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2000萬年前,埃及古猿剛剛開始向人類的漫長演化,“我們的建筑”是不存在的,“他們的建筑”也不存在。
2000年前,西漢人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筑房屋,輝煌的皇宮內正進行新王朝建立前的權力斗爭。而古羅馬人維特魯威也對羅馬建筑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提出“堅固、實用和美觀”三位一體的建筑美學。
100年前,歐洲現代主義建筑開始沖擊維特魯威的教條,同時歐洲古典宮殿建筑開始廣泛出現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3歲的梁思成隨父親在日本過流亡生活。
10年前,伴隨著商業開發的步伐,北京新興的樓房在不斷排擠四合院,城市社區大規模向四周蔓延。
……
肯尼斯。弗蘭姆普敦﹝KennethFrampton﹞的著作《現代建筑:一部批判的歷史》自然不會像我追述以上的陳年舊事,因為我們的情境是如此不同。讓我有點無法忍受的是,在這樣一本歷史書中,中國人竟然是不存在的———令人沮喪,就像我們在現代物理學、醫學乃至哲學方面一樣,中國人似乎總是缺席者。
我無法怪罪這位哥倫比亞大學“安樂窩里的左派”,甚至可以辯解說貝聿銘仍然富有傳統的中國氣質。可是宏觀的歷史的書寫就是這樣殘酷:“現代建筑史”就是西方現代建筑史,或者是西方現代建筑思想和技術擴展史。1851年英國水晶宮的建造揭開了現代建筑的序幕,從構成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功能主義、國際風格到新的粗野主義、后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他們在新技術的帶動下不斷自我更新,并和新的生活觀念、社會力量互相影響,成為名副其實的“社會工程學”。
反觀中國的現代建筑史,這是一個不斷接受沖擊和消極抵抗的歷史。建筑師們既無法接續2000年前的傳統,也沒有接受現代建筑的徹底洗禮,長時間滿足于平庸的設計和建造。面對眼前的混雜都市景觀,我想目前完全沒有必要有一本《中國現代建筑史》,因為柯布西耶或者庫哈斯總是走在前面,正如我們最先進的建筑設備往往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弗蘭姆普敦無疑注意到了這種現象,本書有所涉及的“地域主義”就是一個現代建筑擴張的側面,雖然他之后把這個觀點發揮成為“批判地域主義”,試圖使現代建筑的普遍形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有所調和。
是中國直到現在還沒有好的現代建筑嗎?也許有,但這并不重要。在我看來,為中國數量稀少的現代建筑樹碑立傳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中國現在惟一真正不可忽視的、真正富有挑戰性的建筑現象只有一個:城市化,以及和城市空間擴張相伴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巨大變遷,這種能量已經重新塑造了21世紀東亞乃至世界的版圖,而中國建筑師的創新也依附于這種劇變帶來的眾多機遇。
中國新興的都市化現象是對傳統的建筑學和建筑史巨大的挑戰。城鄉結構的劇變、建筑的整體膨脹、都市空間的擴張和新技術的介入,都讓城市經歷著再定義的過程,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研究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城市化進程是比任何一部建筑史的寫作更為激動人心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