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感悟造化天道 保護靈性自然

admin 2009-12-24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在漫長的歲月中,大自然孕育、哺育、教化了人類,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一旦大自然停止了原料的供給,我們將會徹底失去生存的基礎。即使在高度發達的文明之中,自然仍然對人類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支撐或制約作用。
  “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實施3年以來,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治理的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質量處于全國前列。本文從給予自然以深切的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全方位地論述了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的必要性,今日予以刊登,以饗讀者。

  ■閱讀提示

  在漫長的歲月中,大自然孕育、哺育、教化了人類,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一旦大自然停止了原料的供給,我們將會徹底失去生存的基礎。即使在高度發達的文明之中,自然仍然對人類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支撐或制約作用。

  ■閱讀提示

  中華先哲的儒、道、釋3家,都強調尊敬自然,并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作為生存的最高境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們應注重維護生態平衡,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使我們在不斷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依舊能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閱讀提示

  自然對于人類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大自然有最美麗的圖畫,最迷人的音樂,最純真的情感。西方近代思想家盧梭認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恢復人追求自由的本性,因為在純樸的自然生活中,“一切都是真的”。

  ■閱讀提示

  追求和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所有人都應當以國家、民族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為重,自覺、積極地行動起來,把保護自然的感悟滲透到具體行動中,填補生態赤字,償還環境欠債,改善自然功能。

  偶恙小歇。于綠樹碧水間,聽晨昏鳥鳴,嘆碧云蒼狗。秋風徐來,樹葉婆娑,小園信步,溪水潺潺。觸景生情,更悟造化之美妙,痛感人與自然之相殘。循環往復,夫何安哉?!思我三迤大地,得天地之眷顧,萬眾之珍惜,仍保藍天如洗,青山如碧。全省人民自當戮力同心,堅行“七彩云南保護行動”,構天人和諧發展之關系,促高原永葆青春與活力。是為題記。

  自人類在地球蠻荒的原野誕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類活動的印記。原始文明時代,先民對大自然頂禮膜拜,人類臣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農業文明時代,隨著智力的發育和對宇宙認知的增加,人類在敬畏自然的基礎上開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之后,人定勝天的驕傲心態侵蝕了人們的神經,人類開始無窮無盡地向自然索取資源,肆無忌憚地向大地傾倒垃圾。人類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劇烈的創傷,也一次次向人類實施無情的報復。事實告訴我們,人類需要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黨的十七大審時度勢,做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決策,飽含著尊重自然、謀求和諧的新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將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賦予了其更深層次的含義,給人與自然關系的更加和諧帶來了新的曙光和希望。云南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重新定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促使人與自然共融共通,互謙互讓,實現良性循環。我感到,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關系,要特別注重4方面:
[NextPage]
  了解自然
  
  自然資源和環境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

  與大自然的廣博精妙相比,人的認知還很膚淺。在漫長的歲月中,人類不斷繁衍生息,這期間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然的認識和探索。人類從何而來?周圍的世界是什么樣的?過去發生了什么?未來會怎么樣?在不斷了解自然的過程中,人類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從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造人的神話傳說發展到已經實現了人類登月、宇宙飛船探索火星的夢想。我們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創造出數不勝數的巨大成就,過上了越來越舒適的生活。但同時,生態破壞、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困擾人類發展的一大難題。我們不得不感嘆,對于神奇的大自然,我們有多少了解呢?我們的認知是否接近自然界的真實內核,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呢?

  大自然孕育了人類。根據達爾文的理論,人類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宇宙演化和生命進化的成果。約在10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從他們的共同祖先分離,一支發展成為現在的黑猩猩,另一支經猿人階段發展成現代人類。因此,沒有自然就沒有人類,也就不可能有人類社會。人類同大自然中的植物、其它動物以及非生命形式一樣,都同時存在于大自然這個共同體之中。大自然是由復雜的生物群落和生態環境組成的一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對穩定的完整系統。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命活動始終遵循自然規律。在自然界的長期演化中,人類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種的智能,并建立起極其復雜而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沒有人類,自然照樣存在,自然不依存于人類,然而人類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才能生存,即人類始終依存于自然。因此,不論生產力有多么發達,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有多高,人類作為自然界的產物,永遠不可能超越大自然而獨立存在,更不必說是發展。

  大自然哺育了人類。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總結出了“食禽獸之肉、采樹木之實”、“構木為巢”、“刳木為舟”等辦法。即使在工業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所用的各種產品,無一不是從自然中獲得信息、資源、能源,繼而進行轉換制造而成的。

  一旦大自然停止了原料的供給,我們將會徹底失去生存的基礎。大自然并不能為我們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石油、煤炭、天然氣及其他礦產資源的儲量都是有限的,將隨著人類的消耗而越來越少。按照目前全世界對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石油僅可供人類再使用45~50年,天然氣50~60年,煤炭200年左右。地球可供陸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總水量的3‰。云南省雖然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也面臨著資源緊缺的問題和環境生態的壓力。

  大自然教化了人類。在博大精深的大自然面前,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絲毫不值得驕傲。論歷史,據推測,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年齡大約為50億年,原始生命的出現約在30億年前,而我們人類的祖先類人猿則出現于約1000萬年前,直到約100萬年以前,才誕生了人類。因此,相比之下,人類只是在大自然母親關懷下姍姍學步的稚嫩孩童;論構成,大自然是包含宇宙、天地、環境與所有生物在內的一個復雜完整的系統,而人類只是大自然千千萬萬物種之中的一個。自然是人類智慧的母親,大自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進化過程,更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馬克思說過:“科學只有從自然界出發,才是現實的科學”。自古以來,我們的許多發明都源于自然。我們從火災中學會了取火;從渾然天成的巢穴中發展了建筑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的大都市;魯班被長著鋸齒的野草劃破,從而發明了鋸子;先民在長期的狩獵、采集和農業生產中,逐漸掌握了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并制定出了天文歷法。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現代的仿生學、紅外線感應器以及在軍事上運用的人造“自然武器”,都是借鑒了自然界中的聰明想法,廣袤大自然所蘊含的智慧一直都是人類最尖端技術的靈感源泉。即使在高度發達的文明之中,自然仍然對于人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支撐或制約作用,自然資源和環境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
[NextPage]
  敬畏自然

  要充分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的發展

  與大自然的磅礴之勢相比,人的力量還很有限。中華先哲的儒、道、釋3家,都強調尊敬自然,并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作為生存的最高境界。道家學說主張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處事原則和“無為而治”的行為方式,都蘊含了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莊子身體力行并發展了“道法自然”的理念,提出了“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等觀念,認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而不應該使自然服從于人的意志。在我們的祖先看來,森林是我們的頭發,河流是我們的血液,高山是我們的頭顱,大地是我們的胸膛,自然萬物都因有靈性而受到尊重,尊重自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大自然具有神秘無窮的力量,縱使人類具有上天入地的本領,但在神秘莫測的大自然面前,卻顯得十分渺小。人類利用氣象衛星、太空遙感器和超性能計算機等先進技術預測天氣,仍然會出現誤差,而諸如蟋蟀、蜻蜓、螞蟻、燕子等許多動物卻能對天氣變化做出準確的反應。蟋蟀夜間高唱“唧唧”聲,預示第二天是個好天氣;蜻蜓在空中上下飛竄,預示一兩個小時后將有大雨出現;螞蟻關閉蟻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將來臨;燕子三五成群低飛,預示著天要下雨。

  大自然具有神奇的藝術能力,大自然巧奪天工的許多杰作,人類望塵莫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綿延千里的東非大裂谷、洶涌澎湃的亞馬遜河、瑰麗壯觀的“三江并流”、天造奇觀的石林……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在浩瀚的大自然里,人類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一場臺風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00顆兩萬噸級的原子彈;汶川大地震釋放的能量堪比400顆廣島原子彈;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地殼運動,其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6000多枚原子彈的爆炸所產生的能量……難怪這些災害能使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瞬間吞噬數萬人的生命。

  我們今天主張敬畏自然,就是要充分尊重自然,對自然存“敬重”之心。云南人民保持了這種良好的傳統。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先民敬畏自然、崇拜自然,他們崇拜火、崇拜太陽、崇拜大山。當今,各民族的文化習俗中也飽含著對大自然的敬重之情。如云南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許多民族村寨都育有“神林”,他們對這種樹林十分崇敬,嚴禁砍伐。納西族的東巴經中還有“不得在水源地殺牲宰獸、不得隨意丟棄死禽死畜于野外、不得隨意采土挖石;不得濫搞毀林開荒”的戒律;立夏過后實行“封山”,禁止砍樹和狩獵。云南文山州的一些壯族和瑤族地區,對奇花異草、視之為神加以崇拜;傣族認為大象是神圣的動物,殺死它們會受到懲罰。這種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為各民族的發展營造了優美的生態環境,為云南省人與自然的和諧留下了豐富的思想積淀。

  敬畏自然,還需要我們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的發展。四季更替、太陽東升西落人類都無力改變。秦始皇違背了萬事萬物有生就有滅的自然規律,結果遍尋不著“長生不老藥”;“大躍進”時期人們不顧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大煉鋼鐵超英趕美,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生態惡果。試想,如果我們不加節制地砍伐森林,將會引起干旱少雨、動植物資源減少、水土流失、沙塵暴和空氣污染加重等嚴重的環境問題;如果我們的土地全部被污染了,那全球60億人口和其他生物將如何存活?如果我們不加處理地向大自然排放廢物和廢氣,這些廢物中的有害成分進入農作物和水生物,將重返到我們餐盤中;如果水資源遭到污染、如果不加處理地向大氣中排放廢氣而破壞了臭氧層……屆時,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又能走向何方?電影《后天》里描述了南北極冰山融化,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北大西洋洋流停止流動,印度出現罕見的飄雪等可怖場景。最近在全國熱映的電影《2012》,描述了滔天洪水淹沒雪山、埃菲爾鐵塔瞬間倒塌,全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場景,值得我們深思。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類本身。為了人類的將來,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我們應從歷史的災難中吸取教訓,不斷深入探索自然規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將治理環境污染、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生態平衡放在重要位置,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讓我們七彩云南的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地下寶藏得到有效保護,使我們在不斷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依舊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氣、飲用潔凈的水源、擁有良好的植被和秀麗的景觀,永享“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生物多樣性王國”的美譽。

  親近自然

  只有真正融入大自然中,才能激活智慧的源泉,開啟心靈的窗戶

  在寬厚美麗的自然面前,人類需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水、土地、大氣和生物物種,既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人類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資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之本;大氣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繁育須臾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土壤是萬物生長之基;生物物種,是人類繁衍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是生物多樣性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可以說,自然界提供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條件,人類正是利用這些寶貴資源和財富才發展到今天。

  自然是寬厚的。自然對于人類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它對人類的饋贈極其豐富。據科學家研究,地球平均每年向人類提供的各種服務總價值高達數十萬億美元。土地、礦產、生物、海洋等各類資源,是人類全部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這是自然的資源價值。自然界更具有科研價值。科學往往就產生于人類對于自然之奧妙的好奇。生物的各種生理功能和現象,可以給科學技術的發明以重大的啟示。自然也具有醫療價值。據統計,西方國家的藥物將近一半來自自然界。至于我們中國的傳統醫學就更不用說了。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醫藥的幾千年發展史,也就是幾千年野生動植物的利用史。自然還具有生態價值。自然界是一個由多種多樣的物種組合交織而成的復雜的有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物種對于它的穩定、有序都有著或大或小、或隱或顯,或直接或間接的作用,而生態系統的穩定與有序則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前提。自然界不僅無怨無悔地為人類提供著生存和發展的一切,還以無比的寬容與大度,日夜守護在我們身邊,將我們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變為氧氣,將人類的排泄物轉化為肥料,依舊為我們送來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
[NextPage]
  自然是美麗的。大自然奇趣盎然,有最美麗的圖畫,最迷人的音樂,最純真的情感。“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這一切都可以使人感知美、體驗美,使人獲得美的心靈享受。桃李報春、綠蔭護夏、紅葉迎秋、松雪映冬講的是色彩美;亭亭玉立、雄偉挺拔體現的是形態美;而“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表達的則是聲響美。離開了自然界的美,離開了對自然界的美的感受與領悟,李白也寫不出“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不朽詩篇。“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是一種意境,“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是一種景象。“回到大自然中去”是西方近代思想家盧梭思想中的重要主題。他認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恢復人追求自由的本性,才能擺脫人與人之間的惡劣關系,因為在純樸的自然生活中,“一切都是真的”。盧梭的思想影響了后世的一大批思想家,以盧梭為代表之一的浪漫主義思潮也成了文學創作的重要基調,歌德、席勒、拜倫等都通過自己的作品抒發了對自然的尊崇與熱愛。

  身處喧鬧都市之中忙碌著的人們,走進自然吧!讓我們放慢腳步,神閑氣定,去尋找并親近久違的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讓自己的身心融進大自然的懷抱。古人說:“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只有當我們抱著安靜的心態,真正融入大自然之中,在溫暖的陽光下感受自然的美好,在清新的空氣中親近泥土的芬芳,在寧靜的氛圍里聆聽天籟的回響,才能激活智慧的源泉,開啟心靈的窗戶。

  印地安人有句諺語:“人類是屬于自然的,但自然絕不僅屬于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員,我們更應該對自然有一顆感恩之心,真正懂得是自然為我們提供了棲身之所,是自然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要對自然有一顆懺悔之心,真正懂得我們對自然索取太多,是由于人類的破壞才使自然傷痕累累;要對自然有一顆謙卑之心,真正懂得人類不過是自然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物種,在古老深邃的自然面前,人類只是小學生;要對自然有一顆責任之心,真正懂得人類對大自然不應當只是索取,在享受大自然種種美好的同時,我們必須義不容辭地擔當起相應的責任。

  保護自然

  把保護自然的措施貫穿于具體行動中,從小事、實事做起

  在偉大而脆弱的自然面前,人更需要有所作為。文明的進程如同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在歷史的長河中,盛極一時的古代埃及文明,來了又走了,只留下金字塔靜對古今行者;燦爛多姿的兩河文明猶如曇花一現,轉瞬即消失在了中世紀的刀光劍影中。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大自然洞察古今,默默無聞地為人類保留著血脈、祈望著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已經證明:何時、何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有利于人類的發展,自然萬物興盛;反之,則人類與自然勢必兩敗俱傷。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綿延不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的文化傳統與天人和諧、物我合一的思想與智慧。追求和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大道中生,和而不同。與西方文明的“爭”字特質相反,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在于一個“和”字。這種“和”的哲理,充分體現在儒家的“仁義”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佛家的“萬物平等”精神之中。如儒學認為“天地生萬物”,人與萬物都是自然的產物,主張“仁民愛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愛”精神擴展至宇宙萬物,把侍奉大自然放在首位。禮的第一位是“上事天”,也就是把天地視做萬物繁衍之本,應當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不要反其道而行事,否則就會不安寧。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在傳統文化中,各個民族都有保護自然、關愛自然的習俗。如在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中,天神在人們心目中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居住在山區的人們普遍崇拜山神,很多少數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的懷抱里,山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活動天地,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衣食之源,他們愛山、護山。彝族認為高山是神靈的住所,是撐天的柱子。而在藏族人民心中,對神山、圣樹的崇拜,至今還在藏族社會中保存著。山神也是白族最重要的自然神之一,他們認為,山神既管山又管地,既管禽獸、牲畜,又管莊稼、樹木等。少數民族先民認識到水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常將水神化。在傣族的《創世神話》中,地球從水中浮起,人類從水中誕生,所以傣族非常崇拜水,佛寺雕塑除釋迦牟尼像外,就是司水女神“南托臘尼”。沒有森林,便沒有水,于是,神樹觀念及崇拜便產生了。拉祜族的祭壇多設在神圣的社林中,社林坐落在村后的高山上,古木參天,樹葉茂盛。除了宗教活動外,人們一般都不進入這片被認為是神靈居住的地方。這些思想,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和動機,它們所產生的一個重要效果,那就是保護了一方資源。

  云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自然稟賦,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更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財富。為保護好生態環境,云南歷屆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為之努力探尋,也在積極行動著。多年來,特別是“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實施3年以來,云南省生態建設、環境治理的力度不斷加大,投入不斷增加,以九大高原湖泊為重點的水污染綜合防治不斷加強,以滇西北為重點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等一批重大生態建設工程順利完成,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明顯增強,公眾的環境權益切實得到維護,生態環境總體狀況進一步優化,發展的環境實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質量處于全國前列,對保護好彩云之南這塊生態綠洲,建設好我國西南生態屏障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云南省生物物種及特有物種數量均居全國之首,是我國乃至世界生物遺傳物質極為豐富的天然基因庫之一;森林面積占全國1/10,人均活立木蓄積量和人均林地面積均居全國第四位;全省正常年水資源總量達2222億立方米,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4%,居全國第三位;主要河流水環境功能達標斷面為64.9%,水質好于Ⅲ類的湖泊、水庫比例占68.3%以上。

  “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地球厚德載物,自然化育眾生,我們是地球生命,我們是大自然的一員。人類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發展于自然,人與自然本是一個不可須臾分離的有機整體,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發展是人類發展的題中之意。破壞自然就是損害人類自己,保護自然就是呵護人類自己,改善自然就是發展人類自己。離開了自然的“大舞臺”,人類是不可能上演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的。人類今天的困惑往往起因于昨天的錯誤,而今天的錯誤則將導致明天的困境,未來世界的面貌就是現代人的行為結果。社會各界、人民大眾,尤其是各級黨政領導和公職人員,都應當以國家民族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為重,真正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自覺、積極地行動起來,繼承并弘揚中國傳統的生態文化遺產,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從一件件小事、實事做起,填補生態赤字,償還環境欠債,改善自然功能。保護自然,關愛自然,需要我、需要你、需要大家;需要從理論到實踐,從政策到措施,從規劃到目標,從城市到鄉村,付諸具體行動;需要在全社會樹立破壞自然人人難辭其咎、人人難逃其害,保護自然人人可為、人人有責的責任觀,使每一個組織、每一位公民都能把保護自然的思想融入血液中,把保護自然的感悟滲透到具體行動中,把保護自然的措施貫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永遠保持云嶺大地的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一項造福千秋萬代的宏偉工程、功德工程、世紀工程,意義重大而深遠,任務光榮而艱巨,前景廣闊而美好。只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勤勞、勇敢、善良、智慧的云南各族人民,一定能夠創造輝煌的現代生態文明,一定能讓七彩云南這顆明珠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對此,我充滿信心。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91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全集| 亚洲色图五月天| 老妇激情毛片免费| 特黄大片aaaaa毛片|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正在播放西川ゆい在线|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娇小体积女大战两黑鬼|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亲密爱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91精品视频在线| 韩国护士hd高清xxxx| 男男全肉高h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色视频| 探花www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 日本熟妇色熟妇在线视频播放|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免费看黄网站在线看|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xxxxx性bbbbb欧美|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饥渴难耐16p|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 好男人在线社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