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關于環境與發展的宣言
admin
2007-02-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1993年10月2日,該宣言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召開的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理事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1993年10月2日,該宣言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召開的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理事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一、原則
以下原則反映了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長久以來形成的基本的價值觀。以下大部分原則都在1992年《關于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中得到了一再的強調。
·人類及其文化、聚落的健康幸福,與其他物種和全球生態系統的健康繁榮互為關聯、相互影響。
·我們的后代有權利享有與我們相同甚至是更好的環境。
·長遠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密不可分。
·環境和文化的完整性必須得到維護,這需要持續的人類進步和發展水平來實現。
·人類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心目的,兩者的和諧共生確保了其共同的健康。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功能必須作為這一發展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鑒于發達國家給全球環境帶來的壓力,為了發達國家自身乃至國際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從本宣言的意圖出發,本宣言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在不犧牲未來發展所需的前提下,滿足當前發展所需”。因為景觀包含了維系生命的基本過程,所以,人類需求的滿足需要健康的景觀。因為景觀是一個生命的綜合體,不斷地進行著生長至衰亡的演變,所以,健康的景觀需要不斷地再生。沒有再生,就無所謂可持續。在世界范圍內培育
健康景觀的再生與自我更新能力、恢復被破壞景觀的再生與自我更新能力,成為景觀設計學這一專業的目標。
二、第一部分:目標
以下目標不僅為可持續發展的執行提供了概念框架,還為相關規范、教育以及景觀設計師的實踐指引了戰略方向。
景觀設計師承諾履行以下義務:
·在規劃、設計、管理和政策制定過程中,我們有履行維護自然系統和文化社區的健康以及兩者間的和諧與平衡的義務。
·在地方、區域和全球尺度上進行的景觀規劃設計、管理戰略和政策的制定都必須建立在景觀所在的文化背景和生態系統上。
·研發、明晰產品材料和相關的工藝技術,使可持續發展和景觀再生的種種原則得以實現。
·不斷謀求自身在相關知識、能力、技巧以及教育機構、專業實踐和專業組織上的進步,以實現更為有效的可持續發展。
·積極參與、促進那些有利于人類健康、環境保護、景觀再生、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決議、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和制定。
三、第二部分:戰略
以下戰略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指導方針,這些戰略應該被應用到專業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專業工作包括內在職業文化、專業咨詢和志愿者活動。
在規劃、設計、管理和政策制定過程中,我們有履行維護自然系統和文化社區的健康以及兩者間的和諧與平衡的義務。
·為了滿足我們的子孫后代對于現在以及未來的發展、環境和文化的需要,通過長遠的、全面的方法及相關措施,預見景觀設計、規劃、政策所帶來的長期利益。
·根據問題的挑戰的嚴重性和規模,使用相應的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以提高效率。
·積極參與全球合作,保護、恢復地球生態系統及其相關人類文化的健康和完整。
·在發展景觀設計、規劃、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確定和聯系利益相關者—社區和個人,以利于制定影響其生活和未來的決定;確保其了解相關信息的途徑,這些相關信息將呈現在一個合理的框架中,為其創造解決問題的機會。
·預防重于補救。
·通過對住區環境的設計和規劃,促使住區環境享用者采取健康的、環境意識強烈的、負責任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四、第三部分
在地方、區域和全球尺度上進行的景觀規劃設計、管理戰略和政策的制定都必須建立在景觀所在的文化背景和生態系統之上。
·培育生態和文化的多樣性。努力維護、保護或重建生態系統及其功能的完整性和多樣性。
·把治愈、重建、恢復、開墾、培育退化的生態系統作為景觀規劃設計過程的組成部分。努力保護地區的多樣性及其特征。保證利用鄉土的或是適應當地水土的材料、樹種,建立保護當地動物物種的棲息地。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危害的植物。
·尊重、協調甲方、用戶及其相關社區的文化價值觀;保護那些充滿文化意蘊的地域、結構和人工構筑物。
·認識到其他動物物種是生態系統及其功能的基本組成部分;保護其現有棲息地;重建遭到破壞的棲息地。
·保證活動對場地具有支持性,而不是在場地容忍限度之內、之外對環境進行破壞性活動。盡量在場地內解決所有問題;不要轉移問題或者延遲解決問題。
五、第四部分
研發、明晰產品材料和相關的工藝技術,使可持續發展和景觀再生的種種原則得以實現。
·開發、利用那些對場地具有劇烈影響或輕微影響的技術以及“土辦法”—對于生態系統、文化、項目維護和管理而言是適合的;傾向采用“土辦法”以及當地材料。
·當發展本身成為項目的一部分時,應通過場地恢復自始至終地確保建設成果的高質量,確保場地保護的完整性,確保對場地只具有輕微影響的技術被用于建設進程的所有階段。
·明晰所用材料和產品、其最終成品以及生產過程都應無毒;傾向采用循環再生材料或可以回收材料。
·優化設計方案,明晰所用產品和材料,以減少其對于物種、不可再生資源或者生態系統的潛在損害。
·明晰那些在設計方案中擬定的長期使用的材料和產品;設計易于維護的、便于轉換的結構,使之不僅適應當前的需要,還有利于最終的廢物利用。
·使用可再生的、可持續的能源,并保證其得到有效的利用。
·把場地的每個元素—土壤、巖石、水體、植被都當作資源看待,而非當作耗費物看待;對于存在耗費的地方,應采用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相關措施。
六、第五部分
不斷謀求自身在相關知識、能力、技巧以及教育機構、專業實踐和專業組織上的進步,以實現更為有效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總體的、前瞻性的對本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相關組織、甲方、決策者、社區領導、社區公民的知識和經驗的共享,促進、提升可持續發展的實踐。
·在專業的、政治的和學術的團體內構建有利于多學科合作與聯合的網絡,以便信息共享。信息共享不僅有力地推動了環境責任的形成與可持續的發展,還有力地支持了合作的、互補的、非競爭的方法。
·參與有關可持續的平衡的規劃設計、管理過程、技術以及產品的研究,并將這些研究成果更為廣泛、迅速地發布、應用。
·采用并改進環境影響預測、監控、評估和審核。
·積極探尋、掌握新的知識、能力、技巧,進一步強化現有知識、能力、技巧,將可持續發展、平衡發展和景觀再生的概念付諸實踐。
七、第六部分
積極參與、促進那些有利于人類健康、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決議、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和制定。
促進公眾、甲方、各級政府、學生、環境保護與發展組織機構對于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注。搜集、分享信息,以利于問題的診斷以及關注可持續發展與平衡發展的解決方案的制定。
·加入其他組織和團體,以便更為高效地宣傳、推廣可持續發展、平衡發展以及景觀再生的概念。
·促進那些有助于文化資源和環境資源發展的新的經濟措施的實施;識別、發展、推動那些有利于資源保護、恢復與再生的經濟動機和其他動機。
·加強、提高現有的環境法律、規章、標準和指導方針并推動其執行。支持、推動環境影響評估的執行,以限制那些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活動。
·提出、發展、制定新的法律、規章、標準和指導方針,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景觀再生事業。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