強的地域文化特征。公園以都市樂章形成最具沖擊力的視覺景觀軸線,同古韻風華、生態畫廊的動態景觀形成強烈的對比,創作出最富有線形景觀魅力的、最具特色與風情的以慶典為主題的生態文化休憩公園。
公園設4個入口,以新建路入口為公園的主入口,強調拉入式景觀,以軸線透景的方式將慶典廣場景觀對應出來,并采取臨水臺階的方式形成親水性極強的內容。城坊街入口作為進入公園的景觀入口,強調與公園最具特色的視覺景觀軸的對比與呼應關系,同唐風景點形成地景藝術中的景觀互動。公園南入口突出親切平和的視覺效果,同生態畫廊景區融為一體。公園北入口作為功能型入口。公園由以下景觀區構成: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